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何读书越多越穷?

连岳 连岳 2019-09-23

Charles Demuth,Sail


教育两个字,可能是最美好的字眼。无人不知道教育的伟大功能。但这恰恰造成了很多人在教育上的失误与风险,最后被教育害了自己。

 

教育的好处我们谈得多,教育的坏处我们谈得少。其实,为了得到教育的好处,我们更应明白教育的坏处。避免了坏处,就是得到好处。

 

教育的本质是一个人用资源换本事。资源包括时间与金钱,其实时间也可以换算成金钱。比如一位母亲为了照顾孩子的教育,辞去工作,她因此少的职场收入就相当于在孩子教育上的花费。任何人花费的时间,都可以按照他的能力换算成一定量的金钱。所以,更精确地说,教育的本质是一个人用金钱换本事。教育是投资行为。

 

教育应该避免的错误,就是投资应该避免的错误。

 

投资的最大纪律就是:不要亏本。

 

本钱越少,越不能亏本,如果借钱投资又亏本,那会加速损失,很快将人拖垮。有些年轻人抵挡不了消费的诱惑,透支信用卡,就那么几万块钱的债务,就能压得他喘不过气。更有人窟窿越来越大,借钱容易,还钱难,把一辈子都耗进去了,这样的例子,谁都见过。

 

教育的最大纪律也是:不要亏本。

 

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成本由纳税人承担,很多人没有成本意识。孩子也还小,反正在学校呆着就有好处。孩子书读不好,还可以甩锅给学校和老师。这让人产生错觉:教育是无成本有收益的事。相应地,就有了一些违背投资纪律的观念:谁敢在教育上谈盈亏,谁就不重视教育;在教育上花再多钱,都是应该的。

 

错误的观念,将产生错误的行为。教育要保本,要盈利,这个观念不建立起来,一个家庭都会被教育搞破产。

 

几天前,一位妈妈问道:我女儿目前在山大读法律本科,马上大二,她想本科毕业后去美国读法学博士,但是这个要自费,估计读下来要二百万,我只能出起一半的学费,因为学业繁重,而靠打工赚学费又是不可能的,但孩子又非常想读。娃爸不太想让去读,我又不想亏孩子,想满足她。虽然后期也能供她,但是也是要东借西挪的,我想问您,这样费劲值不值得?

 

这种难题,很多家庭要面对,也无从选择。孩子想多在校园里呆着,如果能到欧美读几年,那更有诱惑力。从孩子的角度看,这自然而然,从小到大,只要想读书,得到的都是鼓励。而且,他没有赚过钱,不知道钱有多难赚,成本意识淡薄。让孩子来主导,他一定挑最贵最美的教育。

 

知道教育是投资,遵守保本底线。那很容易判断。孩子花200万读个美国的法学博士,要负债100万。不算机会成本,也假设这个博士一定能拿到,这100万的亏空,都是个大地雷。按法学博士们的平均收入,要还清这100万的债务,是艰巨的任务。如果工作差一点,那都没有还债能力。而到她法学博士毕业时,家庭的各种开支迭加,她成家要花钱,父母年龄增加,医疗费用增加要花钱,到最后,因为读博士欠的钱,让整家人的生活水准下降,不仅房子买不起,可能病都看不起。这种整家人跳火坑的事,怎么能做呢?

 

本科读得不合心意的孩子,有强烈的欲望用读研读博士翻盘。家里有钱,几百万不是个事,那就读吧。家里没钱,这种欲望和穷孩子透支信用卡买LV是一样,它不会增加你的竞争力,无法提升你的社会地位,只会让你更尴尬,更贫穷。

 

考虑教育的成本问题,可以当成心智成熟的标准:我教育的钱从哪儿来?有没有?花不花得起?还不还得了?都考虑清楚了,就能抓住教育的好处,越读越穷的事就不会发生。


推荐:这就是生活

上文:当我们成熟时,就得为理想而活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