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指南易览:脑血管病的影像应用

影像技术在脑血管病的诊断、疗效评价、预后判断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为了让临床医师更加了解各种技术的特点,正确、有效地应用这些技术对不同脑血管病进行及时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疗效评价、预后判断以及临床研究,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特制定《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

指南将脑血管病相关影像技术从4 个方面进行描述,即脑成像技术、脑灌注成像技术、脑血管成像技术和其他成像技术。有关脑血管超声技术请见相关指南以下为指南的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脑成像技术


CT 和MRI 均可通过密度或信号强度用于脑实质以及解剖结构的成像。在急性脑血管病应用时主要满足以下需求:

(1)判断是否有脑出血;(2)发现脑缺血;(3)排除临床卒中样发作的其他颅内疾病。


一、CT


推荐意见:

(1)NCCT 是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首选检查(Ⅰ级推荐,A 级证据);

(2)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首先完成急诊CT 平扫(NCCT),以排除脑出血(Ⅰ级推荐,A 级证据);

(3)在rt-PA 溶栓治疗前,应完成NCCT 检查,以排除脑出血(Ⅰ级推荐,A 级证据);

(4)NCCT 是监测脑梗死后恶性脑水肿及出血转化的常用技术(Ⅰ级推荐,A 级证据);

(5)NCCT 可作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首选检查技术,当显示双侧大脑皮质及皮质下区脑水肿及脑出血时,应考虑CVST 的可能(Ⅱ级推荐,B 级证据)。


二、MRI


推荐意见:

(1)MRI-DWI 诊断脑梗死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优于CT 及MRI 其他序列,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Ⅰ级推荐,A 级证据);

(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出现超过3.0 h 或4.5 h,在不耽误静脉溶栓的情况下,推荐完善MRI-DWI 或血管成像及灌注成像,对于血管内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Ⅰ级推荐,A 级证据);

(3)MRI-DWI 可评估大脑前部的脑卒中严重程度和最终梗死体积,有助于预测最终的梗死灶大小(Ⅱ级推荐,B 级证据)及临床预后(Ⅱ级推荐,C 级证据);

(4)对于脑卒中亚急性期、慢性期及缺血后出血,MRI 检查明显优于CT(Ⅱ级推荐,B 级证据);

(5)MRI 的梯度回波序列能够早期检测脑出血,对新发或陈旧的微出血灶的检测优于CT(Ⅱ级推荐,B 级证据)。


血管成像技术


推荐意见:

(1)CT 动脉造影(CTA)是颅内动脉瘤引起的自发性SAH 的首选检查(Ⅰ级推荐,B 级证据),但“金标准”仍然是DSA (Ⅰ级推荐,A 级证据);

(2)对急性脑梗死超过3 h 的患者,特别是考虑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可进行诊断性血管影像学检查(Ⅰ级推荐,A级证据);

(3)CTA 可以预测血肿扩大,CT灌注成像(CTP)可以辅助评价周围血肿血流灌注情况(Ⅱ级推荐,B 级证据);

(4)MRI 和MRV 是诊断CVST 无创、敏感和准确的首要检查方法,并且是随诊的主要检查方法(Ⅰ级推荐,A 级证据);

(5)DSA 是CVST 的诊断“金标准”,可作为MRI 和MRV 的补充检查手段(Ⅰ级推荐,A 级证据);

(6)CE-MRA 能准确地评估颅外血管的狭窄程度,同时可检测动脉瘤及动脉夹层(Ⅰ级推荐,A 级证据);

(7)急性脑卒中后需根据患者情况行影像学检查(CTA、MRA、DSA、TCD、颈动脉超声等)评估颅内外血管情况(Ⅰ级推荐,A 级证据)。


脑灌注成像技术


利用CTP 和MRP 进行的灌注影像已经成为检查脑卒中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的常规手段。


一、CTP


推荐意见:

(1)CTP 联合CTA 检测可评估血管狭窄,根据峰值时间延迟等数据预测TIA 危险分级(Ⅱ级推荐,B 级证据);

(2)CTP 帮助临床区分永久性的梗死和可逆转的缺血半暗带存在,有助于溶栓和预后的判断(Ⅱ级推荐,B 级证据);

(3)CTP 可以辅助评价周围血肿血流灌注情况(Ⅲ级推荐,B 级证据)。


二、MRP


推荐意见:

(1)MRP 识别低灌注区域优于CTP,有助于扩大时间窗溶栓患者的选择(Ⅱ级推荐,B 级证据);

(2)MRP 可帮助诊断TIA(Ⅱ级推荐,B 级证据);

(3)基线MRP 病变体积有助于预测临床卒中的严重程度(Ⅲ级推荐,C 级证据)。


其他MRI 成像技术


弥散张量成像(DTI)


推荐意见:

有条件时可在研究或临床中使用以下技术:

(1)BOLD 序列可评估神经血管功能,以及脑梗死病灶周围脑血流灌注情况(Ⅱ级推荐,B级证据);

(2)MRS 早期评价缺血脑组织的代谢改变、缺血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判断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Ⅲ级推荐,C 级证据);

(3)SWI 主要用于微出血诊断,也用于梗死性出血转化的判断和静脉血栓或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Ⅱ级推荐,B 级证据)。超声、TCD 的应用见相关指南。



内容节选自: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9(3):164-181.


【声明:指南全文经《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医脉通,仅限于非商业应用】


全文请见“阅读原文”





亲,记得get重要指南?


❤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的制定及解读

回复“脑血管病影像”获取指南全文


❤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回复“重症脑血管病”获取指南全文


❤    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5

回复“缺血性脑血管病”获取指南全文


❤    2015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回复“脑血管病一级预防”获取指南全文


❤    2015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抗血小板策略中国专家共识

回复“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获取指南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