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开启贸易谈判?政治表态易 现实操作难 前景还不能说乐观
尽管特朗普承诺将暂不对欧盟出口到美国的汽车产品征收新的关税,但美国商务部对进口汽车产品进行的232调查并没有终止,特朗普的最终决定将取决于232调查的结果。
《财经》记者 江玮 | 文 郝洲 | 编辑
美国和欧盟从贸易战的边缘退了回来。昔日的盟友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互相指责之后又回到了“相爱”的状态。在结束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的会面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说欧盟和美国“彼此相爱”。
双方就一系列问题达成了共识:美国将暂不对从欧洲进口的汽车和其他产品征收新的关税;欧盟将从美国进口更多大豆和液化天然气;美欧将致力于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曾威胁要让美国退出世界贸易组织的特朗普也终于缓和立场,同意与欧盟一起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改革。
在美国和欧盟联合发布的声明中提到,双方将共同致力于零关税、消除非关税壁垒和对非汽车工业产品的补贴。
但这份声明只有一页纸,并未涉及更多细节,欧盟与美国的谈判仍具有不确定性。“我们赞赏这样的意向,但仍保持谨慎,因为还缺乏细节,美国的态度也有可能发生改变。”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对《财经》记者表示。
“相爱”的代价
过去几个月里,美国和欧盟的贸易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在容克来到华盛顿之前,特朗普还把欧盟称为“美国的敌人,因为他们在贸易上对我们做的事情”。
容克在会谈中对特朗普说:“我们是密切的伙伴,是盟友而非敌人。我们需要合作。”他此行最大的收获之一是得到特朗普的承诺,美国暂时不对从欧盟进口的汽车产品征税。此前一段时间,特朗普多次威胁要对欧盟出口到美国的汽车加征关税。
美方还首次同意对欧盟征收的钢铝关税进行重新评估。美国对欧盟钢铝产品的关税已经于6月1日生效,欧盟随后对价值28亿欧元的美国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作为交换,欧盟将购买美国的大豆和天然气。美国是欧盟最大的大豆进口来源,欧盟进口的大豆中大约有35%来自美国。
“美国大豆的价格已经下跌了15%,对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的需求在上升。基于市场原因和数量需求,我们可以更低的价格从美国进口更多大豆。”一名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对《财经》记者表示。
容克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机访美。“我们注意到欧盟和美国的休战是发生在一个适当的时机,特朗普将面临中期选举,国会强烈反对他的贸易政策。”朗格说。
特朗普正因为其关税举措伤及农民而面临来自美国国内的巨大压力。与容克会谈当天,特朗普还在推特上指责要他放弃关税举措的“软弱政客”,但他并不想失去农业州的共和党票仓。在宣布美欧之间达成的共识时,十多名共和党议员在场。他们对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举动表示担忧,认为将会伤害美国农民。
欧盟还承诺将从美国进口天然气,并投资建设新的天然气场站。特朗普上台后将推动天然气出口视为优先事项;欧盟也希望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实现进口来源的多元化。特朗普曾批评德国从俄罗斯进口了太多能源,成为俄罗斯的“俘虏”。
但美国想要向欧盟出口天然气,需要先解决国内的立法障碍,目前美国只允许向有贸易协定的伙伴出口天然气,而且美国对欧盟出口液化天然气在价格上与俄罗斯提供的管道天然气并不具有竞争力。
政治表态易 现实操作难
欧盟的表态使特朗普有了更多底气。他在会谈后表示:“欧盟将开始——几乎是立刻——购买很多大豆,他们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可以购买我们中西部农民种植的大量大豆。”
为了落实联合声明中达成的共识,美国和欧盟将建立一个工作小组。欧盟贸易委员马尔姆斯特伦和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将分别代表欧盟和美国展开进一步谈判。
位于布鲁日的欧洲学院研究员傅立门(Duncan Freeman)对《财经》记者表示,特朗普和容克的声明提供了一些模糊的概念,缺乏构成协议的实质性内容。他预计美欧之间的谈判仍会很困难。
“贸易协议要由专业的贸易律师进行谈判,想要把这份模糊的声明变成协议很有难度,对这份声明的含义还有分歧。” 傅立门说,从政治的观点来看也有问题,因为欧盟参与任何贸易谈判都要求得到成员国的授权,而欧盟成员对美国采取的政策存在分歧。
容克与特朗普达成共识,对德国的意义超过了其他欧盟成员。容克访美之时,德国汽车行业正一片忧心忡忡,现在终于可以暂时松一口气。德国经济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在推特上表示祝贺,称这避免了一场贸易战,挽救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
法国则有所保留。法国一直坚持不应该在压力之下与特朗普进行谈判。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容克与特朗普的对话是“有用的”,但他同时强调,一个好的贸易谈判应该是在平衡和对等的基础上完成的,而不应该在任何威胁之下。
朗格认同马克龙的谈判立场。他说:“我们不应在被枪指着头的情况下授权谈判。我们的底线是在进入正式谈判之前,钢铝关税必须先取消。”朗格强调,如果欧盟和美国之间的谈判取得成功,协议还需要得到欧洲议会的批准。“如果它不包括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议和对劳工、环境标准的约束力条款,我们肯定不会批准。”
在欧盟内部尚未统一谈判立场之时,美欧之间也很快产生了新的分歧。双方就是否将农业纳入到谈判之中作出截然相反的表态。
特朗普两位最重要的贸易官员莱特希泽和罗斯都坚称农业将包括在协议之中。
商务部长罗斯说:“不仅仅是大豆,所有的农产品都将在与欧盟的谈判中讨论。大豆只是一个非常及时的例子。”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则在出席参议院一场听证会时表示:“我们的观点是我们在就农业进行谈判。”
但欧盟否认将农业纳入谈判。前述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对《财经》记者明确表示,农业并不在谈判范围之内。“目前很清楚的是农业、服务业这些包括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中的内容都不在美欧谈判范围之内。”TTIP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任期内力推的与欧盟的一项自贸协定,但在特朗普上台后被搁置。
马克龙也明确表示农业不应该包括在最终的协议中。他也不支持类似于TTIP那样的大型贸易协定。
在欧美贸易摩擦激化之时,与美国谈判一个缩减版的TTIP成为一个潜在的选项。但上述欧盟发言人表示,与美国进行的谈判将是全新的、不同的进程,不是TTIP2.0版或者缩减版的TTIP。
想要达成最后的协议仍需要时间。一位欧盟官员透露,谈判将至少持续120天,也就是在美国中期选举结束之后。
特朗普对与欧盟进行谈判的耐心能持续多久尚未可知。今年五月,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曾宣称与中国的贸易战暂时不会发生,但没过多久特朗普就宣布对5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25%的关税。
“特朗普已经表明他不会受现存协议的约束,可以在任何时候改变方向。欧盟是特朗普贸易战战略的特别目标。如果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欧盟可能面临新的威胁。”傅立门说。
“特朗普不和他的内阁协调立场,他甚至不和自己协调立场,今天怎样明天又怎样。因此特朗普依然有很有可能再对欧盟针对相对,就像他对中国所做的那样。”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弗兰克尔对《财经》记者表示。他曾在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任职。
汽车关税之争
尽管特朗普承诺将暂不对欧盟出口到美国的汽车产品征收新的关税,但美国商务部对进口汽车产品进行的232调查并没有终止,特朗普的最终决定将取决于232调查的结果。
5月23日,特朗普指示商务部长罗斯对进口汽车和零部件发起“232调查”,以决定它们是否对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影响。如果商务部的调查认为这些产品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就可以对它们征收25%的关税。
美国商务部去年对进口钢铝产品发起的232调查持续了10个月,对汽车产品的调查进展更快,有望于今年8月或者9月结束。
目前美国对从欧盟进口的汽车(包括乘用车、SUV和面包车)征收2.5%的关税,而欧盟对从美国进口的汽车征收10%的关税。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在一份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去年美国从欧盟进口了价值466亿美元的汽车,而美国对欧盟的汽车出口额仅为91亿美元。
特朗普对欧盟征收的关税心怀不满,他曾抱怨在纽约第五大道上看到太多德国车。德国是欧盟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在欧盟去年出口到美国的汽车中有55%来自德国。
一旦232调查结果出炉后美国决定征税,这意味着466亿美元的欧盟出口汽车都面临着关税从2.5%提高到25%的可能。
尽管欧盟对进口汽车征收的关税高于美国,但美国对进口卡车征收的关税也高达25%,而欧盟对卡车的进口关税和其他汽车产品一样维持在10%。美国去年进口的卡车产品总额为264亿美元,其中仅有12亿美元来自欧盟。
相较之下,享受零关税的北美自贸区伙伴墨西哥和加拿大向美国出口了242亿美元的卡车,占美国进口总额的92%。如果特朗普在决定加征关税后不设置豁免,25%的汽车关税也有可能降临到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出口商头上。
在今年7月美国商务部就进口汽车232调查举行的一场听证会上,来自汽车企业的代表表达了对潜在汽车关税的担忧,认为这将导致美国国内消费者购买价格上升。一旦其他国家采取汽车关税报复措施,美国车企将面临公司利润缩水、进入国外市场变得更难的困境。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上诉报告显示,如果特朗普对进口汽车全部征收25%的关税,美国汽车和零部件行业将在未来一到三年减少产量1.5%,失去19.5万个就业岗位。
7月31日,包括欧盟、日本、韩国、加拿大、墨西哥在内的主要汽车出口国家派出代表在日内瓦举行会谈,讨论如何应对因232调查而带来的潜在汽车关税。这些国家每年的汽车出口额加起来将近1万亿美元。
在这次会谈上,来自各国的副贸易部长讨论了可能的应对方案,包括上诉至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和对美国的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
欧盟已准备好一份20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清单,一旦美国对进口的欧盟汽车加征关税,欧盟将立刻发起反击。
在弗兰克尔看来,一个好的结果依然有可能发生。“一个好的结果不仅能取消贸易钢铝方面的贸易战,也能让欧盟真正同意减少进口汽车关税,同时美国同意减少对卡车的进口关税。”他说。
大家都在看:
银行的防御性自救!科技振兴能否掀起行业惊天巨变?|《财经》特别报道
责编 | 苏月 yuesu@caijing.com.cn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并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