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突破,尝试与思考——回顾我们一起经历的2019
中国妇产科网
公众号ID:china-obgyn
关注
2019年是让我们惊喜的一年。又一位新晋院士的出现,让我们备受鼓舞。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捷报频传。越来越多的中国医生登上了国际舞台,在顶级杂志中的中国署名也越来越多。中国专家笔耕不辍,不断累积临床数据,做出了大量中国自己的专家共识,对于基层临床医生的日常诊疗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第一次健康分娩,中国首个移植子宫内孕育宝宝出生,我们在不断突破和创造,那些原本看似遥遥不可及的未来,都变成了今天的现实。
2019年是不断探索的一年。国家医改及多个政策的落地,以及越来越多的医生思想观念改变,使得医生的自由执业逐渐成为趋势。从个人奋斗到抱团创业、医生集团、连锁医疗机构等新兴医疗模式不断涌现。医疗行业的人们在不断探索,摸索职业道路新的可能。
但是2019年又是令人担忧的一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就医需求井喷式增长,相应的医疗工作者的负担也在不断加重,健康频频亮起了红灯。更让人震惊的是年底发生的一起恶性伤医案件,更是引发了社会的思考。导致医患矛盾的症结所在何处?良好的医患环境究竟该如何建立?身为医生该如何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还值得我们深思。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这另人难忘的2019!
2019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妇产科领域再传捷报:山东大学副校长陈子江最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子江院士治学严谨、医德高尚,当选院士不仅意味着对于陈子江院士突出成就的认可,更是对妇产科领域极大的鼓舞和振奋,以陈子江院士为表率的妇产人也必将再接再厉、勇创佳绩!
回顾往昔,近年来妇产科界在学术领域捷报不断,三位院士当选,学术成果也越来越多的得到国际的认可,这无疑极大鼓舞了广大妇产科同道们的热情。我们也相信,在诸位前辈们的带领下,我国的妇产科领域将会谱写出新的华章!
2017年11月3日,国务院通过了原卫计委关于“设立中国医师节”的申请,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的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中国医师节是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节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1100多万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关怀和肯定。这是继“护士节”、“教师节”、“记者节”后,国家设立的第四个国际性节日。
2019年8月19日,我们迎来了第二个中国医师节,“尊医”,即是对生命的尊重。今年中国医师节的主题是“弘扬崇高精神,聚力健康中国”。相信通过中国医师节,能够使中国医生的使命感、荣誉感进一步加强,医生职业价值也将越来越得到认可。
在人们的主观印象里,公立医院中的医生就是权威的代表,体制内工作也是稳定的象征。但是实际上,除去昼夜不分的高强度工作以外,医生身上还有繁重的科研压力。使得有些体制内的医生跳出原有岗位,尝试更多的医疗模式。
近年来,国家医改及多个政策的落地,以及越来越多的医生思想观念改变,使得医生的自由执业逐渐成为趋势。从个人奋斗到抱团创业、医生集团、连锁医疗机构等新兴医疗模式不断涌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移动医疗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些变革都为中国医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也昭示着中国医生即将进入流动时代,在未来,医疗资源分配或将“重新洗牌”,找到更合理的配置。
2019年4月15日上午8点34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手术室内,伴随着“哇”的一声啼哭,一个新生命降生了。这个小生命的母亲,就是中国大陆首个辅助生殖诞生的宝宝——郑萌珠。1988年3月10日,也是在北医三院,“神州试管婴儿之母”张丽珠教授为郑萌珠的母亲接生,迎接这个可爱的小生命降临到这个世界。
萌珠的健康分娩不仅证实了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性,也体现了中国大陆辅助生殖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当前,辅助生殖技术不仅帮助不孕的女性患者,也能帮助有生殖问题的男性。同时,目前已有百余种单基因疾病可在胚胎植入前进行遗传学诊断,从而达到避免患儿出生、减轻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的目的,为众多遗传病患者及家庭带去希望。
无独有偶,2019年的妇产科领域在生殖医学方向,发展速度可以说是势如破竹。2019年1月20日,中国首个移植子宫内孕育宝宝在西安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出生。经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检索,这是中国第一个、全球第十四个在移植子宫内孕育出生的宝宝。
在器官移植领域,由于子宫位于人体盆腔深部,血管纤细,术中血管切取、缝合难度极大,加之排斥反应比其他器官更为强烈,护理和治疗均面临严峻挑战,至今仍是一个世界性医学难题。国际上,也仅有个别国家尝试过数例。此次子宫移植宝宝的出生,标志着我国在生殖医学子宫因素不孕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同时在子宫移植领域走在国际前列。
2018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ESMO)中公布了在卵巢癌领域备受关注的SOLO 1研究结果,该项结果显示,奥拉帕利维持治疗用于新诊断BRCAm卵巢癌患者,对比安慰剂能够显著延长患者PFS约3年,为治疗卵巢癌带来了新的希望。
而在2019年ESMO年会的Presidential Symposium中,同一时间发布了3项PARP抑制剂用于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的III期临床数据,被认为是“妇科肿瘤医师永远不会忘记的ESMO年会,这将进一步改变卵巢癌治疗的历史”。研究均显示:PARP抑制剂用于晚期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PFS。目前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正式批准PARP抑制剂用于BRCA突变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一线维持治疗。
12月16日,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医生杨立峰因过度劳累引发室性逸搏猝死,年仅39岁;12月12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主任医师陈培疑因“暴发性心肌炎”医治无效去世,年仅49岁;11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医生江金健突发心脏骤停,不幸离世,年仅30岁……
在今年,我们悲痛的送走了很多年轻的医生。我们在悼念逝者的同时,也应该重点关注医生健康问题。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就医需求呈井喷式增长,而对于担负治疗使命和承载患者希望的广大医师来说,加班加点就变成了常事。早在2018年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中就明确显示,医师群体在总体心理耗竭等级上显著高于参照群体,说明医师的工作压力、心理压力都大,其中男医师的压力更大。随着年龄增长,医师的心理压力显著降低,所以更应该关注年轻医师的心理状况。此外,中国医师群体的健康、收入等方面,也亟待关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医生被患者家属殴打一事曾备受社会关注。产妇丈夫郑某因不满医院不给妻子进行剖宫产,酒后拦截辱骂医护人员,并对医生拳打脚踢。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公开了此案的判决文书,郑某已被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
2019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类似的伤医事件偶有发生。12月24日,民航总医院更是发生一起令人发指的医患暴力事件,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良好的医患环境究竟该如何建立?身为医生该如何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还值得我们深思。
在2019年,我国的妇产科领域内获得了极高的成就,各位专家们的笔耕不辍,制定刊出了很多指导临床工作的专家共识。包括《妇科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妇科手术加速康复的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卵巢上皮性癌维持治疗专家共识(2019)》《输卵管妊娠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专家共识》《孕产妇流感防治专家共识》《胎儿生长受限专家共识 (2019 版)》《孕前 TORCH 筛查专家共识》《高龄妇女妊娠前、妊娠期及分娩期管理专家共识(2019)》《产前筛查质量评价指标专家共识》《妊娠合并结构异常性心脏病并发产后出血 MDT 管理专家共识》《孕产妇心理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19年)》等。
以上的专家共识,对于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进行了规范,让临床诊治过程变得有据可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共识中还有《孕产妇心理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19年)》,说明我们对于患者的关注点,从主要关注病情,关注身体健康管理,逐渐转变为关注身体+心理的全方位管理。
尘埃落定
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由于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HIV。这一消息迅速激起轩然大波,震动了中国和世界。当晚,中国和世界多个国家的科学家陆续发声,对贺建奎所做的实验进行谴责,或者表达保留意见。
时隔一年,“基因编辑婴儿”案30日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贺建奎、张仁礼、覃金洲等3名被告人因共同非法实施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和生殖医疗活动,构成非法行医罪,分别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也在警告我们,虽然科技在不断发展,但是处在道德和法律界限外的“潘多拉”的魔盒,是断然不能触碰的。
2019,你还见证了哪些妇产科领域大事的发生,欢迎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聊聊!
年终盘点专区:
岁月峥嵘逢子鼠,江山锦绣倾庚年!中国妇产科网恭祝诸位同道新年快乐!
欢迎各位医生在评论区踊跃留言!
合作投稿请联系邮箱obgy2000@yapot.com
中国妇产科网客服助手电话:
13311480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