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英:惩戒的艺术
☝点击标题下方的“源创图书”关注我们。
源创图书 · 以出版推动教育进步
时下,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主流理论,这本是意在呼唤主体教育的回归,但在实践中却常常被当作教条推行。人们将教育的注意力过度集中在“正面教育”上,动辄指责惩戒,把惩戒和尊重人格对立起来,并时常将其上纲上线为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这使得一线教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教育,是不是必须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惩戒,是否就是对“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背叛?如何正确看待惩戒的教育价值并合理运用,已经成了广大教师必须直面的重要教育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从心理学上的“破窗理论”中找到启示。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没有及时得到修复,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整栋楼被拆毁。
同样,一个学生具有破坏性的行为若不及时得到修正,将会导致其更多的破坏性行为,甚至整个班级都会被他影响。为了修正学生的行为,当正面说服、柔性教育难以奏效时,我们必须勇敢地拿起惩戒这把利剑,以免出现更多的“破窗”。
对此,马卡连柯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我个人相信,惩戒并不真的有那么大的好处。但我坚信下面这样的事实:凡是需要惩戒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戒。在必须惩戒的情况下,惩戒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
其次,教育的功能在于人格的引领和行为的规范,前者主要依赖道德的濡染和熏陶,后者则需要借助一定的强制手段。如有人违反了相应的规则,就得对其施以适当的惩戒,强制其达到应有的规范,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放弃了应有的惩戒权利,教育就只剩下苍白无力的“语重心长”和脆弱不堪的“苦口婆心”;如果忽视了应有的惩戒义务,教育就成了轻描淡写的“隔靴搔痒”和不负责任的“放任纵容”。
所以,我们既要看到滥用、误用惩戒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又要还惩戒以一席之地,让它回到它本该拥有的位置。
高明的惩戒者总是能明察秋毫,拿捏自如,针对不同的时间、场合、 错误程度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等,灵活机智地选择不同的惩戒方式,并努力将惩戒的副作用降到最低,使其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如何使用令人信服的、健康的、“低碳”的惩戒方式?笔者提供以下有操作性的建议。
1.依“法”施罚,制度立威
实施惩戒的第一个原则是受罚者必须主观具有过错,而判定其行为是否有过错,依据是清晰而合理的规则。所以,实施惩戒的前置条件是制定好规则,并在惩戒的方式内容、操作实施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订立“君子协议”,而后严格执行。
当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些规则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也不能僵化死板地去执行。规则只是为实施惩戒提供了“粗线条”的样本。在此基础上,教育者还需要灵活地运用教育智慧以补充“血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教育的灵动性和艺术性。那么,如何订立清晰而合理的惩戒规则呢?
我与班上的学生几经讨论,最终制定了惩罚“自助餐”,学生 根据所犯错误大小,选择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接受惩罚:A.为过错行为做好补救工作,并视情节轻重上交300~600字的心理感 受一篇;B.搜集相关的哲理故事3篇,并在课间、饭后流畅地讲给同学们听,与同学们分享;C.将事情经过编写成情景剧并 进行表演,也可以采用漫画等形式;D.做一件有益的事情,或参加一项公益(文体)活动,记录过程并写下感触;E.放学后被剥夺自由半小时,利用这段时间反省或背诵一些国学经典;F.为相 关工作贡献一个金点子或提出合理化建议;G.制作小礼物送给受 伤害者并表示歉意;H.在班里讲述一则名人故事及其对自己的启 示;I.展示自己的拿手好戏,并教会全班同学。(注:情节恶劣者将附带取消评优资格)
我们班的惩戒措施均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值得一提的是,大家还专门为班主任量身定做了惩戒措施。班主任如出现无故对学生发火、拖堂五分钟以上、错误批评学生一次、用不文明语言辱骂学生、未经学生允许擅自占用自习课或其他学科教学时间等行为,也将从以上的惩戒“自助餐”中选择一种或几种方式接受惩罚。(注:对教师的惩戒,由班长执行,全班同学监督)
我们班的惩戒规则,还为学生在家中所犯的错误(如恶语顶撞父母)提供惩戒参考。家长一旦将孩子的行为反馈给我,我就无条件地扮演“第三人”,积极搭桥牵线,让父母与孩子重归于好;有时也积极支持父母实施一些惩戒措施,例如,减少孩子的零花钱、取消带孩子出游的计划、减少孩子看电视或玩电脑的时间,等等。当然,有时我也会主动联系家长,据实反映学生犯错误的经过,提出家庭惩戒的具体方式,让家长成为惩戒的监督者。如此一来,家校一条心,家长的作用便能充分发挥。
班里有一名学生成绩出色,但很自以为是,张扬显摆,课堂上频频插嘴,屡屡打断老师的讲解,非要等到老师厉声制止后才肯罢休。于是我问他:“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臭美’一词,你可知道何为臭美?”他一时摸不着头脑。我继续:“我们看‘臭’字怎么写:一个‘自’,一个‘大’,再加‘一点’,所以臭美可理解为多了一点儿自大。”该生低头不语,此后很少在课堂上随意打断老师的授课了。
有个学生抄袭了他人的试卷,甚至连名字都“拷贝”了过来。于是,我在班上不动声色地说:“我们班有位同学的作业写得真是认真。”我顿了顿,只见学生个个挺起身子,期待我说出他们的名字。我继续:“能够一字不落,连人家的名字都不轻易放过。”同学们顿时笑得前仰后合,相顾环视,猜测这个主人公到底是谁,而那位抄袭的学生则红着脸低头不语。
有个学生迟到了,拿着早点大步飞奔上楼。我赶紧迎上去, 接过他的早点:“睡过头了吧,东西给我,快去上课,下课来吃吧。”该生羞红着脸去了教室。下课后,他过来,尴尬地接过早点。我说:“早起10分钟不就没事了?”该生更是羞愧地低下了头。
课间,一个学生在教室里打嗒嗒球,一不小心,将球拍到窗户上,把玻璃打碎了。我得知后赶紧跑进教室,首先急切地问:“伤到人没有?”“肇事”学生嗫嚅道:“没有。”我这才放下心来。接下来便是如何惩处该学生的问题,因为在教室里打球是班规所不允许的,既然他违反了规则就不可不了了之,但他又并非故意,所以也不可上纲上线。经过思考,我决定让他自己量好尺寸去购买玻璃,同时考虑到玻璃的不安全性,我偷偷地给他父亲打了电话说明原委,并建议他协助运送。该生后来说,这件事让他明白:心存侥幸必致不幸,要为自己的过错买单。
一天,课间操时间有一位男生因脚伤请假,没想到第二天多人集体告假,理由都是身体不适,不是感冒了就是嗓子很痛。联想到他们下课时那生龙活虎的样子,不难猜想这是怎么一回事。可我苦于没有证据,于是关照他们要好好休息,然后去医务室拿来开水和板蓝根给他们服用,学生们面面相觑,只好硬着头皮喝了下去。此后这类事件再未上演。
有个学生喜欢上课插嘴,而且讲的基本都是与上课内容无关的话题,常常打断教师的讲课思路或将思路引向别处。部分同学开始还跟着他瞎附和,经教师引导后渐渐对这种行为心生反感。教师有时也会提醒该生,但该生依然我行我素。于是班主任为他量身定做了一套惩戒措施:一节课无端插话一次,写一篇作文描述事情的经过,作文可以是记叙文;第二次无端插话,则写一篇作文论述当时引发他做出该行为的原因及该行为的危害性,但这次须写议论文。从此之后,该生大有长进,班主任对他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时间限度由一节课改为一天,再后来是一个星期,最后是一个月。经过这样的惩戒,这位学生基本克服了过去的“顽疾”。
班级讨论后约定,除了春秋游,平时大家都不许带手机上学, 但有个男生还是带了。于是我让他们“预算”一下该行为所要付出的成本:手机可能被没收;一旦被没收,损失的就不只是钱,还有面子;若没被没收,其他同学见他可以全身而退,会仿效他的做法,由此可能引发攀比之风;手机的用途可能会发生变化,说不定有人会用于抄袭作业;用途一多,费用便会因此高起来,零花钱便会告急……学生越算越心疼,纷纷表示带手机上学太得不偿失了。
团购,请联系源创图书市场部,折扣优惠
电话:15611547622
QQ:1454575208
联系人:胡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