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普通人的势利眼古今一个样

2018-04-09 张鸣 张鸣


          

感慨今不如昔,是好些人的习惯。在他们看来,古人硬是比今人厚道,道德高尚。这种感慨,当年我在看唐宋散文的时候,就发现了,唐宋时的古人,在我们今天,已经是古人了,但现在也还是这样。其实,如果真的要说古人厚道的话,大概区别也在精英,对于一般人来说,古今一个样。

苏秦当年在家头悬梁锥刺股发愤读书的时候,由于贫贱,漫说邻居,就是父兄外加妻子,都看他不起。一咬牙出去了,混来混去,混出名堂了,身佩六国相印,荣归故里,父母郊迎三十里,老婆乖的,跟三孙子似的,放个屁,都当圣旨听。韩信微时,被一群街头无赖羞辱,只能忍受胯下之辱,不忍的话,小命估计早没了。然后发迹回乡,当年的无赖们,跪倒一片。司马相如在蜀中勾了大户人家守寡的小姐,卖酒为生,自己穿犊鼻裈,类似日本人的兜裆布,在店里刷碗,而老婆则当垆卖酒(有点色相可以利用)。等到献了马屁文章,得了中郎将,成为汉武帝得宠的近臣,再回蜀地,蜀郡太守郊迎,县令为前驱。当年不认女婿的老丈人,感慨道,恨不能早点让女儿嫁这个人!朱买臣打柴为生的时候,老婆生生跟人跑了。等到混成会籍太守了,老婆又找上门来,要求复位。复位不成,才自缢身亡。至于当年看不起他的乡人,都恨不得天天给他下跪。

这些古代的故事,不管有多少的渲染成分,在那时以及后来,都是一些励志的经典。教育读书人发愤读书,求上进的。有意无意,却把个中的典型人物,写成了小人得志的样子。而这些典型的周围,包括他们的亲友,则更是势利小人。穷困者则给白眼,发达了,就卑躬屈膝,无所不用其极。

其实,这种势利,非常正常。搁到今天,也差不多。一个人,不管你是不是读书人,穷困潦倒之时,谁能看出来你日后会发达呢?大家都是穷人,你可能还是穷人中混得很不好的,更可气的是,你还读书识字,假斯文,看上去比我们上进,不踩乎你,踩乎谁?说天下穷人穷帮穷,那只是美好的想象,更常见的,是互相挤兑。如果穷书生碰上了小康人家,比如司马相如的丈人卓王孙,那就更有理由被鄙视。连朱买臣的老婆,都觉得自己后来嫁的丈夫,一个看门的,都比朱买臣强。因为,人家至少一日三餐,还有口饱饭吃。

待到有了科举制度之后,穷书生一夜跳龙门的事情,似乎更多了。尽管如此,饭后钟这样的势利故事,依旧层出不穷。《儒林外史》里的范进,还是得饱经中举前后人情冷暖的折腾。事实上,穷书生发迹的可能,在概率上还是相当小的。无论多数穷书生怎样励志,最终可能到死,还是会潦倒如旧。就算在这个过程中,有人不那么势利眼,资助了他们去赶考,但能考上的,还是凤毛麟角。明清之际,各省的秀才名额,每省不过几十个,举人就更少,而进士,全国三年才录取几百个。对于全国上百万读书人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所以,励志尽管励志,但穷书生也依旧潦倒。普通人的势利眼,一点都没有变化。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走遍天下都一样。断然没有这个道理,普通人或者穷人,会比精英更有道德感,更有同情心。有时候,大家都是势利小人,只是有人表现得明显,有人不明显罢了。能从穷书生平日的表现,看出他的才华,判断日后他属于非池中物的,绝对是精英,即便如此,有才华的穷书生到底能不能发迹,也得看命运的安排。有才的人,蹭蹬一辈子的,多了去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你正好还没发迹,却又有大志,那么,在向上奋斗的过程中,遭遇周围人的白眼,就认了吧,千万别生气,只当是另外一种激励。古今中外,人都是这个德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