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遴选考试热点有哪些?看看这份汇总就知道啦~
【2018遴选公务员笔试面试热点】
公选王2018年1月遴选考试热点汇总
公选王遴选网高度关注各地遴选公务员笔试面试考试,同步开展各地公务员遴选笔试面试培训,培训详情可咨询客服。本文梳理2018年1月公务员遴选笔试面试热点。转载请注明来源~
一、习近平2018年新年贺词: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新年前夕,习近平发表二〇一八年新年贺词。
2017年,我又收到很多群众来信,其中有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的乡亲们,有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有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也有南开大学新入伍的大学生,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我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事情,大家有许多收获,也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我们的民生工作还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1.2更新)
二、长沙某环卫局公开招聘只招“干部子弟”
2017年12月25日,湖南长沙市天心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公开招聘8名管理员,招聘范围却注明面向“干部职工子弟、家属和亲戚朋友”。涉事单位回应称,招聘公告部分措辞用词不当,没有慎重考虑,将会进行修改。27日,记者从长沙市天心区委宣传部获悉,本次招聘属未经审核的违规行为,目前已被叫停。此外,天心区纪委已介入调查。
萝卜招聘的事也不是第一次听闻了,但吃相这么难看的,貌似还是第一次看到。至于涉事单位回应称,招聘公告部分措辞用词不当,这显然既缺乏诚意,也不负责任。
今年,人社部专门印发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其中就规定,对招聘单位违纪违规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直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因此,湖南长沙市天心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在招聘中出现这样的状况,仅有解释和修改招聘公告远远不够,相应的问责机制更应跟上。同时,有必要查一查,为何会出台这么明目张胆的招聘启事?这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还是别有意图?(1.2更新)
三、雪乡旅游订房被退,黑龙江官方:零容忍,按上限处罚!
最近,一位“驴友”吐槽和家人去黑龙江雪乡旅游的经历,提前半个月订了两晚房间,因当地人气火爆,店主嫌房间卖便宜了,要求他们第二天就退房,引来不少网友讨论。事发后,雪乡旅游管理部门主动联系上这位网友,并及时对涉事旅馆进行了检查,店家被处以5.9万余元的罚款。黑龙江1月3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对欺客宰客等问题零容忍,依法按上限处罚。
旅游服务品质有没有保障、市场是否规范,决定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否牢固,也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瓶颈。要鼓口袋,先赚口碑。这个浅显的道理,相信谁都懂。可问题在于,不管是景区经营者,还是餐饮、住宿等相关服务的提供者,一旦坐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就容易滋生出“你爱来不来,反正总有人来”的心态,开始急功近利“赚快钱”。中国已进入一个大众旅游的时代。除了优美的风景、可口的饭菜,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的优质服务体验,为越来越多的游客所看重。某种角度看,日益升级的旅游消费需求,正是景区谋求发展的新空间所在。
旅游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产业,但好山好水不会自动变成金山银山,正如雪乡的旅游管理部门所说,只有在各个环节上做到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才能赢得游客的信赖与良好口碑。(1.4更新)【2018遴选考点】怎样做才能为旅游注入文化灵魂?
四、支付宝认错,《芝麻服务协议》并不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
这两天,支付宝用户个性化年度账单引发舆论热议。在生成这个账单之前,支付宝在不显眼处默认勾选“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选项,既可以“直接向第三方提供相关信息”,也有权“不支持撤销对第三方的信息查询授权”。你公开分享截图,它默默分享数据。事发后,支付宝反思称自己“肯定是错了”,这一不尊重用户知情权的行为“愚蠢至极”。
信息时代,个人生活史正被大数据这位“史官”精准编纂。然而,精准编纂,也就可以精准掌握。客观地说,面向万物互联的未来,数据的广泛共享是无法扭转的历史趋势。平台间互相授权分享消费者信息,实现广告精准推送,既能“互通有无”降低交易成本,也能“投其所好”提升用户体验。然而,便捷不能替代安全。从互联网电信诈骗,到数据库被攻击造成账号密码被盗,因信息泄露酿成的危害早已不是“想象的风险”。潘多拉的魔盒打开容易,合上却太难。退一步说,即使数据分享不可避免,如何分享就成了关键。用户知情与否,有选择权还是没选择权,有着霄壤之别。
这就涉及一个如何保护个人数据权利的问题。尽管事实上,99%的人可能都不会读完一份用户协议,但将选择权交给用户,应是互联网行业的黄金法则。更深层次上说,服务协议是默认打钩还是用户打钩,关系到互联网企业能否慎用“数据权力”。互联网数据规则,必须跟得上互联网数字生活。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剑指世界级,所要仰仗的不应仅仅是世界级的用户市场,更应是世界级的互联网伦理与规则。只有当每一个参与主体能发现用户更能尊重用户,能重视网络红利更能重视网络治理,网络强国建设才有更坚实的根基。(1.5更新)
五、“五星级”超豪华厕所是形式主义
最近几年,“厕所革命”从景区逐渐扩展到城市和农村,厕所越来越卫生、方便,老百姓的体验是越来越好。农民家里安上了能冲水的马桶,城市里老街区的公厕不再是又脏又乱没人管、数量也提升了,景区厕所更是增加厕位、节水节能,还配上了第三卫生间……小厕所连带的是大民生,厕所问题解决好了,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就提高了。可是,极少数地区出现的所谓“五星级”超豪华厕所,却背离了这个方便群众、干净卫生的初心,带来的坏处不少。
五星级”超豪华厕所的影响:1.造成大浪费。2.破坏普惠性。“厕所革命”的落脚点是提升公共服务,建造厕所的目的就是人人用得上、用得好,不是专供少数人用、甚至专供参观的“样板间”。此风如果不刹住,有限的钱都“豪华”一把,就会出现钱花了不少、老百姓却用不上的尴尬局面。3.滋生弄虚作假的歪风邪气。豪华厕所背后,往往藏着作秀思维、形式主义。上面号召“厕所革命”,不说好好领会其中为民、惠民的精神,而是动歪脑筋、抄近道,生怕自己干得“不突出”、不能把别的地方比下去,只重姿态,不管效果;只想着领导注意,不考虑群众满意。结果,好好的经念歪了。
2018年1月8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说,“要坚决纠正一些地方搞形式主义、搞所谓‘五星级厕所’的错误做法。厕所建设要始终坚持就地取材,不奢华铺张,重在便利耐用。”因地制宜、便利耐用、惠民实用,是必须坚持的原则。古人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踏踏实实干好工作,比什么都强。那些花里胡哨的把戏,还是不要耍的好。(1.9更新)
六、官微“任性”:永州某工作人员动用单位官微“力挺”某明星
近日,微信认证为当地宣传部门的“抚顺网信”公众号上,一篇“奇文”引人侧目:该文“个性十足”,虽介绍了东北房价低、环境宜人等优点,但文中不时夹杂一些粗俗的脏话,甚至面对网上“投资不过山海关”的揶揄,还出现了“不过山海关?爱来不来”的内容。无独有偶,也是最近,为了负面缠身的某娱乐明星,湖南永州文明办居然有工作人员擅自违规动用单位官微“力挺”。新闻爆出之后舆论惊呼,原来那些看似“浓眉大眼”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有的竟然管理松散到被个别“小编”视为不受约束的自留地。
如果一个“小编”就能轻易绕过单位动用账号,那说明政务官微信息发布的流程存在严重缺陷和漏洞;如果政务官微与网友动不动就“互掐”,发布信息时有充满情绪化的内容,而且逻辑混乱、漏洞百出,那说明相关领导要么对于网络传播一窍不通,要么对于政务公开浮皮潦草。这些在政务官微管理上的失职失责,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尽管互联网传播需要不同于传统四平八稳的新鲜表达,但公与私的界限从来没模糊过。当前,公共舆论的形成已经不可能离开互联网,而放手将政务官微予以适当个性化的运作,这成为众多官微运作的成功经验。然而,再接地气的表达,在公众的眼里政务官微的一言一行也还是官方的态度,官微的“任性”就是公权力的“任性”。一边传递着政务信息,一边闹着情绪,摆不正其“官方”公共职能与身份的结果,就必然角色错位。网络时代,政务官微既是直面公众的互动纽带,更是见证政府工作的形象窗口,甚至会影响全局工作,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里问题频出实在要不得。(1.10更新)
七、让“冰花男孩”能上学、上好学
最近,不少地区都在经历降温降雪天气,人们对寒冷的感受日益强烈。数九寒天里,一张“冰花男孩”的照片让人揪心。云南昭通市鲁甸县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因为从家到学校路途遥远,再加上当地气温低、冰凌天气多,赶到学校时已经是满头霜花,连睫毛上都是。老师拍下了他的“冰花”造型,立即在朋友圈刷屏,引来全社会的关注。
目前,云南省相关机构已倡议启动“青春暖冬行动”,为该省受寒潮影响较为严重地区的家庭经济困难青少年和留守儿童送去关爱和温暖。不过,“冰花男孩”事件所激荡起的涟漪,绝不应止于对迅速行动的欣慰。事后的反应再迅疾,也比不上未雨绸缪。只有提前考虑,把关爱工作更多做在平时,在风雨来临前给孩子们撑好保护伞,才能让他们少一些头顶“冰花”的寒冷与无助。从更大的角度来说,“冰花男孩”所处的云南鲁甸地区,是深度贫困地区,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孩子艰难的上学之路。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强调,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脱贫是庄严的承诺,“冰花男孩”提醒着我们,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只这个寒冬,未来更长的道路,都需要全社会更好地形成合力、携手前行。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们求学路上的风霜,不仅能上学,更要上好学,让教育成为他们改变命运、走向明天的路径。(1.11更新)
八、2018开年直播答题火了,"撒钱大战"如何能持续?
从“芝士超人”到“百万英雄”再到“冲顶大会”,这些天,网上一下子冒出很多直播问答节目。形式几无差别,答题闯关,分享十万甚至百万大奖;题目五花八门,从天文地理到娱乐八卦都有。几天前,在一场问答中,182位用户均分了100万元现金,这抵得上一个一线城市白领半个多月工资,在一场“血战到底”的问答中,更有人笑到最后独享百万大奖。直播间里一片惊呼:知识改变命运!
直播兴起后,“低俗”“无聊”“无厘头”一直是难以撕去的标签,如何引入更丰富用户群,已成平台的长期焦虑。能以100万奖金吸引300万人进场,加上好友间分享产生的社交乘数效应,导流成本简直低得令人意外。所以,如果说“答题者”看到的是利益,“出题者”看到的同样是利益。一次“成功的交易”,无非是“买的人觉得值,卖的人也觉得值”。直播问答既填补了内容空缺,也降低了流量成本,同时还发现了优质广告位,带来了各方共赢,看起来是能成立的商业模式。
但是,脱离了持续创新,遍地机会的反面,可能就是一地鸡毛。目前,直播平台百舸争流的背后,同质化发展的弊病已经显现。当“撒点鱼食、池鱼竞食”的亢奋状态过去,还能再做点什么?能不能以知识为引信,引爆差异化探索,找到各自的定位,持续推出优质内容产品,是真正决定平台生命力的关键。毕竟,一旦撒食减少、新鲜感过去,潮水会带着鱼儿一起离去甚至一去不回,已是被无数次证明的互联网铁律。这也启示更多后来者,创新不仅是“一招鲜,吃遍天”,更应该是一个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过程,守成者没有前途,奋进者才有未来。(1.15更新)
九、人民日报:强推单位公众号是新形式主义,要严查重处!
近段时间,我们下基层走访和调研时了解到,一些部门和单位用公众号、APP等现代信息手段传播政策、公开政务,方便群众办事,本是一件好事,但有的部门和单位却层层下任务,要求强行关注下载。APP、公众号有部门建的,有地方搞的,有为某个单项活动设置的。群众来办事,要求办事群众先下载APP、注册并捆绑手机号、填写个人信息,有时还强行要求完成100条至200条下载任务。其程序繁琐,既误时间又耗流量和资费,群众很有意见。基层干部每天一上班,就得打开各类APP和公众号,发朋友圈、点赞并截屏反馈,同样不堪其扰。
部门、单位强推APP、公众号亟待引起重视。
首先,政府推行公众号、APP等现代信息手段,应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决策、项目论证和反馈机制。要以民众需求为本,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将工作重心放到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不断改善民生上,力避蜻蜓点水、急功近利。其次,政府信息化建设不能简单按行政模式推进,要符合网络特点和数据特性,适当开放数据,根据市场需求来建设相关网络或提供服务,不能背离服务群众的主旨,以行政手段强行推广和下任务,警惕新媒体形式主义。第三,对那些热衷于变花样、搞形象政绩工程、形式主义的部门和单位应严查重处,形成震慑效应。(1.17更新)
十、政府将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
“住房供地,政府将不再垄断。”日前,国土资源部负责人透露的消息迅速引发关注。据介绍,我国将研究制定权属不变、符合规划条件下,非房地产企业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作为住宅用地的办法,深化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政府将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同时还将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这是涉及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让房地产市场回归居住属性的重大创新。
政府不再垄断住房供地等创新,有助于从根本上矫正过去存在的弊端。一方面,政府不再垄断住房供地,让非房地产企业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加入到土地供应中来,有利于在控制土地征收范围的同时,增加土地供应和租赁住房开发,提高租赁住房在多层次住房体系中的权重,稳定新市民的未来预期,平抑刚需对商品房价的推动作用,让房地产从“炒作”的金融属性向“住人”的商品属性回归,逐步改善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在权属不变、“三权分置”等前提下,让乡镇企业用地、招商引资用地等转为租赁住房、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有利于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效率,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为宅基地的自愿有偿退出、转让增加了新的入市路径和交易对象,扩大了土地有偿使用范围,这也是完善农村土地交易规则、让农村土地权能得到合理估价的必要环节。
长远来看,从政府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到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实际上是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寻找可行路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是新时代的必答题,不让新市民、农民在发展中掉队,农村土地要素就必须与城市资本能够平等交换,如此,城乡融合发展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1.17更新)
十一、北航教授陈小武性骚扰事件
北航教授陈小武性骚扰事件日前有了调查结果。北航发布处理通报,认定陈小武存在对学生的性骚扰行为,决定撤销其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职务,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撤销其教师职务,取消其教师资格。消息一出,社会各界拍手称快。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对得起“师道尊严”四个字是最起码的素养。虽然教育行政部门也三令五申,将师德摆在教师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审的首要位置,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但仍有教师顶风作案,污染学校的一方净土。而对于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来说,这样的事件哪怕只有一例,也会带来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让人们对师德师风产生怀疑与焦虑。
师德师风、校风校训,事关大学的精神和形象,事关育人的根基与命脉,也是构建世界一流大学不可或缺的条件。当前,随着我国高校在办学条件、设施设备等外延方面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人才、质量、文化、效益等内涵方面建设的重要性便显现出来。因此,把师风、教风、学风、校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更有必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师风校风建设同样如此。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作为肩负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教师,只有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才能构建起风清气正、清清爽爽的校园生态,也方能实现“风以动之,教以化之”的育人理想。(1.18更新)
十二、“号牌不清被罚款遭质疑”沈阳交警执法事件引发的思考
近日,一段辽宁沈阳交警执法的视频,引发舆论热议。视频中,一名机动车车主被罚款200元,原因是“未保持机动车号牌完整与清晰”,但实际上视频中可以清楚地辨识号牌,号牌只是掉了点儿漆。事件发生后,当地交警部门认定该处罚不当,对涉事3名交警给予处分,同时,沈阳公安局将立即在全局开展规范执法行动。
事后的迅速处理,展现出沈阳相关部门纠错的决心、诚恳的态度。尊重事实,有法必依,这是依法行政的底线要求,也是这次事件应该汲取的教训。此次事件之所以触动公众神经,不仅因为执法过程违背常识,也因为事件发生在东北地区。近期,雪乡宰客等热点事件,引发了舆论对东北营商环境的广泛关注,而这次交警执法事件,再次把东北的法治环境、政府作风、营商环境等话题推向舆论前台。
关注东北的问题,目的是为了推动解决问题,是为了让东北变得更好,而不是贴标签、泄情绪,更不该借此标签化、污名化,甚至是妖魔化东北。如果借个案反复炒作“投资不过山海关”等极端观点,则不仅丢失了理性原则,更不利于东北改善营商环境的努力。同时,对于东北各地来说,接连不断的热点事件,不啻再次敲响了警钟。无论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是与社会期待、群众诉求相比,东北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都有一定的差距。对于热点事件,不能满足于头痛医头或者坐等舆论平息,而应把热点事件和相关舆情作为改变提升的动力。把这样的紧迫感传导为各级工作人员的压力,“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找办法”,才能推动营商环境根本性好转,不断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群众的获得感,让良好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成为东北振兴的有力支撑。(1.22更新)
十三、河南某地“公选第一”被淘汰,因“工作经历不符”?
据新华每日电讯,2017年10月,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组织的“公选”考试中,河南省新郑市孟庄镇党政办主任李自阳笔试、面试成绩均为第一。然而,在随后公示拟录用名单时,他却被刷掉了。在这次招录中,第一、第三名被淘汰,第二、第四名被录用,而被录用的两人恰巧还是一对夫妻。对此,郑州航空港区组织部门解释称,必须要有园林岗位工作经历,李自阳的“党政办主任”不是园林岗位,不符合条件。
李自阳是园林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且从2014年起负责镇区绿化工作,先后分管多个绿化项目建设。若硬说这些经历与“园林”无关,是说不过去的。毕竟,岗位描述的只是“园林工作经历”,而并没有明确标明是“园林工作岗位”。事先不做精准表述,设定的标准模糊含混;而事后的解释却随心所欲加码,强以自己主观标准衡量报考人,至少是不严谨、不严肃的。既然是公开选拔,则选拔的规则、标准就应该清晰可鉴,尽可能准确无歧义,不然,听任有关部门随意解释,对报考人显然不公平。
对于组织者而言,报考条件、岗位描述力求严密、明晰、无歧义,无疑也是一种约束。这样,就可以避免滥用自由裁量权,甚至人为将标准的边界含糊、模糊。这实际上是一种双向的要求,彼此都认同规则,彼此都践行规则,而不能莫衷一是。遴选人才是大事、要事。公平是起码的要求,而公平的前提则是整个过程的公开透明。从报考条件、资质审核、笔试面试、录用公示等等,所有的环节都应该坚持规则清晰、公开透明。(1.22更新)
十四、“劝阻吸烟致死案”二审宣判,劝阻不当行为值得鼓励
1月23日,备受关注的“劝阻吸烟致死案”二审宣判。河南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原审判决,驳回田某某的诉讼请求。此前,在郑州某小区电梯里,医生杨某劝阻一位老人不要在公共场所抽烟,其后不久老人心脏病发不治身亡。杨某遂被老人家属田某某诉至法院,法院一审判杨某补偿老人家属1.5万元。而郑州中院此次的二审认为,杨某的行为不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个判决向舆论释放出一个信号:劝阻不当行为,应该得到法律的鼓励。
“劝阻吸烟致死案”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医生杨某的行为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生活中,因劝阻吸烟而遭受白眼甚至辱骂者,并不鲜见。劝阻公共场所抽烟者,本是理所应当,何以引来如此麻烦?此次的新闻事件,以极端案例的形式提出了一个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公民是否可以劝阻他人在公共场所的吸烟行为?对此,司法机关不应沉默以对,也不宜用“赔点钱算了”的方式追求息事宁人。面对不当行为,应当鲜明地表达司法机关的态度:劝阻吸烟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与公序良俗,也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控烟禁烟有一个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然而无论如何,公民个体制止失当行为,应该得到鼓励。不仅控烟禁烟是这样,见义勇为也同样如此。进一步看,劝阻吸烟等失当行为不仅是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即使它不是一项具体的法律义务,也是一种道德义务。惟其如此,才能让人行为改善、人心向善,营造全民守法、和谐有序的社会氛围。(1.24更新)
十五、广东茂名某校小学生没捐款被拍照发群
据广东媒体报道,近日,在茂名市茂南区朝阳学校,有学生家长患了重病。有家长称:老师强迫学生捐款,不捐款的学生还被拍照发到了家长群。群截图显示:10名学生站在讲台上,有的低着头,两手背在后面,有的不敢直视下面的同学。目前,涉事老师被暂停教学工作。
不捐款的小学生拉到讲台上拍照示众,并发到家长群里。一来,这会令这些无辜小学生的自尊心“很受伤”;二来,也是对未捐款学生家长的公然冒犯。要让人捐款,也要看人家有无此意愿,尤其是能力。患病家长固然值得同情,需要帮扶,可该校生源大多是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普遍比较困难。让少数并不宽裕的家长,也加入捐款行善行列中,这不是在强人所难地逼捐吗?学校呼吁教师去捐款行善没问题,但直接组织面向小学生的定向募捐活动,于法未必妥当。
实际上我们经常能听到组织学生为同学捐款的行为,虽然都以自愿为名义,但面对孩子的老师和同学,作为家长,捐款通常无法避免。有教育专家就认为,在未成年人中开展捐款活动,难免有道德绑架的嫌疑,有违自愿原则。至于患病学生家长的现实困境,需要学校、教育部门联系当地民政部门及相关公益慈善组织介入,进行制度化帮扶,搞逼捐还羞辱未捐款学生,绝不能被容忍。(1.30更新)
十六、“年终奖”版《黄河大合唱》是愚弄历史
伴着《黄河大合唱》的旋律,一群人一边吼着“年终奖,年终奖,我们在嚎叫,我们在嚎叫”,一边摇头晃脑故作癫狂,时而瞪大眼时而张大嘴,时而扭动屁股乱舞手臂……最近,一个“年终奖”版的《黄河大合唱》视频流传在网络上。低俗的歌词、夸张的表演,大多数观众看后不仅没有发出笑声甚至想“咆哮”:“怎么能这样糟蹋我们的经典歌曲!”
恶搞式表演,在生活中时常可以看到。能逗乐别人固然好,但表演形式和内容本身并非没有底线。以恶搞经典作品的形式取乐观众,既不是传承经典,也绝非艺术再创作。《汉书·艺文志》中就提到了“哗众取宠”的问题,以浮夸的言行迎合观众,借此骗取信赖和支持,说白了就是一种对观众的欺骗。娱乐有娱乐的底线,严肃有严肃的必要,调侃经典作品、愚弄历史记忆,既超出了娱乐的边界也亵渎了艺术的神圣,根本无法传递会心的笑声。
之所以说恶搞经典作品危害甚深,不仅因为恶搞本身的解构负能量很大,也在于“集体无意识”的破坏力量不容小觑。以无所谓的态度恶搞和篡改经典作品,会在温水煮青蛙中撕毁本应坚守和捍卫的道义底线、价值认同,从而拉低人们的审美品位,混淆正常的社会认知。为图搞笑而篡改这一反映民族救亡之声的代表作,显然是一种对历史的亵渎、对民族精神的挥霍。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持对历史冷漠病和虚无症等和平积习的警惕。历史里不仅有先辈的奋斗,更维系着我辈的过去和未来;经典作品承载着的不仅是艺术创作的高峰,更有民族的兴衰和荣辱。尊重历史、尊重经典,其实就是对自己的尊重,对未来的尊重。(1.30更新)
十七、高校生“被学校强迫实习”,“学生工”现象如何解?
这几天,实习生的话题引发广泛关注。山东某高校学生在社交平台发出一封“求助信”,信中反映“被学校强迫实习”“一天要干13个小时”“不实习没有毕业证”等问题。高校以实习名义派学生打工的现象,让“学生工”这个老话题重新回到公众视野。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普遍形成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组织动员学生顶岗实习在不少地方都是必修课。正因如此,打着实习旗号、让学生充当廉价劳动力的违规操作,往往多发于职业教育院校,这通常也是此类事件的监管重 66 47434 66 31372 0 0 2535 0 0:00:18 0:00:12 0:00:06 6831 66 47434 66 31372 0 0 2321 0 0:00:20 0:00:13 0:00:07 6632 66 47434 66 31372 0 0 2161 0 0:00:21 0:00:14 0:00:07 6632 66 47434 66 31372 0 0 2021 0 0:00:23 0:00:15 0:00:08 6632 66 47434 66 31372 0 0 1899 0 0:00:24 0:00:16 0:00:08 3285。而这封“求助信”的涉事院校则是高等院校,它不仅折射出“学生工”的问题屡禁不止,甚至还出现了向高等教育领域蔓延的趋势。
应当说,一份合格的实习,能够将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技能,既能帮助学生提早准备面向职场的身份转变,也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但实习生不是“学生工”,更不是廉价劳动力,越出边界,性质就变了。把实习生等同于廉价劳动力,不仅违背了实习的初衷,更损害了学生的正当权益。保护实习生的合法权益,不仅需要增强源头治理,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细化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更需要形成托底机制让实习生的利益诉求畅通表达。实习是面向未来的选择,更是一种应该受到保护的权利。呵护好每一个实习生追寻更好自己的机会,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全社会的应尽之责。(1.30更新)
延伸阅读
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