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organicliving Intro 有机是一种生活,独立是一种态度,“有机会”分享你我的品味和追求。中国有机生活第一媒体。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满满妈妈(lovemmmm520) 作者:满满妈妈 图片来源:Pixabay 在今天的中国,所有的人往上倒推三代,几乎全是农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城里人。像我这种前二十年是个农村人,二十年后生活在城里的人更不知道该如何定义身份。所以我们今天探讨的城市与乡村,只是对地域的划分,而不是对人群的归类。 今年过年,带着女儿辗转三地,从城市到农村,再从农村回到城市,第一次从育儿的角度来审视这种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人的生存画面:城市与农村的碰撞。 你所憧憬的乡村不一定如诗如画,你所居住的城市也不一定高人一等。 1 自然环境 环境污染早已经是城市人内心一个巨大的痛点,每每想起每隔一段时间总有那么几天不得不关门闭户躲雾霾,内心就不断质疑自己留在城市的决定。 在那些雾霾深锁的日子里,我常常问自己,孩子的一生到底什么最重要,如果我连一口纯净的呼吸都无法给她,名校名企金龟婿是不是统统都是个屁。 但是如果你以为回到农村这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的话就大错特错了。天朗气清蓝天白云的乡村只存在于久远的诗句里。如今的乡村,无节操无管制的“多无”中小企业遍地都是,在一些小城镇,这样的企业是地方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也是解决当地人口就业以及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倚靠,纵使老百姓对此怨声载道也不要指望有任何改善。浓烟滚滚的大烟囱,臭气熏天的河流,让你对田园乡村的憧憬生生幻灭。 我老家所在的这个再普通不过的西部小镇,就在半年前还上演过一场民对官的环境保卫战。就在我前几天回家时,那个厂子里的大烟囱依然繁忙地吞吐着浓烟,厂子门口挂着的大灯笼依然红澄澄好刺眼。 所以带着女儿在城市里生活,我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查看AQI,而回到农村之后,我索性不敢看了。抱着“就吸几天,不会有事儿”的心态迷惑着自己。 这里特别想说的是,很多人会惯性地认为乡村老家山清水秀空气肯定倍儿好,但是如果你真去查看一下AQI会发现,真比城市里好不了多少。不信你试试。 2 经济条件 城里人家庭收入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如果你原本来自农村,通过自己的努力飞进城市变“凤凰”,父母双方无法给予有力的经济支持,一砖一瓦全凭自己单枪匹马去闯荡的话,没有十年,你的生活很难出现大的起色。 我历来提倡简约育儿,一来的确不喜无端浪费,二来不就是因为穷嘛。吃喝拉撒以及医疗教育,样样都需要真金白银。我总是想办法将手里的资源进行最为优化的配置,坦白讲,给孩子花起钱来并不是那么随心所欲。 再来看一个乡村的案例。我的一位堂哥,初中没有毕业就走入了社会,学习各种谋生技能。室内装潢、汽修、开车、承包工程,这些在农村既吃香又挣钱的工作他都会。如今他做包工头,每月大几千有余,家里的房子要啥有啥,一点不比城里差,去年买了辆车,有事儿没事儿开着玩。家有儿子一枚(二孩已经在路上了),家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仅是车就不知有多少辆。家里物价相对便宜,一两百的玩具买起来基本也是眼都不眨。如今城里有的玩具农村基本都能买的到,实在买不着的夫妻俩也都会网购,随便买买也就齐活了。县城里有各种游乐场和欢乐谷,时不时带着孩子去玩一圈。一切都生活得毫不费力。 我回老家那天,还无意听到一个小伙子聊天,说自己去年一年挣了十八九万,除去各种花销还攒下十万,准备今年结婚生孩子。各位在城市里累成狗、穷成鬼、一年四季无盈余的小伙伴请自行脑补自己头撞豆腐的画面吧。 有没有钱,手头是松是紧,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而这,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育儿质量。 3 教育资源 在这一点上城市完爆乡村似乎是毋庸置疑的,尤其在基础设施和师资配置上。 但我还是想讲一个关于我自己的故事。 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没什么文化,在学习上基本上帮不上我,另外家庭条件也无法提供给我优越的学习环境。我就是主观地比较喜欢读书一点,于是从小学到高中一路绿灯,以全校第一的成绩小升初,全校第二的成绩初中升高中,再以文科全校第一全县十三名的成绩考上大学。 我自始至终上的都是镇上最普通的学校(但是分数线可以上全市最好的重点高中),而且也没有城里学子头悬梁锥刺股般的学习压力。但是坦白说,那时候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且对待学生极其耐心,班里几十个同学每一个都能因材施教照顾周到,至今没有听说过送红包求关照的事情。这几年,学校也是多次翻修,该有的都有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再反观城市,很多同事朋友都抱怨,从幼儿园开始便有各种学生群家长群,孩子稍微表现不好或者成绩下降都会在群里通报批评,家长在老师面前经常被训得狗血喷头。逢年过节不送红包期末的时候就你家孩子没有奖状。人人都在抢跑,不然只能在各种升学考试中望洋兴叹。实在拼不了努力的时候,就得拼爸妈的荷包了。一人上学堂,全家都遭殃。 我常在想,对学习来说,究竟什么最重要。只要不是条件极其艰苦卓绝的地方,普通的学校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一个年轻人学习的需要。一架书桌,三尺讲台,有书,有自己,不就够了吗。至于城里学校那些高逼格亮瞎眼的配置,究竟能让我们更好地运转还是增加我们运作的负荷,这个就更不好说了。 毕竟,都是应试教育,谁又比谁高明多少呢。 4 吃喝 在城市,我们可以很轻松地给孩子买到任何想吃的东西,不论是垃圾食品还是健康食品,而乡村目前还无法普及,比如生鲜,比如进口婴幼儿辅食。但是同样,生活在城市的我们依然被农药、激素、反季蔬菜等问题困扰。我们的餐桌上几乎吃不到任何不含农药的饭菜。 而这一点在农村却基本不成问题。拿我家来说,一年四季自留地里的蔬菜应有尽有,零农药零污染,从菜地里摘回来洗洗就能放心大胆地吃,什么果蔬清洁剂,什么吃之前先用开水焯一遍去农药,根本不存在这些问题。城里人或多或少会觉得自己占据了更多的优势资源,可是他们的孩子却顿顿吃着“有毒”食物,也占据了更多的癌症发病百分比。 城里人日思夜想的五谷杂粮,却是乡村孩子一日三餐中最寻常的存在。对于长势正旺的孩子来讲,究竟是偶尔买条三文鱼给孩子“补补”比较有面子,还是顿顿餐天然五谷,日日饮朝晖夕露比较有里子。 5 玩乐 关于这一点,我想有一句话可以概括,那就是“在城里,我们总是谨记每天必须要让孩子保证至少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而在乡村,我们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让孩子在室内待上一小会儿”。 女儿分别回到我和先生的老家,完全都是失控的节奏。基本上除了睡觉,整天都在外面疯玩。尤其在四川,各种爬坡上坎赶鸡鸭喂兔子捡鸡蛋摘果子玩泥巴捉泥鳅滚菜地,我觉得她已经忘了她是谁……因为户外时间相当长,我连维生素D都省了好多…… 而想想在城市里的时候,虽说每天也至少带她出去溜两次,可是活动范围通常也就在方圆两公里之内,活动对象几乎只有那千篇一律的小区绿地和商场橱窗。只有很少的时候才能带着孩子去动物园看看或者公园逛逛。都说母亲的直觉是最灵的,我毫不费力就能感受到女儿在农村时快乐地像个精灵。 而在我的心里,孩子的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6 医疗 从医疗硬件设施来讲,城市要更胜一筹。但是一个孩子能否在患病时得到恰如其分的治疗,基础设施条件如何尚在其次,父母(看护人)的作用却应该更多地得以强调。 春节的时候在先生老家,先生一位堂兄的女儿和王小满一前一后相继生病。堂兄的女儿只是有点流鼻涕,夫妻俩当天就带着孩子看病挂水去了,后来据说又是发烧又是咳嗽又是拉肚子什么的,我也没听明白到底是个什么病,最后连心肌炎都搬出来了,除夕和大年初一都在吃药中度过,前后一个星期左右才见好。生病期间照顾得也很精心,吃一口饭就要喝一口水(怕咳嗽),所有水果都要用开水烫了才吃(怕凉)。痊愈之后堂兄说其实就是感冒了。而王小满拉了一天肚子,一日五次,呈稀水蛋花样。我什么都没管,没有禁食没有用药,就稍微给多喝了点水,第二天就好了。 说这个事是因为堂兄嫂并非是我们想象中乡村里没文化的夫妻,相反,他们都是当地的年轻教师,学历也都不低,都是有文化的人,但依然缺乏对疾病以及对孩子护理的一些基本常识。而这些常识一旦具备,其实可以避免我们的孩子少受很多罪。 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婴幼童年时期无非就是碰上个普通的感冒发烧拉肚子,而这些最常见的小疾就算是在医疗条件远逊于城市的乡村也是完全可以得到妥当处理的,至于为何却总是白白花钱又多多受罪,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在对待疾病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是否足够用心。不论是城市抑或农村。 多学一些育儿教子知识,多了解一些疾病常识,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7 家庭育儿观 满满现在看来是个不怯场的姑娘,让叫谁就叫,叽叽喳喳也很爱说话,小小年纪也比较懂礼貌,别人帮她忙她都会主动说谢谢。今年过年回到双方农村也算是比较讨人喜欢。 但是21个月的她这几天开始逐渐萌发了自我意识以及物权占有欲,总是喜欢跟哥哥姐姐抢玩具。其中一个五岁多的哥哥自始至终都会让着满满,不哭不闹不抱怨,一副谦谦君子的大度模样。另外一个姐姐,也是六岁左右,却时时处处跟满满争抢玩具,分毫不让。我很少介入孩子的纷争,但是家里的其他长辈总是各种劝姐姐让着妹妹,姐姐每次没有抢夺成功就会大哭大闹,第二天还会记仇。 这个小女孩一直跟着父母在一线城市生活,只是父母双方经常出差,有时候一个月不回来也是常事,主要还是外婆负责日常生活。而这个小男孩就住在满满外婆家隔壁,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小男孩的妈妈早年在外面打过工,也算是看过世界,后来结婚生子了就回家生活。平时给家人爆炒个小龙虾,包一回北方才能吃到的水饺,或者给儿子烤个鸡翅或者饼干,在农村,这日子也算过得有滋有味。 说这些,只是想说,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不可估量,对一个孩子成长的质量来说,生在何处,长在何方都是其次,家人的爱与陪伴才最可贵。 当然,这次回老家我也见识了乡村里很多家庭教育的不足与缺失。 比如,在农村,三四岁以上的孩子很少有大人随时陪伴在侧,经常都是到了饭点大人才能看到孩子的身影,八九岁的哥哥姐姐独自带弟弟妹妹的事情也很常见。农村到处都是大坑河流,危险系数很高,先生老家几乎每年都有十来岁的孩子溺水身亡的事情发生。 比如,在农村,小孩上小学了还不刷牙都是常事,更不用说坚持让孩子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或者坚持让孩子饮食清淡少吃盐这些让世人看起来“特矫情”的要求了。 说到底,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讲,不管乡村还是城市,大部分都是老人带孩子,而老人带孩子的优势与弊端也都清清楚楚摆在那里。家庭教育的成与败,关键还是看父母的参与度与用心度,其次便是一个家庭方方面面的综合实力,地域的作用反倒不甚重要。 满妈说 写这篇文章,无心洗白乡村,更无意抹黑城市,只是想从自己一个小人物的视角来审视我们所处的育儿环境。每个人生而有定,各安各命,只是不论何事,都当有一股自下而上的改革与奋斗的力量,人类从来如此。 Author requires users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Loading Most upvoted comments above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