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中国人的思维看有机,聆听四海孔子书院冯哲的智慧 | 有机人不可不知的哲学观

2016-06-07 张茜 有机会网

图文来源:有机会

作者:张茜



“温暖的食堂”系列文章由V道冠名赞助

点击图片或这里了解80后李楠的创业故事

“有机”,是这次访问的主题。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教育心得、学生培养的媒体较多,而“有机会”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注意到学校食堂有机化的媒体。有机会张茜认为中国人的“饮食问题”严重,并不是大家缺少觉悟,而是成年人习性难改,希望通过“温暖的食堂”系列文章带给大众饮食转变的新思路。“为了孩子”是中国家长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可我们别忘了,照顾好自己也是“为了孩子”。



(本文根据冯哲院长回答“禅厨”孙霖、有机资深人士薛遇芳、“有机会”张茜的提问整理而成。文中引号为冯院长所说。)


冯哲现为四海孔子书院的院长、理事长,同时经营两间素食餐厅“百合素食”和一间“百合衣坊"。曾在出版界叱咤风云的冯哲,回归传统经典,其编写的儿童经典诵读工程《大中华文库》在业界广受好评。


四海孔子书院每天有300多位师生吃饭,如果全部转换为有机食材的话,那成本将增加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冯哲院长却表示,他至今还未考虑过成本问题,如何营造一种氛围,让彼此对这件事有信心、产生价值感、形成一种观念才至关重要。


四海孔子书院是京城首家以孔子命名的民间文化书院,于2006年在十年推动经典诵读工程基础上、由教委正式批准注册登记、四海教育、四海传播机构联合创办。地处北京西山香山北坡,充满田园风光。参酌宋明书院讲学方式,以中外传统文化经典为基本课程,遵循“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义”的原则,面对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以诸子经学为核心,兼修诗词歌赋、琴棋书画。


书院在创办之初,单纯从孩子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寻找让孩子的身体和肠胃健康的饮食方式,于是,选择了素食。十几年前,环保理念便已深入人心。随着办学的深入,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或者书院教育方面思考,冯院长结合个人自身的体会,认为应该把“有机、食育、农耕视为书院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当然,也是书院教育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书院教育)绝不仅是读经、礼教、诗乐等,还包括了我们常讲的中国哲学里面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笼统的说法,涉及到食物方面,我们也可以符合这种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才有具体的落实——寻找有机食材。


“说实在的,有机从技术上来说是一个专业和体系,书院没有这方面的条件,自己去耕种啊、护理啊,只能把它作为教育实践和思想的一部分,书院也做了一些点缀。”书院尝试在院子里不洒农药、不施化肥。书院的校历里就有二十四节气,结合农耕变成课程和活动。每年耕种和收获的时候,书院会举行简单的仪式,比如开耕节、收获季等,烤红薯、玉米等,既给小朋友增加了很多的乐趣,也让他们体会到了与万物之间是息息相关的。


“从书院的角度来说,我们力图透过食物建立传统中国的思想观。”


传统儒家教学里提倡“耕读”。“耕”不仅是为了生产和生存,更多的是中国文化的耕读体验。“比如说,从‘耕’的角度来说,中国人的所有文化都来自于天地,没有天地就没有中国文化。天就有四时,包含所有的节气。中国人的学问都是从这里出来的。大地就更不用说了,天地是一体的。比如在五行里,土居中央,有土是有财,土是有用的。土与人之间是良性的互动关系,耕作其实是人与自然的合作。人与四时、日月、星辰、阳光、雨露、风土等,与它们友好的合作。大自然给我们的回报也是极其丰富的。”


中国的教育不能割断人与天地的联系。


“天地包括山水、园林、花草、五谷,等等。“‘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我们才有一套中国人的学问。比如《易经》,总结出一套智慧。中国的传统教育离不开自然、天地。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作为君子修身的一部分,是修“内”,修我们对待自然、万物、事物的态度。”“儒家讲“近人性、近物性”,万物各安其位,搭配好了,这个世界就是有机的。”


怎么近物性呢?每种“物”有它的善性,所谓善性就是放对了地方就有价值,没有放对地方就是垃圾。中国文化教育里体悟天地的道理,没有办法离开所谓的食物。“食物背后为什么有精神、有信仰?因为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几乎中国人的家庭教育里面都有‘勤俭节约’的内容,节约并不是舍不得,而是物尽其用,发挥它的物性。”万物生长都有天地的恩典,人是万物之灵,没有使用好就是人的德性出了问题。“对于食物,也是如此。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国人过的生活自然就是有机的,与自然是互动、合作的关系,分享了自然的赐予。‘自然’就不是‘人为’,任何‘人为’都是多余的。从这个角度讲,中国人的天人合一观是有机的最好哲学观。”


为什么小朋友只要一沾土地就快乐无比?因为这符合他的天性,人性使然。


“花草树木、花鸟鱼虫,某种程度与人的本心是相通的。内在的气场外延,他们自然成为了一体。在这种环境里,人是安稳的,轻松的。在山水之间,人是最开放的。”从有机过度到教育,冯院长认为必须创造一个环境。“中国人的教育不是强加的,不是紧张的,这是中国文化的秘密。为什么中国人可以这么自在?是他在一个非常轻松的环境下自然习得的。当人与万物的互动是良性的时候,才是轻松的、自然的,才能体会到春风拂面、树叶一年四季的变化。这是中国文化教育里最深刻的部分。”


体制内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给孩子加担子。冯院长说:“人为塑造嘛,因为它有流水线,它是工业化思想,不是人本位,而是物本位。不是基于人心的灵活来设计的,限定了标准,这种模式和思路,自然不是轻松的、自在的、合乎人性的。万物生长都是依靠它的本性,种子撒下,土壤肥沃、阳光雨露充足的话,它自然就生长了。


儒家讲“涵养、涵养”,(人)是养出来的,不是训练出来的。冯院长觉得万物、人与自然都是有机的。“儒家讲,人心即宇宙,内心与外在的世界是一体的。形而下的思考,怎么具体呢?人是人,物是物啊。其实不是。人与万物之间是生生不息、互相生长的关系。比如,薛老师(薛遇芳)用过的杯子就有意义和价值,反之,可能意义不大。某种程度上,人与物的关系也是这样。从书院教育最具体的角度来讲,读经是给心灵输送氧分,有机是给身体输送养分。我认为身体更重要。心灵还可以‘伪’,身体怎么‘伪’呢?病就病了,不好就是不好,对不对。心上还可以勉强自己。所以,古人讲:‘修身’比‘修心’还重要。”


如果想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微之处,那么,必须知道人与万物的关系。这是冯院长的体会。“我们是把‘有机’的概念有形化了,我们用了‘有机’,其实也可以不用。所谓‘有机’,就是自然。自然的秘密就是轻松、自在。






有机藜麦西红柿意大利面+有机普罗旺斯番茄意面酱套餐

有机会专属福利,现价82元(原价118元)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前往购买


以下为精彩对答部分


孙霖:被西方教育割裂开的东西,比如生物、自然、地理,其实在农耕上是可以整合在一起的。


冯哲:中国人不是用头脑、逻辑建立概念的,而是用整体的生命去感悟。为什么中国人最讲“情”呢?“情”不是“理”,但“情”比“理”更大,这决定了中国人对物可以人为地赋予其意义。西方注重事实,物就是物,中国人讲“物里有情”,对不对。我赋予它情,它就变成了珍贵的物品。万物都有情啊。中国人对待食材,一定要让它各安其位。做一个厨师,居然没有发挥食材的最大价值,这就跟儒生“一事不知,儒者之耻"一样,你的学问做得不行。


孙霖:外边的餐厅更多是用调料,而且都不是好的调料。


冯哲:厨师与自然失去了连接,他看到的是已经放在厨房、冻库里的食材,没法追根溯源。假如去到农场里,看到种子怎么播、怎么育,他就知道该怎样发挥食材的功用。


孙霖:现在的厨师不会把食材本身最美好的一面呈现出来,谦卑地去学习、了解,而是手里有一堆调料,把味调得很重,勾兑一个汁就好。


冯哲:这就是一个技术化的思维,没办法感受食材的物性。食材到了厨师那里无非就是毫无生命的东西,对不对?任由人拼装。食材的特性、生长特点、性情、气质,针对什么人最合适,他们很少考虑这些。不知物性就是暴殄天物啊,所有物质都是上天的恩赐。


孙霖:那得谦卑下来,向食物学习,但真正抱着这样心态的厨师,我接触过的,很少很少。


冯哲:太少了,因为我们的厨师在潜意识和哲学观里已经割断了与万物的关系,尤其是星级饭馆的厨师,只懂得裁剪和拼装。我以前遇到过一个日本的料理国手,他来百合餐厅参观,走到厨房里,居然把手放到了垃圾桶里找东西。找什么呢?找厨师扔掉的东西。最后一看,哇,他用手捧着厨余就像对待自己的婴孩一样。他觉得这简直太不“仁”了,视如珍宝的食材却没有发挥作用,他为此痛苦。我在一旁为之震撼,肃然起敬。面对食材时,他内在升起的神圣感使他的工作变得庄严,无人敢轻视。这就是态度。你吃他的菜,绝对认真恭敬。《中庸》里讲:“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多少学校,多少厨师,会透由食物来参天地、建立他们的人生哲学呢?


孙霖:这些可否从现代的一些理论上来解释呢?比如江本胜《水知道答案》里,他拍摄到了态度(心灵)对水分子结构的影响。


冯哲:江本胜透过所谓的图片,那是一个事实,是技术化的说法。中国人不是。中国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决定了其品质。被中国人视为神圣的事物,他就会集中所有精力、无比凝重地对待,就像对待神灵一样。这个比那个境界更高。可惜,现在的小朋友不缺乏物资,对物质没有感觉,所谓“好坏无感”,受了糕点味道的刺激,他有了感觉,但纯属生物性的感觉,并没有让他在内心升起一种深情。两者有天壤之别。中国人对食物更多的传递出的是爱,儒家讲的“仁”。


孙霖:您说的“仁爱”与一般人所讲的亲情还不一样。有什么区别呢?


冯哲:亲情也在其中。妈妈给孩子的永远是最好的,宁愿自己不吃,也要给孩子,另一个是给老人,但不仅是亲情,一个人,他全力以赴,凝神忘我、发愤忘食地去做一件事,付出很多,在这个过程中,爱就升起了!当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全神贯注、一心一意的时候,爱就产生了。对食物如此,耕种也如此。爱就是儒家讲的“仁”,这是很高贵的。透过一个人的饮食方式就知道他是不是慈悲的,就是这么一回事。


孙霖:您这边好像请了一个外国的老师做食育方面的教导?


冯哲:是他影响了我们,从瑜伽的角度来讲食育,像是万物有灵之类的。书院的立场还是放在中国传统文化上,有一个文化立场的主体性。中国人的耕读与他们还是有区别的,我们的耕读诞生了中国思想、中国哲学,不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国的《易经》《道德经》怎么来的?都是由天地而来。历代的中国人无论是得意、失意,他总是有一种田园思想、桃花源思想,在那儿找到了安顿身心灵的家园。中国人的心灵非常灵动,诗意,从哪里来呢?从天地、山水、田园而来。从《诗经》里就能看出来,外国人翻译都是形而下的,花就是花,草就是草,中国人不是,他是借物表达自己内在的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老外翻译是“小河的对岸两只斑鸠在⋯⋯”完全是两个味道,他会给你具象化,失去了美感。


孙霖:再问一个形而下的问题,更实际的问题。做到有机化和调料无添加化,从食物的采购成本上会增加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往这个方向转变的话,从经济的角度上考虑,是可行的吗?书院会不会压力很大?(学生目前一个月的饮食花费是300元左右,不包括教职工的加工成本)


冯哲:我没有算过。农场给我们的菜7元一斤,比批发市场的(常规菜)贵2~3倍,但已经接近成本价了,不能再降了。


孙霖:这部分成本会转嫁出去吗?像有些学校,有机化之后多收一个餐费。


冯哲:这部分需要与家长有很好的互动。真正要过这样的生活某种程度上需要营造一个氛围,彼此对这件事有信心,做这件事有价值感,认同有机是一种高尚的生活,这个观念一旦形成,当然没有问题。书院到目前为止倒没有考虑成本的因素。素食相对荤食是我们的选择,但素食不一定完全健康,从素食再到有机,是第二个阶段。


有机呢,还是一个信任的问题,可能也是市场的原因吧,一部分家长未必相信是真有机。另一部分家长对有机倒是有信心,他们的意见还不统一。这个也需要做工作。人的饮食有巨大的惯性,味觉、肠胃的需要大过健康,但书院往有机过度的愿望和条件是越来越好。


书院是一个教育场所,还要回归教育的理念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不用社会上的一套去讲有机多么好啦,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上去给家长讲。生活必须知行合一,把“知”先建立起来,真知必须行。第一步先让他们了解食材的真相,再去往第二个层面发展,建立友善的生活方式,让孩子真正建立纯正的中国思维,不能光读书,文字是不够的,身体要没感觉也是不行的。第三个层面呢,必须去彻底地“行”,到那时候就是家长的要求,书院不有机他还不干了。目前,我们处于第二个阶段,大家有向往但并不是有不可阻挡的热情,必须要这样做。


孙霖:放到社会上也是这个样子,大家都知道有机好啊,但并不是刚需。


冯哲:从书院的发展趋势来看,很快就是刚需了。因为一部分家长已经非常在意。有些家长来书院考察,直奔厨房,检查学校的米面油是不是转基因的。考察很多学校,先看厨房,厨房不过关就一票否决,显然他们已经这么开始做了。


孙霖:怎么对家长有更多影响呢?


冯哲:通过共学和体验。现在还属于头脑的认识,下一步要让大家去“行”,做尝试。


孙霖:我们可以做些分享会。我们之前做的“美食极客”品鉴会,找了许多盐,从200多一斤的法国顶级调味盐到加了抗凝剂的工业盐,让大家来品尝和评分。精盐死咸,吃到嘴里是苦的,天然盐有丰富的化合物,很好的韵味,通过这样的方式,观众吃出了不同,于是对食材有了兴趣,我们再讲为什么不同,他们便容易接受了。我们不谈有机,只谈美味。同样的萝卜,让大家盲品和打分,也做过这样的活动。大家认可了之后,再找种植者来讲背后的故事。


冯哲:我赞同,这是他自觉的选择,而不是强求。我倒是认为,让有机成为中国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可能更彻底。因为现在各级各地学校,你们会遇到很多老师校长,这些还未进入他们的教育思想里。从书院教育来说,有机是书院教育思想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张茜:“有机”能替换一个词吗?因为它是西方的定义。


冯哲:从中国文化的语境来说,没有“有机”这个词。传统中国人强调的农耕是“自然”。有机在西方是一个技术标准,自然农耕是“究竟真相”。中国人讲信仰,相信什么就怎么做。


张茜:但是,有人会说“自然农法”没有标准,无法复制。


冯哲:这个不是标准的问题,实际上是你的感觉,发自内心、带有祖先遗传的生活方式选择。其实,中国人过的四千年才是真正的有机。但我们与传统割断了联系,历史记忆被阻隔了,我们不知道先人是怎么生活的,我称之为“集体无意识”






有机会专属福利

有机藜麦西红柿意大利面+有机普罗旺斯番茄意面酱套餐

原价118元,现价82元


藜麦,其品质与奶粉及肉类相当,富含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类黄酮,钙、镁、铁等多种矿物质,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含量高达7.1%,是当之无愧的超级谷物。并且易于消化吸收,低脂低热量,帮助人体均衡补充营养、增强机体功能。

 

碧然之家有机藜麦西红柿意大利面以有机硬质小麦、超级谷物藜麦为基础,添加西红柿调味,富含多种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无香精,无色素,更健康。搭配有机普罗旺斯风味番茄意面酱,用橄榄油制作而成,混合了绿色蔬菜和各类天然香草,用玄米糖替代了蔗糖,充分保留了植物的营养成分!产品从种植培育、到生产加工,全程欧盟有机认证,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快快将绿色有机种植园的健康食材连同法国西南部温暖的阳光一起端上餐桌吧!

 

碧然之家致力于成为权威健康有机早餐专家,引进获得国际权威有机认证的有机食品,通过O2O全渠道营销,给注重健康和生活品质的高端消费人群提供全系列安全的健康营养方案,传递有机生活新理念。

 

碧然之家专注于进口有机早餐,已经为中国消费者引进了法国有机食品第一大品牌,产品包括有机燕麦片、水果泥、柠檬汁、意大利面、番茄意面调味酱等。所有的产品均获得欧盟、法国双重有机认证,全程有机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经覆盖了全国10个城市,进入了众多家高端超市及自贸区进口商品超市,如久光,城市超市,City Super, DIG, 等等。产品同时也开拓了线上和手机移动端销售渠道,在京东、1号店或者微信里搜索“碧然之家”都可以找到我们的旗舰店。

 

同时,碧然之家也一直在尽最大努力传递有机生活理念。从碧然之家微信公众号所宣传的内容,到我们每次线上、线下活动,都在跟大家传递“有机”这样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劳动中独处,体会自助助人的快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