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议报道 | 第四届东方妇产科学论坛 内分泌分论坛精彩速递

妇产科网 2023-05-20

2020年8月11日东方妇产科学论坛内分泌分论坛精彩速递


郁琦:生殖内分泌的哲学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郁琦教授的讲课题目是《生殖内分泌的哲学》。


郁琦教授指出,一直以来哲学与医学一直密不可分。生殖内分泌学是针对女性生殖内分泌系统相关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相关研究的学科,主要涉及了月经相关疾病、不育、绝经相关疾病、性发育异常疾病等,疾病谱广,发生率高。妇科内分泌是研究女性的独特内分泌系统的临床学科,生殖内分泌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仅限于病理状态,还包括一些与生育、衰老有关的生理状态,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助孕治疗、绝经后的长期管理等。


妇科内分泌疾病,大部分属于慢性疾病,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当生殖内分泌功能出现紊乱时,常使女性健康及生命质量受损;治疗上应以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其所带来的危害为主要目的。生殖内分泌领域是一个交叉学科,应高度重视循证医学、价值医学、经验医学,其诊疗模式包括缜密的思考、辩证的思维、哲学的逻辑和良好的沟通。生殖内分泌领域的研究潜力极大,是转化医学的天然土壤,其研究基础是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经循证医学提出问题,到实验室寻求解决方按,再回到临床实践,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关菁: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输卵管远端微小病变

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关菁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演讲,她的题目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输卵管远端微小病变》。


关菁教授指出,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症密切相关;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均可导致不育。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导致输卵管伞端发生微小病变,后者可通过多环节抑制输卵管的拾卵、胚胎着床,最终导致不孕。关菁教授主要从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和输卵管伞端微小病变相互关系入手,详细介绍了输卵管伞端微小病变的病因、分类、诊断及正确处理。


关菁教授指出,国外多项临床研究发现,原因不明不孕很可能是没有诊断出的子宫内膜内异症微小病变,高达85%原因不明的不孕患者出现的生理或解剖异常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


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引起输卵管伞端微小病变,造成输卵管拾卵障碍而导致不孕。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远端表现,主要涉及输卵管黏连的盆腔炎性改变,可输卵管造成管壁肌层菲薄、输卵管粘膜受损。


关菁教授通过生动的手术视频,形象的介绍了内异症输卵管远端病变多个类型,如积水、伞端粘连(形成粘膜桥)、伞口包茎、伞口狭窄(积水假象)、伞端圆钝、泡状附件、副伞口、憩室、管腔扭曲等。关教授提出,输卵管肌层病变是个连续的过程,先出现肌层菲薄、憩室形成,肌层即将被穿透、穿透浆膜,最终副伞形成。


关菁教授指出,输卵管造影(HSG)在诊断输卵管伞端微小病变有临床价值,HSG中选用超液化油性造影剂有一定的治疗意义,并可增加自然妊娠率。输卵管伞端微小病变的手术治疗可改善妊娠结局。关菁教授以手术视频的形式详细介绍了输卵管伞端微小病变手术技巧,如手术封闭副伞口、憩室切除术、切断输卵管粘膜桥等,并指出正确识别及正确处理输卵管伞端微小病变,有助于提高患者妊娠率。


林金芳:PCOS胰岛素抵抗的体成分机制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林金芳教授的讲课题目是《PCOS胰岛素抵抗的体成分机制》。


林金芳教授先介绍了目前有关PCOS胰岛素抵抗的研究现状。目前的临床研究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更是PCOS发病的中心环节。随后,林金芳教授介绍了PCOS胰岛素抵抗的诊断标准,通过采用OGTT联合胰岛素释放试验能更敏感的筛查已发生胰岛素抵抗PCOS患者。由于PCOS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主要是胰岛素受体后环节异常有关,其中出生后环境的改变也是造成PCOS胰岛素受体后环节异常的因素之一。目前的国内外指南已提出,生活方式干预是PCOS患者的一线治疗。


随后,林金芳教授介绍了其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发现,通过对多名PCOS患者进行人体成分检测,并采用前瞻性、前后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发现,肥胖型PCOS与非肥胖型PCOS在体成份上存在较大差异。肥胖型PCOS的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主要与体脂率的绝对增加有关,非肥胖型PCOS的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主要与骨骼肌的下降有关。根据体成份的不同,结合体重指数及体脂率、骨骼肌标准占比的不同,对肥胖型PCOS与非肥胖型PCOS进行分型,个体化给予不同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研究结果发现,肥胖型PCOS患者采用以减脂为主的生活方干预后,胰岛素敏感性得到明显改善,且雄激素活性也得到明显改善;而非肥胖型PCOS患者采用增肌为主的生活方式干预后胰岛素抵抗能得到明显改善,且雄激素活性也得到明显改善。故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林金芳教授指出,基于人体体成份的生活方式干预才是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


杨冬梓:闭经新认识及诊治的临床思维

来自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医院的杨冬梓教授的讲课题目是《闭经新认识及诊治的临床思维》。


杨冬梓教授先介绍了有关闭经的传统认知,如闭经的定义及其分类,并指出,闭经是多种疾病都可伴有的一种临床症状,在生殖内分泌临床实践中,闭经的病因诊断是具有挑战性的。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的诊断思路不尽相同,采用新技术(遗传学、影像学、激素检测),可优化闭经的诊断流程,能高效分析病因。另外,新的生殖内分泌知识和新指南的学习和应用很重要。


杨冬梓教授还指出,闭经的治疗既要针对病因,还要针对闭经对患者健康的影响,如心理、性发育、生育、低骨密度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染色体为XY的性腺发育不良患者,应先切除性腺以防癌变;对于性腺发育不良的女性,无论是否合并染色体异常,一旦确诊,激素补充治疗需要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


徐丛剑:关于PCOS肠道菌群研究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徐丛剑教授的讲课题目是《关于PCOS肠道菌群研究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徐丛剑教授指出,肠道菌群被视为一个“肠脑器官”“成人的第二大脑”、“后天之本”,肠道菌群基因又被看作“人类第二基因组”,强调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有重大意义,是不容忽视的。近年对肠道菌群的研究愈发受到重视,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谱的改变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肠道菌群结构的动态变化更是影响了多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PCOS 是一种复杂的内分泌代谢综合征,其发病和病理过程与肠道菌群谱的改变存在重要的相关性。对 PCOS 患者的肠道菌谱特点进行研究,解析与 PCOS 发生和发展有关的特异菌谱,可从代谢、炎症等角度深入阐明 PCOS 的发病机制。目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示,肠道菌群失调导致PCOS的发病可能机制:1.肠道菌群可直接干扰人体免疫系统,通过肠屏障-内毒素血症-炎症机制,影响胰岛素受体功能;2.肠道菌群可通过与宿主一系列分子相互作用(如胆汁酸代谢、免疫因子等),间接参与PCOS的发生;3.特定类型的肠道细菌相对丰度变化与PCOS的发病有关。


徐丛剑教授同时也指出,PCOS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胎源性疾病,动物实验发现,PCOS患者的子代也会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及代谢紊乱,充分体现出了母胎之间“血脉相连,菌脉流传”这一概念。目前的多项临床研究也显示,生活方式干预、胰岛素增敏剂等都可通过改善PCOS的肠道菌群,达到治疗的效果。未来粪便微生物菌群移植(FMT)有可能会成为PCOS治疗的新方向。


供稿 :苏椿淋

 

审稿:姜伟


声明:本报道由大会方供稿,并经由会方审核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渣渣喵


听说微信又双叒叕改版

快把“妇产科网”设为星标吧

精品学术内容不再错过!

快来跟着步骤操作吧↓↓↓


推荐阅读:

直播预告 | 王蔼明教授:POI指南解读及临床病例探讨

盆腔粘连案例手术丨关菁教授:严重盆腔粘连的不孕症处理原则及手术技巧

8个手术案例分享丨王素敏教授及团队:宫腔镜下妊娠物去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