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 | 生殖群英齐聚首 共话技术与创新——第二十一届生殖内分泌及辅助生育技术学习班精彩荟萃
中国妇产科网
公众号ID:china-obgyn
关注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3月15日,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办的“第二十一届生殖内分泌及辅助生育技术学习班”在北京市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百余名代表参与了会议,会场气氛热烈。
诸位大咖将最前沿的学术知识与经验分享给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中国妇产科网作为此次会议媒体支持,为您带来了全程的精彩报道。
学术讲座
史庆华教授: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减数分裂异常的遗传基础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史庆华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名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减数分裂异常的遗传基础”的精彩讲座。史庆华教授在讲座中分享从近亲家系中发现C11orF80的突变的案例:在生了四个男孩三个都是无精子症患者的家系里发现C11orF80的突变,并详细介绍了筛查出突变的过程,以及随后在小鼠体内验证突变基因的实验方法,最后证明突变小鼠的精子发生的减数分裂停滞在偶线期从而导致无精子症,与患者表型一致。同时介绍了筛查GM960突变的卵母细胞过程及在体外验证小鼠减数分裂的过程,证明同样的突变情况发生在小鼠卵母细胞时,卵母细胞停滞在减数分裂中期I,且小鼠明显出现POF(卵巢早衰)症状。
任秀莲博士:辅助生殖技术中的精子优选技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任秀莲博士为大家介绍了辅助生殖技术中的精子优选技术及其最新进展。精子在成功的IVF中起10-15%的作用。介绍女性生殖道对精子的复杂的筛选过程,提示辅助生殖过程中因缺少自然筛选过程可能导致异常精子受精。ART中适宜的精子分离技术关系对IVF非常重要。简单介绍了常用的精液处理方法包括简单洗涤、上游法(直接上游法、微上游法、离心后上游法)、密度梯度法。综述了基于回收率、正常形态率、DFI、STL、ROS等相关文献报道对于各项处理方法的比较。介绍了特殊精液的处理,包括逆行精液、冻融精液、完全不动的精子等,并建议了最适宜的处理方法。同时指出常用精子方法具有局限性,不同的方法都会一定程度影响辅助生殖技术的结局。随后介绍了近年越来越引起重视的精子优选新技术,包括膜联蛋白V选择法,透明带结合实验、HA结合实验(PICS)、基于精子超微结构优选方法等。对于精子DNA碎片高的精液处理方法常用的方法,比较了几种目前认为可能会降低碎片的技术对于DFI高病人的效果,对于SDF高的病人,睾丸活检法相对于精液DG方法并未体现出优势。
翟晓梅教授:人类生殖系基因编辑伦理视域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的翟晓梅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伦理视域的精彩演讲。翟晓梅教授在讲座上着重讨论了医德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区别。指出目前医学伦理学相较医德学加入了一些变化性讨论,如医患关系。而随着科研进步,伦理学研究开始讨论生命伦理。生命伦理学讨论的是在医学专业领域里所面临的伦理学问题。在谈论医学伦理时,应首先区分医疗实践、医学研究、公共卫生领域等的伦理问题。由于科研和临床医疗的目的不同,临床医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不同于临床中的伦理问题,科研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可以普遍化的知识,而临床的最终目的是治病救人,因此科研中和临床中的收益和风险评估也是不同的。会上简单叙述了有关治疗目的生殖系基因修饰的伦理学争论,支持方认为有责任使后代不得使我们痛苦的遗传病;可使患者的后代免予遭受遗传病之苦等;而反对方认为生殖系基因治疗在理论上有难于估计的高风险,一旦干预失败,不仅对患者本人,而且对他们后代造成不可逆的医源性疾病。我们不能伤害后代;修饰后代的基因并未得他们的同意(但我们推定他们会同意对预防他们遗传病的医学干预)。课堂哲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为我们带来许多思考。
王秀霞教授:胚胎无创技术应用现状及前景
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王秀霞教授为我们讲述了胚胎无创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前景。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是对早期胚胎进行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的检测,筛查出正常染色体的胚胎植入,从而提高植入的成功率。我国以高龄(≥38岁)、种植失败为主要患者群体。PGS的意义是改善IVF临床结局。无创检测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检出率低、CNV检测结果一致性差、母源性DNA干扰。而检测方法的改进包括一步成库;取材方法的改进包括囊胚期采集培养液+囊胚腔液等。最后,王秀霞教授总结,复苏周期囊胚培养液检测母源性污染发生风险低、检测结果稳定、培养液中游离DNA的精确诊断为无创检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并指出应强化测序数据解读助力培养液无创检测,新鲜周期无创检测定量分析有望实现。
赵爱民教授:母体病因学研究进展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的赵爱民教授在会上着重提到要严格控制同种免疫型RSA的诊断条件。正常妊娠胚胎作为同种移植物之所以能够维持,取决于母胎间免疫关系的平衡,表现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免疫耐受,即妊娠免疫耐受。RSA是一种同种免疫病,发病机制复杂,介绍了RSA的一线、二线治疗,提到一定要严格控制诊疗标准,严防过度治疗。强调在用低分子肝素的时候根据《低分子肝素防治自然流产中国专家共识》严格执行,防止过度使用低分子肝素导致穿刺后出血。预防剂量为每天1支,1支即可使68.96%的病人达到预防浓度,治疗量为每天2-3支,切勿盲目增加剂量。
张松英教授:瘢痕子宫再妊娠的若干问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的张松英教授和我们讨论了瘢痕子宫以及剖宫产的瘢痕憩室是否会引起妊娠率的下降的问题。瘢痕子宫妊娠能力下降。瘢痕憩室的症状包括经后出血、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着重介绍了需要处理的瘢痕憩室的指征。介绍了宫腹腔镜联合瘢痕憩室的修复手术方法及原理,并播放了视频教学。在妊娠期管理方面,介绍了瘢痕子宫的早期终止妊娠指征,瘢痕妊娠早期无特殊症状易误诊,常规对于有剖宫产史的孕产妇在42天左右一定要超声诊断明确胚胎是否着床于子宫下段原剖宫产瘢痕处以确定是否终止妊娠。还为我们介绍了超声诊断瘢痕妊娠部位分型的标准,剖宫产瘢痕妊娠分型以及不同类型是否需要终止妊娠的相关建议。辅助生殖患者尤其需要注意宫内正常部位与瘢痕部位的复合妊娠。
宋昉教授:SMA脊髓性肌萎缩症预防和治疗进展
首都儿研所的宋昉教授介绍了SMA脊髓性肌萎缩症的预防和治疗进展。SMA是致死性神经肌肉病,属于罕见病范畴,40-50%患儿2岁内死亡。在临床可以分0-IV型。在遗传学方面,SMN1基因是致病基因,SMN2是修饰基因,在判断表型严重性以及新生儿治疗的时候需要将SMN2的拷贝数作为判断因素。2018年美国已建议所有新生儿做SMA筛查。基因替代治疗:用腺病毒包装外源DNAAVXS-101进行基因替代治疗,目前新药预计2019年上市。宋昉教授同时提到试管婴儿如何规避SMA风险等。
郁琦教授:下丘脑和垂体对生殖功能的影响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的郁琦教授详细阐述了雌激素正反馈的发生机制:下丘脑脉冲性的GnRH的分泌是垂体FSH和LH合成和分泌的最近刺激,GnRH是刺激LH和FSH释放的统一途径。不同模式的GnRH的释放影响不同促性腺激素合成和分泌:高频GnRH脉冲促进LH合成和分泌,低频GnRH脉冲促进FSH合成和分泌。根据目前研究,kisspeptin刺激GnRH的释放,而神经激肽B和强啡肽分别通过刺激和抑制kisspeptin释放来调节促性腺激素释放。Kisspeptin作用于GnRH神经元KISS1R,调节GnRH的释放。最新药物方面,KNDy神经元相关药物已投入使用,KISS1R拮抗剂可以部分抑制促性腺激素产生,可用于无需完全抑制促性腺激素的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试验方面,有临床试验将NKBR拮抗剂可用于PCOS患者,证明在不影响基础LH分泌的情况下,可减少LH脉冲释放的频率和幅度,继而降低T分泌。NKBR拮抗剂还部分抑制促性腺激素产生,可用于无需完全抑制促性腺激素的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改善围绝经期症状。
郑晓英博士:人卵母细胞冷冻的临床应用
北医三院生殖中心的郑晓英博士为我们介绍了人卵母细胞冷冻的临床应用。卵母细胞由于细胞大、含水量高卵膜渗透性差、特殊的MII结构、纺锤体对温度极敏感这些特点,因此冷冻后复苏率低,冷冻难度大。郑老师引用ASRM指南指出,卵母细胞冷冻主要适用于需接受生殖毒性治疗(放化疗)患者保存生育能力、IVF取卵日未获得精子、不愿意行胚胎冷冻者。卵母细胞冷冻可以获得稳定的临床妊娠,影响冻融卵母细胞发育潜力的重要因素主要有女方年龄、人群因素;同时,精子严重异常可能影响胚胎发育潜力,增加无胚可移风险。临床上需要严格掌握卵母细胞冷冻适应症,谨慎对待社会因素冻卵。
伍琼芳教授:如何争取新鲜胚胎移植的高妊娠率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的伍琼芳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解,讨论了鲜胚冻胚移植的利弊、如何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什么情况下可以进行鲜胚移植、以争取鲜胚移植的高妊娠率。 IVF-ET的最终目标是最大化的抱婴率。鲜胚移植如果能达到较高的妊娠率,在保证成功率的情况下、也可以减少时间金钱成本。伍老师提示,临床上需要尽可能争取新鲜胚胎移植。有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冷冻胚胎移植较新鲜胚胎移植单胎妊娠出现巨大儿及双胎妊娠发生先兆子痫风险增加;且胚胎冷冻保存、子宫内膜准备、额外用药、超声及冻融胚胎解冻移植的成本不仅使患者的治疗费用及时间增加,同时增加医务工作人员及实验室储存空间的负荷,因此临床上应尽量应用新鲜胚胎进行移植。
杨冬梓教授:认识NCCAH(非经典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杨冬梓教授向我们讲述了临床上如何发现NCCAH病例的经验和注意事项。CAH是女性性发育异常最常见的类型,正常的性决定和性分化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涉及受精时合子内染色体性别的成功确立、由遗传性别确立的性腺性别、由性腺性别调控的生殖器官及表型性别。任一环节的失败或异常均可能导致完全或不完全的性别反转、不同发育程度的性别模糊或性功能异常,即性发育异常。当PGD和PGS为女性胎儿时需要筛查170HP,有相关家族史也同样需要进行筛查;在卵泡形成早期测孕酮可以更早发现患病。除了最常见的是21羟化酶缺陷,罕见病例还有17羟化酶缺乏,虽然文献报道只有一例,但是在信号通路上分析,该羟化酶信号通路的上游,与该病的发生紧密相关。通过基因测序方法可以最终确认患病。杨冬梓教授介绍她们中心曾遇见4例17羟化酶缺乏的病例,说明该症状值得引起重视。
推荐阅读:
指南速递 | 青少年和年轻女性进食障碍妇产科管理(No.740)(下)
病例分析室 | NO.8 异常子宫出血一例案例分享
欢迎各位医生在评论区踊跃留言!
合作投稿请联系邮箱obgy2000@yapot.com
中国妇产科网客服助手电话:
18931329436/13311480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