查看原文
其他

鞭挞金属?激流金属?Thrash Metal翻译浅析

2015-12-06 金属乐界 金属乐界DEMOGORGON
金属·乐界Demogorgon

“激流金属是种什么音乐?” “为什么SLAYER、METALLICA、MEGADETH、ANTHRAX、TESTAMENT等等乐团会被称为激流金属?”“像SODOM、DESTRUCTION、KREATOR、TANKARD之类的德国乐团,像XENTRIX、ONSLAUGHT之类的英国乐团,以及像SEPULTURA、SARCÓFAGO之类的巴西乐团听起来怎么和美国的不太一样?甚至美国乐团里,湾区的更技术、更好听,东海岸的更像硬核朋克……”和我一样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接触极端金属音乐的朋友们,很多早年间都有类似的疑问。但是那时候我们了解西方近代音乐历史主要是通过几本国内杂志——例如1995年《音像世界》上章雷和王晓峰一篇漏洞百出的《死亡金属介绍》,其中只写到:“朋克音乐、核心音乐和‘激流金属’是通向‘死亡金属’天国的路标。”现在看来,文章里有太多的激情澎湃,对实质问题的介绍却实在有限。不只是对于音乐类别的翻译要么莫名其妙要么语焉不详,对于音乐的介绍和分析也没什么实事求是的精神。冷静下来回想,或许他们关心的既非此类音乐,亦非此类音乐所代表的文化现象,可能他们唯一关心的只不过是他们自己想宣扬的想法?!

问题再多,也得一个个来解决。随着逐渐搜集了更多关于Thrash Metal的历史发展的材料,我们自然而然地发现国外介绍这些乐团时用的是“Thrash Metal”,它怎么就给翻译成了“激流金属”?名不正则言不顺,下文将从“Thrash Metal”的翻译入手,希望可以对今后详细介绍其背景文化和音乐发展抛砖引玉。


鞭挞金属?激流金属?Thrash Metal翻译浅析


Demogorgon

成稿于2012年3月

发表于2015年5月《Total Thrash》#5



“Thrash Metal”在国内有多种译法:“鞭挞金属”、“激流金属”、“敲击金属”、“鞭击金属”……其中鞭挞金属、敲击金属和鞭击金属这三个说法十分接近,但是“Thrash”的本意是“鞭挞、痛击”、“鸟儿连续挥动翅膀”,在游泳术语里用来形容“踩水动作”,而“激流”是“湍急的水流”。“Thrash Metal”和国内传播很广的译法“激流金属”如何搭的上呢?暂且允许我将“Thrash”译为“鞭挞”,之后大家可以比较其它译法。



德国老团DESTRUCTION(摧毁)在1985年首张专辑《地狱斩尽杀绝》(Infernal Overkill)里有一首器乐曲“Thrash Attack(鞭挞攻击)”,精彩地演绎出这种快速激进的音乐手法。


但是,“Thrash Attack”是一首器乐曲,我们无法通过分析这音乐来全面再现“Thrash”的文字概念。于是,我们又发现了瑞典乐团DIE HARD(死硬、命硬)。他们得名于英国黑暗重金属乐团VENOM(毒汁)的1983年单曲。其2010年EP《鞭挞他们全体》(Thrash Them All)的标题歌曲里写到——“鞭挞他们全体,让战士们苏醒。鞭挞他们全体让他们下地狱,展现你的感觉折磨他们,鞭挞至死,鞭挞至死,鞭挞至死,为你的死亡之痛苦而恐惧(Thrash them all and feel your faith / Let the soldier of war awake /Thrash them all and wish them hell / Show your feelings and torment them /Thrash til death / Thrash til death / Thrash til death / Fear the pain of your death)”。如果译成“激流他们全体”是不是会一头雾水?还有诸如美国乐团M.O.D.的歌名“Thrash Or Be Thrashed(鞭挞或是被鞭挞)”,荷兰乐团OCCULT的2003年DVD《被OCCULT鞭挞》(To Be Thrashed by Occult),《被鞭挞:鞭挞金属的历史》(Get Thrashed: The History of Thrash Metal)的片名……可否认为顺着“Thrash Metal”的冲击性,使用其本意直接译为“鞭挞”已经足够?是否有充足的理由非得说成“激流或者被激流”?


藐视失败 说到:METALLICA的1983年首张专辑《杀无赦》(Kill 'Em All)里第六首“Whiplash”的副歌部分:“肾上腺素开始流动/你到处鞭挞/像疯子一样/鞭打(Adrenalin starts to flow / You're thrashing all around / Acting like a maniac /Whiplash)”其中的“thrashing”和“Whiplash”翻译时恰好可以搭配起来,比“你到处激流/像疯子一样鞭打”要顺吧。


或许在某处有对这些知名乐团的采访,详细解说了这种风格当年为何得名“Thrash”而我们只是没有找到?深入挖掘一些材料后,我更倾向于认为这个词语伴随着一种亚文化在国外发展起来,意思已经十分明确。



Bean 也说:“thrash这词最早似乎也不是形容‘Thrash Metal’的,82年有张朋克合集叫New York Thrash,里面都是78-82年的一些纽约硬核朋克乐队的录音,有BAD BRAINS、BEASTIE BOYS等。”这个信息很重要——想研究“Thrash Metal”,先要看下BAD BRAINS(坏脑)之类的硬核朋克。


二十世纪80年代早期,美国华盛顿的硬核朋克圈子的乐迷开始在演出现场“Mosh”,这种舞蹈本来在乐迷杂志和唱片内页被拼写为“Mash(捣碎)”——华盛顿硬核乐队SCREAM的1982年歌曲“Total Mash”里使用的意思。而BAD BRAINS的歌手H.R.(Paul D. Hudson,生于英国的牙买加后裔)被认为“是moshing的创始者”,他们在歌词里使用“mash”,在演唱会上促动这一攻击性的行为;随着狂暴的音乐一起撒野,一起“mash it up(把它捣碎)”。随着这个词语的牙买加口音流行开,乐迷们开始使用“Mosh”而不再是“Mash”。


到1987年,美国的ANTHRAX(炭疽)在专辑《活物中间》(Among the Living)的“Caught in a Mosh”里使用这个词,M.O.D.的贝司手兼主唱Billy "Mosh" Milano【也是S.O.D.,STORMTROOPERS OF DEATH的主唱】将其作为自己的绰号——也是“move over shit head”的缩写——对它的固定和传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Pogo Stick

在将Mosh称为“一种快乐的表达方式”的维基(http://en.wikipedia.org/wiki/Moshing)和一篇题为《冲撞场地幸存者指南》(A Survivor's Guide To The Mosh Pit)的文章(http://www.myspace.com/nnhhoojj/blog/232329910)里,提到Mosh的几个分支:Pogo(上下跳)、Skank(跟随节奏跳动的一种不太激烈的节奏化舞步)、Mosh(没有节奏、没有创造性的简单冲撞),还有Thrash。

蓝 字 阅 读
Pogo?Mosh!说的一直都不对


关于Thrash的具体解释是:

“Thrashing发生在滑板摇滚(skater-rock)和硬核(如BLACK FLAG、SUICIDAL TENDENCIES和PENNYWISE)演出上。这些乐队吸收了互相冲击的音乐影响,音乐节拍快速且转换突然。毫无疑问,Thrashing随后成了最具有攻击性和紧张感的冲撞之舞之一。就像玩滑板和滑雪的迷人技巧,Thrashing也需要体力。它更重视纯粹的创造性和一切能行的,包括跳伞(在国内被翻译成跳水)。很多Thrasher(参与Thrashing的人)弹进或者转着进入周围的人群。你也许还能看到高踢,但并不是说要踹谁的脸。更是一种防卫性的移动,给一个要冲出冲撞场地的Thrasher留出空来。”


还是ANTHRAX,在1984年首张专辑《一拳金属》(Fistful of Metal)里有一首“Metal Thrashing Mad(疯狂鞭挞的金属)”,夸张地描绘了整个冲撞的过程:

冲上大路/在路上钢铁机器/齿轮完全咬合/我是个轮上狂人

我的脚钉到地上/你能感到引擎咆哮/手中有雷电

我是疯狂鞭挞的金属,耶/疯狂鞭挞的金属,耶

像个疯子一样驰骋/开的不能再快/烧尽大路/冲向灾难

我的脚钉到地上/能感到引擎咆哮/手中有雷电/我是疯狂鞭挞的金属





继续追根溯源,我们发现1982年组建的融合金属元素的快速硬核朋克类型(Crossover Thrash)美国乐团D.R.I.(DIRTY ROTTEN IMBECILES,脏烂傻)在1989年第五张专辑《鞭挞地带》(Thrash Zone)里写了首“Thrashard”:“在冲撞地带鞭挞碰击/他们知道明天可能不会来/甩头冲撞就像毫不在乎/鼓的高速节拍(thrashing and slamming like hell in the pit / tomorrow they know may not come / banging and moshing like they don't give a shit / to the rapid beat of the drum)”


到了二十世纪90年代,为了强调D.R.I.和CRYPTIC SLAUGHTER等等影响力深远的Crossover Thrash乐团在早年间没有那么多的金属元素,从而和通常所说的Thrash Metal乐团区别明显,甚至还创造了新的分类概念Thrashcore……这是另外一个问题,留待有兴趣的朋友继续研究。


前面引用的文章中还提到了一个类别——滑板摇滚,维基上对它的解释很有意思:“滑板朋克(Skate Punk,有时也被称为滑板摇滚)是朋克摇滚的一个分支,起初衍生于(美国)西海岸硬核朋克圈子,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在玩滑板的人中间很流行,联系到滑板文化。滑板朋克大多用来形容二十世纪90年代时带有攻击性的旋律硬核乐队,以及有着类似声音的现代乐队。”

http://en.wikipedia.org/wiki/Skate_rock



而1981年创刊的一本滑板杂志就叫“Thrasher”!(或许是向二十世纪60年代的冲浪杂志“Surfer”致敬——滑板本身就可以说是一种陆地冲浪运动)


1986年David Winters导演的经典滑板电影也是“Thrashin'”(又名Skate Gang)!



如此看来,美国青少年将“Thrash”用于叛逆期的滑板运动的称谓,金属化的硬核朋克因为音乐的速度和刺激与其相近而加以采用,将意为“捣碎”的“mash”变形成为“mosh”,从而带上了“在台下激烈冲撞”的意思。这一行为被金属乐团借鉴融合并扩大使用后,创造出“Thrash Metal”(甚至发展到硬核朋克要把“Thrash”加上“-core”的后缀以与其区分),意义从来没有脱离“像鞭子一样冲击”、“劈荆斩棘”。所以,“鞭挞金属”这一翻译保持了“Thrash Metal”的本义和引申义,至少可以说“激流金属”译法是不知所云(除了一下子把时间推回到60年代,联系到滑板的先祖——冲浪以及冲浪音乐之外)。


一个合理的翻译必须尽可能减少读者理解困难,而不是要增加读者的理解困难。假如非把“激流金属”这样绕弯的翻译说成是好翻译,那我们的脑子可就太不够用了:除了激流,还可以说它是激动、激励、洪流、洪水、潮水……浩浩荡荡无奇不有。“Thrash Metal”被翻译成“鞭挞金属”、“敲击金属”或者“鞭击金属”,至少都从字面上描述了其攻击性和音乐手法。但是使用“激流金属”,读者就不得不从“湍急的水流”绕过九曲十八弯来揣测其原义。这个译法确实“习惯”得莫名其妙。

点击字阅读

摇滚死了 | Pogo?Mosh!说的一直都不对

葬尸湖上的孤雁 看你在梦中流泪 | 瑞典与瑞士的极端金属

黑色安息日"终结"巡演 | 黑水公园vs雾霾广场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