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12护士节特辑】一条“白衣天使路”,她走了64年依然在路上……



她们,是热爱生活,向往阳光的白衣天使,


她们,是驱散阴霾,怀抱温暖的提灯女神;


他们,是青春无悔,魅力四射的“男丁格尔”,


他们,是追逐梦想,勇立潮头的时代骄子。


他(她)们,只是无数医护工作者的小小缩影。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四川共有四位护士获得“南丁格尔”奖章。


5月12日,是第108个国际护士节。


在这个属于我们的节日里,让我们努力回望那些难忘的岁月,让我们再次倾听那些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四个骄傲的名字:杨必纯、巴桑顿珠、杨秋、成翼娟。


本期将推出我省首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杨必纯的故事。




 人物 名片 


杨必纯,女,1939年2月生于四川省泸州市,中共党员,主任护师。1985年获国际护士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随后相继获得国务院授予的“全国首批一万名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总工会授予的“五一劳动奖章”, 四川省劳动模范,泸州市人民政府授予1989-1992年度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拔尖人才等光荣称号。


64年“白衣天使路”,杨必纯获得第30届南丁格尔奖章,成为四川首位获此殊荣的护士。

 

图:杨必纯获南丁格尔奖时留影。


“把袖子挽起来,莫怕……”每个工作日的上午,她都会出现在泸州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部,给患者测血压、量身高、称体重......


已该安享晚年的她,却执著坚守在健康管理工作岗位上。


64年“白衣天使路”,她的脸上早已布满岁月沧桑。


她就是第30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杨必纯。



一个人的医院:

只要有一个病人,就得把门打开


1955年,16岁的杨必纯成为一名护理员。


两年后,她响应号召,决定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事业建设。


而正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参加剿匪的丈夫坚决反对。他在信中说:“不管你是响应号召,还是行使白衣天使的使命,希望你千万别来,你根本就无法忍受这里的艰苦……”


此时,她已怀孕六月。


她坚定放弃内地城市的舒适生活,挺着大肚子到了凉山州,在金阳县医院从事护理工作。


这一干就是23年。


风里来,雨里去,送医送药到彝族同胞家门,走遍金阳县的村村寨寨,护理过无数的彝族同胞。


最不乐观的时候,金阳县医院无人上班,濒于关门。


“只要有一个病人,就得把门打开。”


“绝不能让彝族同胞再回到缺医少药的旧时代!绝不能丢下他们不管!”


就这样,她一个人上班,既当医生又当护士还当清洁工,照顾着病人,还守着医院的那点可怜的财产。


在她带动下,医生护士们都陆续回来上班了,医院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她用自己的爱心与彝族同胞打成一片,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彝族同胞的爱戴,也获得了一摞摞荣誉证书。



一代人的付出:

一张塌陷的病床扛在一个弱女子的肩上


18岁进深山,41岁回泸州。


杨必纯回泸州市人民医院任内科护士长,一心扑在护理事业上。


她在医院内科率先设定五大员(考勤员、宣传员、物资保管员、计划生育员、劳动卫生员)职责,科室管理工作有条不紊。


实行岗位责任制,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了护理二线值班制度,对危重病人实行护理十包,帮助重病人:喂饭,喂水,喂药,洗头,洗足,梳头,剪指甲,擦澡、翻身,倒大小便,冲洗臀部。


为了培养新一代护士,她循循善诱,以身作则,不厌其烦地为年轻护士讲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切身体会现身说法。


一次抢救老年冠心病、心律紊乱后心脏骤停的病人,医院的钢丝床失修塌陷下垂。


杨必纯一头钻到床底下,弓着背,用身体把病人托起……医生在上面给病人心脏按摩,人工呼吸,长达30多分钟。


当同事们把杨必纯从床底下拉起来时,只见她满头大汗,面色发青……


一位病人消化道大出血伴休克,经抢救后全身衰弱,多天未解大便,腹胀难忍,痛苦呻吟。


杨必纯俯下身子,用手指将坚硬得像石块一样的粪便一点点掏出来。


病人大便通了,腹胀减轻了,脸上露出了笑容。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杨必纯告诉年轻护士们:“只要把病人当亲人,就不会怕脏了。”


她每一次对病人无微不至的护理,对医院新一代护士来说,都是在进行现场教学示范。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医院一代又一代的年轻护士一直以杨必纯为榜样。


1985年,杨必纯荣获第30届南丁格尔奖章。


图:杨必纯为患者测血压。



一辈子的坚守:

只要有一口气,我就要做点有意义的事


杨必纯是泸州市第一位主任护师(正高职称)。


几十年的临床锤炼和刻苦学习,她的护理技术可以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我老了,不能继续在临床上长期工作,但是我想继续做点有意义的事。”


1995年下半年,56岁的杨必纯卸任医院副院长的职务,她背起药箱,当起了一名医院的普通医者——“城市里的赤脚医生”,这也是当地最先兴起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


杨必纯利用一间小屋打造了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平日和另一位同事一起走街串户,上门为老百姓做健康登记,建立档案。


短短的时间内,他们记录了1000多人的健康档案。社区里哪些人有高血压,哪些人心脏不好,胃不好,她都了如指掌。


在规定的时间内,为社区内的老百姓送医送药,送健康知识。


60岁时,杨必纯正式退休,但她舍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再三请求下,医院同意她继续工作。


2001年底,社区卫生站被撤。她向院领导请求,希望能够继续从事护理工作。


“杨老师虽然上了年纪,但她的思维没老、心没老”泸州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张润说。


“只要有一口气,我就要做点有意义的事”。已到耄耋之年的杨必纯,每个工作日早上八点,依然准时出现在医院健康管理部。


内容整理自大众健康报

文/范川、蒲晓莉




季小微猜你喜欢


男子天天跑步锻炼,半夜却被送进ICU,这个致命疏忽很多人都会犯

“提灯女神”古稀之年抗癌、夺冠,她说:我要优雅地老去

好消息!在定点医院做手术,四川贫困白内障患者可获补助1400元

防控学校“小眼镜”,四川将启动教室采光照明抽检工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