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使心向党”图片展播第5期:雪域高原献青春



五月,天府花开。

活力与青春,劳动与奋斗。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天使心向党,白衣终无悔。

 

传承红色基因,创新发展护理,

第110个国际护士节唱响时代主题。

将年轻的活力融入新时代,

将青春的血液融入新征程,

为生命站好岗,为健康守好门。


“献礼建党百年 铭记最美瞬间——天使心向党”

图片展播活动!

精彩继续!


本次活动由四川省卫生健康委主办、四川省卫生健康宣教中心承办,活动将持续至5月30日。


本期推出:《雪域高原献青春》

报送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华西口腔建院百余年来,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中国口腔医学事业矢志奉献。一代代华西口腔人劈波斩浪,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赓续着华西口腔百年荣光。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聆听华西口腔老党员们的红色故事,回溯他们的芳华人生,在一段段红色青春里感受信仰的力量,照亮新时代报国奋斗之路。


△杜传诗、胡允诚夫妇在海拔3197公尺西藏昌都

 

“当时我们的思想就非常拥护共产党”“听从号召,要到祖国缺医少药的地方去”。1953年,刚从华西口腔毕业三天的杜传诗,满怀热忱地踏上了前往西藏的征程。1956年,28岁的她在西藏昌都工作3年后,终于如愿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在雪域高原继续为祖国口腔医疗卫生事业奉献青春。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我国著名口腔修复学专家杜传诗教授的故事。

 

杜传诗教授,中共党员,1928年出生,1953年毕业于华西大学口腔医学院。长期从事于口腔修复学工作,我国著名口腔修复学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获国务院颁发的对医疗卫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者证书,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医疗卫生水平很低,很多偏远地区都急需大量医学人才去建立起基本医疗秩序。当时的杜传诗作为一名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面对就业选择,有着那个时代青年最朴素真挚的愿望,“我就是想要到缺医少药的边远地区去,希望能够走到一个最困难的地方,开花结果,我就很高兴!”


于是,1953年毕业后第3天,她带着满腔赤忱,毅然决然地与先生胡允诚(杜传诗的同班同学,华西口腔1953年毕业生)加入了昌都民族卫生工作大队,踏上了去西藏昌都的路。

 

△昌都条件艰苦,没有蔬菜供应,杜传诗与队员们自己开荒种地,收获大萝卜


 投身藏区口腔医疗事业 


 "当时我们的思想就非常拥护共产党,相信共产党一定会把国家搞好!”杜传诗、胡允诚夫妇怀揣着坚定的信仰,一路颠沛到达昌都后,迅速投入到了昌都民族卫生工作大队的工作中。


没有电和自来水,条件十分艰苦。杜传诗夫妇在20平方米只有一个窗户的土房里开辟出了口腔科,设计制造出简易“牙科治疗椅”,从踩脚机开始, 为广大藏族民众和进藏汉族干部治疗口腔疾病。当时他们的重要任务是:在不违背民族宗教政策和风俗习惯的前提下,宣传科学的卫生常识,防病治病。 

 

△昌都民族卫生工作大队胸章


虽然那时对藏族人民看病及住院是全部免费的,但最初就诊的人并不多,很多藏族同胞想来看病时,先要到寺庙请喇嘛卜卦,得到同意后才能到医院看病。当杜传诗第一次使用局部麻醉下进行无痛拔牙术时,患者感到很惊喜,站在窗外围观手术的藏胞们,不停地伸出大拇指称赞杜传诗:“门巴(医生)雅么(好)!雅么(好)!” 


后来,他们还逐步开展了对颌面部间隙感染、颌骨骨髓炎、颌骨骨折和唇裂病人的手术治疗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医好了病人,病人就相信你,相信共产党。” 杜传诗感到很开心。雪域高原上,这仅有的两位口腔科医生,得到了越来越多藏族同胞的信任与尊敬,有了越来越多的患者来看病,连喇嘛寺的老喇嘛都主动到医院,请杜传诗为他做了全口假牙。


壮大藏区口腔医疗人才队伍


1954年,新建的昌都地区人民医院落成,口腔科告别了脚机,开始用电机操作,同时也调配来一位助产士和一位部队卫生员学习、工作,杜传诗夫妇由此开始了藏区带教生涯。

 

△昌都地区人民医院大门前,杜传诗、胡允诚夫妇合影


为了讲好业务课程,他们编写教材,绘制教学图,选留牙齿标本,用黄泥塑造下颌骨模型,同时也结合临床,教学生们对常见口腔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和口腔修复工作。后来,原助产士被评为口腔科主治医师,原卫生员被提升为口腔科医师。


卫生大队陆陆续续还从基层选派了一些藏族青年参加初级卫生人员训练班,为了持续壮大昌都地区的口腔医疗人才队伍,杜传诗、胡允诚同样以带徒弟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口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努力为藏区留下更多的优秀口腔医生。


在这片雪域高原上,杜传诗夫妇宣传党的政策、建立诊室、诊治病人、传带徒弟......,为昌都地区口腔医疗卫生事业贡献着他们的青春热血。直到1957年底,杜传诗才回到成都华西口腔工作,胡允诚则继续留在了西藏昌都开展工作,夫妇二人异地相隔18年,直到1975年才终于在成都团聚。


“我们这一生是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引导下,勤奋努力地工作。作为祖国西部开发的先锋队员,我们把青春奉献给了西藏口腔卫生事业的发展,为解除藏族同胞的口腔疾病痛苦尽到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感到欣慰和光荣。"


直到1996年,杜传诗教授退休之后,依然继续为中国口腔医疗事业发光发热,指导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上临床、做科研,还积极参与指导自己学生的学生们的研究生论文答辩。在临床带教时,她常常对学生说,“你要对病人十分耐心,要认真负责地给病人看病,不懂的就不能够马马虎虎。”一生致力于中国口腔医学事业的杜传诗,一片丹心向阳开,以毕生心力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践行到底。





推荐阅读

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5月11日发布)

四川首次举行社会办医疗机构护理技能大赛

新冠疫苗接种第二针提早或者推迟会怎么样?

“天使心向党”图片展播第4期:流淌在血液里的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