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5 京都全球幽门螺杆菌胃炎共识:图表编译

医脉通编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数十年来,虽然患者出现内镜下“胃炎”、胃黏膜糜烂以及胃炎的组织学结果,但由于表现出无症,均未能引起广大临床医生的关注。胃炎通常用于描述消化不良症状,然而这些症状与组织学或内镜下胃炎有关。 “胃炎”虽作为一个概念解释消化不良症状,但作为一个术语表示胃部炎症,往往伴有结构性黏膜变化。胃炎还一直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恶性贫血有关,可人们对胃炎发生原因或仍然知之甚少。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沃伦(Warren)和马歇尔(Marshall)成功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黏膜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ylori),成为消化性溃疡治疗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世界范围内慢性胃炎最常见原因即是H. pylori感染。H. pylori会导致胃黏膜渐进式损伤,现今发现其他一些疾病也与之相关,如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腺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其中,H. pylori-诱导的胃炎被认为是引起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癌的最重要风险因素。

30多年来,国际和国内先后制定并更新了若干共识意见,推动和规范全球H.pylori相关疾病的防治,但胃炎全球共识仍存在很多争议。2013年,日本幽门螺杆菌管理指南批准内镜检查后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的根除治疗,以排除更为严重的疾病,例如溃疡和癌症。目前已公认H.pylori是导致慢性胃炎发生的最常见原因,但什么是根除H.pylori感染的最佳时机、无症状H.pylori感染者是否应进行根除治疗、根除H.pylori后如何随访……这一系列问题至今尚未明确。




为探讨上述问题,制定相关共识,来自日本胃肠病学会、欧洲H.pylori学组、亚太消化病学会和国际疾病分类(ICD)-11胃肠病组的专家在日本京都召开共识会议,对胃炎分类方法进行了概念上的革新、明确了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消化不良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区别、提出了幽门螺杆菌胃炎治疗时机与不同人群的治疗方式、确定了胃炎的诊治策略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和癌症预防的临床价值,形成令人瞩目的《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


组委会围绕四个主题进行探讨,主要有①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炎的新分类方法;② H.pylori所致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鉴别;③ 胃炎的合理诊断;④ H.pylori胃炎的治疗时机、方法和适应人群。


相关临床问题起草由日本胃肠病学学会(JSGE)特委会准备,由核心成员(KS,PM和EME-O)进一步修改。会议第一轮投票选出了23个临床关注的问题,采用科学的德尔福(Delphi)方法,经过数轮讨论和投票,专家们最终对22个问题达成24条共识建议。其中对胃炎诊断、治疗和监测随访等诸多方面给出全新、具体的意见。


该共识报告是全球第一个胃炎共识报告,为胃炎国际分类系统和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医脉通整理报告中的重要内容,详情如下:








小编

1. 您可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指南全文。

2. 您可回复“幽门螺杆菌”,查看相关指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