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纳入两项改革“ 后半篇” 文章!绵阳市筑牢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绵阳市把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纳入两项改革“ 后半篇” 文章重要内容,率先在全省出台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4个方面19条“硬措施”,着力在“资源重组”“队伍重建”“机制重构” 三方面发力,破解乡村医疗卫生“小散弱” 难题,激活乡村医疗卫生“一池春水” 。


截至6月28日,全市整合撤并乡镇卫生院53所、村卫生室550所,建制乡镇卫生院床位数、卫生人员数、执业(助理)以上医师数分别提高27.96%、26.02%、30.46%,医护人员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占比分别提高36.6%、16.3%,每万人全科医生数由改革前的1.96人增加至3.4人,相关经验被《健康报》《健康中国观察》专题报道。


01

以“资源重组”为基础,推动乡村医疗均衡布局。

一是突出全面整合,织牢夯实“一张网络”。

统筹乡村地域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分布和疾病谱变化等因素,因地制宜调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设置。


整合服务人口少、距离相邻医疗机构近且业务萎缩的非建制卫生院,调整归并为建制乡镇卫生院分院或院区;保留幅员面积大、人口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群众就医不便的非行政村的村卫生室,作为调整后行政村的医疗点,实现人才结构、设备配置和业务发展“1+1+1﹥3”效果,及时总结综合试点经验做法,制定出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调整规范,将布局规划、命名规则、人员设备配备、编制床位设置等方面制度化、程序化,确保医疗卫生服务不减少、机构调整设置有规范、资源优化布局运转好。


二是突出高点聚合,建强用好“一个中心”。

综合考量服务人口、交通区位、病员流向和县级医院辐射力等因素,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依托调整后的中心镇、特色镇卫生院布局30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纳入“十四五”规划和区域卫生健康事业规划,引导人、财、物重点投放、精准供给,3-5年内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让群众“看得上病、少花钱看好病,有好医生就近看病”。


江油市、三台县先期已启动3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投入资金900余万元。平武县聚焦破解山区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将平通羌族乡中心卫生院按照县第二人民医院进行集成建设打造,引入绵阳市中心医院全面托管,开创“名院托新院”“强院带弱院”的新模式。


三是突出深度融合,探索形成“一种模式”。

整合被撤并乡镇的卫生院、敬老院的设施和人员,开展康复医疗、老年护理和安宁疗护等接续性医疗服务,打通医疗、养老资源融合衔接的“任督二脉”,建设新型医养结合机构30所,既避免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业务用房、医疗床位、设施设备等闲置浪费,又契合当前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养老服务需求,为农村普遍存在的养老难题探索出一条新路径,打破长期以来“医不能养、养不能医”的传统困局。江油市“4+”、安州区“院院合作”等医养融合发展模式在全省推广。

02

以“队伍重建”为核心,推动优质资源扩容下沉

一是强化培育引进,确保人才“进得来”。

出台《绵阳市支持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支持北川县、平武县等民族地区、偏远山区加快补齐人才短板,扩大招聘自主权,放宽招聘条件,直接考核录用、纳入编制管理,财政保障3万元/人专项补助。


在“绵州育才计划”人才遴选培育中设置基层专项,入选者享受每年6000元经费补助以及培训进修、金融支持、子女就学、购房优惠等13项优待政策。深化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三支一扶”项目,实施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支持政策,加强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拓宽人才招引的渠道和路径。


二是完善待遇保障,确保人才“下得去”。

建立乡镇卫生院向村卫生室派驻医师制度,派驻期间绩效工资水平在原单位同科室同职级人员平均水平基础上上浮20%。完善退出岗位且未参加养老保险的村医生活补助动态调整机制,每3年调整1次,每次提高10%。推行劳动年龄内的在岗村医参加养老保险财政补助机制,所在单位按照当年度最低缴费档次缴费标准的50%给予补助。


三是探索柔性流动,确保人才“留得住”。

试点推行岗编适度分离管理模式,平武县结合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实施县域内卫生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选、育、用、管“一盘棋”,既有效盘活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存量,又突破了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流转瓶颈,拓展了职业发展空间。三台县建立“县招乡用”编制池,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筹配置乡镇卫生院编制,实行动态调整,确保乡村医疗卫生人员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03

以“机制重构”为保障,推动服务网络织密筑牢


一是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服务活力。

探索建立符合基层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差异化补偿机制改革,建立基层医务人员生活补助制度,合理划分城郊、近郊、中郊、远郊4个档次,分别按照每月100元、200元、400元、800元的标准,梯度执行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生活补助,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怪现象。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效率。

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赋能基层医疗卫生发展,引入AI医生助手,基于三甲医院病历病案、治疗方案的数据分析,总结出一般性经验模型,即便经验不足的年轻医生,也能借助辅助诊疗系统给出合适的诊疗方案,让老百姓的常见病、多发病就近就便得到有效诊治。


三是创新发展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率先在游仙区探索“1+N”“小医共体”建设,即由调整后的建制中心乡镇卫生院作为总院,若干被撤并乡镇卫生院作为分院,实行人、财、物、信息、技术、管理“六统一”,构建起服务、利益、责任和管理“四位一体”运行机制,真正实现“进一家门、成一家人、干一家事”。试点以来,该区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收入增加570.05万元、固定资产增加440万元、职工人均月工资增加800元,累计减少债务340余万元。


来源:委基层卫生健康处



推荐阅读


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7月8日发布)
云南瑞丽一地调为高风险!专家提醒:还未接种第一剂疫苗人员请尽快接种
攀枝花:念好十二字诀,做实六项举措,全力构筑免疫屏障
【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卫健委直属机关党委:不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