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聊聊中药那些理儿-5

2018-01-17 蒲公英

作者:mengzii   来源:蒲公英

延伸阅读

聊聊中药那些理儿-1

聊聊中药那些理儿-2

聊聊中药那些理儿-3

聊聊中药那些理儿-4

二、中药的历史(再续)

(二)、中药名称的演变(续)

其实汉代不止张仲景的理论贡献,中药的第一本专著《神农本草经》也是在这个时代整理成书的。俺这人不大喜欢夸奖啥,所以掌握的赞美的词汇就不多,这本书啥意义呢?容俺引用度娘的两句话吧:这本书“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恩,说的还算准确,俺就不再追加评论了。


正是因为汉代中药理论的发展,那时的中医们大多具有了中药配伍、炮制、用法用量等的技能,而中药经过配伍、炮制,再在用法和用量上进行注意,既能充分发挥药效,又能大幅抑制副作用,从而控制了中药的毒性,同时治疗作用大大增强了,大家就用着也放心,吃着也舒心了。大家回头一想,这么好的东东叫毒药,就好像一位美女叫铁锤一样不合适,那就改个名字吧,不是多数中药是树根草根树叶草棒之类吗?那就叫本草吧,得,中药的第二个名字就这么正式确定了。


“本草”这个名字一喊就是一千多年,也许就因为是这两个字既朗朗上口,又有文化内涵,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医中药就像一颗树一样,扎根于汉,不断地茁壮成长,枝繁叶茂。中医中药人才大批涌现,甚至有的皇帝都对这门学问感兴趣。比如宋徽宗,对,就是那个靖康耻被俘的皇帝,带兵打仗怂包一个,治理国家差劲的要死,说他是历史的罪人一点不为过,但人家做学问可真不赖,在中医药方面,不但集中人马编纂了大部头的医药书籍,甚至自己写了本医药书,叫《圣济经》,到现在都很有研究价值。宋徽宗赵佶同志这个皇帝其实值得好好聊聊,人家艺术天分爆表,喜欢茶道,精于道教,擅长足球,在书法绘画方面的天赋和贡献甚至可以说彪炳史册!哎哟我的天儿,可以这么说吧,这老兄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没做好,其他的业余工作做的比那些专业的都好,历史上以“正事做到最差,闲事做到最好”作为工作目标,而且孜孜不倦、身体力行,效果比得过他老人家的,真没几个。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吧,中医药这棵大树经过各朝各代的不懈努力,积极进取,一直健康的生长着。到了明代,李时珍同志写的《本草纲目》里中药就记载了有近两千种中药,中药的种类可以说达到了顶峰。清代的温病学则又填补了伤寒论的空白,使得中医中药的发展更加全面,那叫一个如日中天啊,但是,当中医药这棵大树长得最花枝招展的时候,砍树的来了。


砍树者何人?西医。


西医,号称现代医学,清末民初进入咱中华家,开始是从广州、上海口岸以传教的形式慢慢渗透进来的,最后成了一个砍树人的角色。对于广州和上海,俺一直有点偏见,从古至今不加分辨和拒绝的允许外来物种进入,这是相当不对滴,为啥这么说?你看看现在歪果仁混混最多的大城市都是哪几个?别告诉俺是北京重庆哈。为什么广州上海两个城市多?崇洋媚外的土壤肥沃啊,算了,不使用过激的语言了,前边说过,地域攻击要不得,咱主要还是强调正能量。

西医一进入中国,那是相当的强势,好似自己就是救世主,要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全国,拯救中华大地苍生。确实,那时西医的粉丝众多,出名的有郭沫若先生、还有鲁迅先生,那都是西医的铁杆,曾经读到鲁迅先生说中医们是“有意无意的骗子”,搞得俺初学中医中药的时候还以为上了贼船,差点中途下车,当然,这不影响他文学家、思想家的地位,谁一辈子没做过几件龌龊事儿是不?到了国民党执政时期,中西医之争达到了顶峰,与郭沫若、鲁迅一样也是东洋回来的余云岫,在1929年公然向当时的政府提出法案,要求在法律上彻底废除中医中药,全面西化!那时候,中华民族与中医中药都真的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还好邪不胜正,最终没能得逞。不过俺就不明白了,留学东洋回来的哥们儿为什么比留学西洋回来的还痛恨自己祖宗的文化?难道心胸和眼光都能随着在岛国的时间慢慢变小变短么?


不过关于西医对中医药的冲击,俺很反对那种老是觉得自己没问题,有了问题全怪别人的观点,一个巴掌拍不响,要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对吧?就好比一位美女,一天到晚不是穿个渔网就是裹个布片,能露的尽量不遮掩,不能露的也若隐若现,生怕自己热着,还老在外边晃悠,结果被流氓骚扰了,你这肯定不能只怪人家流氓没道德是不是?中医也认为,正气足则外邪不侵,通俗点说,就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人家西医既然能够横扫全蓝星,就算是苍蝇,那也说明是只有本事的苍蝇是不?还好咱中医药历经一两千年还是有点定力滴,不管信奉西医的一小撮人如何鼓噪,中医药还是没被活活打死,虽然活的也不是很滋润了。关于中西医之间那些互撕互怼的事情,俺很想好好聊聊,但现在只是说中药的历史,那些八卦故事以后如果有机会再聊吧。


西医来了,那对中医和中药的称呼就成了问题,人家都“现代医学”了,你还叫“本草”,透着文绉绉的酸腐气,就好像都民国了你一大老爷们还留着黑又粗的长辫子,不合时宜了,咋办呢?再改名吧,又不是没改过,你们既然叫西医,咱就叫中医,你们既然叫现代医学,咱就叫传统医学,没啥大不了的。到了民国时期,中药就跟着中医改了名了,“中药”这个名字正式确定了。


至此,中药名称的演变,算是聊完了,从“毒药”,到“本草”,再到现在的“中药”,不单单是几个汉字的变化,蕴含着中医药在两千多年历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辉煌和无奈,有着讲不完的的故事。这个话题不能再聊了,絮叨催人老,俺还是喜欢俺现在风华正茂的样子,嘎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