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来昨晚惊叹的瞬间藏着这么多秘密!

川观新闻 2022-05-15


2月4日晚

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开幕式

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


从黄河之水天上来

到迎客松盘桓鸟巢

每个创意都让人拍案叫绝

从普通中国人手手相传国旗

到五星红旗与冰雪五环交相辉映

每种情怀都直抵人心


其中,开幕式这10个细节绝了!
是怎么做到的?
小编带你一起看
↓↓



细节1:奥运五环如何升空?


2月4日晚8时,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当“冰立方”缓缓被激光“雕刻”成晶莹璀璨的五环时,燃爆了现场,也点燃了屏幕前观众的激情。




细节2: 冰立方如何雕刻成冰五环?





图据新华社


五环是如何被“雕刻”出来的呢?海淀高科技企业利亚德承担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地屏、冰瀑、冰立方、南北看台屏和播放系统等装置生产、安装任务。“‘雕刻’的视觉是在激光与冰立方3D视效的结合下产生的。”利亚德集团董事长李军介绍。


冰立方长22米、宽7米、高10米,是由LED屏组成的。五环本身也是一个LED屏,当它亮相的时候,位于看台4层的激光照射在冰立方上,对冰立方进行“雕刻”,随着冰立方上部的顶盖的下翻,配合着激光的“雕刻”,底部的五环缓缓上升,冰立方四面的LED屏一边缓缓下降,一边播放冰渣四溅的三维视觉效果,三方面完美配合,就形成了五环被一点点“雕刻”出来的视觉效果。


除了冰立方外,现场还有11626平方米的地屏以及高60米的冰瀑,也都是由LED屏组成的。


开幕式第一个节目中,小草复苏,幻化成一朵巨大的蒲公英,小男孩轻轻一吹,蒲公英飞散开来,天空中绽放出烟火,立春两个字清晰显现。这个精彩转换也离不开地屏、冰瀑的合作。利亚德集团冬奥会开幕式技术负责人王加志介绍,大屏上的小男孩剪影吹起蒲公英,蒲公英的种子通过地屏四散,飘到冰瀑上,缓缓向上升起,当蒲公英飘到冰瀑的顶端与鸟巢“碗口”持平时,烟花绽放在鸟巢上空,宛若蒲公英飘散在空中,呈现出梦幻般的画面。这个效果的实现,需要精确的时间控制,背后是开幕式的一个“时间轴”,所有的设备运动都是跟着时间轴去运转,达到分秒不差,才呈现出整场演出的精彩。





细节3:主火炬到底在哪儿?


主火炬到底在哪儿?有经验的观众,或许从入场时就开始寻觅。在这个环节上,开幕式主创团队的设计不仅巧妙,还有点可爱的幽默感:在《构建一朵雪花》部分中,全部参赛代表团引导牌组成了巨大的雪花台。这朵大雪花加上缠绕的橄榄枝叶,构成了火炬台——它其实早就出现在观众视野里,直到最后的火炬接力,才揭晓了另一重身份。



“以往几乎所有的火炬都是体现自己的文化和设计就可以了,只有我们的火炬写上了所有代表团的名字,是全世界每一朵雪花融汇成的,这是百年来没有出现过的。”张艺谋说。




细节4:冬奥会的火炬为什么能变“小”?



点火采用的“微火”前所未有。

不管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神来一箭,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空中飞人,最终点起的都是一团熊熊燃烧的大火。按照这样的方式,“每一分钟,它都要燃烧大量燃料,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一直持续一个多月。熊熊燃烧的火炬固然是奥运精神的象征,但我一直在想,它是不是不够环保?这一次,最后一棒火炬不再需要去点什么,放在火炬台上,它就是火炬。接下来要持续燃烧一个多月的,将是这个小小的火苗,它传达着低碳环保的理念。


张艺谋能猜想到,对于许多习惯了“大火”的观众来说,这或许是个有些颠覆性的创意,“无论喜不喜欢,它传递的理念都如此清晰:火炬代表了全世界,点火是低碳环保的理念。这会成为奥运史上的经典瞬间。





细节5: 怎样为悬在半空的主火炬提供足够的燃料?



这是一种全新的奥运圣火点燃方式,但摆在技术人员面前的难题是,要怎样为悬在半空且不断旋转的主火炬提供足够的燃料?

技术人员在悬挂主火炬的威亚上设计了一套姿态调节执行机构,配合地面装置实现主火炬的翻转、提升动作。氢气储存和减压装置就藏在其中,减压后的氢气通过软管源源不断地输送至火炬中心,并应用航天氢氧发动机燃烧技术,保证不熄火、不回火、不脱火。为了让主火炬在360度旋转时也能高效稳定燃烧,配套的氢气软管、电缆、控制线缆均可卷伸,让氢、电、控制信号能连续、稳定、可靠地供应传输。

火焰燃烧效果也同样重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北京11所火炬项目技术负责人刘悦解释道,相比于传统丙烷燃料,氢气燃烧更快速,在空气中火焰呈淡蓝色,如果不作处理,势必会影响主火炬效果。结合导演团队创意,团队设计出氢气燃烧稳焰结构,并将火焰显色剂固化其上,使燃烧的氢气呈现出温暖、跳动的视觉效果。




细节6: “迎客松”烟花有多难?



立春之日,运动员入场,寓意着全世界的朋友共同迎接一个新的春天。伴随着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一棵由焰火组成的“迎客松”出现在空中。它姿态优美奇特,一侧的枝杈伸出,像一个人伸出一只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鸟巢上空火树银花。中国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全世界来宾的欢迎。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焰火执行设计及技术总监蔡灿煌介绍,“迎客松”燃放虽然只有十几秒,但它是所有焰火品种中试验次数最多的。松针之所以能逼真有型,是因为在传统的烟花产品上进行了一定改造。虽然只有十几秒,但它由将近1500发弹组合成,每一发弹时间节点跟高度都需要控制。





细节7: 开幕式引导员如何打造?


开幕式上,除了炫目的舞台布景和精彩表演之外,带领各国运动员入场的引导员们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虽然看不见口罩下的面容,但能从她们自信、坚毅的眼神中看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


导演组对于引导员的身姿、表情和仪态都有严格要求,如身高须在1.7米以上,入选的引导员都经过了层层筛选。这个团队共有110人左右,她们是来自首都10所高校的在校女大学生。


引导员的行走路线包括集结线、出发线、播报线、转弯线等多条线段,她们需要手举雪花造型的代表队名牌,引导带领各代表团旗手、运动员和领队官员,径直走向主席台方向,进入场内展示风采,行进姿态、举牌姿势、转弯动作等需要达到高度统一。举牌时间、举牌高度须练到分毫不差。





细节8: 现场地屏如何实现全实时互动?



开幕式上,惊艳的点火仪式前,放飞的“和平鸽”随着孩子们的奔跑而变得鲜活,彻底点燃了“鸟巢”的热情。这个重头戏环节中,最吸引大家注意的,是天真烂漫地孩子,自由而欢愉地奔跑,带着节日的喜庆,也带着他们脚下绚丽的“雪花”。现场地屏呈现出的实时互动,其背后的3DAT技术,是本届奥运会开幕式的一大科技亮点。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根据英特尔3DAT项目负责人贺郁馨介绍,在“鸟巢”6层看台上,部署有两套一组、共两组摄像机,它们实时捕捉场内信号,把演员的图像传回机房,通过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算法,把每个孩子在场内的位置提取出来。


“这是第一次在世界级的大会(表演)上采用这种实时捕捉的技术。”贺郁馨说。


东京奥运会上,英特尔的3DAT曾被应用于田径比赛中,以增强观赛体验。


位置坐标通过英特尔的机房,传到AI实时特效的渲染服务器上,由北京电影学院团队进行处理,呈现美术效果,再实时反馈到地屏上。观众看到的场面,是炫美的地屏效果追随着孩子们欢快跑动的脚步,他们的每一步都带出场地浪漫的气息。


渲染服务器底层是人工智能算法。AI实时特效团队前期进行了大量的筹备工作,通过几万张照片训练AI模型。根据该团队负责人韩柯介绍,这套AI模型具备通用识别的能力,再通过学习现场演员的服装和道具,可以更加精准地识别。


“这一套几乎是零延时的。”北京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常宇说,“这里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问题,才能得以呈现出来那样的一个大家在冰天雪地里自由欢愉的感觉,这也是我们想在结尾阶段想要获得的感觉。”

 

北京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常宇


常宇透露,在大型演出活动中启用实时渲染,实现全实时互动,这是一个冒险,以前几乎从未有过,“我们敢不敢把它用在奥运会的开幕式?对我们大家都是挑战。”


对于总导演张艺谋来说,接受智能化也是一个累积的过程。韩柯透露,AI实时特效项目与张导进行了大量沟通,一开始只在很小的节目中试用。在测试了十几场彩排都没有出现问题后,张艺谋最终决定,让这项“黑科技”所带来的视觉盛宴,在冬奥会开幕式的重头戏里亮相。


技术是挑战,“和平鸽”的节目编排也是。经过几次反复,编排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直到有一天,常宇与总导演张艺谋一起在鸟巢四层的指挥台上,看到和平鸽节目的演员——几百名小朋友正在候场,在3DAT系统已经搭建完毕的场地里,他们自己玩儿了起来,跑来跑去,自由而欢愉,而脚下的“雪花”像忠实的玩伴一样,处处追随着他们。孩子们开心极了。


“这个技术跟孩子的天性,能够耦合得很好,这不是(刻意编)排出来的。”常宇说。


这样的自然无痕是节目编排的“心意”,算法也因此闪耀出点亮人的光芒。





细节9: 冬奥开幕式为何选中这群大山里的孩子?



开幕式上,44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以纯净、空灵的天籁之音,用希腊语完美演绎了奥运会会歌《奥林匹克圣歌》。令人多少有些意外的是,这些孩子全部来自太行山革命老区河北保定阜平县城南庄镇的五所乡村小学,是真正的“大山里的孩子”。



城南庄与北京市区的距离是300公里,但这次来参加冬奥会开幕式,很多孩子还是第一次来到北京。在冬奥会开幕式上的这次亮相,也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人生中第一次登上正式的表演舞台。


四个月的时间,这群中国土地上最朴实无华的孩子,是怎样从太行山的深处走来,登上奥林匹克宏大而神圣的舞台的呢?



2021年是北京崇文小学退休音乐特级教师付宝环参加教育部“老校长下乡”活动,在阜平县义务支教的第五个年头。五年里,她和其他几位退休老校长、特级教师一起,每月往返于阜平和北京之间。地铁、高铁、长途汽车……300公里的路程,他们每次都要花半天才能抵达。


2021年9月的一天,付宝环接到北京冬奥组委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付宝环仍在阜平支教,对方提出,希望到阜平看看那里的孩子是否可以承担四个多月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演唱奥运会会歌的任务。



“当时我的第一感觉是为阜平的孩子高兴,他们有机会被考察能否参与这么重大的活动。但我同时也很担心,我知道阜平的孩子和在冬奥会开幕式上演唱会歌的距离有多远。我心里头真的有点打鼓。”付宝环说。


在付宝环来到阜平县城南庄镇的石猴、谷家庄两所乡村小学之前,这里的孩子还从来没有上过音乐课。“他们不知道怎么唱歌,张不开嘴,唱出的声音都不在调上,一开始这让我特别苦恼。”付宝环坦言,经过自己五年的支教,孩子们的进步也很有限,“因为下课之后缺少音乐的环境。”


付宝环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与冬奥组委约定好时间,付宝环提前一天到了城南庄。当天晚上,她几乎一宿没睡,满脑子都在考虑明天该怎样让城南庄的孩子在北京冬奥组委的代表面前表现出最好的一面。


第二天见面的场地选在了城南庄镇马兰村的马兰小学。马兰村是《人民日报》前身之一《晋察冀日报》的驻地,2004年起,一位名叫邓小岚的北京退休老人把自己每年一半的时间放在了这里,为大山里的孩子教授音乐课,坚持至今。她的父亲就是曾任两份报纸负责人的邓拓。邓小岚在马兰村支教的故事,也打动着北京冬奥组委。


见面的时间是下午4点。一大早,城南庄四所小学的200多个孩子在马兰村集合,其中只有50多个是付宝环教过的。临阵磨枪,得知孩子们都会唱的歌只有《国歌》和《上学歌》,付宝环把200多个孩子分成两拨,以音准、咬字、呼吸这些基本的歌唱方法为主,分别上了两堂大课,最后挑选出了100个孩子。


100个孩子给冬奥组委的代表齐唱了《上学歌》和付宝环现教的捷克民歌《白鸽》,来自不同学校的孩子又分别唱了各自学校的校歌。



“唱完以后,很出乎我的意料。冬奥组委当即拍板,决定由阜平城南庄的孩子承担在冬奥会开幕式上演唱奥运会会歌的任务。我感到一天的准备没有白费,在场的阜平县和保定市的代表都特别振奋。”付宝环说。

阜平的孩子用一天时间征服了北京冬奥组委,获得了登上冬奥会开幕式舞台的机会。





细节10: 没上场的两个小号手同样优秀



在开幕式上,五星红旗经过一百多名不平凡的普通中国人的手,传至旗杆下,现场响起嘹亮的国歌声,国旗在庄严的歌声中升起。


国旗行进中 ,一个小男孩儿吹响小号,《我和我的祖国》乐曲悠扬。别看他只是一个小孩子,却没有出现任何失误,演奏得十分顺利。

朱德恩小朋友吹奏《我和我的祖国》

小男孩叫朱德恩,他经过了很多的竞争成功脱颖而出。“在选拔小演员时,总导演首先要求专业水平过硬,然后希望年龄尽可能小一些。”北京师范大学舞蹈系主任张荪说,“小朋友的天真、他认真努力的表达、他眼睛里透露出来的状态,都是成年人的世界里很难具备的。”

这名小号手经过了整个北京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层层选拔。以北京市为例,“前期阶段,我们联系了市教委,了解哪些学校有吹奏乐或管乐的队伍建设,通过设定一些曲目,考察孩子们在情感和技术两个层面的呈现。”

包括张荪在内的主创团队实地走访了许多学校,远郊的孩子则可以录制视频参加选拔,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院校的老师也从更加专业的层面进行了整体性推荐。综合各种考量,3位小演奏家最终从上百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开幕式当晚,朱德恩小朋友登上舞台。小号声响起的瞬间,全世界观众的目光都落在这个稚嫩可爱的孩子身上。但在镜头之外,另外两名一路走来的小演奏家注定要留下一些遗憾。他们同样非常优秀:9岁的刘浩然同学就读于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学习吹小号只有一年多的时间,表现已经相当出色;13岁的梁桐同学从三年级起开始跟随著名小号演奏家朱光教授学习,曾在多个国际比赛中获奖,去年以专业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虽然没有登台,但为了确保开幕式的万无一失,2月4日当天,两个孩子依然起了大早,准时来到鸟巢做各种准备。“大型活动要考虑很多因素,没有入选,不代表孩子们不优秀。我相信,他们将来都能成为了不起的演奏家。”陶雯婷期待,能有更多人给予这两位幕后小英雄鼓励。

北京冬奥盛大启幕

相信还有更多细节

留在你的记忆中

接下来,将有更多精彩

一起为奥运健儿加油!

推荐阅读·千万读者都在看

·收藏!回味!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绝美瞬间

·安逸!坐轨道交通去看三星堆!成都-德阳S11线最新开工消息

·冬奥最萌国风大片来了:大熊猫、三星堆遇上谷爱凌


近期热门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来川观新闻APP看更多


综合 新华社、央视新闻、北京日报、新京报、东方卫视等

编辑 余义勇

校对 孙琪

审核 钟莉


 点个赞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