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从有了啥都能借到的“借物馆”,顽疾“剁手症”又多了一种新疗法

2017-02-22 Jing 有机会网

有机会原创文章

作者:Jing

“借物馆”,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可以借物品的地方。在提倡共享、节约资源的大趋势下,借物馆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可借的物品越来越五花八门——衣服包包、玩具、乐器、派对用品、运动器材、木工工具、厨具、电子产品,等等等。交纳一小笔会费,就能租借使用多种多样的物品,还不用担心维修、存放空间等问题。

借物馆的核心理念就是,对于那些你知道只是偶尔会用或是不确定会不会长期使用的东西,真的没必要去买新的,以借代买更省钱省心,而且对生态更友善。

其实,类似借物馆的租赁店在我们身边一直存在,只不过可借物品大多局限在很少的类别中,而且是以盈利为首要目的。比如常见的有自行车租赁、影像产品租赁等等。但是与之区别的是,借物馆的可借物品范围要大得多,服务类型通常不仅仅是跟物品有关、而是同时注重营造社区,盈利不再是首要目的。这是现代“借物馆运动”和传统的租赁店最大的区别所在。

myTurn借物平台的创始人Gene Homicki说,很多基于社区的借物馆每周都能借出超过千件(次)的物品,并且还举办课程、手工工作坊,营造创客空间,活动非常丰富。

“最成功的借物馆,就是那些不仅仅专注于‘借物’的借物馆。”Gene说,“他们有强烈的社区感。比如,有些借物馆为了让更多样的人群能够受益,并不要求会员都付同样的会费,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和物品使用频次自由付费。”

借物馆运动鼓励我们重新思考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我们究竟需要多少物品?那些不常使用甚至是很偶尔使用的物品,我们有必要每一件都“拥有”吗?如果我们从身边开始做更多的分享,我们的家庭、社区甚至整个社会将会发生多大的改变?……

以下是Shareable网站分享的8个有代表性的借物馆,一起来边看边思考吧: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1. 加拿大多伦多 “分享仓库”(Sharing Depot)


创始人莱恩•迪蒙和罗伦斯•阿尔瓦曾经都在环保和经济创新领域工作,但他们想要做更多的事,想要为当地的社区带来积极改变。2012年,他们获得基金会资助,创办了“多伦多工具租赁馆”。结果很受欢迎,在仅仅三年内开了四个分店,会员数千人。可借物品从体育用品、野营用品、玩具等等应有尽有。他们在2014年获得了多伦多“最绿组织”的称号。随着需求增长,他们未来还将不断扩大,并且计划把分店开进公寓楼和消费者合作社中。组织的名字也从“工具租赁馆”改成了“分享仓库”。

网站:https://sharingdepot.ca

2. 美国俄勒冈州 西斯保罗图书馆的借物馆(Hillsboro Library of Things)


这家借物馆位于西斯保罗图书馆内。人们来看书、借书的同时就能借到乐器、厨具、玩具等等用品,很是方便。而且,这里的功能不仅仅在于借物,同时“支持终身学习和开发创造力”,通过各种活动鼓励人们利用借到的物品来学习新技能、发展新爱好。

3. 英国弗罗姆 “分享”借物馆(SHARE Library of Things)


“分享”创始于2015年,来自社会各界的人们——包括政府、社会企业、艺术组织等——走到一起促成了这个借物馆的形成。可借物品类别广泛,而且没有定价,根据你的经济能力,每借一件物品,捐款1至5英镑就好。如果想要成为包年或者包月会员,同样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付费。实在手头拮据的话,还可以用做志工的方式来交换物品使用权。

他们的宗旨是,希望人们以更少的花费、更少的浪费,带来更多的连接和共享。现在,“分享”团队不断收到来自全英国的咨询,人们都迫不及待想要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复制他们的模式。

网站:https://sharefrome.org

4. 英国伦敦借物馆(London Library of Things)


通过众筹方式创办的伦敦借物馆,在有机会的往期报道中已经出现过啦。而在包括卫报、BBC在内的各大媒体上,伦敦借物馆从开办之前就已经火了一把,获得了广泛的报道。

伦敦借物馆的前身,是2014年开始的、位于公共图书馆中的小小借物空间。通过众筹,他们才搬到了现在这个在媒体上频频露面的高颜值店铺。除了借物,他们定期举办社区聚会等活动,人们可以利用借来的工具学习新技能,更能认识邻里中兴趣相投的新朋友。

在官网上,最显眼的一句话就是:“能借的东西,干嘛还要买呢?”

网站:http://www.libraryofthings.co.uk

5. 美国马萨诸塞州 瑞丁图书馆的借物馆


这里主要出借的物品跟科技和儿童教育有关。比如小型望远镜和天文望远镜,买的话价格不菲,但人们只在偶尔的野外旅行中会用到,借来用当然比购买要实惠得多。这家借物馆的儿童玩具很是丰富,家长不用再担心孩子对新玩具的“三分钟热度”了,玩腻了还回借物馆就好。作为图书馆里的借物馆,这里甚至还可以借到电子书阅读器。

网站:http://www.readingpl.org/discover/library-of-things

6. 美国加州 萨克拉门多图书馆的借物馆


其实,欧美许多公共图书馆里的借物馆都已经默默无闻运行很多年了,而且各有特色,这家也不例外。在萨克拉门多图书馆的借物馆,人们可以借到缝纫机、乐器、电子游戏机、摄像机、手工制作工具等等物品。至于为什么“馆藏”物品选择了这些类别呢?其实是经过公众投票选择的。

这里甚至还可以修自行车——什么?在图书馆修自行车?也许,他们不仅想鼓励人们以借代买,也同时想鼓励及时修理、爱物惜物吧。

网站:http://www.saclibrary.org/Services/Library-of-Things

7. 荷兰乌得勒支 “分享地下室”(De Deelkelder)

创始人这样说,“作为狂热的工匠,户外运动爱好者和有环保意识的人,看到生产过剩和随之而来的效率低下、污染和不平等的现象,我们渴望做出改变。”

分享地下室希望人们“借用”物品的过程能比“拥有”物品更容易、更便宜、更有趣。如果形成这样的氛围,想要“浪费”也就越来越难了。虽然这家借物馆现在规模还比较小,但是梦想是大大的,他们希望在这座城市的每个区都能有类似的借物馆出现,让人们分享物品、遇见新朋友、交换经验。

网站:http://www.dedeelkelder.nl

8. 德国柏林 “莱拉”借物馆(Leila)


莱拉借物馆成立于2010年,是一个开放、参与式的借物馆。核心理念就是“共享物品”,鼓励人们不必在家囤积过多的物品,而是把多余的闲置物分享出来,拿到借物馆来,让更需要这些物品的人能够使用到。如果我们仔细思考就会发现,比起习以为常的“占有”来说,“分享”和“使用”确实更贴近真实的需求。

网站:http://leila-berlin.de

以上这些,只是日益庞大的“借物馆运动”的很小一部分。另外,在数字化的时代,也有越来越多的借物机构通过网络开展服务,结合快递,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更方便快捷地借到和归还物品。

虽然以上没有提到中国的案例,但其实这样的服务在我们身边并不是没有的。比如我就见过开在社区店、休闲农场里的“借物角”,以及基于手机app的衣物、玩具和电器租赁服务等等。如果你身边有类似的“借物”服务,欢迎在文末留言分享。

跟传统的租赁店相比,现代的借物馆运动有着全新的使命——盈利通常不是他们的重点,真正的目的在于,创造节约、生态的本地化经济新模式,并且找回社区中人与人之间本该有的紧密连接。

面对生态危机和各种社会问题,我们没必要放任自己沉迷在悲观情绪中,因为新的应对方法总是层出不穷的,重要的是,这些方法的确奏效!别忘了:人的智慧是一种无价、无限、却常被忽视的“可再生资源”。

(文中图片来自各个借物馆的网站)

延伸阅读




有机是一种生活,独立是一种态度,有机会分享你我的品味和追求。
联系我们
media@yogeev.com(合作)farm@yogeev.com(农场)post@yogeev.com(投稿)

多转发,人人有机会扫描二维码,关注有机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