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宅菜市场旁,遇见千年历史的宗祠 | 福州祠堂
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中国历史学教授宋怡明在著作《实践中的宗族》中写道:“南台现存最早的祠堂,是位于西北方的凤岗刘氏的八贤祠。”根据《凤岗忠贤刘氏宗祠简介》,这个“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936年,距今1087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正是在这样的板荡之中,凤岗刘氏四世祖刘文济在如今南台的刘宅修建了一座祠堂,用以纪念从河南固始入闽的先祖刘存和他的侄子刘昌祖。
2023年2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二,刘氏族人在进行春祭。
如今这座宗祠依旧矗立在车水马龙的浦上大道边上,紧邻着刘宅农贸市场,还遗留着一小截城中村模样的巷弄,与周遭新小区气息完全不同,尽头便是围种着几株荔枝树的传统院落。这座现在看起来并不巍峨的祠堂建筑,却是全世界开枝散叶的刘氏族人心中的圣地。
宗祠外景。
现代化的刘宅农贸市场边,一条小巷通往凤岗刘氏宗祠。
1990年,宗祠由土木结构改为砖混结构。
参加春祭的年轻人在观看宗族革命先辈事迹的展览。
族亲们烧香祭祖。
凤岗刘氏宗祠在宋、元、明、清均有重修。1914 年,民国首任海军上将、时任海军总长的刘冠雄回闽兼任福建都督,族人请其修祠续谱,他允诺将祖祠重修一新。1990年,美东福建同乡会会长刘文善及台胞刘渭卿等宗亲倡导重修,并在祠堂后建三层楼一座,成为现在的格局。
老人们为晚辈讲解宗族世次及命名序次。
宗祠最大一次危机出现在 2001 年,福州市政府修建浦上大道,将要拆除凤岗刘氏宗祠。时年八十岁的刘积荷老人,分别致信马来西亚侨领刘贤镇(时任马来西亚科学工艺与环境部长)与刘会干(时任马来西亚拿督、砂罗越州彭城刘氏联合总会会长),其后,刘贤镇将此信转致时任全国侨联主席林兆枢,刘会干将此信转致时任省长习近平。同年11月23日,福州市委办公厅给刘贤镇和刘会干回信,表示跟多部门会商后,“已原则同意调整道路规划,以保护海外乡贤在国内的刘氏宗亲祠”。同年12月27日,福州市城市规划局公布最终方案,浦上大道新路线已避开刘氏宗祠。
现在居住在刘宅的刘氏后人只有一千多人,但分衍于世界各地的则有约五十几万人,每年都有前来宗祠寻根问祖的刘氏宗亲。宗祠墙壁上贴着几张多年前的《凤岗刘氏祖祠重修意向草图》,上面标注着一些修缮建议,比如:“现在公路通过祖祠旁,只是刘宅车站不在祠旁,外来人到此找不到祖祠,建议在路口建门楼,并修水泥路入祠。”不能让远方的亲人找不到归乡的路,这是留守在凤岗的刘氏族人们心里的坚持和守望,不论相隔千里万里,这座千年宗祠,永远都是刘氏宗亲们的精神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