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议报道 | 初秋羊城美如画,大咖共聚话妇瘤——第四届柔济妇产科论坛、广州市医学会第十七届妇产科学学术年会盛大开幕!

中国妇产科网 妇产科网 2023-05-19

中国妇产科网

公众号ID:china-obgyn

关注




“窗前修竹霭如云,巧语春禽只听闻”,近年来,术后加速康复(ERAS)、多学科联合诊治(MDT)、肿瘤精准治疗、微创治疗等新技术、新理念持续涌现,绽放异彩,妇科肿瘤的研究如火如荼,同时,学术热点与难点问题又不断凸显。由广州市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市医师协会联合举办的第四届柔济妇产科论坛、广州市医学会第十七届妇产科学学术年会暨“宫颈病变精准诊治及妇科微创新技术高峰论坛”已进入第二日的学习。在今日的会议中,来自全国的妇产名家齐聚羊城,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学术盛宴。中国妇产科网作为本次大会的媒体支持,将为您带来精彩的现场盛况!


开幕式


大会主席、广州妇产科研究所副所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主任生秀杰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生秀杰教授

 

本次大会主席、广州妇产科研究所副所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主任生秀杰教授主持了此次会议的开幕式,并介绍了莅临现场的诸位嘉宾,他们是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田春萍主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德院长,广州市医学会罗远光副秘书长。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近百人进行专题报告、技术培训、会议主持等,各位专家就妇产科领域,尤其是宫颈病变、妇科肿瘤及微创手术方面,就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等方面与国内外顶级著名学者进行面对面学术交流。生教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

 

广州市医学会罗远光副秘书长致辞

罗远光副秘书长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德院长致辞

陈德院长

 

结业仪式


在会议中,还举行了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中华医学会“全国县级医院腹腔镜手术培训基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基地第一期结业仪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生秀杰教授主持了本次结业仪式

生秀杰教授


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田春萍教授对本次培训进行了高度的总结

田春萍教授


田春萍教授和陈德院长为结业学员们颁发证书。


学术讲座


刘继红教授:子宫内膜癌FIGO2018报告解读

来自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刘继红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子宫内膜癌FIGO2018报告解读”的精彩讲座。刘教授谈到,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多数患者早期即有症状,预后好。对于本病的治疗的主要方式,即手术治疗。FIGO2018指南中提出应关注子宫切除方式、是否保留卵巢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这三点。在子宫切除方式中,达到切缘阴性。单纯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也已足够。在是否保留卵巢方面,FIGO2018指出,对于低级别、早期的绝经前女性,可考虑保留卵巢。ESMO子宫内膜癌指南(2018)中,也对保留卵巢的指征做了明确的规定:1、年龄小于45岁的绝经前女性;2、病理类型为内膜样腺癌,高分化;3、肿瘤局限于内膜层或浅肌层;4、无卵巢或子宫外转移;5、无肿瘤易感综合征的女性。关于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必要性,FIGO2018中指出,以下高危因素应进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1、低分化(G3);2、非内膜样腺癌(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未分化癌、小细胞癌等);3、宫颈间质浸润;4、LVSI;5、深肌层浸润。随后,刘教授还讲到了关于辅助治疗方法的权衡与随访的要点。刘教授引用了国内外各大权威指南以及文献数据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生动的讲解,令大家受益匪浅。

 

王玉东教授: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若干问题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王玉东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若干问题”的精彩讲座。保留生育功能是妇科医生一直以来非常关注的问题,王教授讲到,保留生育功能仅限于:1、患者需有强烈保留生育功能愿望;2、1A、1B1;推荐肿瘤最大径线≤2cm;3、严格选择的IB2;4、IB3、IIA1的考量。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肠型腺癌和微偏腺癌等类型不适合保留生育功能。随后,对于手术的方式,经腹or腹腔镜?王教授指出,术野是第一要素,腔镜是设备依赖;术式是各有千秋。临床医生应始终谨记无瘤原则。对于宫颈环扎的问题,王教授指出,1、预防宫颈扩张和胎膜早破,应在妊娠前或孕早期进行;2、妊娠后于12-14周再使用不可吸收线进行宫颈环扎预防流产;3、ART术中行宫颈环扎,宫颈狭窄发生率为21%,术中未行宫颈环扎,宫颈狭窄的发生率为2%;4、RT术中常规采用可吸收线连续扣锁环扎宫颈。王教授与在场学员分享了大量自己在多年临床工作中的经验,令大家收获颇丰。

 

杨清教授:子宫内膜病变的宫腔镜认证

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杨清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子宫内膜病变的宫腔镜认证”的精彩讲座。子宫内膜增生是由于腺体结构的改变、腺体和间质比例的改变导致子宫内膜量增多,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一项研究表明,在伴有异常子宫出血的绝经过渡期女性中,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生率可上升至10%。在诊断方面,杨教授强调,与普通内膜活检相比,诊断性宫腔镜更有助于获得标本。不典型增生进展成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较高,有研究显示不典型增生患者随访19年的累计癌变风险为27.5%。在治疗方面,杨教授指出,对于不典型增生患者,不再保留生育功能的意愿应首选子宫全切术(绝经后女性行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杨教授还讲到,临床医生应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随访计划,无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至少每6个月1次内膜组织学评估,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应至少每3个月1次内膜组织学评估。随后,杨教授还讲到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癌的相关知识并向大家分享了非常典型子宫内膜病变的案例,从疾病的流行病学到治疗,再到术后的全程管理,为大家带来一场学术盛宴。

 

李小毛教授: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研究进展——荧光腹腔镜在妇科中的应用

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李小毛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研究进展——荧光腹腔镜在妇科中的应用”的精彩讲座。李教授讲到,子宫内膜癌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标准的手术方式是腹腔镜手术。李教授指出,淋巴结转移是子宫内膜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淋巴结转移多见于浸润深肌层、扩散至宫颈管、组织学级别分化不良者。一项研究表明,971名病理资料完备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总体淋巴转移率为6.7%,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患者,70%以上的淋巴结是正常的。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有相应的规律与路径,前哨淋巴结(SLN)是关键的一点。随后,李教授讲到SLN活检的相关问题,包括示踪剂的选择、注射点的选择等,李教授指出,利用吲哚菁绿和近红外荧光显影系统进行SLN定位,具有极高的检出率,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是SLN定位的金标准。大量文献表明,仅行SLN切除术的患者与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患者相比,生存预后无显著性差异。李教授精彩的讲解,为大家带来生动的一课。

 

生秀杰教授:妊娠期子宫颈癌筛查及处理

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生秀杰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妊娠期子宫颈癌筛查及处理”的精彩讲座。一项来自中国12个省13家医院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目前对妊娠期宫颈癌的筛查仍需加强。2018年妊娠合并子宫颈癌管理专家共识中指出,1、未规范参加子宫颈癌筛查的女性,尤其是从来没有接受过筛查的女性;2、恰到需要再次进行子宫颈癌筛查的女性,都是筛查的时机。生教授指出,妊娠期高水平雌激素作用使细胞增殖,生理性的变化会影响细胞学的判断,妊娠期宫颈细胞生理改变相似HSIL,这些都会导致临床医生的过度诊断,并且易误诊。对于妊娠期CIN1的患者来说,随访即可,而对于妊娠期CIN2、3的患者来说,应每12周复查细胞学和阴道镜,对于怀疑浸润癌的患者,需再次活检或诊断性切除,确诊为浸润癌,方予治疗,还应特别注意产后评估和重新评估。生教授强调,妊娠期子宫颈癌的处理同非妊娠期,但需根据肿瘤期别、孕周大小、家人的期望值以及宗教文化、医疗保健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需要有妇科、产科、儿科、影像、患者和家属共同决策。随后,生教授也引用了各大国际权威指南重点讲解了妊娠期宫颈癌关于淋巴结评估的要点问题和临床上对于妊娠期合并宫颈癌的化疗相关问题。生教授生动、耐心的讲解,令在场学员学有所获。

 

王玉东教授:宫颈疾病及癌前病变治疗

来自的王玉东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宫颈疾病及癌前病变的治疗”的精彩讲座。王教授讲到,宫颈疾病诊治原则应避免宫颈损伤,降低血管开放。CIN治疗四个趋势为:规范化、个体化、人性化和微创化。其诊治要求为活检“金”准性。对于早期病变的处理方式为冷刀锥切,冷刀锥切术是“金标准”,它的优势在于可一次性切除足够大的、完整的宫颈标本用于组织病理学诊断,且锥切标本边缘病变的切净率较高。随后,王教授通过高清的视频,详细的讲解了射频技术(RF)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治疗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中的应用,RF可达到“爱医生、爱患者、爱环境”的目标。

 

康佳丽教授:肿瘤与生育力保存新进展

来自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康佳丽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肿瘤生育力保存新进展”的精彩讲座。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子数量逐渐下降,但目前的肿瘤治疗措施都会间接的导致医源性生育力丧失,化疗、放疗导致的卵巢损伤是不可逆的。因此,女性生育力保存及保护至关重要,临床医生应更加注重预防肿瘤!康教授讲到,目前,临床上应注重MDT充分评估肿瘤治疗和生育力保存的价值、风险及结局。随后,康教授讲到在众多保护生育力的措施中,卵巢组织冷冻主要用于接受放化疗的患者,它是青春期前生育力保护的唯一方法!2017年和2019年的NCCN指南中均指出,GnRHa对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保护有效,在化疗时联合使用GnRHa可减轻化疗导致的卵巢损伤,且不影响化疗效果。最后,康教授再次强调,临床医生应注重预防肿瘤,对于育龄期(青春期)患者的诊治应有肿瘤生殖学的概念。

 

刘楠教授:红卡治疗宫颈病变的优势分析

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刘楠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红卡治疗宫颈病变的优势分析”的精彩讲座。全国每年约新增13万宫颈癌病例,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8%,每年约有8万女性死于宫颈癌。HPV感染后,大部分人可以自行清除,如果没有清除,转变为持续感染,持续8到24个月进展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进而大量异型细胞突破基底膜,就发展成宫颈癌。宫颈病变伴HPV感染患者宫颈局部免疫功能降低。刘教授讲到,红卡(NrCWS)可通过病变部位的创面吸收药物,向机体释放免疫调节信号,激活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的免疫活性,刺激局部免疫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增强宫颈局部的免疫功能及抗病毒、抗感染作用,从而迅速消除局部炎症,使受损的宫颈上皮得以修复,加快病变组织的愈合,明显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一项研究表明,LEEP术后联合使用Nr-CWS,在切除病灶的同时有效抑制了HPV感染,起到了双重治疗作用,Nr-CWS可减少LEEP术后阴道排液,防止宫颈创面脱痂时出血,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加速宫颈创面的修复。最后,刘教授总结到,Nr-CWS的治疗优势在于1、免疫治疗的安全性;2、对因治疗的科学性;3、外用剂型的合理性;4、给药途径的有效性。

 

王沂峰教授:外阴癌手术治疗的现状与未来

来自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的王沂峰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外阴癌手术治疗的现状与未来”的精彩讲座。外阴恶性肿瘤常发于老年妇女,以鳞状细胞癌为多,占80%-90%。手术治疗是外阴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原则为在最大限度切除病灶的同时,尽可能保留正常组织。目前,外阴癌的手术治疗已迈入微创时代,局部精准切除代替了广泛切除。王教授指出,对于累计外阴及邻近脏器的晚期病例,在排除远处转移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外阴廓清术(Vulvar exenteration,VE)。VEIL-L和VEIL-H的微创优点使得开放性术式中转移缝匠肌或股直肌覆盖保护股三角的措施成为历史。在未来的发展中,王教授强调,我们应做到诊断革新、治疗革新,并提出了外阴移植的猜想。最后,王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一例无切口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的手术过程,呼吁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应注重总结经验与思考,令大家耳目一新。

 

吴鸣教授:卵巢癌的手术进展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吴鸣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卵巢癌的手术进展”的精彩讲座。健康女性一生中有1.3%的机会患卵巢癌,全世界每年有22万新发病例,每年有14万人死于卵巢癌。吴教授讲到,卵巢癌的初次手术是卵巢癌治疗中最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卵巢癌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目标是“OPTIMAL”,R0是所有医生的最终目标。吴教授讲到,对于明显晚期卵巢癌患者,腹腔镜评估非常有价值,可明确诊断,还可全面评估手术达到R0的可能性,评价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得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获得更好的生存数据。对于淋巴结切除,吴教授指出,如果切净(R0),淋巴结切除可以明显改善生存近20个月,如果不能切净,哪怕是残留只有1mm,淋巴结切除将不能改善预后。随后,吴教授还讲到复发性卵巢癌的手术治疗,铂敏感型复发的卵巢癌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争议不断的热点问题,一项国外研究表明,对于铂敏感型复发患者手术切净才会改善生存。而GOG和AGO的研究均发现,不成功的手术患者的预后更差。吴教授强调,术前评估极其重要,选择正确的医院、合适的医生有利于患者的受益。

 

赵杨教授:肿瘤耐药研究的方法探讨

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赵杨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肿瘤耐药研究的方法探讨”的精彩讲座。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最致命的一种,Ⅲ/Ⅳ期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25%。尽管采用手术和辅助化疗进行了积极的前线治疗,且80%以上的患者最初对治疗有反应,但大多数患者最终会复发,约有90%的Ⅲ/Ⅳ期卵巢癌患者最终发展为多重耐药从而导致治疗失败。赵教授指出,一项以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为靶点进行靶向治疗的研究中对抑制剂的应用和miRNAs的调控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赵教授还讲到,肿瘤耐药的研究方法有很多,临床医生最适合的是获取耐药肿瘤模型(细胞或者动物)。在临床上,患者对EGFR抑制剂或ALK抑制剂治疗产生耐药后,直接从或者的活组织获得耐药性的肿瘤细胞,作为耐药细胞模型,而且此细胞模型需要养在固定浓度的TKI中,维持药性,可用筛选药物或其他方面的研究。随后,赵教授还介绍了很多常用的肿瘤耐药研究的方法以及优劣势分析,对临床上研究肿瘤耐药的医生提供了思路。

 

魏晓清教授:IL-35 in health and disease

来自英国卡迪夫大学的魏晓清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IL-35 in health and disease”的精彩讲座。IL-35是IL-12家族的新成员,它的发现,经过了大量的研究试验。魏教授对IL-35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他发现,IL-35可调控T细胞。随后,美国的一个研究组发现IL-35可以有效抑制自身免疫反应。魏教授指出,在人类8种癌症疾病中都会产生IL-35,且可被炎症因子适度调控,IL-35是新的细胞因子,具有治疗意义。在整体的研究过程中,魏教授不断提出猜想并进行了证实,他精彩的讲解,令在场学员学有所获。

 

魏正强教授:论文撰写要点与投稿技巧

来自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辑部的魏正强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论文撰写要点与投稿技巧”的精彩讲座。撰写论文的医生需要信息捕捉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归纳梳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魏教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临床试验注册的途径和需要的材料。魏教授指出,很多医学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人”,因此千万不要忽视“本研究得到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这几个字,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此外,在选题方面,应遵守“3I”原则:交叉、整合、创新。魏教授还讲到,在选择科研方法时,医生应根据不同研究性质来选择研究的方法,不同临床问题应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魏教授指出,临床试验的常用设计方法即实验性研究(RCT),随机对照研究的研究效能高,验证性最强。随后,魏教授还讲到了撰写论文时关于结果表达、讨论书写、参考文献的著录以及投稿注意事项的一些要点,令大家受益匪浅。

 

石琨教授:妊娠期宫颈癌的预防和管理

来自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石琨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妊娠期宫颈癌的预防和管理”的精彩讲座。妊娠合并子宫颈癌是指妊娠期和产后6个月内诊断的子宫颈癌,妊娠并未加快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子宫颈癌的进展,CIL产后病变进展少见,妊娠16周后确诊子宫颈癌,延迟治疗并未显示出对母体预后有不利影响。石教授讲到,妊娠期阴道镜检查的指征为病史、体征和筛查出现异常,阴道镜检查在整个妊娠期均可进行,以妊娠早期或中期进行较好。石教授强调,决定治疗方案时需考虑以下因素:1、多学科管理,应在有条件和经验的医院进行;2、个体化管理,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发展及产科情况;3、重视患者及家属对妊娠的期望,充分知情。随后,石教授还讲到妊娠期合并子宫颈癌的处理原则以及一些相关问题,如化疗对胎儿的安全性。石教授生动的讲解,为大家带来一场学术盛宴。

 

王薇教授: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分型处理

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王薇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分型处理”的精彩讲座。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pregnancy,CSP)是一种特殊的异位妊娠,是指孕卵种植于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处的妊娠。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是CSP高发国家。早期诊断对CSP至关重要,但要依赖超声等辅助检查,王教授指出,当超声检查无法明确妊娠囊与子宫及其周围器官的关系时,可进行MRI检查。CSP的治疗原则为早诊断、早终止、早清除。王教授讲到,对有剖宫产史的女性再次妊娠时应尽早行超声检查排除CSP,一旦诊断为CSP应给出终止妊娠的医学建议,并尽早清除妊娠物。其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孕周大小、临床分型、血β-HCG值和医疗条件及医生诊疗经验及技术来综合考量。2008年ACOG指南中强调,单纯药物治疗不作为治疗CSP的首选方案。王教授引用了大量国内外文献与研究数据向大家详细讲解了不同分型的CSP的治疗方案的选择,令在场学员受益匪浅。

 

张颖教授:从一个病例考虑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处理

来自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张颖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从一个病例考虑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处理”的精彩讲座。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是指子宫内膜癌经系统的初始治疗完全缓解一段时间后,临床又发现病灶,且组织病理类型与原发灶完全一致。早期子宫内膜癌远期生存情况较好,但仍有10%左右术后复发转移而导致死亡。子宫下段受累、淋巴血管间隙受侵等都是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2019ASCO子宫内膜癌药物治疗进展中指出,无论之前的化疗方案如何,单药德瓦鲁单抗治疗dMMR晚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均值得期待,但在pMMR患者中的抗肿瘤活性证据不足。手术治疗的选择方面,张教授讲到,对于>2cm的复发癌建议先行手术切除或新辅助化疗后再行放疗和(或)手术治疗。对于孤立的阴道复发病灶的患者,如果一般情况较好且肿瘤可以切除,手术切除是第一选择。随后,张教授还讲到复发癌症的手术治疗应确定复发癌症位置、是否扩散转移、扩散转移的范围、复发癌症再分期仅注明复发部位等。张教授精彩的讲解,令在场学员学有所获。

 

贾金平教授:如何当好产科主任

来自广州市花都区胡忠医院的贾金平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如何当好产科主任”的精彩讲座。首先,贾教授指出,科主任本人是本专业和学科带头人,先律己后律人,具有熟练的专科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面要广,并积极更新专业知识,以身作则。随后,贾教授还讲到,应严格落实早交班制度,通过现场示范的方式,把最前沿的医学动态传授于下级医师,其他医师也把自身外出学习的知识,利用早交班时间和大家进行最新知识的共享。此外,还应不断拓展新业务,通过“走出去”的方式,不断将前沿的医学信息引进来。此外,还应注重患者的健康教育,尽可能通过多途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贾教授强调,作为产科主任,对上级要服从并积极支持,对同级补台而不拆台,对下级信任但不庇护,对于有困难的同时,主任率先帮助,使每个人都感觉到家庭的温暖。最后,贾教授总结道:医生的信心来源于知识的积累与循证医学证据;医生的信心决定患者的态度;患者的态度决定一个鲜活的生命;主任的观念决定科室的发展。贾教授声情并茂的讲解,令大家深有感触。

 

张晓薇教授:盆底网片重建手术的争议及临床决策

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张晓薇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盆底网片重建手术的争议及临床决策”的精彩讲座。一项随访8.5年的多中心349例TVM术后长期疗效结果:脱垂复发率7.2%;再次手术率主要发生在单一后路TVM;全盆TVM的再次手术率仅4%;术后阴道前壁脱垂症状性复发2.9%。张教授讲到,盆底重建手术使用网片的指征为:1、存在高复发风险的重度POP初治患者;2、盆底重建手术后复发;3、阴道穹隆脱垂患者;4、年龄偏大。应提前告知患者。此外,张教授还强调,盆底重建的目标是:恢复盆地解剖;缓解POP相关症状;改善盆底功能。对于阴道前壁脱垂Ⅳ度伴重度膀胱膨出的患者仍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在盆底重建手术的术后管理方面,张教授讲到,应注重1、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不宜过长;2、预防下肢静脉栓塞和肺栓塞;3、抗生素的使用;4、阴道局部雌激素的应用;5、术后膀胱的管理。

 

史文静教授:卵巢透明细胞癌的诊治进展

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史文静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卵巢透明细胞癌的诊治进展”的精彩讲座。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是卵巢上皮性肿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率在国内暂无确切数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表现为腹胀、腹部包块等。30%的OCCC来源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内异症者症状可能出现更早。史教授讲到,OCCC快速病理率差,仅约为40%,免疫组化对诊断尤为重要,多数WT-1阴性和雌激素受体阴性。在OCCC治疗原则中,对于初始治疗的患者,NCCN指出早期全面分期手术+术后治疗避免医源性升分期。Ⅰ期OCCC或者需慎重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2019NCCN中指出,除Ⅰa期患者可选择观察,其余所有分期均需进行术后化疗。一项国外文献显示,Ⅰ、Ⅱ期OCCC 3疗程或6疗程化疗效果相当。随后,史教授还讲到,多项研究表明,OCCC总的预后差于其他卵巢上皮性肿瘤。史教授精彩的讲解,令大家耳目一新。

 

李庆丰教授:PCOS的诊治问题与误区

来自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李庆丰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PCOS的诊治问题与误区”的精彩讲座。PCOS以性腺轴失调为主,但已超出妇科内分泌的范畴,集合了一组全身性神经-内分泌-代谢网络失调的异质性综合征。其在临床异质性、发展进行性和不可治愈性方面都有相应特点。在诊断方面,国际PCOS新指南明确了诊断流程:“三步走+排除诊断”。李教授讲到,新指南诊断中更加注重临床特征,此外,超声适应症的减少以及更简单的生化高雄激素血症测试,都可进一步减少诊断中医疗资源的使用。李教授强调,PCOS的闭经绝大多数表现为孕激素试验阳性,极个别由于无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子宫内膜可出现蜕膜化反应,闭经时间较长,内膜受到抑制,可能首次孕激素试验阳性,可考虑重复试验;如果重复孕激素试验依然无撤退性出血,通常不是PCOS,要考虑其他因素引起的闭经。最后,李教授总结到,1、正确理解PCOS定义方可深入把握该病的特点,以客观处理其带来的系列临床问题;2、PCOS临床处理应根据患者主诉、治疗需求以及代谢改变,采取个体化的对症治疗措施;3、关注最新的2018国际PCOS诊治循证指南。

 

杜培教授: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管理

来自番禺中心医院的杜培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管理”的精彩讲座。大部分低级别鳞状上皮病变(LSIL)约60%可自然消退,但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具有癌变潜能。杜教授讲到,细胞学诊断为ASCUS者,依据“同等风险,同等管理”的原则,需要对其做好管理进行合理分流。30岁以上的女性首先HR-HPV检测,结果为阳性者推荐阴道镜检查;结果为阴性者,推荐在3年时重复行细胞学和HR-HPV联合筛查。在中国子宫颈癌筛查及异常管理相关问题专家共识中对组织病理学确诊LSIL患者的管理进行了详细说明。随后,杜教授还讲到阴道镜检查在LSIL管理中的作用。杜教授引用了国际、国内各大权威指南,为大家再LSIL的临床管理做了详尽的阐述,令在场学员学有所获。

 

刘明星教授:中、重度宫腔粘连的钝性分离技巧

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刘明星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中、重度宫腔粘连的钝性分离技巧”的精彩讲座。宫腔粘连的分型中,周围型是目前最棘手的。刘教授讲到,钝性分离宫腔粘连的优势在于推进的过程中,最容易进入的是自然的腔道,医生应善于利用宫腔镜检查时看到的孔、缝、暗红色血丝。同时,钝性分离选镜子很重要,医生应根据自身习惯来选择。随后,刘教授通过高清的视频向大家展示了钝性分离宫腔粘连的操作要点,刘教授强调,成功的粘连分离术,要使宫腔形态恢复正常、双侧宫角及输卵管开口形态恢复正常。在宫腔粘连分离中,找到双侧输卵管开口就找到了希望!刘教授向大家详细的讲解了自己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在宫腔粘连钝性分离方面总结的经验、技巧和体会,令大家受益匪浅。


主持人风采



精彩花絮



推荐阅读:

火热预售 | 第四届全国妇产科疾病与优生科学论坛暨2019天津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年会会议资料火热预售中!

孕产妇心理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19年)

指南速递 | SOGC临床实践指南 NO.382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一)


欢迎各位医生在评论区踊跃留言!

合作投稿请联系邮箱obgy2000@yapot.com

中国妇产科网客服助手电话:

18931329436/1331148028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