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徐汇暑期系列⑨ | 走进崇思楼,探究新式学校的海派魅力
精彩回顾
有时候想想很有趣
小时候总是迫不及待地想长大
想早早地远离老师、尽早毕业
而当真的踏入了社会、踏上了工作岗位
却开始告诉身边的小朋友
要珍惜在学校的时光
开始怀念起当时的青葱岁月
今天
我们不去聊曾经的那些欢笑
我们来听一听
徐家汇这所百年老校的声音
徐汇中学的前世今生
」徐汇中学前身为徐汇公学,创办于1850年,迄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是天主教在上海开办最早的洋学堂,也是中国最早按西洋办学模式设立的学校之一,几乎与上海开埠同步,可以说在上海乃至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第一个开设数理化课程;
最早运用电化教学;
最早拥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和语音室;
第一个开设法语英语拉丁语课程;
第一个设置音体美课程;
第一个对学生进行油画训练;
第一个编撰多学科的校本教材“汇学课本”;
第一个组建学生西洋乐队,曾在四川路演奏《晨曲》;
第一个拥有学校自己的足球场,学校足球队曾8:1大胜英国海军……是“西学东渐第一校”。
1932年徐汇公学改名为上海市私立徐汇中学;1953年改为公立学校,更名为上海市徐汇中学。徐汇中学内现存的崇思楼,是徐汇公学唯一留存建筑。167年来,徐汇公学培养了五万多名毕业生,人才辈出,校友更是遍及世界各地。下面要说的马相伯,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谁是马相伯
」出生于天主教世家的马相伯,在年仅12岁时就瞒着家人,带着悄悄积攒下来的铜钱离开家乡来到大上海,进入法国天主教会开办的徐汇公学读书,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马相伯精通8国语言,在31岁获神学博士学位后,第二年他担任了徐汇公学的校长。在其晚年,题写了“汇学”二字,至今仍在徐汇中学门口。“汇学”有两层意义,一为学校简称;二为办学之道,意蕴古今传承,东西汇通。徐汇公学在他的带领下蓬勃发展,人才辈出。
除了出任徐汇公学的校长,马相伯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还做了很多贡献:他租用徐家汇老天文台余屋,创办了震旦学院(徐汇区第二中心小学是其旧址);两年后,又在江湾筹建了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作为教育家的马相伯,可谓是开创了中国教育史的一个时代。
介绍了这么多,其实有意思的故事还有很多,在这个八月,不如让我们一起走进崇思楼,探讨一下海派文化的魅力。
活动时间
8月26日(星期六)下午13:30
(入场时间:13:00 开场时间:13:30)
活动地点
徐汇中学崇思楼小礼堂(虹桥路68号)
预约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预约
活动简介
演讲:新式学校的海派魅力1主讲人:李天纲
内容简介
徐家汇,因自1850年起,有徐汇公学、震旦学院、复旦公学相继诞生于此,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发源地;而因为1896年南洋公学的创立,她又成为上海和全国最早、最重要的大学园区。主讲人将让我们走进这段充满创造力的历史,相遇马相伯、蔡元培等大师,看他们的教育思想,如何中西会通、兼容并包地体现出海派魅力,从而影响数代人的文化理念,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思想之一。
讲述:龚礼
故事简介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徐家汇,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曾率领反清兵将,气宇轩昂却又充满敬畏之心地在第一所西式学校门前掠过……他不知道,在目送天朝将士远去的学生中,有一双智慧而坚定的年轻的眼睛,正把崇拜的目光从他身上移开,望向更为文明的新世界。马相伯,徐家汇源土地上诞生的伟大教育家,让文明之光化成不可抗拒的新空气,吹拂着这片最早看西方的璀烂星空。
□编辑 木南 □资料来源 徐家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