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卫生健康70年,我省疾病预防控制创造新的奇迹


新中国成立前,我省天花、霍乱、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疾控机构从1953年的“一站四所”发展到今天覆盖全省的208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儿童计划免疫全面覆盖,传染病发病持续下降,天花等烈性传染病实现消灭,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疾病防控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免疫规划成效显著


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种痘暂行办法》,四川省即成立种痘委员会,在全省给0.5岁-6岁儿童普种牛痘。


1972年,四川省卫生厅颁发《四川省儿童免疫程序》,把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痘苗和乙脑疫苗6种预防用生物制品列为儿童常规免疫制品。


1988年、1990年、1995年如期实现省、县、乡四种疫苗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我省于2008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将“4苗防6病”扩大到“14苗防15病”。


通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全省接种率水平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报告接种率和抽样调查接种率均在90%以上,每年有3000多万儿童受到疫苗保护。期间,我省于1987年基本建立起计划免疫冷链系统,1998年在全省范围建立起计划免疫常规接种率监测系统。



目前,全省公共卫生与医疗机构从事免疫规划工作专兼职人员约6万人,有各类预防接种门诊近6000个,54个县(市、区)被授予“四川省免疫规划示范区”称号。


传染病控制有力有效


通过大力实施计划免疫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传染病高发态势得到有效控制,部分疾病实现消除状态。


上世纪50年代,斑疹伤寒、回归热得到控制;15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中,有10种报告发病率降到1/10万以下,全省法定报告发病率连续11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科学有效应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霍乱流行;抗击并战胜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2005年猪链球菌病、2006年人禽流感和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建立起由省到乡镇的传染病管理体系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实现网络直报全覆盖,85%的乡镇卫生院实现了网络直报。


艾滋病防治全面深入推进


1991年4月,四川在归国人员中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992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1995年在吸毒人群中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00年出现首例母婴传播病例。


为加强艾滋病管理,1988年省卫生厅印发全省第一部艾滋病防治行政规范性文件《关于贯彻执行〈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意见〉的意见》。1995年省人大出台全省第一部艾滋病防治地方性法规《四川省预防控制性病艾滋病条例》。1997年,省政府印发《四川省预防和控制艾滋病1997-2010年规划》,明确35个部门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工作职责,四川成为全国第一个制订艾滋病防治长期规划的省份。从2002年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和实施了4个预防与遏制艾滋病5年行动计划。


2008年省政府颁布实施《四川省促进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办法》,这是全国第一部关于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省政府规章。2009年省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主任的四川省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统筹推动全省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


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省政府启动实施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和健康扶贫攻坚行动,省委省政府转发《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和健康扶贫攻坚第一阶段行动方案(2017-2020年)》,我省创新建立“三线一网底”艾滋病防治工作体系(即疾控、医疗、妇幼三条工作线和乡镇一个网底)。


2018年省政府召开全省艾滋病防治攻坚会议,印发《关于全面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全面启动新一轮艾滋病防治攻坚。强化艾滋病综合防治,建立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监测、检测、干预、治疗、预防母婴传播网络。


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建成检测实验室(含快检点)3632个;检测2534.2万人次,常住人口检测覆盖率达30.5%,发现率提高到73.6%;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和成功率分别提高到85.8%、86.1%。


结核病发病率逐年下降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的重庆、成都和自贡等城市先后开展了“团体防痨”工作。1963年,全省逐步推广坚持早期、规则、全程、联合、适量五项抗结核药物治疗原则。1980年至今,省政府连续制订和实施了3个10年和2个5年结核病防治规划,将结防工作纳入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2000年全省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全省肺结核患病率为544/10万,涂阳患病率为144/10万,菌阳患病率为250/10万。2010年,全省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达到100%,新涂阳病人发现率77.97%、治愈率90.68%,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防治任务。2008年以来,通过加强基层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推进结核病综合防治及示范区创建。


截至2018年底,全省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96.08%,结核病报告发病率从2007年的102.75/10万降至61.45/10万,报告发病率连续11年下降。


血吸虫病、包虫病等

重点寄生虫病防治成效显著


血吸虫病防治取得重大进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血防工作,毛主席于1955年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1956年,四川建立省血防专业机构,负责技术指导全省血防工作,基本查清全省钉螺分布和人、畜感染情况,确定血吸虫病流行区范围。2008年在全国7个重流行省中率先实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2015年,全省63个流行县以县为单位达到了传播阻断;2017年在全国7个重流行省中率先以省为单位实现传播阻断达标。2007年以来全省已连续12年无本地感染的急感病例、未查见感染性钉螺,2012年以来全省已连续7年无本地感染的病人和病畜。截至2018年底,63个流行县已有43个达到消除标准,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包虫病综合防治效果突出。1965年,四川省报告首例包虫病病例。20世纪70年代末,原省卫生厅组织医务及科技人员深入石渠、色达等重疫区巡回开展包虫病手术及调查研究。全省先后开展4次较大规模的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明确包虫病流行县(市)范围。2006年起,在全省流行县(市)逐步开展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2015年11月,国家、省启动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探索出“两抓四管六结合”的“石渠模式”,并在四川藏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玉树及果洛州推广。


2018年,在全省流行县(市)全面推广包虫病防治“石渠模式”,所有流行县(市)全面开展目标人群筛查,患病人数基本查清,全省包虫病人群患病率从2012年的1.08%降至2018年的0.44%,石渠县包虫病人群患病率从2012年的12.09%降至2018年的6.42%,石渠县6-12岁儿童新发现病人检出率从2014年的2.91%下降到2018年的“零”检出。


2017年12月,全省所有流行区全部实现消除疟疾。


地方病防治成效持续巩固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个阶段的调查,查清了碘缺乏病病情及病区分布范围,全省自然环境普遍缺碘,未发现水源性高碘地区;2015年,开展全省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终期考核评估,全省99.45%的县(市、区)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无新发地方性克汀病,达到“全省95%以上的县(市、区)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有效防止地方性克汀病新发病例,人群碘营养水平总体保持适宜状态”规划目标。


1955年在我省阿坝县柯河等地发现大骨节病,经过5个阶段的调查,查清了全省病区分布在8个市(州)的32个县。根据大骨节病病理变化和各病区特点,分别实施改水、补硒、换粮、搬迁、异地育人等综合防治措施。特别是2008年在阿坝州实施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全面落实综合治理措施,形成了“发展、防病、稳定”三位一体的“四川模式”, 2012年以来病区县无新发大骨节病病例,2015年全省32个大骨节病病区县全部达到消除标准,并持续保持消除状态。


1979年在宜宾兴文县发现地氟病线索以来,先后开展了3次大规模调查,全面查清了病情程度、病区范围、病区类型及各型地氟病流行特点。在燃煤型氟中毒病区全部落实降氟改炉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2017年23个病区县已全部达到控制或消除标准。


四川省是麻风病流行较重的省份之一,1951年通过接管教会、教会医院办的麻风院和兴建麻风村,开展防治工作,对病人实施集中隔离治疗。截至2018年底,全省91.3%的县(市、区)麻风患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达到了麻风病基本消灭标准,提前实现“十三五”防治规划目标。


慢性病防控和精神卫生得到强化


上世纪80年代起,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为主的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逐渐占据了四川省死因谱的第一、二位。四川省人均期望寿命从解放初期的35岁提升到2018年的77.1岁,并从2015年开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创建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1个,省级示范区31个,覆盖全省20个市(州)。


我省精神卫生服务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从1938年成立的第一家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发展到目前216家精神卫生机构,形成多部门共同管理,全社会参与的防治体系。2018年,全省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人员共有13046名,实有床位53926张,累计登记录入系统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86771例,在册患者353776例,在册率为4.28‰。


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开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城乡疫病流行,群众缺医少药突出。为尽快改善全国卫生状况,控制传染病流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倡导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


在省级卫生创建方面,2017年底省级卫生城市实现全覆盖,2018年除甘孜、凉山外的19个市(州)实现省级卫生县城全覆盖,省级卫生县城、卫生乡镇、卫生村覆盖率分别从2010年的37.1%、1.9%、2.5%增长到86.1%、49.7%、44.4%。





季小微猜你喜欢


刚刚,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三招告别坏体态,你也能和阅兵式上的他们一样“飒”!1年1张,我们的70年十一假期急救手册!所有人都要看,转发可救人一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