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晚40年,难忘的时刻何止这些……

金力维 艺绽 2022-07-30


1979年,中央电视台录制播出了一台“茶话会”晚会,名为“迎新春文艺晚会”。那时全中国的电视机不过几百万台,所以,这台晚会并没有产生重大社会影响。1983年,电视机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中央电视台的除夕“茶话会”首次以直播的形式举行。


除夕当天,新闻联播主播赵忠祥被导演叫去帮忙报幕。赵忠祥说出了春节联欢晚会的第一句话:“各位观众,在这欢乐的除夕,中央电视台全体工作人员祝您阖家幸福,万事如意,春节愉快。”


从此,每逢除夕之夜,阖家团聚,贴春联、吃年夜饭之外,中国人的春节又多了一个新民俗——看春晚。如果从1983年算起,春节联欢晚会已经走到了第40个年头,从一台简单的文艺联欢会演变成一条连接着全世界华人情感的精神纽带,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深刻而巨大的变革。





八十年代


上世纪80年代的春晚很朴素,央视都没有正经的晚会主持人,喜剧演员王景愚、电影明星刘晓庆和两位相声演员马季、姜昆组成第一届春晚“主持人天团”。那时中国正在经历改革开放初期,虽然物质生活匮乏,但人们的精神生活充满着活泼、开放的力量,这一时期涌现出了春晚历史上最多的经典节目。


1983年 《乡恋》



1983年春晚是央视第一次采用直播形式,现场安装了四部热线电话,供观众点播节目。观众每点播一个节目,接线员就记在纸条上递给春晚导演。从春晚开始,电话一直响个不停,要求点播的节目很集中:李谷一的《乡恋》。

李谷一原本准备了六首歌曲,可《乡恋》并不在其中。春晚导演黄一鹤手里拿着一沓纸条请示领导,眼看着点播这首歌的观众太多,节目组决定临时加演这首歌。此时,黄一鹤才发现现场没准备伴奏带,最后还是一位技术人员骑自行车20多分钟回家,把自己私藏的一盘磁带拿来,春晚这才唱响了《乡恋》。

李谷一是第一位登上春晚的歌手,是在一台春晚上演唱歌曲最多的歌手,也是登上春晚次数最多的歌手。1984年她演唱的《难忘今宵》固定为春晚结束时的谢幕曲,一直延唱至今,她本人保持的各项春晚纪录至今没有被打破。

1984年 《吃面条》

1983年春晚大获成功后,导演黄一鹤继续执导1984年春晚。筹备期间,他听说陈佩斯和朱时茂有一个《吃面条》的小品很受欢迎,就安排了试演。试演时,现场观众都被逗得前仰后合,甚至有人把衣服纽扣都笑绷了。

“笑果”这么好的节目在当年却是有质疑声的:“让全国观众这么乐,合适吗?”陈佩斯和朱时茂在春晚剧组苦等数月,直到除夕当天直播前半小时,他俩也不知道这个节目能不能上,节目组还没决定。后来,导演黄一鹤心一横,对陈佩斯和朱时茂说:“你们上吧,犯了错误算我的。”这场逼真的无实物表演是春晚历史上第一个小品,也是1984年春晚最成功的节目之一。

 1988年 “领导,冒号!”

1988年,改革开放第十个年头,第一次亮相春晚的牛群就让人记住了那句“领导,冒号!”他和李立山合说相声《巧立名目》,是由牛群的原创作品节选改编的,原本相声内容是讽刺一名科长公款私用,大吃大喝,巧立名目公款报销。但因为时间太长,最终春晚上只节选了公款吃喝的部分内容。

本来,牛群创作初稿里没有“冒号”这个词儿,但他在一次演出里发现,每当他说“领导”两个字时,就会全场爆笑,以至后面的词儿全淹没在笑声里听不清了。于是,他用高八度的声音强调了“领导”后,又加上了报告的文书体“冒号”,“领导,冒号!”变成了一个包袱。尽管这个节目是在零点表演,但相声的讽刺意味很强,反响巨大。





九十年代


上世纪90年代的春晚,是小品明星的时代,赵丽蓉、赵本山、宋丹丹、黄宏、郭达、蔡明、潘长江、高秀敏、范伟……他们节目里的一句话,就有可能成为未来一年的流行语。此时,春晚节目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杂技、歌舞、国粹京剧及各种地方剧目都汇聚在春晚舞台上。春晚的造星能力之强使得演员趋之若鹜。这十年的春晚折射了中国人日益丰富的文化生活和多元需求。

 1995年 《如此包装》

评剧演员赵丽蓉的春晚首秀是在1989年,她和侯耀文合作的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里,那一句“司马缸砸光”让观众乐呵了一整年,她操着唐山口音,质朴、幽默的表演风格浑然天成。从退休评剧演员到一夜爆红的小品明星,赵丽蓉有些错愕不及,甚至躲到京郊“闭门思过”,怕被名气冲昏了头脑,警醒自己一定要诚恳对待观众。

1995年春晚上,赵丽蓉和巩汉林搭档表演了经典小品《如此包装》。这个小品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反映了改革开放中期外来文化涌入,中国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面临的一种文化阵痛。小品里,赵丽蓉贡献了与时俱进的rap说唱+现代舞表演,跳到最后,一个踉跄跪在了地上,当时观众都以为是喜剧效果,为了表达一种文化不适感。很多年后,巩汉林才道出真相,当时赵丽蓉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排练时膝盖肿得老高,而那一跪,因为实在是支撑不住了。

 1998年 《相约一九九八》

上世纪90年代,大陆流行歌曲蓬勃发展,歌星辈出,春晚歌曲节目渐渐形成了正统民族唱法的晚会歌手、流行歌手和港台歌星三分天下的局面。1991年甄妮、杭天琪的《同一首歌》,1993年毛宁的《涛声依旧》,1995年老狼的《同桌的你》、刘德华的《忘情水》都成为传唱度极高的年度金曲。

1997年香港回归,98年春晚别出新意,混搭了内地和香港两位流行歌手那英和王菲,虽然她俩的唱法风格都极具地域特色,但她们的牵手碰撞出一曲经典的《相约一九九八》,从音乐和声到造型、舞美都堪称完美融合,成为歌坛的记忆符号。

后来,这样的混搭也被春晚一再延续。最有特点的就是2009年春晚上,宋祖英的民族唱法和周杰伦的R&B风混搭成一首《辣妹子》,虽然彩排多次,但周杰伦现场直播时还是没唱几句就不在节奏上了,他急中生智对着观众大喊“把手举起来”,用互动调动起现场气氛。




二十一世纪


千禧年后,随着中国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富足,春晚承担的文化娱乐功能性逐渐减弱,渐渐演变成一种过年庆典仪式,成为一条连接全球华人的情感纽带。2000年后的春晚,明星大咖云集,节目万里挑一,各种高新影像拍摄设备的运用,在视觉上令春晚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

 2005年 《千手观音》

2005年春晚上,一支名为《千手观音》的舞蹈赢得台下山呼海啸般的掌声。不仅仅因为这支舞蹈视觉效果美轮美奂,被演绎得天衣无缝,更因为它让人感动。

舞蹈表演者是21位平均年龄21岁的聋哑演员,演出时,四位手语老师站在舞台四个角,用她们的手语为演员传递信息。但仅凭这些还远远不够,为了排练这支舞蹈,演员们经历了成千上万次训练。虽然听不见音乐的节拍和声音,但她们用日积月累的汗水,把舞蹈节拍和动作变成了肌肉记忆。尽管,春晚舞台上美轮美奂的舞蹈层出不穷,但《千手观音》带来的震撼与感动再无法复制。

 2011年 《春天里》

2000年后,最走红的明星、最火爆的流行歌曲都会出现在春晚上,但被吊高了口味的观众既不感到新鲜,也很难被打动。历任春晚导演都要挖空心思想点子,打怀旧牌,走混搭风,洗脑神曲热热闹闹唱起来……但这些,都不如一个草根歌手组合“旭日阳刚”的《春天里》打动观众。

《春天里》是汪峰专辑里的一首歌曲,本来并不流行,两位热爱唱歌的北漂锅炉工在他们的出租屋里用颤抖的声音唱起了这首歌,有了点石成金的效果。他们的演唱视频被发到网上,广为流传。他们歌声里那种粗粝的生命感格外动人,北漂的梦想在他们的真挚演绎下丰富而又沧桑。

 2020年 未经彩排的节目

2000年以后的每场春晚都要经过至少6次彩排,录备播带,以保证直播时万无一失。但有一个节目,是唯一一个没有经过彩排的。2020年的春节,大街小巷不再有喜气洋洋的过年气氛,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犹如阴霾笼罩在中国人心中。

除夕当天凌晨五点多,春晚修改了节目单,临时加入特别节目《爱是桥梁》,这个节目从创意到最终呈现,不超过24小时,由央视新闻主播白岩松、康辉、水均益、贺红梅、海霞、欧阳夏丹共同呈现。舞台上,他们向奋战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的白衣天使们致敬,每一个中国人为之泪目。


END


祝大家春节快乐


虎虎生威



▼艺绽热门阅读文章▼

《大众电影》摄影师揭秘80年代,柴火垛前拍出明星大片
“影视榜样·2021年度总评榜”揭晓!最佳剧综和演员都在这里了
殷桃和小4岁演员组CP,谁敢相信她 42 岁了?
基努·里维斯练气功,《黑客帝国4》难看到官方自己都吐槽了
贾玲,贾玲,演起爱情戏来也挺灵



本期作者、编辑:金力维本期监制:贾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