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卖房供独生女留学,女儿却弃父母于不顾,中国人如何避免老无所依的悲剧 ?

2017-04-21 顾景言 世界华人周刊

我们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句口号:“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顾景言



最近有一个新闻引起了热议。一对夫妻,为了满足独生女出国留学的心愿,不惜卖了房子,省吃俭用将女儿供到研究生毕业。可是,女儿却不顾父母反对,执意要嫁给外国人,年迈的父母因此面临着无人养老的悲剧。



张勇今年61岁,朱静今年60岁,夫妇二人退休前都在深圳的一家工厂上班,收入不多,却也能满足基本生活,属于典型的工薪阶层。


这对夫妇30岁之后才生下了女儿张莉,对这个独生女向来是视作掌上明珠,寄予了极大期望。2006年,张莉在高考中失利,没有考上理想中的名牌大学,于是向父母提出想要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听起来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国外的教育环境也普遍比国内优越。张勇支持女儿的决定,可是高昂的留学费用使他十分为难。


欧美国家的学费普遍较高,生活费也令人咂舌,每年的费用加起来要大概30万元。这么一大笔钱,向亲朋好友们借是不太现实的。


毕竟只有这一个女儿,面对女儿期待的眼神,张勇实在不忍心让她失望。在和妻子商量之后,夫妻二人咬了咬牙,决定把家中110平方米的房子卖掉,换成了70平方米的小房子,以此筹集资金送女儿出国。


2007年,张莉被美国的一所大学录取。张勇夫妇怀着万分不舍的心情,把女儿送上了飞往美国的班机。



张勇至今回忆起来都十分难受:“凌晨一点的红眼航班。我远远地向她挥挥手,她已经消失在我的视野了,我还是朝着那个方向张望着,我突然心里空落落的。眼泪就忍不住掉下来了。“


在女儿出国之前,朱静一再向女儿强调,绝对不能和外国人谈恋爱。之所以做出如此规定,是因为夫妻俩担心女儿找了外国男友就不回来了,但是这种担心他们并没有和女儿明说,只是要求女儿别找外国男友。


女儿走了,一向热闹的家里就剩下了夫妻二人,每天都生活在对女儿的思念里,朱静经常失眠。张勇不能像妻子那样多愁善感,因为他要努力想办法筹钱,一年30万的花销,仅靠卖房子的钱并不足以支撑。


张莉在美国读完大学本科之后,又继续读研究生,张勇夫妇省吃俭用支持着女儿的学业。然而,2015年,即将研究生毕业的女儿突然打电话告诉他们,自己不回来了,因为在国外已经找好了工作,而且准备和外国男友结婚。


这对老两口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他们只有这一个女儿啊。含辛茹苦将女儿养大,卖房子送她出国留学,如今女儿竟然要定居国外,这岂不是意味着夫妇二人要老无所依?


张勇既愤怒又伤心。他万万没想到,送独生女出国留学,这件十年前令他们引以为傲的事情,在今天竟然成了心头之痛。


张勇看着女儿儿时的照片(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禁止女儿嫁给外国人,倒不是因为张勇对外国人有什么偏见。他主要是担心独生女定居国外之后,自己夫妇二人老了没人照顾。


为了让女儿回心转意,张勇不惜威胁女儿,要断绝父女关系。他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女儿改变主意,毕业之后回到中国工作。然而张莉并不吃父亲这一套,她在美国呆了多年,好不容易有了扎根于此的希望,和男友感情又不错,怎么会轻易回国?因此,张莉陷入了和父母的冷战。


当初卖房送女儿出国,如今却面临老无所依的困境,张勇夫妇俩的心情悲凉而又无奈。


网友的评价呈现两极化。一种普遍的看法是,张莉的做法是弃父母于不顾,违背了基本的孝道。


每个人都不是父母的附属品,都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对于张莉而言,想定居国外当然可以,但是作为独生女,当初出国留学花的是父母卖房子的钱,如今学有所成了就不管父母,当真问心无愧吗?这和功成名就之后抛弃发妻的陈世美有什么区别?


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在报考大学的时候,填报了浙江大学,他的母亲则想让他报清华大学。高晓松很不乐意,认为自己有选择大学的权利。他的母亲想了想,郑重地告诉他,你有选择的权利,不过以后学费和生活费你自己挣,家里不会再管。


高晓松思考了之后,决定听母亲的,填报清华大学。



人这一辈子价值观不能变来变去,想要自由的时候搬出西方式的价值理论,需要用钱的时候却又让父母砸锅卖铁进行中国式供养。这是一种极度的自私。


更何况,在张莉出国之前,父母曾明确要求不能和外国人谈恋爱,她并未表示反对,在享受父母多年供养之后却突然不认账了,如果从理性的角度来讲,是一种毁约行为,从感性的角度来讲,是不孝。


但是,也有人认为,并不能一味苛责女儿。


一位网友说:“送孩子出国的父母,都要做好孩子不会回国的心理准备。让孩子去外地求学打工的父母,也要做好孩子不会再回家乡工作生活的心理准备。从他出生开始,人生就是一场分离和送别。”


许多中国父母有一个传统观念,养儿防老。养育孩子是为了让自己老了有人照顾和赡养,原本纯粹的亲情关系掺杂进了现实和利益因素,父母就像是投资人一样投资自己的孩子,指望他能够既有出息又听话,给自己的晚年提供有效的保障。


然而,真正纯粹而无私的爱,难道不是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越飞越高吗?



既然十年前选择了送女儿出国留学,那就应该预料到女儿可能会定居美国。如果不想让女儿走,当初直接明了地和女儿把话挑明不就好了?如今女儿经过多年努力,好不容易可以入籍,父母却突然命令女儿必须回国,用道德来绑架女儿,这岂不是也有点不近情理?


父母对子女的爱,为何很难做到真正的无私呢?


纪伯伦曾写下这样的诗歌: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并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在这个事件被报道之后,有人责怪女儿,有人责怪父母。两种观点都有依据,但是我思考的却是另一个问题。


张勇在和女儿冷战之后最为担忧的一个问题是:如果真的和女儿断绝了来往,老两口老了之后谁来照顾?


抛开道德上的争论,理性地看这个问题,我们会发现这折射出了我国目前养老制度的不完善。


张莉出国被视为弃父母于不顾,可是那些离家千里在外打拼的人又何尝有时间照顾父母呢?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很多家庭把养老的重担寄托在唯一的孩子身上,可是孩子长大之后为了事业大多想留在经济发达地区打拼,这就造成了许多亲子矛盾。



孩子不在身边怎么办?只好进养老院。但是我国目前的养老事业跟不上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速度。


在2000年,由国家和集体管理的养老院仅仅占老年人口的0.8%。但老人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2010年,全国65岁以上人口已经有1.33亿,预计2020年将会达到2.48亿。到205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会增加到4.3亿,占人口总数的30%。


再加上过去30年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许多家庭呈现出4-2-1的结构,一个孩子可能要承担起六位老人的养老责任,单纯依靠家庭养老是不现实的,必须依靠社会养老。


可是,在老龄化社会即将到来的今天,我国的养老院根本满足不了社会的普遍需求。


公办太少,民营太贵。条件好的养老院费用高昂,条件差的养老院老人往往得不到良好照顾,因此很多老人提起养老院就唉声叹气,觉得去那里就是去受罪了。把父母送进养老院的子女,也往往被视为不孝。



养老配套设施的不健全,根源在于国家在养老上投入较低。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缴费率高达28%,在全世界居于前列,但是养老金替代率只有48%。这些不利因素,使中国老人不得不把全部的养老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企图把孩子绑在自己的身边,避免自己晚景凄凉。


但是这样一来,就牺牲了孩子的事业和梦想,当一个本可以在更广阔的世界打拼的孩子,不得不顺从父母意愿回到家乡的小县城,父母倒是不悲剧了,但孩子的人生却多了遗憾甚至悲哀。


中国老人如何才能避免“无人养老”的悲剧?无论是束缚孩子来成全父母,还是委屈父母来成全孩子,似乎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面对这种两难的处境,我们的邻国日本,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日本的老龄化问题已经非常严重,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超过65岁的人口已经占全国人口比例的26.7%,因此日本政府一直注重对养老事业的投入。老年人往往不肯离开家,因此养老机构提供了“日间照料”服务。


早上,养老机构派专车将老人们接过来,在机构里度过一天的生活,享受餐饮、沐浴、医疗、护理等专业的服务。晚上,专车将老人们一一送回家中。如此一来,独居的老人们在白天有专业人员陪伴照顾,避免了发生意外,晚上又能回家,有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一举两得。


为了确保养老机构能给老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日本政府严格规定,养老机构中护工和老人的比例最低是1:3,避免了出现像中国一些养老院里一个护工照看几十个老人的乱象。



但是,日本和中国一样,人口稠密,养老的资源也较为紧张。


为了使养老资源得到合理分配,日本政府通过专业介护师评定每位老人所需的介护等级,只有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才会长期住在养老机构。同时,日本政府积极承担起责任,会根据老人的介护等级发放相应的补助金,减轻老人的经济压力,即使是贫困的老人也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


像张勇夫妇这样刚刚年过六十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如果生活在日本,完全可以选择最为实惠的居家养老模式,每天都有养老机构的人员上门做家务、送餐,需要出行的话还会有专业护理人员陪伴。即使是子女,由于工作压力和自己的家庭,也未必能照料得像介护人员这样精心。



或许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当前的中国无法建立起一套这样完善的养老制度?根源就在于资金。


日本是发达国家,老人们普遍比较有钱。即使是贫困潦倒的老人,政府也会填补大量资金,确保他们能够安度晚年。


但是中国长期以来在养老事业上的投入比例较低,很多老人单纯依靠子女,失独或子女长期在外工作的老人,往往面临“老无所依”的悲剧。这也是张勇这类父母竭力要让女儿留在自己身边的主要原因。



如何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年轻人都想见识更广阔的世界,仅仅用“孝道”把孩子绑在家里是绝对不行的。唯有国家加大对养老事业的资金投入,尽快完善养老配套措施,中国老人才会有一个有尊严的晚年,老人和子女皆大欢喜。不要忘记了,我们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句口号:“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

评论功能已开通!

点击文末“写留言”,即可参与评论


【世界华人周刊(wcweekly)版权所有,华哥编辑】

欢迎添加华哥微信(zglgag168)

欢迎分享

点击下面标题,可查看更多文章

当中国老人在跳广场舞,日本老人却在拼命挣钱

日本养老院“砍人”背后:可怕的老龄化社会!当中国也老了,我们该如何安度晚年?

长按二维码   关注看更多

回复关键词【925】,送你一篇特别推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