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景泰蓝传人钟连盛:两代人坚守只为林徽因临终嘱托

钟连胜 中国工艺美术交流中心 2024-03-30


钟连胜大师作品《中国牛》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最具汉族文化特色的北京手工艺品之一。它采用金银铜及多种天然矿物质为原材料,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古朴典雅,精美华贵,具有鲜明的汉族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被称为国宝“京”粹。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钱美华、戴嘉林、米振雄、钟连胜


编者按:“我们要时时想到我们的文化正在消失,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做。”中国民间文艺家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说。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它在薪火传承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参差不齐,有的逐渐凋零,技艺濒临失传;有的欣欣向荣,传承人的徒弟也成了大师。为重拾传统文脉,人民网文化频道特别推出《指尖上的国粹》系列报道,为您讲述“非遗人”的传承故事……


《荷梦》系列


在北京珐琅厂的一层展厅中央,静静地陈列着一组精美的景泰蓝作品,只见展品瓶身水波灵动,两只野鸭悠闲地在荷中嬉戏,整体画面色调优雅,工艺细腻。这套荣获大奖的《荷梦》系列作品正是出自景泰蓝技艺传承人钟连盛之手。“最令我开心的就是作品能获得大众的喜欢和认可,获不获奖倒是其次。”钟连盛如是说。


梁林再传弟子 大师教诲受益终生



钟连盛从小喜欢画画。1978年15岁的他,初中毕业,面临着一次人生选择。那时高考刚恢复不久,可供选择的美术学校很少,就在这时,北京珐琅厂为适应时代发展开办了技校,他试着报考,结果顺利考上了。



那时景泰蓝设计第一人钱美华大师正在北京珐琅厂任总工。钱大师是梁思成、林徽因的弟子,为了林徽因临终前的一句嘱托:景泰蓝是国宝,不能失传!钱美华把毕生精力投入到了这个行业。“钱大师对我的影响很大,她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还坚持来厂里给我们指点工艺,为我们带来最新的资料,和我们探讨设计理念。钱大师对景泰蓝工艺的执着追求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为我树立了榜样,也让我受益匪浅。” 钟连盛动情地说。


钟连胜大师作品《连年有余》


景泰蓝严冬期 抵住诱惑苦苦坚持


90年代初,景泰蓝遭遇严冬期。国外市场饱和,国内市场没打开。工艺品对广大中国消费者来说还是奢侈品。同时,由于市场上景泰蓝质量良莠不齐,图案单调落伍,昔日皇家禁脔竟被称为“景泰滥”。


《吉庆泰和尊》


“那时真的很难,景泰蓝市场跌入低谷,萎缩的很厉害。同学们纷纷下海转行,我也经历过诱惑,但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回顾自己这些年来付出的辛勤努力以及收获的成果,我感到非常充实、快乐和自豪。”钟连盛说。


代表作《荷梦》灵感源自龙潭湖之行


《荷梦》系列是钟连盛一次创新的尝试,有人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曾获2001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金奖。“作品的灵感来自一次龙潭湖的偶然之行。”钟连盛回忆道:“在2001年的一个夏日,我带着孩子,推着自行车,游走在龙潭湖畔。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湖面,两只小野鸭无忧无虑地在水面上游荡,刹那间一种温馨、优美、浪漫、和谐的金色情调一下子进入了我的脑海。”


为了表达好这一感受,钟连盛回到工作室同掐丝和点蓝技师共同研讨,反复试验。“技术攻克有难度,对于瓶身大面积的水波纹处理,我们绞尽脑汁。”钟连盛说。经过大家的齐心合力,作品终于烧制出来了,与色彩浓艳的传统作品相比,《荷梦》充满了崭新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绝非传统技法简单复制可比。


精心培养传承人 3名徒弟成大师



“景泰蓝必须赋予时代特色,与时俱进,要立足传统,开创进取。”钟连盛说,“年轻人要勇于创新,不能甘于复制原有的作品。”


在日常的工作中,钟连盛对年轻学徒高标准、严要求,精心辅导,麾下4名弟子获得诸多奖项,其中有3名已经成为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弟子成为大师,比我自己当大师,还要令我高兴!”钟连盛欣慰地说。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为何国礼常用景泰蓝?


献礼中国改革开放40年—景泰蓝《中国牛》新闻发布会在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隆重举行


中国景泰蓝60周年大成之作——景泰蓝“吉庆泰和尊”


 


感谢您的阅读

和我们一起分享艺术和生活的喜悦



本文由中国工艺美术交流中心整理报道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仅供参考交流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传承华夏文化精髓 · 弘扬传统工艺美术

 提示长按"中国工艺美术交流中心"↑免费订阅

欢迎小伙伴们投稿或推荐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