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汇游徐家汇丨从阁老到人瑞,这两位徐汇“高人”的简历不简单!

HA.z 徐汇文旅 2021-10-19

上周末(10月28日),报名简直可以用秒杀来形容的“汇游徐家汇”活动,在上海老站开讲,活动当天正值重阳节,两位“老有所为”的徐汇“高人”——69岁编写《农政全书》的徐光启,以及60岁创办震旦学院的马相伯,成为了这次活动的“主角”。



活动一开始,便由上海故事家协会会员、故事家龚礼老师打头阵,为大家声情并茂演绎原创故事《老有所为看徐汇》,引来现场阵阵掌声。

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徐家汇历史上两位老有所为的“高人”——徐光启和马相伯,在中国最早看西方、实现中西文化交融进程中堪称是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不仅在徐家汇开创了划时代的科学文化新天地,更流传下来不少“老有所为的生动故事。

接着,由上海历史研究翘楚薛理勇老师引领大家重回昔日海上情景,趣说海派重阳的节俗由来,让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知晓全新文化诠释。佳绝诗句、新鲜故事、生动讲解、深入分析,给我们带来对重阳节文化的再度探寻与认识。

说到重阳节的独特文化,不能不提重阳糕。重阳时候吃的糕统称重阳糕,糕上面都要插一面小旗帜,寓意登上制高点插上旗帜占领高地,吃糕代替登高。

活动现场,上海老站饭店厨师长史凯与大家特别分享了海上风情浓郁的重阳糕点制作方法,惹人垂涎。


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徐光启
1

徐光启(1562年-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明末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因其官职及出生地,徐光启也常被尊称为“徐阁老”、“徐上海”等。

徐光启享年71岁,在古时已是一位长寿的老人,他步入中年后才入朝为官,在这段岁月里,他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多方面的研究,并取得诸多成就,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被后人誉为“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

23

1622年,花甲之年的徐光启告病返乡,冠带闲住。此时他不顾年事已高,继续试种农作物,同时开始搜集、整理资料,撰写农书,以实现他毕生的心愿。

1628年,66岁的徐光启官复原职,此时农书写作已初具规模,但由于上任后忙于负责修订历书,农书的最后定稿工作无暇顾及,直到逝世于任上。后来这部农书便由他的门人陈子龙等人负责修订,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亦即徐光启逝世后6年,刻板付印,并定名为《农政全书》。

45

1629年,北京发生日食,钦天监推算的日食时间与实际情况不符,崇祯皇帝龙颜大怒,下旨修历,并命徐光启为督领。徐光启以67岁高龄亲临指导、进行测验,最终编撰成了篇幅浩瀚的天文学丛书《崇祯历书》,奠定了中国近300年天文历法的基础,将中国天文学纳入了世界天文学的轨道。

徐光启纪念馆

地点:南丹路17号(光启公园内)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

门票:免费



爱国老人马相伯1

如果说徐光启是打开中西交流大门的那个人,那么马相伯就是那个真正去将中西融会贯通的引路人,他所提出的“汇学”,时至今日也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去追寻他的足迹。


马相伯曾担任徐汇公学的校长,也是徐汇公学的第一任华人校长,并在晚年,题写“汇学”二字, 现就位于徐汇中学门口。“汇学”之意,一为学校简称;二为办学之道,意蕴古今传承,东西汇通。 徐汇公学在他的带领下蓬勃发展,人才辈出。

2

3

1902年初冬,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发生“墨水瓶事件”,学生集体退学。时年62岁的马相伯欣然允诺蔡元培之请,出面办学。1903年3月1日, 震旦学院正式开学——中国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学诞生!此后,马相伯又于1905年创办了复旦公学,时年65岁。


“九·一八”事变时,马相伯已届91高龄。他深感国难深重,为救亡呼号奔走,发表《为日祸告国人书》,主张“立息内争,共御外侮”。他亲自挥毫作榜书、对联义卖,共得10万元,全部支援抗日义勇军。他先后发起组织江苏国难会、不忍人会、中国国难救济会和全国各界救国会等爱国救亡团体,被公认为救国领袖、爱国老人。

45

民国28年(1939年)是他百岁诞辰,4月6日全国各地和有关团体都举行遥祝百龄典礼。当时的国民政府对他颁发褒奖令,中共中央特致贺电,称他为“国家之光,人类之瑞”。

徐汇中学·马相伯馆

地址:虹桥路68号

开放时间:周六、周日9:00-16:30;

寒暑假期间:周二、四、六、日

门票:免费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观看

忆徐汇“高”人 爆重阳“新料”

徐汇TV新闻报道视频




□ 编辑丨HA.z

□ 部分信息来源丨徐家汇源景区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