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大家关注肌肉衰减综合征!(35岁以上都该看看)
肌肉衰减综合征被很多医生忽视,对于内分泌医生来说,肌肉衰减综合征和骨质疏松症预防跌倒以及糖尿病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该对此有所了解。
2017年7月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康复学组发布了《肌肉衰减综合征中国专家共识(草案)》现将相关内容总结供各位老师学习。
定义
肌肉衰减综合征(sarcopenia)是一种与年龄增长相关的,进展性、广泛性的全身骨骼肌质量与功能丧失,合并体能下降、生存质量降低及跌倒与死亡等不良事件风险增加的临床综合征。
危害
肌衰征与其他老龄性疾病密切相关,相互重叠,但又存在一定差异。肌肉衰减综合征侧重于与年龄相关的肌肉质量下降,内涵更为广泛。肌衰征对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使患者抵抗力降低,生病住院和死亡的概率增加。
此外,常有人用“步履蹒跚、行走缓慢”来形容老年人,并且大家认为这是老年人的一种常态,其实这大多是肌肉衰减综合征的表现之一。老年人骨骼肌量逐渐减少,肌力逐年下降,出现走路困难、疲乏无力、甚至起坐艰难、平衡障碍、极易摔倒骨折等情况,这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大大增加其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出现残疾的风险。
特点和临床表现
Sarcopenia受累肌肉以四肢骨骼肌为主,表现为渐进性肌肉质量下降与功能丧失。研究显示肌肉功能下降可能开始于35岁左右,并以每年1%~2%的速度下降,50岁后下降速度开始加速,60岁后进展加速,75岁后下降速度达到顶峰。相比较而言,肌肉功能(力量与输出功率)下降速度较质量下降速度更显著。
肌肉衰减综合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四肢骨骼肌质量与功能的下降。研究显示,从20岁至80岁,个体肌肉质量将减少30%,肌纤维横截面积下降20%;而超声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肌腱硬度下降、肌束缩短、肌纤维成角降低,肌肉功能下降。通常,老龄化与下肢明显于上肢、伸肌明显于屈肌等显著的力量下降有关,肌肉力量的下降显著于体积,膝关节伸肌力量的下降为55%~76%。此外,部分患者出现呼吸肌群受累,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诊断标准
我们对于一些人群应该进行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筛查,其中糖尿病患者需要考虑进行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筛查,详情见表1,专家建议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具体诊断需结合肌肉质量、肌肉力量以及体能状况三者情况,详情见表2。
表1 肌肉衰减综合征筛查目标人群
表2 肌肉衰减综合征诊断标准
注: DXA(双能X线吸收法)BIA(生物阻抗分析)
应对措施
肌肉衰减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患者可从合适的多学科干预模式中获益。目前对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等方面。
1. 药物
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与激素水平改变及蛋白质代谢失衡密切相关,因此,目前药物治疗集中在肌蛋白合成激素的补充与蛋白质代谢的平衡调节方面,但现有的药物治疗疗效并 不理想。
补充睾酮可以增加健康老年人的肌肉质量与功能,但睾酮治疗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前列腺增生、肿瘤、抑郁等,限制了该类药物的广泛使用。而非甾体选择性雄激素 受体调节剂因其在人体内不能被代谢为二氢睾酮或雌激素,有效地降低了其不良反应,有望成为新的替代药物。
生长激素具有显著的骨骼与肌肉生长促进作用,且已被批准应用于慢性艾滋病病毒感染导致的肌肉消耗,但其治疗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仍未得到充分的肯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同样具有生长激素样作用,但其在血液中被快速清除,作用时间短暂,临床应用价值有限。而长精氨酸修饰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半衰期明显延长,对组织亲和力高,可有效地诱导神经生长、促进成肌细胞增殖。胃饥饿素具有增加生长激素水平的作用,除增加肌肉体积外,还能抑制由禁食或失神经支配造成的萎缩。已有的临床研究证实,胃饥饿素静脉注射能安全、有效地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病质患者的呼吸肌力量与体能状况。
2. 营养
补充蛋白质与氨基酸有望能增加肌肉蛋白合成,改善患者症状。研究推荐我国老年人蛋白质的摄入量应维持在每天每千克体重1.0~1.5克蛋白质摄入,并适量增加富含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的优质蛋白质。亮氨酸是必需氨基酸的一种,它对肌肉合成的作用表现效力最强,它在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建议老年人要多选择富含亮氨酸的食物,表3中的肉、蛋、奶、鱼、虾、大豆、坚果等食物是值得推荐的,它们亮氨酸含量是一般谷类食物的2~8倍。
表3 食物中亮氨酸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
数据来源:糖尿病天地.
3. 运动
康复运动治疗是改善增龄所造成的肌肉质量与功能下降的有效的非药物措施。目前的证据主要集中在主动运动训练方面,被动训练相对较少。
多项荟萃分析与系统性回顾研究均认为,包括渐进性抗阻训练在内的主动力量训练能显著增加老年健康者或慢性疾病患者的肌肉体积、质量、肌力、功率与骨密度,提高患者步行速度、步行距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减少脂肪组织,降低跌倒与原发或伴随疾病发作或加重的风险。但针对目前尚未受到广泛认可的抗阻训练方案,多数研究者建议训练处方设置为每周进行3~5天,每天至少10分钟,采用中〔自觉劳累程度分级量表(RPE): 5~6〕至高(RPE:7~8)训练强度。研究显示,高强度抗阻训练似乎能更显著地改善肌肉体积与力量,但训练强度的差异并未带来相对更多的功能性获益。
此外,专家指出有氧运动能减少身体脂肪比例,减轻慢性炎症,极大地降低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因素,提高心肺功能与活动功能,改善耐力。虽然涉及柔韧性训练与平衡训练在此类患者 中应用的研究较少,但同类研究及临床经验均已证实这两种训练方式是改善老年人整体健康状态所不能缺少的,且具有非常确切的作用。参照美国运动医学学院指南,部分文献建议柔韧性训练每周至少2天,每天进行10分钟,强度控制在5~6RPE,包括颈、肩、肘、腕、髋、膝、踝关节;平衡训练需每周进行3次以上。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康复学组. 肌肉衰减综合征中国专家共识(草案)[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 36(7).
2. 孔海燕. 老年糖友必看!如何维持您的肌肉健康?[J]. 糖尿病天地, 2015(7):44-46.
来源:医脉通内分泌科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肌肉衰减综合征中国专家共识(草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