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云集,剖析妇科肿瘤热点难点;动静结合,传承创新勇攀医学高峰——2019年辽宁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圆满闭幕

中国妇产科网 妇产科网 2023-05-19

中国妇产科网

公众号ID:china-obgyn

关注



专家云集,剖析妇科肿瘤热点难点

动静结合,传承创新勇攀医学高峰

——2019年辽宁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

暨辽宁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

高端学术会议圆满闭幕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由辽宁省医学会、辽宁省抗癌协会主办,辽宁省肿瘤医院承办的 “2019年辽宁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暨辽宁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高端学术会议”已进入了第二天。在今天的会议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妇产科医学名家云集会场,他们精湛的技术让与会代表大饱眼福,这样一场顶尖学术理论的盛会让所有学员不虚此行,为本次会议画上圆满的句号。


专题讲座

梁志清教授: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再反思

来自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梁志清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再反思”的精彩讲座。梁教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历史,1987年法国人Dargent首先完成了腹膜外淋巴结切除加经阴道的Schauta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梁教授通过他们团队的研究发现: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后短期效果优于开腹手术,其肿瘤学结局与开腹手术相同。梁教授指出利用腹腔镜进行无瘤手术时,建议完成淋巴结切除及宫旁组织的离断;新英格兰文章里面的手术方式采用的是完全腹腔镜下切断阴道的方式,会导致肿瘤细胞脱落与残留是盆腔复发的原因,所以建议使用腹腔镜下完成淋巴结和宫旁的处理,经阴道路径切断阴道并进行缝合更科学。举宫杯的使用,会导致阴道顶端上皮细胞的损伤,脱落的肿瘤细胞更容易种植到阴道粘膜,建议继续采用简易举宫器以避免阴道上皮损伤所导致的肿瘤细胞种植。

 

王纯雁教授:再发性VAIN的治疗选择

来自辽宁省肿瘤医院的王纯雁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再发性VAIN的治疗选择”的精彩讲座。VAIN是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所导致的下生殖道上皮内瘤变之阴道上皮内瘤变。王教授指出从HPV感染到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下生殖道是HPV感染的常见部位,从HPV到侵润癌的不同阶段事件在下生殖道均有可能发生。因此,为了避免宫颈病变或癌治疗后再发VAIN,治疗前进行全阴道的阴道镜评估具有战略意义。随后,王教授又为我们介绍了治疗VAIN的方法有物理治疗、光动力治疗、放疗和手术等,手术治疗有阴道病灶的局部切除、阴道部分切除、全阴道切除。王教授总结道:治疗前应该对整个下生殖道进行阴道镜评估,是预防再发VAIN的重要举措。患者治疗后需要密切随诊。每一种治疗方法均有利弊,应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同时根据不同的医院设备、技术力量选择病例。

 

李力教授: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面临何去可从?

来自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李力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面临何去可从?”的精彩讲座。李教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韩国的一项调查研究并告诉我们腹腔镜手术对肿瘤无瘤的影响。随后,李教授又为我们介绍了无气腹腹腔镜手术如何避免肿瘤转移扩散的技巧:手术切除肿瘤应在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内进行,一般在肿瘤边界外一定距离的正常组织处进行切除;为防止肿瘤扩散,应对肿瘤整体进行电刀切除;手术中应尽量避免挤压肿瘤,减少扩散;避免切破肿瘤,污染手术野;对肿瘤外露的部分或破裂部分应以纱布覆盖、包裹以减少扩散。最后,李教授告诫我们对于存在腹腔种植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应慎用腹腔镜手术。

 

汪辉教授:子宫颈癌免疫治疗进展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的汪辉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子宫颈癌免疫治疗进展”的精彩讲座。汪辉教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宫颈癌治疗的现状,根据中国肿瘤登记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宫颈癌每年约有十万新发病例,死亡人数约三万;在中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第一位,大部分早期宫颈癌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获得治愈,但是晚期和复发宫颈癌治疗手段有限,五年生存率低于20%。除了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外,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和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随后教授通过图表详细的为我们介绍了肿瘤免疫循环理论和肿瘤免疫治疗策略,他指出肿瘤免疫治疗主要有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肿瘤疫苗。


张颐教授:达芬奇机器人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优势

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张颐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达芬奇机器人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优势”的精彩讲座。达芬奇机器人可以提高手术的操控性、精确性和稳定性,并可以将手术野放大了10—20倍;手术医师腕部可自由活动达到手眼协调;同时适合深窄空间操作,从而减少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带来了更理想的手术结果;手术医师使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手术,可以坐位手术,无需穿无菌手术衣。随后,张教授又为我们介绍了使用达芬奇机器人治疗宫颈癌的优势:对于熟练掌握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的手术医师,达芬奇机器人宫颈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短,手术医师在学习后期的精细程度上明显超越腹腔镜,和腹腔镜手术相比可以完成更为复杂的手术。使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可以精准的呈现盆腔解剖结构,有利于神经的识别、分离和保留,减少术中出血,极大保障了术后盆腔自主神经支配区域功能的恢复。

 

卫兵教授:HPV感染的一点思考

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卫兵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HPV感染的一点思考”的精彩讲座。HPV感染是浸润性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病变的主要致病原因,这种病毒会选择皮肤或粘膜基底细胞作为攻击对象以此完成自身的复制,更为狡猾的是它并不杀死基底细胞,不产生病毒外壳,从而避免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导致宫颈癌的关键因素有高危型的HPV、过早性生活、早婚、早年分娩、多产、密产、经济状况、地理环境等,但并非感染HPV就一定会导致宫颈癌,因为HPV感染多数可以自行消除,只有持续的HPV感染才可能导致宫颈癌。HPV筛查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对于筛查评估标准方面,想要预防所有宫颈癌的发生是不现实的。卫教授讲到,HPV疫苗是持续性热点话题,我们应该抓住机遇,预防HPV感染以阻断宫颈癌的发生。

 

王新宇教授:以HPV初筛的子宫颈癌筛查策略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的王新宇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以HPV初筛的子宫颈癌筛查策略”的精彩讲座。子宫颈癌是20岁至39岁女性排名第二位的癌症死因,在我国,发病率依然呈现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已着力于如何最大限度减少宫颈癌筛查的危害,发展中国家也在研究如何规范宫颈癌筛查、扩大宫颈癌筛查人群、提高筛查效率。HPV初筛与细胞学初筛相比HPV初筛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更高的阴性预测值及更长的筛查间期,HPV初筛与与联合筛查相比HPV初筛具有相似的敏感性。王教授指出宫颈癌筛查是子宫颈癌防治的重要手段,不断有增加证据表明:HPV初筛对预测子宫颈高级别病变有极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联合筛查减少HPV初筛对子宫颈癌或高级别的漏检率是有限的,HPV阴性患者日后发展为高级别病变的风险很低,对初筛HPV阳性需要合理分流。

 

阳志军教授:卵巢癌维持治疗研究进展

来自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阳志军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卵巢癌维持治疗研究进展”的精彩讲座。阳志军教授运用大量的临床试验数据为我们讲解了卵巢癌的一线维持药物治疗、二线维持药物治疗及卵巢癌的激素治疗;III期NOVA研究发现:尼拉帕利作为维持治疗对于gBRCA突变的铂敏感复发患者有卓越的疗效,可以近四倍延长患者PFS,对于非gBRCA突变的铂敏感复发患者可延长近两倍患者PFS,尼拉帕利首次证明PARP抑制剂作为维持治疗对于非gBRCA突变但HRD+的患者及所有gBRCA患者均有良好的疗效。阳教授建议所有卵巢癌患者进行基因检测, PARP抑制剂研究显示:卵巢癌患者疗效获益程度是BRCAmut高于BRCAwt HRD阳性,而BRCAwt HRD阳性高于BRCAwt HRD阴性,目前PARP抑制剂联合其他药物临床实验正在进行中,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临床试验结果。

 

姜彦多教授:宫颈细胞学与组织学病理学的相关性

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姜彦多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宫颈细胞学与组织学病理学的相关性 ”的精彩讲座。分析细胞学与组织学相关性是细胞学质量控制的一个主要内容,尽管组织学被认为是“金标准”,但细胞学与组织学并不存在相关性。姜教授系统分析了阴道镜活检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阴道镜活检和切除标本诊断的有42%的一致率,阴道镜活检与年龄、活检取材数量、是否HPV感染均有关。随后,姜教授又为我们介绍了细胞学的特异性,对于细胞学诊断HSIL或以上病变、而活检为阴性的病例,应进一步进行LEEP活检检查。他指出细胞学和阴道镜活检不容易诊断病灶小的CIN3,随着CIN3病变的增大,细胞学和阴道镜活检的敏感性也随之升高。

 

王莉教授: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决策

来自河南省肿瘤医院的王莉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决策”的精彩讲座。WHO呼吁消灭宫颈癌以减轻全球宫颈癌负担,超过八十个国家已将HPV疫苗接种纳入国家计划,但新发病例每年仍在增加,防控宫颈癌主要有接种HPV疫苗预防浸润性癌和癌前病变筛查的两种途径。随后,王教授又着重为我们介绍了2018FIGO分期治疗建议:Ib1期可以使用经阴道手术进行治疗;Ib3期与IIa2期不建议使用手术作为初次治疗,以铂类为基础的同期放疗是Ib3期与IIa2期病变的更好治疗选择,放疗设备稀缺地区可进行NACT+手术以降低宫颈癌分期、改善手术后的彻底治愈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王教授指出Ib3期与IIa2期的预后与治疗前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NACT治疗后SCC水平及抗癌药物治疗的成功率相关。

 

纪妹教授:当妊娠遇到宫颈癌,何去何从?

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纪妹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当妊娠遇到宫颈癌,何去何从?”的精彩讲座。随着女性生育年龄推迟,妊娠期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妊娠合并宫颈癌治疗共识及指南均以小样本回顾性研究及专家共识为基础制定,缺乏可靠的循环医学证据,在治疗方案上也存在争议,迄今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结合我国现状,确诊妊娠合并宫颈癌后,是否需要终止妊娠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妊娠合并宫颈癌IAI期患者要求终止妊娠却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可以进行宫颈锥切术,若患者无保留生育愿望可进行单纯性子宫切除术;妊娠合并宫颈癌IA2期和IBI期患者若要求保留生育,终止妊娠后进行经阴道广泛性宫颈切除术+PLND,无保留生育愿望可进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PLND。纪教授建议妊娠妇女应重视孕前宫颈癌筛查,孕期首次产检提倡做TCT;医生应严格把握继续妊娠的适应症,结合患者意愿进行治疗。

 

娄阁教授:免疫治疗与妇科肿瘤——问题与展望

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娄阁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免疫治疗与妇科肿瘤——问题与展望”的精彩讲座。近年来,恶性肿瘤逐渐转向个体化精准治疗,关于妇科肿瘤的治疗主要集中在靶向药物治疗及肿瘤免疫检查治疗两个方面。其中,肿瘤免疫治疗以其长期的生存获益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免疫治疗是指针对机体低下或亢进的免疫状态,人为地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治疗方法。阻断肿瘤细胞和T细胞结合,使T细胞能正常发挥在人体内,持续识别出人体的肿瘤细胞并进行清除是PD-1/PD-L1的作用机理。娄教授指出免疫治疗的逐渐兴起及迅猛发展,必然会带来妇科肿瘤在内的恶性肿瘤的治疗革命;增强免疫治疗靶点的特异性是当下和未来免疫治疗的研究重点,多靶点联合免疫治疗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程光惠教授:复发宫颈癌的近距离放射治疗理论与实践

来自吉林大学附属中日联谊医院的程光惠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复发宫颈癌的近距离放射治疗理论与实践”的精彩讲座。早期宫颈癌(IB期和IIA期)经过根治术或根治性放疗能够达到约80%的治愈率。原发肿瘤大小是复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复发宫颈癌的治疗取决于疾病的程度、初次治疗情况。复发宫颈癌患者建议以化疗为主,推荐以铂类为主的化疗方案,也可以给予个体化治疗,对于部分状态较好的患者可以开展姑息性近距离放射治疗,伴随多位置转移的患者,也可以通过近距离治疗解决出血、梗阻等问题。随后,程教授通过宫颈复发的腔内治疗、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联合外阴插植模板、阴道施源器联合组织间插植、3D打印模板施源器、自制施源器插植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了复发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临床实践。

 

吕雪松博士:BRCA检测的生信分析和解读

来自阿斯利康中国研发中心的吕雪松博士为我们带来了关于“BRCA检测的生信分析和解读”的精彩讲座。NGS报告应包括的内容有:检测名称、患者基本信息、样本信息、病理信息、结果列表、临床意义解读和批注、检测技术。吕博士详细为我们介绍了胚系突变 (germline)和体细胞突变(somatic),胚系突变起源于生殖细胞(卵子或精子)的DNA中,并在受精过程中被遗传给后代,胚系BRCA基因突变在家族性乳腺癌中占多数。体细胞突变是指发生在除生殖细胞以外的细胞中的突变,体细胞突变不具有遗传性,体细胞中的BRCA突变发生在肿瘤细胞的BRCA基因上。为了让大家更清晰的对BRCA检测报告进行解读,吕博士利用大量的图文和数据详细的为大家进行了介绍,吕博士指出同一个变异可能会因不同的变异识别方法得出不同的结果。

 

程文俊教授:卵巢癌新辅助化疗再思考

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程文俊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卵巢癌新辅助化疗再思考”的精彩讲座。卵巢癌是病死率最高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晚期卵巢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化疗为辅,化疗在晚期卵巢癌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以及术后6-8个疗程的辅助化疗一直被认为是晚期卵巢癌的标准治疗方案。随后,程教授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了卵巢恶性肿瘤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可以降低肿瘤负荷、减轻粘连、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并降低术中术后的并发症。程教授指出晚期卵巢癌个体化治疗需要两名专业手术医师采用腹腔镜对患者进行评估,通过同行互评方式确保预测的准确性,进而判断患者的初始治疗方案选择PDS还是NACT。若患者NACT疗效不明显,可以通过分子检测比较化疗前后同一部位活检标本的适应性变化,判断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时更换化疗方案,达到精准化疗的目的。

 

石红教授: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盆腹腔粘连的处理

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石红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盆腹腔粘连的处理”的精彩讲座。粘连是创伤愈合过程中的生理性变化,在组织间或脏器间形成瘢痕粘连是手术时经常面临的状况;重度盆腹腔粘连是指组织或器官间出现弥漫、广泛的粘连且界面不易辨认,盆腹腔粘连的患者可能无任何不适,只是在手术过程中被发现。随后,石教授又为我们介绍了肌瘤剔除术后、巧克力囊肿术后的粘连处理方式,教授告诉我们可以用单纯瞬间点切、锐性剥离或吸管钝性等腹腔镜手术方法进行分离,小肠粘连可用剪刀或转开腹手术进行分离。石教授总结道:粘连是手术常遇的病变状况,术后粘连是再次手术困难的主要原因,重度腹腔镜粘连是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手术的最主要原因,因而分离粘连的手术技巧非常重要;腹腔镜手术前怀疑有重度盆腔粘连时应做好充分的评估和准备,术中仔细辨认解剖结构,尽量避免损伤,一旦发现损伤应及时处理。

 

李秀琴教授:从免疫视角探讨老年卵巢癌的规范治疗

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李秀琴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从免疫视角探讨老年卵巢癌的规范治疗”的精彩讲座。李教授围绕老年卵巢癌手术治疗的思考、老年卵巢癌化疗治疗的思考、老年复发性卵巢癌治疗的思考等三个方面对老年卵巢癌规范治疗进行了全面探讨和解读。李教授指出癌症是基因型、免疫性、老年性的疾病,TP53是被研究最彻底的基因之一,它所编码的P53蛋白在正常情况下具有“抑癌”的作用,对治疗癌症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她详细剖析了老年卵巢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化疗、复发性卵巢癌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她提出,肿瘤治疗需要秉持“破坏”和“保护”并举的治疗模式,在有效治疗肿瘤的同时,应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生理功能、提高其免疫功能,强调了微创化、人性化、理性化和个体化的肿瘤治疗新理念,提倡将卵巢癌作为慢性病进行治疗管理规划使患者临床获益。

 

王刚教授:如何看待腹腔镜诊治晚期卵巢癌?

来自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王刚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如何看待腹腔镜诊治晚期卵巢癌?”的精彩讲座。卵巢癌起源于卵巢,是一种局限于盆、腹膜表面相当长时间的恶性肿瘤;腹腔镜是一种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盆、腹腔内组织、器官病变的现代微创外科手术。随后,王教授为我们介绍了肿瘤细胞减灭术,肿瘤细胞减灭术是一种针对晚期卵巢癌病人实施以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为目的的手术措施,要求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尽可能的达到肉眼切净。最后,王教授着重讲解了腹腔镜手术时无瘤原则及技术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受手术器械、站位、技术、空间等限制,腹腔镜手术中医源性肿瘤破裂极为常见如:分离肿瘤周围粘连致肿瘤破裂、良性肿瘤进行剥除术导致包膜破裂,为取出标本或增加空间而粉碎肿瘤等。


狄文教授:少见妇科恶性肿瘤:问题与方向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的狄文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少见妇科恶性肿瘤:问题与方向”的精彩讲座。少见妇科恶性肿瘤病因、发病机制不明确,少见妇科恶性肿瘤可分为少见子宫体恶性肿瘤、少见卵巢恶性肿瘤、少见宫颈恶性肿瘤、少见滋养细胞肿瘤、其它少见妇科恶性肿瘤五种类型,狄教授指出少见妇科恶性肿瘤面临着发病率低、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缺乏早期诊断的可靠手段等问题。随后狄教授根据不同的恶性肿瘤面临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做出了详细的讲解,狄教授认为应开展全国或区域性罕见病流行病学调查来减少发病率,加强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来解决病因、发病机制不明确等问题,中国是人口大国,恶性肿瘤病例数也较多,可通过病例资源的共享、人力和物力多中心协作,弥补整体研究起步较晚和研究水平较低的不足之处。

 

张新教授:滋养细胞肿瘤初始治疗的重要性

来自辽宁省肿瘤医院的张新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滋养细胞肿瘤初始治疗的重要性”的精彩讲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NT)是一种滋养细胞异常增生的疾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其临床表现多样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容易侵蚀血管,在有效药物发现之前的死亡率达到90%。她指出无论肿瘤的临床期别如何,高危患者有耐药倾向,除多药联合化疗外,多途径化疗也很重要,有效地利用甚至创造综合治疗的机会是根治性治疗非常重要的途径。随后,张新教授强调了初始治疗重要性,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充分的预后因素评价,选择及时恰当的初治手段,及时发现耐药并调整治疗,合理有效的采用综合治疗可极大地减少耐药的发生,杜绝因毒性反应所致的死亡,提高治愈率 。


主持人风采


精彩花絮



推荐阅读:

群英荟萃聚奉天指点迷津;满堂学者皆喝彩共话未来——2019年辽宁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高端学术会议盛大开幕

指南速递 | ACOG 770号指南:分碎术在拟诊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下)

火热预售 | 2019年协和妇科肿瘤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协和红房子子宫内膜癌论坛限量版纪念U盘火热预售中!


欢迎各位医生在评论区踊跃留言!

合作投稿请联系邮箱obgy2000@yapot.com

中国妇产科网客服助手电话:

18931329436/1331148028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