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钻木取火、追踪动物、野外独处…… 这所学校拿“原始技能”当招牌课

2017-01-03 许静娟 有机会网

文章来源:台湾环境资讯中心

作者:许静娟

图片:七世代自然学校


以此身连结大地:七世代自然生活学校

你相信,现代社会还有人能在三分钟内,用钻木的方式,升起一把火吗?你试过在夜晚蒙着眼、赤着脚,循着鼓声走出一片森林吗?

如果只给你一张帆布、让你独自在森林中度过四天四夜,完全地与自己、与自然相遇,你将会获得什么?而你有多久没像个野孩子一样,在山林中尽情奔跑玩耍?或者根本从来没有过?


这些,在台湾“七世代自然生活学校”能体会到。创办人夫妇 Mike 和达娃,一个来自美国、一个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基于与大地妈妈的深刻经验与情感,他们共同创造了这所鼓励人“重拾与自然连结”的学校。课程内容包括搭建临时原始避难所、钻木取火、搓绳、编篮、追踪(野生动物)行迹、伪装、觉知,以及在野外独处数天的“灵境追寻”。


孩子学习在自然里安静。

踏上自然追寻之路

在 Mike 的生命与大自然“相遇”之前,本来是美国连锁家具商的超级业务员,在全美分店的销售业绩排名第一,有着可观收入和丰腴的物质生活,他却感到不太对劲。37岁生日前几天,他走进主管办公室问道:“请问你有辞职信格式吗?”主管笑着说:“当然有啊!”他还以为这个超级业务员在开玩笑。当天 Mike 就离职了。隔天,他到家附近的书店闲晃,被一本名为《The Tracker》(中文译名:追踪师的足迹)的书所吸引。书中故事主角 Tom Brown 是个白人,从八岁开始,就跟一位印地安阿帕契族长者“潜近狼”(Stalking Wolf)学习古老生活智慧,踏上自然追寻之路。

注:追踪(tracking)此处指对野生动物的追踪。凭借观察气味、足迹、粪便、食物残屑、叫声、皮毛羽毛等“蛛丝马迹”来寻找动物。

这个故事深深吸引了 Mike,他找上 Tom 创办的“追踪师学校”(Tracker School),接受各种启发与训练。经过几年的参与,他在追踪师学校担任了一年“森林照护者”的志愿职位、在学校的森林中,自己盖房子、过着没水没电的原始生活。

对于这段经验,Mike 认为:“在追踪师学校的课程中,得到的是一连串的信息,但,必须透过把这些信息‘做’出来,才有可能真正将它们转化为真正的知识与技能。”

至于多年从事兼职翻译工作的达娃,则因为帮出版社挑书,找到《追踪师》系列书籍。有一段文字这么写着:“追踪时,我们拿起的是一条线索。线索的远端有个生命在移动、生存,并且与我们眼底的足迹相连。那动物的一举一动,仍存在于足迹之中,存在于最细微的外在与内在的细节里。我们一旦开始追踪,就会逐渐变成我们所追踪的那只动物本身。”审书时,达娃一面读一面好奇:“有这么厉害?真的可以这样天人合一吗?”


翻完第一本《松林少年的追寻》,她心想:“这个境界太厉害了,我也想要有。就算是骗人的,也要眼见为凭。”带着迫不及待的心情,达娃直接飞到主角 Tom Brown 创办的追踪师学校一探究竟,该系列的第二本《追踪师的足迹》,还是她飞到美国、进入追踪师学校上课前一晚,在旅馆里完成的。追踪师学校的训练,开启了达娃的自然之眼,后来在进行“灵境追寻”时,她曾经一个人在旷野独处28天。


“追踪需要非凡的好奇心与耐心。我们一辈子都在追踪,只是不知不觉。我们追踪日月星辰的轨迹,追踪四季风雨的消息,追踪父母孩子此时此刻的安危,追踪事故现场的伤痛。要追踪,就必须保持觉察,因此,追踪是觉知的终极延伸。”(摘自七世代自然学校的活动简介)

将经验分享出去

当达娃首次来到追踪师学校,认识了当时担任森林照护者的 Mike,两人陷入爱河。2008年,Mike来台旅行,达娃为他安排了演讲与工作坊,结果反应热烈,让他们看见在台湾授课的可能性。2009年,达娃赴美与Mike结婚。

对 Mike 来说,创办户外学校是他多年来的梦想。多年的野外经验,让他的技艺足够成熟,但在美国,已经有成堆的户外学校或野外技艺学校,立足不易;反观台湾这座小岛,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复杂的环境议题,却还没有这样的机构。2012年,两人讨论后,决定结合他们在追踪师学校和其他地方的学习经验、加上长年野外生活的体悟,一起回台,创办“七世代自然生活学校”。


七世代成立第一年,一开始就成立官方网站和脸书专页,进行活动宣传。七世代的课程名额一向上限20人,但最初几次课程,大约都只有6至8个学员。在一个为期半年、每月一次的小班制亲子课程中,每次上课,两人都得开车来回于云林住处和当时的上课定点阳明山。扣除交通、备课等成本,课程阶段还进行不到一半,收取的费用就已经用完、根本入不敷出。

对他们来说,创业第一年亏损是必然的,他们也深知“这种事情急不来。” 两人也从学员全然沉浸在大自然中的样子,得到极大的反馈。达娃记得:其中有个过动的孩子,从最初完全无法静下来参与活动。到最后一次上课时,已经能够安全专注地拿刀削木头、独自完成钻木取火需要的工具。



用双手以草木生火的过程。

慢慢地,七世代的名号渐渐受野外爱好者所知,透过学员的相互推荐,目前的课程几乎场场额满。其中,让人放下打火机与瓦斯炉,在野外重新建立与“火”直接连结的“认识火”、与在自然中开启双眼、触觉、直觉等感官敏锐的“觉知力与自然观察”,是他们的两大招牌课程。

这些课程强调感受与实作,挑战、颠覆了台湾人偏重知识灌输、记忆背诵的学习历程,也让人重新找回身体与大自然的直接连结,带给用脑过度的现代都市人难忘的经验。


“我们的基础学习虽然是来自追踪师学校,但后来也遇到非常多不同的导师,加上我们对这个环境的体认,吸收、消化再重新形塑出适合此地的课程。”面对与美洲截然不同的民情与自然环境,七世代在课程设计上,针对台湾的环境与学员特性,发展出截然不同的课程模式。


在地狭人稠的台湾,人们所谓“自然生活”,顶多像农夫身处的田园,野外生存并非必备的生存技能,最开始,七世代开设过野外求生课,结束后学员却困惑:“我学这些,要用在哪里?”透过不断尝试摸索,七世代逐步降低“野外求生技能”的课程比重,偏重引导人们建立感官上与自然连结的经验、并且能在之后的日常生活,持续让这样的体验发酵。


达娃说明,“比如生火,当你知道可以用远古祖先的方法生一把火,那一瞬间,就透过这把火认识了森林、透过土地、树木和火,学会和大自然可能连结的方式,那个连结方式是非常直接的感动;或者动物追踪课,你学会了,在都市里也可以追踪公园里的猫、狗、松鼠等小动物。透过这些课程,只要持续练习,你将对环境更加觉察。”

“从维系生命基本需求的原始层次上与大地重新连结,你将对生命产生新的体认,与大地万物建立起仅在全然融入时才能产生的亲密连结。唯有将自己沈浸根植于大地之中,我们才能创造出孩子与后代都能享有的光明未来。”

一切走在当下

七世代目前没有专属的大型户外场地,每次少则两天、多则九天野外课程,相关的行政工作、场地协调、食宿规划、器材准备、加上授课与翻译工作都相当耗费心力。课程即使叫好又叫座,却难以大量推出。目前的课程收入,还不足以支应两人的家庭开支。

达娃说:“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开得课不够多。若要支应生活,一个月要开两次课,但这样在身心能量方面相当累人!”曾经是超级业务员的Mike认为,七世代学员数量与营收,并非他要追求的目标,若学生人数太多,难免影响课程质量。甚至觉得:“赚钱的自然学校常常就不是好学校了。”


七世代的创办人Mike与达娃。

目前,达娃仍需额外兼职翻译工作,补贴生活开支,她自嘲:“我们两个对于金钱的安全感不同,没钱的时候我会到处想办法,在这方面Mike赚到了!”在两人的分工上,Mike主要负责授课,达娃则要打点所有相关的行政庶务工作,并在课程中负责翻译工作。

之所以名为“七世代”,是因为北美东北部原住民世代流传着一份古老智慧:在做决定时,必须为未来七代子孙着想,若有不良影响就不能做。


对于达娃和Mike而言,创立七世代自然生活学校,最重要的是忠于自己初衷与理想的选择。他们依着自己对大地妈妈的爱而行,没有太多华丽的想法与宏观的愿景,一切只是走在当下而已。


原始编制课程的作品。

当被问到“会希望有更多人投入在传授人与自然可以如何共处的经验吗?有什么话可以分享给这些有志投入的人?”达娃回答:“对我来说,这方面我没那么有兴趣。如果有人想要加入的话,就是给予他们祝福,其实没有什么话想说,就是只能祝福大家而已。因为我们不是为了要创造一个这样的社群,我们没有那样的需求。我们纯粹是基于自己对土地的爱而做这件事情。并不是说我们没有想要看见更多人跟大地做连结,而是我们只是在做自己的事情。”


“I've never done this for human beings. I do it for the nature.”(我从不是为了人类做这件事,而是为了自然。)Mike补充。

原文链接:enw.e-info.org.tw/content/3707

附:七世代自然学校官网
http://7generationsoutdoor.omei.net

相关文章回顾



有机是一种生活,独立是一种态度,有机会分享你我的品味和追求。
联系我们
media@yogeev.com(合作)farm@yogeev.com(农场)post@yogeev.com(投稿)

多转发,人人有机会扫描二维码,关注有机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