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VR读城 | “双遗产”特色展陈,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里的艺术畅想

2017-08-11 徐汇旅游 徐汇旅游


一座令人向往的卓越的全球城市,该为安居其中的人们呈现怎样一幅画卷?上海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



5座老洋房+1条武康路,徐汇开启VR全景模式

VR读城系列 | 上海宋庆龄故居

VR读城系列 | 爱庐,一座有爱的童话城堡

VR读城系列 | 巴金故居在此处,此处无处不是书

VR读城系列 | 张乐平故居,三毛的故事娓娓道





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坐落于徐汇区汾阳路79号,其所在建筑建于20世纪20年代,这座法国后期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又被称作“海上小白宫”,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建筑。


博物馆外景-海派花园


“小白宫”曾经出现在很多电影中,成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典场景。它吸取了西洋式古典建筑的形式,并且带有浓郁的巴洛克风格,半圆弧的平台,搭配同样曲线的“宝瓶”护栏,具有强烈的雕塑性。弧形的回廊扶梯下,墩脚的“宝瓶”装饰也是贯穿始终。室内装饰具有新艺术派风格。

 

这座法国宫殿式建筑,拥有一座融汇东西方文化的“海派花园”。“小白宫”不仅保留了西式花园水池的几何外形,还吸取了中国园林的部分元素,设计了一座“水中岛”,起到遮蔽、藏景的作用。小花园因地制宜,采用单侧曲线设计,成为这座经典的园林式建筑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中厅-洛波神游


几百年来,上海的工艺美术广泛吸纳各地特长,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风格的“海派”工艺美术。老一辈工艺美术大师留下的精湛作品中,不少作品达到了该专业的顶峰,至今无人可超越。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将这些作品汇集、展陈,并因此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宫”。

 

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厅,迎面而来的是一扇精美的《洛波神游》镶嵌地屏。作品全部由天然材料制成,采用自然色彩不加填色,嵌工精巧,看不到缝隙,给人一种天然浑成的感觉。

 

上海刻漆以刀法流畅、线条优美见长,尤其擅长表现楼台亭阁。最令人称奇的是这扇雕屏的黏粘技术,将玉石、象牙、螺钿、红木等材质集于一体,既能保证黏粘的牢度,又不会改变原本材质的颜色,这也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独到之处。


博物馆中厅-象牙雕刻


随着近现代上海成为重要的商业口岸,象牙雕刻的大量出口使各地艺人汇集上海。在“小白宫”内展出的象牙雕刻品大致可以反映出上海牙雕的基本风貌。其中颇具代表性的馆藏当属周百均老师设计并领衔制作的【西厢和月】,以及顾国均老师的【天女散花】。

 

【西厢和月】,以《西厢记》为题材进行创作设计,以上海特色细花山水雕技法展现出上海牙雕的艺术风格。作品选用整支优质象牙,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百钧携多名资深工艺美术师及技师,历经三年精心设计,制作完成。

 

顾国均老师创作的【天女散花】,采用了中段优质料,制作期约为1年8个月。该作品利用原材料的天然弯度,表现出天女的婀娜身段,佐以凤凰朝拜、花团锦簇,仙意十足。

 

海派牙雕在中国传统式的绘画技艺中加入了西方式的雕刻艺术,全靠手工精细打磨,方能呈现出自然圆润的弧度,打磨过程中稍不留神便会崩断,尤其考验工匠技艺。


博物馆中厅-双遗展陈


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是上海乃至全国少有的“双遗产”特色博物馆。这里既有物质文化遗产展陈,又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游客可在观赏传统工艺美术珍品和特色建筑的同时,亲身领略优秀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小白宫”以其“海派”风格的工艺美术精品与优雅的历史建筑,吸引了美国前总统里根、英国前首相希思、拳王阿里和埃及总统夫人等各国政要、社会名流来此参观,备受赞誉,他们认为,这里是一处能令人亲身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地方。

 

目前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共有展示、收藏品500余件,其中有100多件展品是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第一代工艺家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留下的绝世精品。展出、保留的品种有绒绣、刺绣、灯彩、面塑、剪纸、玉雕、黄杨木雕、漆刻、镶嵌、砚刻、竹刻、细刻、工艺绘画等,其中面塑、灯彩、剪纸和黄杨木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还有绒绣和绒线编结为上海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博物馆西厅1-海派砚刻


“小白宫”西厅装饰部分吸收了宫廷式的屋顶风格,四角采用宝瓶变形而来的花篮装饰,简洁而又不失华丽。

 

馆内呈现了诸多大师级的砚刻作品。上海砚刻始于明代,以造型雅朴,刀法刚健著称。“海派”砚刻承前启后,经几代艺术家的创造,形成写实绝技与写意意境相融的风格,使百年来的海派砚刻达到了绝高的境界。

 

馆内展陈的《香菇砚》是海派砚刻风格创始人陈端友先生唯一一件未完成遗作。他一生治砚仅50余方,其中4方流于日本,其余大多藏于上海博物馆,外界流传极为罕见。凡制砚几乎都是精品,雕刻精细至极而不失雅致。

 

《香菇砚》整件作品用料极其严谨,完全保持了原料的天然外形,布局有致,砚中香菇的刻制,深刻体现了陈端友写实的精湛技巧,虽尚未全面完成,但清晰可见鲜明海派风格之脉络。

 

“看石头解天意,尊重石头,石头便会告诉你很多东西。”传承了陈端友的写实风格,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上海砚刻的传承人丁伟鸣所作《桃核砚》,取材于一方明代旧澄泥,经巧思构想,刻作半瓣核桃。特别是利用砚堂中的自然色块,恰似剥去桃仁留下的印子,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博物馆西厅2-精巧瓷刻


瓷刻作品也是“小白宫”西厅的重要展陈品类。在光滑的瓷釉面上用锥针细凿浅琢,极为不易。

 

瓷刻作品《山水小方瓶》是杨为义先生作品。用于刻制的小瓶本身就是一件古董,配于小瓶上的细微雕刻,绝不同于简单的描摹刻划,而是完美反映了画作的意境笔法。

 

瓷刻作品《山水薄胎皮灯》,作者朱榴生。瓷胎厚仅1毫米左右,薄可透光,能在其表面进行雕刻,技艺可谓绝高。如在内里点灯,画中山水在光线的映衬下如同云遮雾障,深遂莫测,充满诗情画意。


博物馆东厅1-黄杨木雕


上海黄杨木雕刻始于20世纪30年代,徐家汇土山湾天主教堂开办艺术工场,来自法国、西班牙等地的教师在此授课,使本埠艺人能以西洋雕刻技艺,刻出日常生活中富有中国民俗情趣的场景。

 

海派黄杨木雕的创始人徐宝庆,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在土山湾学习的经历,使得徐宝庆先生掌握了现代美术的许多技法,加之其善于截取市井生活中的鲜活内容,从题材到形式都跳出了古人的束缚,作品生动可爱、经久耐看,开创了“海派木雕”的全新形式。徐宝庆也被尊称为海派黄杨木雕的“祖师爷”。

 

馆内收藏了由徐宝庆大师创作的黄杨木雕精品,如【拔萝卜】、【狮舞龙腾】等,人物的细腻神态感染了每一位观者。代表作《撑骆驼》中的人物身形兼备,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有致,且用料充分,具有典型的“海派”黄杨木雕风貌。


博物馆东厅2-竹刻


上海竹刻起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当时 “嘉定竹刻”的名家都精通书画金石,因而刻竹无不生动精雅,。“留青”是海派竹刻的一大特色,在极薄的竹青(即竹皮)上,作者运用各种刀法,将中国画的笔法、意境准确地表达出来。

 

支慈庵先生是擅长留青竹刻的一代名家,他的竹刻技艺对现代江南竹刻精致、清淡、典雅风格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内收藏有他所创作的留青竹刻《和平颂》《西秦溪山行旅图》等。

 

《和平颂》将花、鸟、树、石、水汇集一堂,层次清晰,质感强烈,深切表现出作者炉火纯青的技艺和对中国绘画的深刻理解。《西秦溪山行旅图》依据宋代著名画家范宽的同名画作为范本进行艺术再创作,在薄薄一层竹青上细腻地表现原画中的丰富层次和传统水墨画设色的技巧,典雅而富有诗意。


工作室-玉雕


上海玉雕以炉瓶、飞禽、人物、走兽题材为主,尤以炉瓶俏色见长。在雕刻工艺上,上海玉雕严谨板直,造型中规中矩,在外形上讲究稳重对称,而且刻工细腻,十分耐看。

 

馆藏翡翠《五亭炉》, 借扬州名胜五亭桥的造型制作,造型的端庄和做工的精致精到以及巧色的运用,是上海玉石雕刻的独有特色。作品呈宝顶圆柱型,下方四足坚实,寓意天圆地方。其四端与主体相连的玉链,是在整块玉料上雕琢而成;正面麒麟图案和顶部的翠绿,是原料中的天然巧色。整件作品稳重有力,透出一种摄人的豪迈之气。

 

在玉雕工作室内,游客可以现场观摩玉器的打磨、雕刻工艺。


玉雕展示室-玉雕


 博物馆中厅3-展陈简介


中厅墙上悬挂的绒绣《孙中山像》,是以一幅黑白历史照片为蓝本创作,协调的色彩处理足以显示出作者的精湛技艺。

 

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除了汇集上海优秀传统工艺美术中十余个代表品种的珍品和精品,展示其历史沿革、风格风貌、技艺特色外,还开放有十个创作工作室,参观者可以前往三楼近距离观摩精湛手工艺作品的制作过程。


博物馆三楼过道-工美大师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陈毅市长的关怀之下,选址“小白宫”创办了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集中了各种门类的手工艺艺术家,主要从事工艺品制作与创新,并且屡获全国大奖, 如上海著名现代面塑工艺家赵阔明、现代剪纸艺术家王子淦、现代灯彩工艺家何克明、现代木雕工艺家徐宝庆、现代竹刻工艺家支慈庵等。

 

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内设民间艺术家现场创作展示,如绒绣、剪纸、面塑、灯彩等,游客可以亲眼目睹那些巧夺天工的艺术品的诞生过程。不过,几乎在每个工艺馆里,都是清一色的老师傅,对于这些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我们渴望新的传人。我们依旧相信,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里,仍然会有热爱这些传统工艺和甘于寂寞的人。


博物馆绒绣工作室-绒绣


上海绒绣二十世纪初由欧洲传入,它的表现形式极为广泛,油画、水彩、摄影都可以作为样稿,表现题材也几乎不受限制,包括人物、静物、动物、风景等。现代工艺美术家对染色、拼线诸工艺进行多方改进,丰富其艺术表现力,使作品色彩更生动、层次更清晰,成为极佳的礼品和收藏品。

 

馆内橱窗里陈列的《西斯庭圣母》,创作于1956年,曾参加1957年莱比锡国际博览会,是现存为数极少的上海人物绒绣艺术品之一。该幅作品由现代绒绣工艺家刘佩珍创作,她在以绒绣而闻名的刘氏五姐妹中技艺最高,开创上海绒绣之先,是中国早期著名绒绣艺人。目前馆内的许凤英老师也是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上海绒绣的市级传承人。


戏服与编织工艺展厅


上海戏剧服装业已经有一百余年的历史,发展中汲取京、苏两地制作之精华,形成雅而有神的“海派”风格,在中国戏剧界和戏装业有重要地位,为各剧种名角所喜好。

 

这里展出的《真翠贴金箔皇帽》是传统戏剧舞台上帝王戴的帽子。这顶帽子的帽身贴有真金箔,图案用翠鸟的羽毛镶填,因此能保持极长时间不褪色。

 

《大龙蟒》是中国传统戏剧舞台上帝王将相穿着的官衣,用绣花线及金银线手工盘绣而成,它沿袭了古代官服的一些制作技艺。

 

中国艺人还将传统结线与国外传入的编结相结合,创作出千变万化的针法和花样。冯秋萍是一位知名度极高的现代编结工艺家,馆藏的《孔雀披肩》是其代表作品,该作品以漂亮的孔雀羽毛为蓝本,运用多种针法将其绚丽多姿的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将普通的日用品提升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


刺绣工作室


“顾绣” 始创于明代中期上海松江地区的“露香园”。当时居住在露香园的顾家女眷,用名家名画为稿,在绣制中采用“以针代笔,用线设色”的方法,因而使作品深刻表现中国画笔意而闻名于世。

 

现代刺绣工艺家传承“顾绣”的传统技艺技法,并有所发展,劈丝细于发,融会现代绘画技巧,来细腻表达古今名人书画笔墨韵味,因此作品显得格调清丽优雅,十分引人注目。

 

在刺绣工作室里,还有一个极具特色的欧式卫生间,它的镶嵌花玻璃窗、铜质淋浴器、铸铁浴缸,都与这座建筑一样,已有百年历史。


景泰蓝纪念品陈列室


博物馆一楼过道


馆内一楼展陈了剪纸、灯彩等诸多精巧的手工艺作品。

 

上海剪纸始于民间剪纸的门笺、鞋花、绣花样,以王子淦为代表。作品既有北方剪纸的粗犷,又有南方剪纸的细腻,再揉合进了现代装饰美术的趣味,享有“海派”剪纸之誉,王子淦也被称为“江南神剪”。海派剪纸现为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上海灯彩的一代名师何克明,人称“江南灯王”,其作品造型生动,色彩浓郁,富有生气。博采南北灯彩之精华,又擅别出心裁,逐渐突破流行的灯彩形制,吸收西洋雕塑艺术,以动物造型作为骨架结构,用铅丝缠绕皱纸代替传统的竹蔑,使扎制的灯彩骨骼结构准确,细致精湛,造型生动,姿态传神。


工艺饰品陈列室


扫描下方二维码

观看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VR视频



□编辑 木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