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大故事(一)丨地质工作者雕像:我爱你质朴的灵魂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大研究生 2022-08-31



地质工作者雕像:我爱你质朴的灵魂



走进地大南望山校区的校门,矗立在图书馆门前的一尊地质工作者雕像很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他身穿工作服,肩背地质包,腰挎罗盘,手拿铁锤,头顶蓝天,足登巉岩,眼光深邃,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从他面前出发走向祖国各地,他是学校最具标志性的风景。很少有人知道,他在那里已经站立30多年。走进他,你会想要知道,他是谁?又经历过怎样的历史变迁?


由于年代久远,想要找寻他的历史并不容易。记者翻阅了一堆老资料,在几本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校报中找寻到了一些蛛丝马迹,通过采访一些老人,记者还原了整个事情的原貌。


1956年,毕业生在北京树立的地质工作者雕像  校史馆提供



我校前身北京地质学院创建于1952年。1956年,学校第一届毕业生受到刘少奇亲切接见并给予了他们高度评价,刘少奇称他们是“和平时期的游击队员”,担负着寻找石油、钢铁等重要资源的建国重任。随后,1956届毕业生离校时共同筹资树立了一尊地质工作者雕像,一届又一届毕业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艰苦创业,不负众望,共同谱写着地质事业的新篇章。不幸的是,这尊雕像随着“文革”的到来而被毁于一旦。但生活中的地质工作者仍顽强奋战,继续塑造着自己的形象。



学校发展历经波折,经过北京地质学院、湖北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等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


“在我们这届之前,地质工作者是那样少;从我们开始,地质工作者遍布全国。我们在实习生活中树立了地质工作者形象,在这培养继承人的所在,也应由我们塑此形象,让他在一代代地质工作者的心中传下去”。1987年9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即将诞生之际,欧阳自远、殷鸿福、叶俊林、范永香、杨森楠等20名1956届毕业生联名发出倡议,建议在武汉重建地质工作者雕像,传承地质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倡议书的这段文字,道出了重建地质工作者雕像的初衷。



1987年在南望山校区修建的地质工作者雕像 资料图


“我们这一代人是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为祖国的地质事业付出了自己的一生。祖国山河遍布我们的足印,宝藏开发浸透着我们的血汗,地质工作者雕像凝聚着我们对地质事业深深的爱,厚厚的情”。记者曾采访过当时的部分倡议者,他们回忆,倡议发出后得到了校友的踊跃捐赠,一封封信件情真意切,饱含了他们对母校的眷念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根据1956届校友提供的原雕像照片,由武汉美术院设计施工,本着忠于原像、有所创新的精神,塑造出了新的地质工作者形象。新的雕像比原来略大,衬以底座,材质为不锈钢,树立于图书馆楼前。雕像历经30多年风雨,岿然不动。





2019年在未来城校区树立的地质工作者雕像 资料图


2019年8月,我校未来城校区建成启用,为实现学校新校区与主校区之间的文化传承,一座崭新的地质工作者雕像树立在新校区主大门至图书馆主轴景观带的中心广场,雕塑以主校区地质工作雕塑为蓝本,左手拿矿石、右手紧握地质锤,身背双肩登山包,聚精会神观察矿物标本,他站在新校区,为新时代的学子们继续指引方向。



每一届地大的学生都在猜测,这个雕像的原型是谁?其实,他是中国无数个普普通通地质工作者的汇聚,是他们质朴灵魂的汇聚,是他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信念的汇聚。


 “我热爱了地质一辈子,从事地质工作后,我走遍了祖国的秀丽山河。地质行业是一个充满机遇的行业,是一个极具创新性的行业,地大学子要继承老一辈地质人的志愿,不惧艰难,不怕困苦,为祖国寻找更丰富的矿藏。”这是老一辈地质人对后辈的期望。


站在雕像前,我们瞻仰他,透过他,仿佛看到地大60多年的办学历程,看到一代又一代地大毕业生在祖国各地建功立业的身影。我们热爱地质工作者雕像,爱他朴素的外貌,更爱他质朴的灵魂。



04

Jan.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审核:谭文伦 高士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