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献礼深中通道通车】匠心筑梦|苏新榨:钢铁界高空“裁缝师”

中山工会 中山工会
2024-10-11




开栏语


6月30日,举世瞩目的深中通道即将迎来历史性的通车时刻。历经7年岁月,上万名建设者齐心协力,建起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铺设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造出世界首例水下高速公路枢纽互通......一步步攻坚克难,创造出一项又一项“伟大奇迹”。


中山市总工会围绕这一重大现实题材,共派出16组由工会干部职工组成的采访组深入深中通道建设现场,创作推出大型系列报道《龙腾伶仃洋·建设者说》,将分为《缘起伶仃》《匠心筑梦》《挑战破局》《见证辉煌》以及《番外篇·采访手记》五个篇章,用最真实、最直观的视角,讲述超级工程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动人故事,聚焦“伟大工程”背后建设者的艰辛与荣耀、力量与智慧。







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从空中俯瞰,珠江口已形成了一个大A字形,而深中通道就是最为关键的一横。超万名能工巧匠托举起了这项超级工程建设,而在这一群人中,苏新榨便是这关键一横的“裁缝师”。


接到采访邀请的苏新榨略显腼腆地走了过来,30多年的大桥钢板切割焊接作业经验为他的皮肤披上了一层“黑盔甲”,谈起深中通道,他眼中总是闪着光与骄傲。


从2019年至深中通道建成,苏新榨已带领电焊班团队30多人在伶仃洋上日夜坚守了5个春秋,每天在距离海面50多米的高空作业焊接起7个钢管支架,撑起那属于千万人民的期盼。





不止于设计而优于设计

“桩与桩的距离不一定标准,弧度、角度难免出现有偏差的时候,图纸上设计不到位的地方,我们能按实际调整优化”。从做模板到切割安装,为减少消耗和浪费,他们精确到毫米甚至更小的单位,他们对工作精细度和准确性的追求,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钢管节点焊接)



不屈于困难而攻坚克难

当问到在工作中遇到哪些困难的时候,对于高温、寒冷、潮湿和海风等不利环境因素苏新榨只字未提,而是轻描淡写地用“习惯了”悄悄带过。“遇到困难就克服”这是他和他队伍的态度,他们更关注的还是技术问题。


苏新榨说他们焊接的钢管最长近100米,但是焊接长度对于他并不是难题。“海上风浪较大,安装钢板桩成为了最大的考验。长达24米而横切面直径只有40公分的钢板桩要求垂直插入海中泥中,稍有风浪就会产生偏差,需要大家全神贯注,抓住时机,确保工作的质量和精准度”。


(▲苏新榨焊接团队架起的高支架)



不限于时间而质量先行

苏新榨对焊接质量有严格的把控和追求。“我们焊接工作相当于把通道的‘骨架’搭起来,焊缝工序异常重要,道路投入使用以后,焊缝还会受到各个方向的应力,所以工作要求极高。而这个活天黑不能干、下雨不能干、风太大也不能干,所以只能在环境和条件允许基础上抓紧时间干、加班加点地干。”苏新榨告诉我们,极端天气会导致焊缝里产生气孔,影响质量,而他们烧的焊缝里,哪怕一根头发丝那样细小的气孔都不允许存在。



不计较得失而顾全大局

苏新榨家在台山,距离不远,可是每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基本全部时间都和大海和焊枪为伴。“大概3-5个月回家一次,不过就算是在家,心里还总是想着工作”,他深知自己的工作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也是家庭幸福的保障,坚守岗位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和本能。



“工人们会想家吗?”“心无杂念,这是海上高空作业的安全基础。”为了人民的期盼和自己的梦想,他们都愿意放下家庭和情感牵绊,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当早出晚归的作息是一种常态,争分夺秒的节奏变成了默契,严谨负责的态度成为了一种坚持,“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成为了一种共识,这何尝不是劳动精神的最好体现?


炎炎夏日不顾酷暑,朗朗晴空迎着朝阳。采访结束,苏新榨带着我们来到了他现时所在的项目现场。


(▲焊接现场)


“滋——”刺眼的弧光、火星和超过1000℃的高温同时从焊枪枪口喷涌而出,藏在焊接护目镜后的是苏新榨一脸专注的神情,盯着焊缝一毫米、一毫米地推进,就像他的梦想,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




编辑:胡秋露

供稿:李静

供图:郭庆龙

一审:卢志芬

二审:黄   薇

三审:吴焕湘

源:中山市总工会、中山市工人文化宫



往期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陈伟东率队到中山调研 勉励工会组织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

《龙腾伶仃洋·建设者说》即将重磅推出,敬请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山工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