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急性心力衰竭的管理,这些细节你都注意了吗?

医脉通心内频道 医脉通临床指南 2023-05-19

急性心力衰竭(AHF)常危及生命,必须快速诊断和紧急抢救治疗。急性心衰患者需要全程标准化无缝管理,对临床干预措施进行细化。


下面这些管理细节,你关注了吗?


1

快速评估与分诊


(1)不论病因如何,急性心力衰竭均表现为容量负荷过重引起心功能恶化、组织灌注减少,患者症状从呼吸困难、外周水肿加重到威胁生命的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均可出现。


➤ 左心功能降低的早期征兆为: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疲乏或运动耐力明显减低,心率增加15~20次/min;

➤ 急性肺水肿患者典型表现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呼吸频率可达30~50次/min,听诊心尖部舒张期奔马律,双肺布满湿啰音;

➤ 心源性休克主要表现为持续性低血压,收缩压<90mmHg,且持续30min以上。


(2)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加重)患者常见症状及体征如表1。ADHERE研究显示,排在前四位的症状或体征是呼吸困难(89%)、肺部啰音(68%)、下肢水肿(66%)、乏力(32%)。


表1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加重)患者常见症状及体征


(3)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尽早予以连续心电监测(包括心率/律、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须在几分钟内完成;伴胸痛时,应协助医师在最初30~60 min内,排查急性冠脉综合征。


(4)对于呼吸困难严重(呼吸频率>25次/min,呼吸窘迫,吸氧状态下SaO2<90%)、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血压升高或降低,严重心律失常,心率<40次/min或>130次/min)的患者,须立即实施紧急救助。


(5)依据患者血压水平、末梢循环状况、肺部听诊情况,进行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程度床边分级(表2)。


表2 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程度床边分级


(6)可疑急性心力衰竭评价工具有Baggish评分系统、急性心力衰竭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Baggish评分系统包括8个指标:NT-proBNP升高(4分)、胸部X线片示间质肺水肿(2分)、端坐呼吸(2分)、无发热(2分)、使用袢利尿剂(1分)、年龄>75岁(1分)、肺部啰音(1分)和无咳嗽(1分),0~5分表示急性心力衰竭可能性低,6~8分表示急性心力衰竭可能性中等,9~14分表示急性心力衰竭可能性高。


急性心力衰竭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包括:氧饱和度、每小时尿量、心率、情绪状态、呼吸频率5个指标,可预测2~6h内高危患者急性心力衰竭的发作,适用于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每小时评价一次,0~1分为低危,2~3分为中危,4~5分为高危,6~10分为极高危。


表3 急性心衰早期预警评分


2

专业管理


(1)所有可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必须尽早接受合理的治疗,“及时治疗(Time - to - Treatment)”的理念在急性心力衰竭中非常重要。


(2)急性心力衰竭的系统化、规范化专业管理模式,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多学科团队;二是建立心力衰竭专科监护病房。


(3)在有监护病房的情况下,满足收治标准时,须立即进入监护病房,争取及时治疗。监护病房收治标准:呼吸频率>25次/min,SaO2<90%,中重度呼吸困难,收缩压<90mmHg;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或者出现休克、意识改变、代谢性酸中毒等,也属于收治标准。


(4)监护病房的特征包括持续性生理功能监测、高护患比例、快速接受诊断性检查和治疗干预。有研究显示,每10张监护床单位安排3名以上的注册护士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病死率。


3

最佳体位


(1)出现突发性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时,提示患者肺水肿,需要提供高背、高枕等支托物协助患者取端坐位,拉起床档,以防止患者坠床。


(2)出现持续性低血压,伴皮肤湿冷、苍白和紫绀,尿量减少,意识障碍时,提示应迅速采取平卧位。


(3)患者出现低血压(严重者)、肢端温度降低、皮肤充盈下降、口渴、口干、皮肤干燥等低血容量表现时,应迅速采取平卧位或休克卧位,抬高头部及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并注意保暖,必要时应立即给予补液等抗休克处理。


(4)采取半卧位或坐位易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建议无明显呼吸困难的患者采取自感舒适体位,半坐卧位角度以30°以下为宜。


(5)实施机械辅助治疗期间,患者体位依据相关指南进行。


4

氧气治疗


(1)鼻导管给氧:可从低氧流量(1~2 L/min)开始,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氧流量至4 L/min。


(2)面罩给氧:适用于伴呼吸性碱中毒患者,以及未合并二氧化碳潴留,需要高流量吸氧(4~10 L/min)的患者。


(3)氧气治疗期间,应持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或)血气分析,并评估患者的主观症状以评价氧疗的效果。


5

病情观察


(1)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进行持续病情监测。具体监测内容及频率见表2。


表4 病情观察的内容和频率


(2)出入量平衡监测方法: 


➤无明显低血容量因素(大出血、严重脱水、大汗淋漓等)每天液体入量一般应在1500 mL以内,不宜超过2000 mL;

➤保持每天出入量负平衡约500 mL,严重肺水肿者水负平衡为1000~2000 mL/天,甚至可达3000~5000 mL/天,以减少水钠潴留,缓解症状;

➤ 3~5天后,如肺淤血、水肿明显消退,应减少水负平衡量,逐渐过渡到出入量大体平衡。


静脉入量过多有可能加重患者心肾功能恶化、增加病死率、延长住院时间,应严格限制每日静脉输液量,输液速度不应超过2 mL/min。


(3)容量状况评估方法: 


➤当患者体质量增加、颈静脉充盈、外周水肿、腹围增加,提示容量负荷过重;

➤出现心动过速、低血压(严重者)、肢端温度降低、皮肤充盈下降、口渴、口干、皮肤干燥,提示有低血容量的表现。


(4)急性心力衰竭症状可在紧急救治后几小时内得到控制。紧急救治有效的指标:


相关症状(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减轻,尿量充分(开始2h尿量>100 mL/h),SaO2上升,心率、呼吸频率下降(1~2 h内),皮温升高,肺部啰音减少。


病情稳定的指标:


①症状缓解、可平卧;

②生命体征稳定,如心率<100次/min,无直立低血压; 

③出入量平衡;

④无或轻度肾功能损伤(慢性肾病患者伴有);

⑤胸部X线片显示肺水肿、肺淤血征象明显改善或正常。


(5)病情相对稳定后,转入相应病房进行病因治疗。转运过程遵守转运指南及相关流程。


(6)安排患者出院时,应将患者纳入随访管理计划。建议专业人员在患者出院2周内进行随访。


推荐阅读:

中国急性心力衰竭急诊临床实践指南(2017)发布!

心衰容量管理举足轻重,这篇可以说很全面了


执笔:李庆印 李峥 康晓凤 吕蓉 张方圆

来源: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 北京护理学会. 成人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实践指南. 中国护理管理. 2016, 16(9): 1179-1188.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成人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实践指南》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