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有真金,为何你捡假币?
Leonardo da Vinci,Study of a Figure
昨天讲到记笔记的事,大家对这点反响挺大,这让我想到,有些最简单的事,反而最容易被忽视。
我和连太喝茶时,桌上有三本笔记本,她习惯随手带一本,我带两本,我分的类别更多一些。从书房到客厅,从客厅到书房,我都不厌其烦,带着笔记本,保证我想记录的时候,马上能写下来。当然不是笔记本越多越好。连太只用一本,每天处理的事情比我多,也不误事。
有一本笔记本,我记录常规之事:当天写了什么文章,跑了几公里,做了几下引体向上之类的事。从单日来看,这类数据价值不大,是琐事,但是对比看一年前、几年前的记录,就有意思了,个人生活与思维的脉络都可以理清,同样一件事,因为有了时空的纵深,往往理解也更深。
另一本,是完全随意的记录,如果你捡到了,就会看到上面写满你不知所云的片断文字,各种符号和数字,我每天要随手涂几页。我称之为达芬奇的笔记本,因为他老人家也有这个习惯。
在写作、阅读和聊天时,有想法,我就会随手作个标识。人每天的意识流,其信息量可能大过亚马逊河的流量,只要捞起几个看起来有价值的想法,就像渔民能捕几条大鱼,我全靠这本笔记本续命。不记录,则所有念头转瞬即逝,有时仅过了几个小时,你就会懊悔:刚才似乎有个想法,可是现在一点想不起来了……不捕鱼,鱼不会等你。
有些记录是没用的,有些记录很长时间后才会起作用,有些想法与观点,像谷物一样,几个月后才会成熟。但随着这类笔记本的积累,个人的思维图书馆就建立了,所以我从不担心明天没东西写,思维在,笔记在,就有东西写。
这是基本功,是无门槛的低科技。我一直坚持用原始的手写记录,手写本身是思维、是强化,查阅也更直观。围绕一个记录,在空白处不停增加相应的想法,一篇文章就已经完成了。
我个人从这习惯中受益极大。这个基本功,我几乎向所有年轻人推荐过它的好处。但认真操作的人,比例很低,甚至会对我产生怀疑:你好不容易教一件事,就说这个?你可能没什么货吧?
所有基本功都是这样,朴素无华,简单枯燥,单曲循环,可一切丰富,都由它们构成。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我有个好朋友,到大学招聘,职位要求写得很清楚,但不少应该聘者却无视,一坐下来,反而跟他谈怎么经营公司,他很纳闷,怎么一毕业都想当CEO,一天生意都没做的人,大言不惭教我怎么做生意?这些孩子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这是教育要经受的虚荣与急躁病毒,好了,能产生抗体。这个阶段的人,容易对一学就能复述的大词上瘾。反而无视基本功的重要性,心思都放在取巧、操弄和所谓的策划上,至于具体怎么做事,我不管,那太辛苦,太乏味,我等不了那么久。这就像一个从不读书的人指导别人怎么读书,一个不会写作的人开起了写作班,表面上再热闹,都只是泡沫。走的是邪路。
永远不要以为可以靠泡沫骗人,也不要在泡沫上建立自己事业。从最乏味的基本功做起,正因为更少人愿意做,做起来也需要几年才见效,这才是你竞争力的护城河。
推荐:不要占尽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