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妈的美国梦:捡美国的垃圾,让美国人无垃圾可捡
自从移民美国,美国梦寄托在这一个个垃圾桶里之后,一切都回不去了。
作者:替班探小二
来源:HowTo探险旅游(ID: howtotrip)
全文2102字,读完大约3分钟
同中国一样,纽约也有一群捡破烂的。不过,纽约客们才不会耍秤杆子,他们的废品回收明码标价:每个5美分。
一片碎玻璃划破了罗娟的无名指,她放下手里的易拉罐,端起手臂,检查伤势。几个血滴子懒洋洋地从伤处溢出来,好在只是一个小口子,不深,无大碍。罗娟凑近嘴巴,吸了一口,血迹干了,连手上的灰尘也一并吃到了嘴里。
吐一口唾沫就算是简单包扎了,罗娟将易拉罐放进自己身旁的大口袋里,继续扒拉面前的垃圾桶,寻找可以换钱的易拉罐,或者是玻璃瓶子。
5美分,这是每个易拉罐、玻璃瓶子的价格,罗娟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纽约的繁华街头的每个垃圾箱里寻找着一个个5美分。作为一个70多岁的中国移民,她也没想到,当初恢弘庞大的美国梦居然是在纽约街头拾荒这种方式来实现。
拾荒
罗娟是在上世纪90年代和丈夫一起移民美国的,当时他们投靠了纽约一位开中餐馆的姨妈。罗娟在姨妈的餐馆里当厨师,她记得当时自己最擅长的菜是红烧鱼。
美国人不吃鲤鱼,但是罗娟用酱油、料酒、糖之类的调料煨一下,就好吃极了,美国人也很喜欢。她觉得美国人不会吃,鲤鱼那么好吃的东西,不用来做菜,反倒是做饲料,简直是暴殄天物。
好日子不长,在来到美国六年后,罗娟的丈夫去世了,三年后,罗娟的姨妈也走了。中餐馆无人照料,罗娟自己一个人又经营不起来,餐馆只能倒闭。
罗娟失业了。
为了在这偌大的纽约生活下去,没有任何职业技能,也不会说英语的罗娟,只能到街头去捡瓶瓶罐罐,然后卖掉。这种人在中国也有,说得好听一点是拾荒,城市清洁工;难听一点就是捡破烂的,颇有侮人的意思。
在纽约,这种人用英语该怎么称呼她不知道,但她也明白,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这种工作的社会地位都十分低下,没人看得起。
1983年,纽约州通过了容器押金法案。它规定,消费者在购买瓶装或者罐的饮料,比如可乐、苏打水和纯净水等,需要额外支付5美分可退换的押金,消费者可以在超市、药店或者其他指定的回收中心进行回收,领取押金,可多数人都会选择将瓶子扔掉。
所以,一门拾荒的职业就这样诞生了。
纽约丐帮
罗娟,家里有四个兄弟姐妹,出生于中国上海的一个农村。父亲在她14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由于家里条件不好,又偏爱男孩,所以她几乎没上过学,文化程度很低。
她有一个儿子在美国,两个儿子在中国。 他们都组建了各自的家庭,为孩子的奶粉钱、上学钱一筹莫展,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
她不愿去打扰儿子,每次电话里,都会和儿子说,自己找了一个新的中餐馆打工,老板很好,薪水也还可以,请他们放心。
早上7点,罗娟就开始了她一天的拾荒生活。穿着褪色的墨绿色围裙,一件羊绒的格子背心,腿上穿着类似于中国东北棉裤一样的裤子。胳膊上套着一对套袖,用以保护她的衣服袖子不被垃圾弄脏。
她右手腕戴了一个玉手镯,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这可以保护她的灵魂免受鬼魅的伤害,有辟邪的功效。
翻找着一个个垃圾桶,罗娟的小推车里的罐子也越来越多。但是,拾荒的过程却不是顺利的,拾荒者之间也有自己的江湖。
罗娟这样的华人,在拾荒圈里属于好欺负的对象,一是因为她的年龄大,二是因为她的华人面孔。这么大年龄的中国人,英语铁定不好,就算去报案,也无法向警察说明白自己遭遇了什么,况且,大部分中国人都把隐忍当成一种美德。
抢取他人成果的拾荒者通常是年轻力壮的中年白人、黑人,他们凭借自己的身体优势对别人捡来的罐子巧取豪夺。像罗娟这样的,除了被抢,毫无反抗之力。甚至连“Fuck you”这句美式国骂也要等强盗走远了之后才敢说。
长时间的拾荒生活,也让罗娟也结识了个拾荒的朋友,一个不会说中文的日本人,之前是世贸大厦的电脑操作员,911事件之后,便在街头拾荒了,这一捡就是十几年,神经都有些问题了。
当有人问他之前是做什么的时候,他只会抬起手来,做一个打字的动作,嘴里蹦出仅有的几个英文单词:“computer,fallen down,no job”。
晚上八九点钟,罗娟就会带着自己的战利品到超市附近的机器,或者是纽约市成立的救助中心,来专门帮助他们兑换这些瓶瓶罐罐。
这一天,罗娟运气不错,辛苦了一天,赚了25美元。
回不去的家
自从罗娟开始捡罐子后,她身边的一切都和罐子挂钩了。一瓶可乐价值55个罐子,烘焙店里一份精美的糕点要500个罐子。
由于不想给自己的几个儿子添麻烦,罗娟每天的生活都是省吃俭用的,尽量降低自己的花销,说不定自己百年后还能给自己的儿子留一笔小钱。
捡罐子之余,罗娟最喜欢做的就是下厨房做饭了。她想给自己做一份红烧鲤鱼吃,可是鲤鱼到哪里去弄,又哪有时间去做呢?最重要的是,罗娟居住的地方,十分拥挤。
一间60多平的公寓,生生被塞进去了10个人,除了厕所,所有能住人的地方都加了床位。
中国的两个儿子,有时也会给她打电话,让她回去,说给她养老。罗娟告诉他们自己在这挺好,“我在这给你们挣美元,你们再换成人民币花,实惠!妈妈这交了好多中国朋友呢,你们放心!”
罗娟已经70多了,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她已是古稀之年。她也想歇歇,体验下天伦之乐的滋味,也想回中国,让儿子给她养老。
但自从移民美国,美国梦寄托在这一个个垃圾桶里之后,一切都回不去了。
中国是她遥远的过去,更是她无法企及的未来。
欢迎转发分享
▼
【版权归作者所有,华妹编辑】
近期相关文章
【点击蓝字可以直接跳转到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门当户对错了吗?
点击图片阅读:不要让沟通毁在一句话上
《世界华人周刊》长期面向海内外征稿、征集写作线索
投稿邮箱:wcweekly@yeah.net
回复关键词“投稿”查看详细说明
▼
长按二维码 关注看更多
华哥精选了几款商品,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