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贵州不是不毛之地!”他用10年揭秘海龙屯,将贵州文化瑰宝推向世界!

百姓关注 百姓关注 2024-06-21
海龙屯
宋元明时期的土司城堡遗址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海龙屯村
始建于南宋宝佑五年(1257年)
毁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的“平播之役”
2001年 被国务院列入
全国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7月4日 在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贵州省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
海龙屯考古队领队——李飞
用十年时间

揭开了海龙屯的神秘面纱

本期《百姓人物周刊》将对话李飞
看李飞是如何将贵州的文化瑰宝

展示给了全世界


李飞,毕业于四川大学考古系,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西南考古土司考古。曾长期主持海龙屯遗址的发掘与资料整理工作。海龙囤的发掘成果荣膺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6年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中国田野考古一等奖。2016年5月,李飞获得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金爵奖”。


海龙屯的发掘过程

有让您印象深刻的重要时刻吗?



正式的发掘工作是从2012年4月启动的。启动以后到2015年的7月4号,我们就获得了世界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一个非常快的时间的记录,是一个贵州速度的体现。一直到2022年的7月份,我们的四卷本的海龙屯考古发掘报告正式地出版。海龙屯报告一共是4册225万字,目前为止应该是贵州考古71年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部考古发掘报告。前后历时从2012年4月开始到2022年7月份,10年的时间。回顾2012年到2015年,田野考古发掘重要的一个阶段,一开始大家有不理解、有犹豫、有徘徊,到最后形成合力,我们一举拿下了世界文化遗产。这个过程还是充满了艰辛,还有很多很多故事,但是这个结果是美好的。

十年时间

您和海龙屯是谁成就了谁?



这10年下来收获还是蛮大,因为这种这么大的项目,这么引人瞩目的项目,人的一生可能也经历不了几次。所以大家开玩笑说,考古队成就了海龙屯,海龙屯也成就了考古队,也成就了李飞,可能是一个相互成就的一个过程。

海龙屯的整个面积有接近40万平方米,很大的一个空间,我目前只是揭开了和揭示了一部分现象,丛林之下还有大量的秘密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图源:新华社)

过去的这个10年应该说还是有些遗憾,比方说对家人有亏欠,小孩家人都管不了。在工作上应该是无悔的,就是尽自己的所能做了一件值得的事情。

海龙屯申遗成功

对贵州发展的哪些维度产生了影响?



在海龙屯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我想一方面是提醒我们,对我们脚底下这块土地的这种认知,我们还有必要更深入地去发掘、去阐释;把故事能够讲好,既打动我们也打动别人。

另外一个是海龙屯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我想也提升了我们的信心,包括学者们的信心,也提升了这种大众的信心——作为贵州的那种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我们不是不毛之地,我们有很好的东西,只是可能我们过去没有认识到他的这种重要性。

(图源:遵义发布)

我们也创造了一个贵州的速度,也提升了贵州人的文化自信。这样的一座荒山,它一样的可以变为世界文化遗产。在研究和阐释上,可能我们还需要再花一些功夫,把这个故事能够讲好,一下子就把人抓住,通过他们再去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走进海龙屯。

2017年
李飞进入贵州省博物馆工作
2020年3月起

任贵州省博物馆馆长

从考古学家到省博馆长

更喜欢哪一种身份?



我个人因为毕竟在考古的领域工作的时间要更长一些,过去的自己的研究和兴趣的点都是在田野上面,所以可能对考古还是要更偏好一些。

我在考古所的时候,可能我就只需要跟物发生关联,需要把我发掘的对象研究清楚了。

但是在博物馆,那就是我们既要跟物打交道,也要跟人打交道。它是个窗口。

还有一个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一种转向,就是对象是不一样的。就是可能思维方式工作方法都会发生很大改变。对我来讲,博物馆的工作也是一个挑战,我自己也在不断地学习当中。

博物馆和今天大众的日常生活

还有什么关联?



我们的博物馆严格意义上或者是一定程度上,它就是一个考古博物馆,因为我们可能绝大多数博物馆的藏品,半数以上是来自于考古出土的文物。

很多东西随着世界都在往前走,很多东西都在不断地消失。那博物馆是在收集我们的这种记忆,是一个记忆的储存器。

我自己现在还是一个学生还需要不断去学习。从后端走向前台的过程当中,学习怎么去更好地扮演博物馆的角色,更好地扮演博物馆看门人。怎么把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和角色能够发挥好,把更多的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和这个社会大众来共享。如何去在过去和未来之间能够架起更好的桥梁,不断去收藏过去,也在收藏当下,更收藏未来。

6月8日是今年的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主题为“保护文物传承文明”
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贵州瑰宝
也是人类共同财富
彰显着黔中大地的独特气质
在贵州
更多的文化自然遗产

正等待我们去发现去了解

记者丨李智超  潘姝
编辑丨张雅晶

审校丨代易

审发 | 孙志丹

新闻多一点

贵州的深山“高定”:绝不撞衫,绝对惊艳转发这条AI锦鲤,祝愿高考学子考的全会,超常发挥!孙楠、南征北战,不见不散!be there or be "square"→高考语文卷未发条形码,官方致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