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自己当人看,别活成一部机器 | 再次反思什么是“有机”

2017-01-19 2017新年寄语 有机会网

有机会原创文章

作者:Jing

要点一览

  • 在工业文明的潜移默化中,很多人常常习惯于把自己、把他人、乃至整个自然界都看作是没有生命的机器。

  • 学会辨别“有机体”(生命体)和“机器”的区别,是理解“有机生活”的好方法之一。

  • 有机生活并不神秘、也并非高不可攀,只是要重新“把生命当做生命对待”而已。

  • 有机体的从无到有,不是先制造好一个个部分再组装起来的,而是整体共同成长。有机生活也是一样,从整体入手才更有效,也更容易。


有机会一直以来的核心是推广“有机生活”,作为小编,我平时被问到最多的问题,也是我自己反思最多次的问题,就是——到底什么是“有机”和“有机生活”?年底了,似乎自然而然冒出来一些新的反思,再次就这个老问题聊一聊。

有机生活 = 有生命的生活

“有机”这个词的意思我们曾多次解释,稍微有点绕,但是不可不知!(再复习下,以下两段划重点。)

“有机生活”中的“有机”,和“有机体”的“有机”是同一个意思。所以,了解有机生活,必须先知道什么是有机体。

“有机体”的同义词也即“生命体”。有机体和生命体这两个词在英文中可翻译成同一个词organism,而organism的形容词即organic(有机的、生命的)。

“有机生活”换个表述方法,可以叫“有生命的生活”。

有人可能会说,废话,生活当然是有生命的,难道还有“没有生命的生活”不成?信不信由你,还真的有。也正因为“没有生命的生活”很普遍,所以我们才要提倡“有生命的生活”——“有机生活”的价值。

前不久偶然读到,有位生态疗愈师将“机器”作为“有机体”的反义词,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思考后,的确发现,如果能好好搞清楚“机器”和“有机体”这对反义词之间的区别,那么也离理解“有机生活”近了一大步。


当然,有机体和机器并不是毫无相似之处,他们是有共同点的。他们都是物质实体;都需要使用能源或者转化能源;都由小的部分组成;都有目的性。但是,有机体和机器之间更存在本质的不同,如果意识不到,代价会很惨重。

有人可能会说,机器和有机体当然很不一样了,一个死的一个活的,不就是这么简单吗?

可是,虽然说起来是很简单,但在这个工业化的时代,我们受到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看成是没有生命的机器,把别人也看成机器,更是把动植物看成机器,甚至把整个地球都看成是巨大的机器…… 本身有生命的有机体,在很多人心里已经被简化成仅仅是用来生产金钱、满足欲望的机器。后果会是什么呢?我想每个人都已经看到身边无处不在愈演愈烈的问题了。要解决问题,不得不重新搞清楚有机体和机器的区别。

有机体和机器有什么区别?

这两者区别很多,以下重点探讨3个:目的来源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关系不同,以及部分是否可以先于整体而存在。

◆ 目的:内在生成VS外界设定

有机体和机器都有目的性。这看似是一个共同点,但同时是他们最大的不同点所在。

有机体和机器的最重要的差别在于,有机体的目的是来自内在的,而机器的目的是由外界设定的。

也就是说,有机体有一个自治的自我,有能力给自己赋予目的。但是机器是相反的,机器不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机器的目的都是制造者或使用者设定的。

这是最核心的区别,有机体和机器的其他区别,都是多多少少和这个核心区别相关的。

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的生命设定目的。当然,也有人相信生命没有目的——但是“没有目的”也是这个人自己给自己设定的。

但是一块钟表(机器)的目的,不是钟表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外界的制造者和使用者给它设定好了的——目的可能包括计时、装饰、彰显身份等。钟表不可能自己“突发奇想”去改变或删除外界设定的目的。


如果外界故意忽略有机体自己的目的,或是故意让这些目的得不到满足,或把来自外界的目的强加于有机体,那么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比如,人会本能地想要给自己设定生命的目的。而一旦社会只是把这个人看做赚钱机器,那么势必会和人内心的目的造成冲突。哪怕有些人“成功地”被社会洗脑,真的把自己当机器看,照着别人设定的目标玩命,机械化地生活,不再去想自己到底要什么……但是,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自己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的本质不会被消除,想要为自己寻找目的的渴望不会消失。长此以往,痛苦和纠结就是难免的,冲突迟早会爆发。


再比如动物园。野生动物会给自己设定生命目的,其天性就是要自由自在地成长和繁衍。但是如果人类把野生动物当做赚钱工具、玩具、摆设,圈在过于狭小的空间里,问题就是必然会出现的。当对自由的渴望得不到满足,小则动物本身不健康,大则发生流血伤亡事件……这些都是事实。类似这样,把有机体当做机器看待而造成问题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

◆ 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不同

有机体和机器中,都必须有各个组成部分才可以正常运转。但是,在有机体中,不同部分(比如植物的根、茎、叶等)之间可能相互生成、相互维系。机器的组成部分(比如电脑的显示器、键盘、主机等)则大多不具备这样的特点。

有机体不仅是有组织性的,而且是自组织的、自我再生的系统。有机体会根据自己的目的来产生各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如果外界不顾有机体内在的目的,想要硬生生去掉或加进一些部分,就可能会对有机体造成损害。

而机器制造者如果在对照自己设定的目的后发现,机器的某个部分很多余、没有任何作用,那去掉它就可以,不影响整体运转。

这里不得不说说有机农业和常规农业的区别。农人是否能关注农田“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有机和常规农业的重要区别之一。


↑ 有机农业注重提升农田生物多样性,以此来形成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平衡。

“有机农业”之所以叫做有机农业,是因为将农田看做是完整的“有机体”(此说法来自牛津大学的农学家fourth Lord Northbourne)。就像一个动物体内的器官之间的关系一样,农田的各个组成部分(土壤、空气、水、动植物、微生物等等)之间可能会相互生成、相互维持和相互影响,所有元素之间构成一张生命之网。作为有机农人,必须要尊重这些关系的存在。

比如,动物排泄物化作肥料,给农作物提供营养,继而生产更多的食物,食物又被动物吃掉。野生植物能够改善土壤,提供多样化的栖息地,让多种生物得以繁衍。而捕食性昆虫在满足自己生存需要的同时,会让大多植物得以成长。土壤的结构影响着植物可得的空气和水分多少。微生物影响着植物的免疫力和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这张生命之网是非常复杂的。

一旦发生虫把农作物吃光的情况,不是因为虫子本身非要这么干,而是“农田有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失衡。因此有机农业中,不会用毒药把虫都杀光,而是致力于重建农田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平衡。

↑ 常规农业的思路是把农田当做机器,希望农田只产出人类“需要”的东西,把人类“不需要的”全部去掉。

如果像常规农业那样,误把农田看作是机器而不是有机体,我们就可能做出很多愚蠢的行为:我们会误以为农田的组成部分是相互独立的,以为可以根据人的喜好随意去掉或加入一些部分,或者干预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比如热衷于去除我们不想要的部分(野草、虫子等),而只想保留我们想要的农作物。殊不知,离开野草和虫子,再加上被喷洒了各种合成药品,农田的健康是无法持续的。再比如我们忙于给土壤施化肥,却没意识到过多的某些元素会影响植物吸收其他营养、影响土壤结构……

大规模、单一的工业化农业中,人一直在试图让农田变成“听话”的机器,希望一切都是可精确预测、线性增长的,希望土地只产出人类需要的东西,不要长一些没用的“杂草”“害虫”。可是其实人类一直没能如愿,因为农田根本不是机器,ta不会那么听话。当人类打乱了农田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各种问题就会出现,比如减产、土壤流失、水污染、有耐药性的虫和草、食物营养品质降低等等。

有些人对农田的“任性”越来越忍无可忍,宣布不想再“靠天吃饭”,于是花重金建起隔绝土壤和阳光的“植物工厂”,越发明目张胆地想要把农田变机器。这里面的问题就更多了,因为机器无法代替有机体。

所以,有机农业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是不把农田当机器,而是重新把农田当做有机体看待而已——就像是把人当人看一样,不是本来就该做的事吗?只不过做有机农业的人比较少,就让正常的行为显得“不正常”了。

◆ 先有部分还是先有整体?

这是机器和有机体之间的一个很有意思的区别,也是本文想要重点讨论的。

对机器来说,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刚开始的时候,“整体”只是个虚拟的东西、只存在于设计方案中。只有当所有构件都被制造出来、并且被正确组装之后,实体的机器整体才会出现,这时机器才会发挥它的功能。

对有机体来说,虽然开始也有个虚拟的整体(种子“知道”自己未来要长成什么植物),但是有机体从一开始就有完整的、实体的生命,就已经能够发挥生命的各种功能。在成长过程中,有机体会慢慢生出更多的部分,但每个部分不会先于整体而存在

↑ 汽车的一些构成部分。所有部件先造好后,才能拼装成整体。

比如,造一辆汽车(机器),需分别制造发动机、电气设备、底盘、车身、轮胎、座椅等等部件,这些部件都造好后,组装起来,才成为实体的汽车整体。

↑ 大豆种子里的植物“雏形”

↑ 有机体是作为一个整体逐渐成长,不是分别造好各个部分然后拼起来。

但是有机体不一样。一颗种子要长成一株植物,当然不可能分别制造根、茎、叶然后组装起来。其实种子内部就已经有植物的完整“雏形”。种子萌发时,是整体同时在变化:胚根发育成幼苗的根,胚芽发育成茎、叶,胚轴发育成茎的一部分。这个幼小的植株的每个部分都同时在慢慢长大。日后还可能会生出花、果实和更多的种子——这些新的部分都不会先于整体而存在。

再看我们个人的生活。“有机生活从何开始?”这也是我常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从吃有机食物开始吗?还是要先断舍离、或者做垃圾分类?还是得先增加锻炼,或是学传统文化?……

个人认为,如果这样问,就是犯了“把有机体当做机器看待”的错误。当我们先着眼于部分而不是整体,的确会觉得无从下手。我们甚至会常常生出怀疑,“我做好了A和B,但是C、D、E、F还保持原样,这么一抵消,还是没啥用啊!”

我们可以把个人的“有机生活”想象成一个有机体。有机体的“部分”无法先于“整体”存在。

当我们要实践“有机生活”,最好首先别太纠结到底该改变衣食住行中哪个小的部分,而是先在心中孕育整体的“雏形”,就像孕育一个种子或是胚胎那样。

这个“雏形”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以是完全不一样的,有机生活没有什么统一的准则,最关键的是: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地球,让生活富有生命力。结合本文的讨论就是——不用对待机器的方式对待生命!我们需要学会把自己当人看,把他人当人看,把每个生命当做生命看待。每个生命的存在必然要以牺牲其他生命为代价,这没错,但是这种依存需要建立在尊重生命的基础之上。

当有机生活的整体雏形出现了,每个小的部分会慢慢自然成长。我们不是要做好一个部分再去做下一个,而是意识到——生活的每个部分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比如,技能和工作选择相互影响,而工作又和家庭关系相互影响,饮食的选择跟情绪相互影响,教育孩子的方式和家长自己的身心状态相互影响等等…… 这些小的部分之间又形成复杂的网状,我们没法不管整张网而只做好一个点。只有让生活的各个部分一起共同成长,才可能达到期望中的效果——幸福,平和,健康……

这个过程是必须的。否则,假如只是热衷于改变某个方面,而不顾整体,会很快有冲突、疑惑、苦恼。典型的例子,比如我亲眼看到有些人只为干净的空气和食物(或生活的其他部分)花了大量代价,却没有关注整体,这样的行动要么无法持久,要么达不到预期效果——人还是会不健康、不开心。


从个人的整体改变到社会的整体改变

个人的生活不是孤立的,而是处处和社会相互影响。有机生活有益个人,同时也有益于社会。

其实,关于社会进步,从大的角度看,社会也像是一个有机体,为了达到更好的状态,需要整体的共同进步,而不可能先造好一个个部分再“拼装”成整体。

比如,我们不可能只治理雾霾而不改变人的消费观,不可能在缺乏温暖社区的情况下完善教育,不可能只改善社会制度而不提高人的思想素质,也不可能不管乡村空心化问题而做好农业…… 正因为问题都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先孕育“整体的雏形”比先去费劲改变某个部分,要更容易和有效得多。

当然,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去尝试解决所有社会问题。但是,可以做而且有必要做的是,我们有能力尝试着跳出自己的领域局限,看到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这样的连接,也是有机会一直在做的),看到整体改变的可能性,接下来的互相学习、合作、共同进步才会自然而然发生。

当然,有机体和机器还有许许多多其他区别——

有机体的喜怒哀乐、创造力、想象力、自我复制等等特性,在机器中是没有的。

机器可以被全部拆掉再拼装起来,重新恢复原样和原先的功能,但是有机体不可以。

机器可以被随时“开”或“关”,关了还可以再开。对待有机体就不能用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如果不想造成过多伤害,需要顺应内在的规律,“开”或“关”需要由有机体自己决定。

……

还有个区别,可以给我们一些很积极的信念:

机器生产好后,大多组成部分是维持不变的,而且一般来说机器的组成部分无法自我更新,假如使用过程中坏掉,只能等待修理者来更换。

而有机体在生命过程中,组成部分会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发生某些问题的时候,有机体会进行自动的自我修复。

比如人体细胞会不断更新,有些疾病不吃药也能好,受轻伤后会自动地慢慢愈合伤口。往大范围去联想,我们其实可以把生态系统看做是一个有机体,ta的组成部分都在不断地自我更新。各种各样的问题看似已经把地球搞得千疮百孔,但是一切都是在变化中的,只要不过多地被干预,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是强大的。不会恢复原样,但会趋向新的平衡。

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破裂,像是一道道无形的“伤口”。但只要留出空间,让有机体(小至个人、社会,大至生态系统)恢复生命的本性,这样的无形伤口可能也是可以愈合的。


结语

理解“有机生活”有许许多多不同的方式,比较“机器”和“有机体”之间的区别,是这许多种方式中的一种。不要把有机体误当做机器,让生命恢复生命的本性,这样,有些事情就不再成为责任或是负担,而是天生就会做的,就像我们天生会呼吸一样。这很难也很简单,只需要瞬间的转念而已。

新年到来,很多人都在默默许下自己的新愿望,我今年给自己的小小建议就是,从孕育生活整体的雏形开始,但愿能先培育出一棵小芽,随后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小芽的每个部分就会同时慢慢长大。这篇新年寄语,送给大家,也送给我自己。

注:

本文部分观点参考自Daniel J. Nicholson的文章《Organisms ≠ Machines》以及Donella H. Meadows的书《系统之美》。图片来自有机会、Pixabay、昵图网等。

相关文章回顾




有机是一种生活,独立是一种态度,有机会分享你我的品味和追求。
联系我们
media@yogeev.com(合作)farm@yogeev.com(农场)post@yogeev.com(投稿)

多转发,人人有机会扫描二维码,关注有机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