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颠覆与融合——互联网保险行业的价值分析

本翼资本研究部 本翼资本CapitalWings 2022-06-19

随着国家政策扶持、未来消费升级、中产阶级崛起的趋势下,中国的保险行业整体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互联网保险能够解决传统保险行业重销售轻服务以及信息不对称这两大痛点,目前渗透率还只有7.6%,空间广阔。人工智能将是互联网保险彻底解决传统保险三大痛点的金钥匙,因此互联网保险与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必然发生融合,我们强烈看好与人工智能相融合的互联网保险的前景。

1保险行业概述

1.1 中国金融行业的本质

       本文讨论的是中国保险行业,而保险行业是金融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首先我们需要认识清楚中国的金融行业的几大本质:

       一是盈利,即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金融行业作为中介机构,只有能够持续为投资人带来利润,这个行业才有价值,才能够获得相应的报酬。这也是任何一个行业能够持续存在的最大的基础。

       二是信用。金融不同于实体经济,其提供的产品是资金杠杆,而杠杆的使用需要依赖于信用体系,只有信用体系健全了,杠杆才可能被更大规模的使用。目前中国的国情是经济仍处于发展初期,因此信用体系也仍有很大完善空间。但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加速建设信用评价体系的过程。例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个人消费、收支等数据的挖掘,进而建立个人征信体系。只有当信用体系健全完善后,资本市场的发挥空间才会更大,可使用的杆杠也会更大。

       第三则是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性质。中国政治一直注重实体经济发展,因此对金融行业的定位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这是中国的特殊事实。

1.2 保险行业发展的两大驱动力及行业前景

       要分析保险行业的前景,就需要了解保险行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传统保险行业的主要商业模式是在负债段是靠尽量低成本的保费收入;在资产端则是靠保费收入进行投资产生资本收益。以上是保险公司真正的盈利模式。

因此要保险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有两个方面的条件:

       第一个是资产收益率要稳定在一个平稳的合理区间,并且这个收益率要高于银行存款收益率和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这是保险行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但这是很难由行业本身来控制的,往往更多取决于宏观经济的整体环境,因此更多是一个外部条件。

       第二个则是规模经济。因为保险的保费是通过概率,基于大数原理,所以当用户数越多,赔付的金额就越接近真实概率,其风险就越低,边际成本即可不断下降。成本下降可以带来盈利的提升,这就是所谓的规模经济。

       一直以来,传统保险发展机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投资收益率稳定程度,当投资收益率越大,越能吸引客户前来投保,也就越能激励员工和销售渠道拓展业务。同时投资收益率的提高能间接提升保险的赔付率,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续保及新购保险,进而扩大保费规模。而21世纪以来,伴随A股的巨大波动,保险投资收益率一直在大幅波动,进而导致它的赔付率和客户满意度大幅波动,最终使得中国的保险深度一直在很低的位置上。

       而按2015年统计,全球平均保险深度为6.2%,可见中国距离各个主要国家都有显著的差距:

       而保险行业的未来如何,则需要取决于收益率和规模经济这两个条件是否可以都有所改善。首先是外部环境即中国经济的整体环境提供给险资的投资收益率是否能够稳步提升。从宏观经济来看,不论是中美关系的梳理,还是对国内经济的改革而言,2017年很有可能是一个过度年。2而从2018年开始的5~10年,是中国自身进一步改革和中美关系进一步紧密的过程,总起来看是向一个好的趋势发展。而从股市来看,2017年可能逐渐筑底,2018年之后的5~10年可能真正实现稳步向上的“慢牛”过程。这个上升的幅度可能不大,但这种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对保险业是极大的利好。因为稳定的宏观金融环境保证了保险资产收益率的稳定,保证了保险行业具备实现大发展的可能。另一方面则是保险行业内部的规模效应能否形成在过去,要实现规模经济几乎只有通过垄断渠道强行做大规模一条路,而现在人们的消费能力和保险需求都在不断增加,再加上有了互联网、未来还会加入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有助于保险公司降低负债端的成本,从而更容易地实现规模经济。

       除此之外,未来几年中,中国的保险行业很可能还受益于以下三个独特的基本面:

       1、大环境经济的增长将会带动人均收入的增加,进而带动消费升级。影响保险深度的主要是保费收入,保险消费分为刚需(车险、意外险部分)和可选需求,后者可能更大一些。消费升级将使得大量的可选型保险消费向刚需转变。

       2、中产阶级的崛起。中产阶级是保险的核心受众群体。中国经过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目前已经积累了1.7亿左右的中产阶级人数,已经超过了美国。而未来中产阶级的数目可能继续增加,可以说中国可能是未来中产阶级崛起势头最好的国家。这给保险行业带来的机遇也是巨大的。

       3、在新国十条 以后,中国已将保险行业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确定了我国将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保险行业内部的资产端、负债端还是宏观政治经济、国家政策等外部环境,都说明在未来的5-10年中保险行业保持当前的高速发展速度是完全有可能的。假设中国的保费收入能够保持过去五年平均15%的增长速度,则到2025年的保费收入将超过9.5万亿元。

       而具体观察保险行业的各个细分条线,可以看出各个险种近年来都经历了快速的增长,其中健康险是增速最快的一块市场,自2011年以来增长了5.8倍。

2互联网保险行业——保险行业未来的主流


2.1 互联网的发展及电子商务理念的普及

       1994年中国首次连入互联网,至今已经经过20多年的充分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53.2%,网民总规模已达7.31亿:

       除了信息沟通交流的方式外,互联网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行为、购买方式等。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虽然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保持较高水平。截至2016年,我国的网络零售额已达4.89万亿元,已经占到社会总零售额的14.72%。

       除了网络购物的观念深入人心外,互联网支付环境的逐渐完善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国内的主要支付方式包括中国银联等卡组织、各商业银行以及支付宝为代表的各类第三方支付,三种主要的商业模式形成互补,满足了人们对于日常消费的各类支付需求,并且其便捷性大大提高。整个支付体系以央行支付系统和中国银联处于最核心位置,由中国人民银行等进行监管,从而安全性也得到了保障。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已达4.75亿,同比增长14%。以上这些因素都为互联网保险的爆发式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2 传统保险营销渠道增长乏力

        而之所以我们认为互联网保险的前景非常可观,除了互联网本身对各行各业进行不断的渗透外,重要的是保险行业自身依靠传统模式增长已经到达瓶颈、而互联网恰恰能够帮助前者客服这些阻碍。

        传统的保险销售中,中介渠道一直是保险销售的最主要渠道,中介渠道主要包括专业代理(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等)、兼业代理(以银邮机构为主,还包括汽车类企业和其他类机构)和个人代理(营销员)渠道。从2000年一直到2013年,由于银行有着有现成人才、客户群体定位准确、公信力强等原因,银保一直都是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的销售主要手段。而我国于2008年后,保监会对于银保监管加强,打击银保不规范行为,导致在2013年,个人代理人超过银行,成为第一大保费来源。但由于传统中介渠道竞争愈发激烈、成本较高、代理人队伍逐渐饱和、银邮渠道受政策影响且服务较差的因素,近年来传统中介营销渠道增长愈来愈乏力,总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从2011年起逐年下滑(由于2015、2016年数据缺失,仅统计到2014年):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因为传统保险存在三大痛点:一是“重销售、轻服务”,在代理人销售的模式下,存在信息提供不充分、考验销售人员的表达能力、长时间的沟通非常影响客户体验等弊端,在保险合同签订后,保险公司能够提供给客户的增值服务也非常有限;二是信息不对称,保险作为一种较为复杂晦涩难懂的金融产品,普通消费者处于懵懂的状态中。很多情况下消费者不了解自身的保险需求,同保险产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传统保险很难实现站在客户角度销售保险,甚至故意利用客户的不了解来欺骗客户购买保险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第三则就是险资运作收益率波动大的缘故,导致保险渗透率一直在反复波动,这在上文中亦有提及。

2.3 互联网保险进入爆发前夜

       而从传统保险的三大痛点出发,我们可以梳理出互联网保险至少可以解决传统保险的两大问题,即“重销售、轻服务”的问题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互联网公司通过获取用户数据并对其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对每个用户进行个性画像,从而在销售产品时可以更有针对性,并且也可以准确地提供每个用户所需要的个性化增值服务而不仅仅是“买保险送XX”这样简单粗暴的促销手段。至于最后一个痛点即险资投资收益率的稳定问题,这不仅仅是保险行业内部的问题,互联网也许无能为力,更多可能还要依赖于市场环境的发展以及投资技术的提高。但不论是效率还是用户体验,互联网保险都应优于传统保险,因此我们可以确信互联网保险理应成为保险行业的下一个主流形态。

       国家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因此近年来针对互联网保险,相关监管政策细则逐步出台,总体来说以促进鼓励为主,向规范化方向引导。主要的政策条文有:

图 8 中国监管层对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布的相关文件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2015年7月的《互联网保险监管暂行办法》,互联网保险开始进入规范监管时代,文件对经营主体、经营方式、自营网络平台条件、三方网络平台条件、经营险种、信息披露、经营规则等主要方面均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为互联网保险的规范提供了依据;以及2015年9月出台的《关于深化保险中介市场改革的意见》,推行了独立代理人制度,为第三方平台开辟了广阔空间。进入2016年,监管政策更加规范和严格,整体而言对行业的长久健康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而互联网保险业务近年确实在蓬勃发展。截至目前,互联网保险的种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五类:保险主体的自建平台、第三方流量平台、第三方网上保险超市、资源型保险和基于代理人的互联网化。2016年总共有117家保险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实现签单保费2347.97亿元,同比增长75.4%,占总保费收入的7.6%。2016年互联网保费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占总保费比重也有所下滑,主要是由于保监会对互联网保险的监管趋严,多家保险公司的互联网保险业务被叫停所致。但整体而言这并非行业自身发展出现问题,而是转向了更为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上去。可以预见,在不久的未来,互联网保险将成为保险行业的主流形态。

2.4 互联网保险的未来在于与人工智能的融合

       虽然通过上面的分析互联网保险取代传统保险似乎是大势所趋,但并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目前我们看到的许多保险公司依旧只是披着互联网的外衣、用传统的思维在经营保险业务,简单地把传统保险产品搬到网上售卖就认为自己在做“互联网保险业务”。这样的公司本质上还是一个传统保险公司。那么何为真正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呢?我们认为必须有真正的互联网思维,即对数据和信息的重视。所以在未来,互联网保险与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必然发生融合。

        人工智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营销效率、产品设计水平和资产运作这三个方面。在营销效率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做到比销售人员更加理解产品和规则,而通过多年的互联网思维的熏陶和主力客户的年轻化,目前的社会主流群体已逐渐接受了比相信人更相信机器的理念,因此可以通过直接代替销售人员来节省成本;在产品设计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则是更加明显。目前中国的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覆盖面极其狭窄,已经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根本障碍。而如果要在能够控制成本的条件下实现产品的个性定制化、流程的人性化,几乎只有依靠人工智能这一条道路。当然,这也是一条耗时长久的道路,毕竟如果数据的积累、训练、学习不够,人工智能提供的帮助可能不会大于其带来的麻烦;第三则是互联网保险目前难以解决的险资运作收益率问题,目前以云端智能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投资方面已有部分应用,在投资收益率方面已经足以媲美甚至击败诸多人类投资者,完全可以用来给险资带来稳定的收益率。

        因此,有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互联网保险可能可以解决现在保险行业面临的几乎所有的瓶颈,所以可能是整个保险行业的一个历史机遇。而目前市场上真正能够实现在保险行业中应用的AI技术还没有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很多大小公司正处在一个相同的起跑线。没有谁比谁更先进,在这点上,那些创新拥抱新科技的公司更有机会抓住历史机遇。


3小结


       保险行业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行业。其本质上是一种防范风险的方式。这个行业的业务环节主要包含产品设计、承保、分销、理赔四大环节。四大环节紧紧相扣,共同决定了一家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而在这四大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保险相对传统保险都具有很明显的优越性: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互联网技术作为有力的工具,将十分有利提高保险的覆盖率、降低保险的整体门槛,从而可以帮助使得保险用户数大幅增长。虽然单个保费可能也同时会发生下降,但是给保险产品带来极大创新空间,增加了保险产品品种。随着未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在保险行业的应用,最终全球保险行业的渗透率都会得到进一步提高。鉴于未来中国的经济环境将十分利于保险行业发展,我们强烈看好与人工智能相融合的互联网保险的前景。

(作者为本翼资本研究员徐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