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痛风的几个问题,不妨掌握下?
痛风是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除可累及骨关节、皮肤软组织系统外,还可累及泌尿系统、心脑血管、内分泌系统。原发性痛风目前无法根治,临床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控制急性发作,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止关节炎复发,预防尿酸盐沉积造成的关节破坏、肾脏损害及痛风石的形成。
研究表明高肉类和高海产品摄入量与人群高尿酸血症相关联。也有研究发现,植物类高嘌呤饮食摄入与痛风危险性无关。酒精,尤其是啤酒的摄入则与尿酸水平呈直线相关。许多研究表明,各种代谢紊乱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与痛风关系密切。
应给出每位痛风患者改善生活方式的建议:合理减重、避免摄入酒精 (尤其是啤酒以及烈酒) 、含糖饮料、油腻饮食以及过多摄入肉类以及海鲜(尤其是海鱼、贝壳等软体动),鼓励低脂奶制品,建议规律运动;
每位痛风患者应系统地筛查相关共存疾病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 包括肾功能受损、冠心病、心功能衰竭、卒中、周围动脉疾病、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吸烟。
各种谷类、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含嘌呤最少,而且蔬菜水果等属于碱性食物,应多进食每日饮水应在2000 ml以上,以保持尿量。
痛风患者的饮食建议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快速发生的严重关节红、肿、热、痛,第一跖趾关节最易受累。老年痛风常有多关节受累,也可累及中轴关节。急性痛风需同脓毒性关节炎鉴别。另外痛风还可能引起肺部损伤、眼部损伤、皮肤软组织病变等少见并发症。
目前一般认为,频发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次/年、或有临床或影像学查到的痛风石、或有痛风性泌尿性结石、或慢性持续性痛风性关节炎、或严重难治的急性痛风发作(如慢性肾功能衰竭或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痛风)、或尿酸产生过多者需进行降尿酸治疗。
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如有急性血尿酸产生过多(如白血病化学治疗时) ,血尿酸>714μmol/L(12 mg/dL) ,24h尿尿酸>6.545 mmol(1100 mg)者应进行降尿酸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疾病时,如血尿酸值>476μmol/L,则给予生活指导加药物治疗,反之生活指导3~6个月无效再药物治疗;如无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疾病,血尿酸值>535.5μmol/L则给予生活指导加药物治疗。
痛风治疗路径图
痛风急性期发作,考虑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推荐及早(一般在24h内)进行抗炎止痛治疗。首先推荐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缓解症状,对NSAIDs有禁忌的患者建议单独使用低剂量(1.5~1.8mg/d)。高剂量秋水仙碱(4.8~6.0mg/d)能有效缓解痛风急性期患者症状,但其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容易导致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
对急性痛风患者短期单用糖皮质激素(30mg/d,3d)可以起到与NSAIDs同样有效的镇痛作用,且安全性良好,特别是对NSAIDs和秋水仙碱不耐受的急性发作期患者。
经常发作以及无法使用秋水仙碱、NASIDs以及糖皮质激素(口服或注射)的痛风患者,可以使用白介素-1 (IL-1) 阻断剂治疗痛风发作。
痛风间歇期和慢性期旨在长期有效地控制血尿酸水平。使用降尿酸药物的指征是:急性痛风复发、多关节受累、痛风石出现、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或受累关节出现影像学改变、并发尿酸性肾石病等。治疗目标是使血尿酸<60 mg/L。
痛风患者进行降尿酸治疗时,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建议使用别嘌醇或非布司他;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建议选择苯溴马隆。
别嘌醇应用时应从低剂量开始,肾功能正常者起始剂量为0.1g/d,肾功能不全时剂量应更低,逐渐增加剂量,密切监视有无超敏反应出现。使用苯溴马隆是应从低剂量开始,过程中增加饮水量,碱化尿液,避免与其他肝损害药物同时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降尿酸治疗时应预防痛风发作。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推荐在使用降尿酸治疗的第1 个月可用秋水仙碱(0.5 ~1 mg/d)和(或)非甾类抗炎药(NSAIDs)来预防急性痛风的发作。英国的指南推荐开始用别嘌醇或促尿酸排泄药时,应同时加用秋水仙碱。对不能耐受秋水仙碱的患者可用NSAIDs,但不应超过6 周。
国外一些新型降尿酸药物已用于临床或正在进行后期的临床观察,预计不久将在我国使用如奥昔嘌醇、非布索坦、尿酸酶等。
尽管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性急慢性关节炎、肾脏疾病密切相关,与代谢综合征的其他组分可能存在某些关联,但尚无直接证据表明溶解于血液中的尿酸对人体有害,除非特别严重的或急性血尿酸升高。因此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应以非药物治疗为主,一般不推荐使用降尿酸药物。但在经过饮食控制血尿酸仍高于90mg/L;有家族史或伴发相关疾病的血尿酸高于80mg/L的患者,可进行降尿酸治疗。
在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领域均提出了疾病的缓解标准,合理和切实可行的缓解标准即为达标治疗策略的目标。
满足下列全部标准时可判定患者为缓解:血清尿酸值过去12个月内至少2次低于360μmol/L;无痛风石;过去12个月内无复发;痛风所致的疼痛值在过去12个月内至少2次<2,且从未>2;患者总体评价疾病活动度评分在过去12个月内至少2次<2,且从未>2。
痛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清楚。诊断并不困难。预防和治疗有效,因此预后相对良好。如果及早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大多数痛风患者可正常工作生活。患者起病年龄小、有阳性家族史、血尿酸显著升高、痛风频发,提示预后较差。伴发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肾病者,肾功能不全的风险增加,甚至危及生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6中国痛风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16,55(11):892-899.
[2]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11):913-920.
[3]de Lautour H, Taylor WJ, Adebajo A, et al.Development of Preliminary Remission Criteria for Gout Using Delphi and 1000Minds Consensus Exercises[J].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 , 2016, 68 (5) :667-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