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防治的基础措施,你都做到了吗?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OP) 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最新制定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 版))》。建议在医疗卫生工作中重视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的防治,注意识别高危人群,给予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
以下为指南中关于骨质疏松防治的基础措施内容。
调整生活方式
(1)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建议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g/kg体质量,并每天摄入牛奶3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
(2)充足日照:建议上午11:00到下午3:00间,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min(取决于日照时间、纬度、季节等因素),每周两次,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尽量不涂抹防晒霜,以免影响日照效果。但需注意避免强烈阳光照射,以防灼伤皮肤。
(3)规律运动:建议进行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
运动可改善机体敏捷性、力量、姿势及平衡等,减少跌倒风险。运动还有助于增加骨密度。适合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包括负重运动及抗阻运动,推荐规律的负重及肌肉力量练习,以减少跌倒和骨折风险。肌肉力量练习包括重量训练,其他抗阻运动及行走、慢跑、太极拳、瑜伽、舞蹈和兵乓球等。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骨质疏松症患者开始新的运动训练前应咨询临床医生,进行相关评估。
(4)戒烟。
(5)限酒。
(6)避免过量饮用咖啡。
(7)避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
(8)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充足的钙摄入对获得理想骨峰值、减缓骨丢失、改善骨矿化和维护骨骼健康有益。
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mg(元素钙),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给予钙剂补充。营养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每日膳食约摄入元素钙400mg,故尚需补充元素钙约500~600mg/d。钙剂选择需考虑其钙元素含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同种类钙剂中的元素钙含量见附件表S2,其中碳酸钙含钙量高,吸收率高,易溶于胃酸,常见不良反应为上腹不适和便秘等。枸橼酸钙含钙量较低,但水溶性较好,胃肠道不良反应小,且枸橼酸有可能减少肾结石的发生,适用于胃酸缺乏和有肾结石风险的患者。高钙血症和高钙尿症时应避免使用钙剂。补充钙剂需适量,超大剂量补充钙剂可能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钙剂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充足的维生素D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矿化、保持肌力、改善平衡能力和降低跌倒风险。维生素D不足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吸收,从而引起或加重骨质疏松症。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可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维生素D不足还会影响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疗效。
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成人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为400IU(10μg)/d;65岁及以上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推荐摄入量为600IU(15μg)/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2000IU(50μg)/d;维生素D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时,剂量可为800~1200IU/d。
对于日光暴露不足和老年人等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建议酌情检测血清25OHD水平,以了解患者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指导维生素D的补充。有研究建议老年人血清25OHD水平应达到或高于75nmol/L(30μg/L),以降低跌倒和骨折风险。
临床应用维生素D制剂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和安全性,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浓度。不推荐使用活性维生素D纠正维生素D缺乏,不建议1年单次较大剂量普通维生素D的补充。
以上内容摘自: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13-443.
【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学习,如涉版权请联系告知】
指南全文请见“阅读原文”
亲,记得get重要指南?
❤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对话框回复“骨质疏松性骨折”获取指南全文
❤ 更年期妇女保健指南(2015年)
对话框回复“更年期妇女保健”获取指南全文
❤ 2017 NAMS立场声明:激素治疗
对话框回复“激素治疗”获取指南全文
❤ 维生素D与成年人骨骼健康应用指南(2014年标准版)
对话框回复“维生素D”获取指南全文
❤ 运动防治骨质疏松专家共识
对话框回复“运动防治骨质疏松”获取指南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