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美的“煮夫”:为赶超日本电饭煲,他两年煮了两吨米

2016-03-08 湛贤 绮桦 佛山微观察



  全国两会上,“电饭煲”成功抢镜,格力董明珠与小米雷军,还有诸多代表们纷纷聊起电饭煲。

 

董明珠“我特别生气‘到国外买电饭煲’的事情,这个事真的刺痛了我的神经。”


雷军“我开始对国人到日本抢购电饭煲不理解,后来才发现,日本电饭煲的确好。中国电饭煲只是把米煮熟,日本电饭煲则是煮好。”


  关于“电饭煲”的话题热潮,也正在佛山上演。

 

  昨天(3月7日),“佛山微观察”推出微信——“让日本人买佛山电饭煲,美的副总裁在“两会”上说他们是这样干的”,文中称:“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袁利群力撑中国制造的电饭煲:美的在电饭煲高端生产技术领域上有足够的信心。在日本销售的不少电饭煲产品,也是由美的生产制造的。”

 

  甫一发出,后台就收到许多评论,大家都在问“这一电饭煲是怎样研发出来的?”“日本人买的真是佛山电饭煲吗?”……

 

  那么,事实到底怎样?今天,我们将谜底一一揭开。

 

“电饭煲”背后的功臣是谁?

 

  日前,袁利群透露,研发这款革命性产品背后的功臣之一,是一位名叫黄兵的工程师。

 

  入职美的12年以来,黄兵每天都在研究如何煮好一锅米饭,为了媲美日本的鼎釜电饭煲,他两年内用了两吨米不断地做饭,耗费了6000—7000张板材,练就只用鼻子一闻就能判断出米饭品质好坏的惊人技能……


1为做出一只好锅 两年煮了两吨米


  谈起堪称可以媲美日本的鼎釜IH智能电饭锅,黄兵说只是一个源于一个简单的想法:如何让气泡能够360度不断翻滚,从而让锅中的米饭受热均匀。然而,为了实现这一看似简单的设计,黄兵及其团队花了整整3年时间才最终将之变成现实。



 

  为了开发鼎釜IH智能电饭煲,两年内黄兵用了两吨米不断地做饭。这两吨米,按照一个四口之家的标准,差不多要吃八年。“如果不能不断地煮饭测试、验证,就很难发现其中的规律。”黄兵告诉记者,每次测试都是一锅米饭一锅米饭地去煮,10台、20台的样机去测试,单是为了试验内锅的涂层就要在实验室中至少煮上千锅米饭,一台产品至少要煮1000锅米饭,一次测试至少要有20台,其数量之惊人,令人咋舌。

 

  这样的投入,并非个案。每逢一个新产品的推出,黄兵都需要耗费少则几百公斤,多则2—3吨的大米投入到漫长的研发当中。


2一年半,4人只围着气流转


  在鼎釜漫长的研发过程中,黄兵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难度最大、花费精力最多的气流控制技术的研发。“因为内胆双段IH技术结合起来,受影响的因素有很多,要把不同的因素控制在最合适的状态,在国内是是第一个,比日本也仅仅起步晚一年而已,可以说都是在逐步摸索、前进。”

 


图文无关。图源:网络。


  为了实现这项关键技术的攻关,美的电饭煲研究室里的3个工程师、一名专家,一年半其他事情都不干,全身心地研究如何控制气流的方向突破。“我们就是希望为用户提供最好吃的米饭,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3工作12年练就闻香识米“奇技”


  鼎釜仅仅是黄兵12年工作生涯中的一个缩影。从2004年入职至今,12个寒暑春秋过去,黄兵也从当初的普通工程师晋升为电热产品首席产品经理,而长期在电饭煲领域精雕细啄的积累沉淀,也让他在无意识中练就了一番职业奇技。

 

  “一锅米饭做得好不好,我用鼻子去闻大概就能判断了,而且职业直觉马上会判断烹饪曲线上哪个参数需要修改,哪个环节要优化。这已经形成神经记忆了。大的差别用鼻子闻就闻得到,小的差别用嘴巴一尝就知道。”黄兵笑言,如今他已经养成了独特的“职业病”,每逢到餐馆吃饭,有不新鲜或陈米都会吃不下去。

 


图文无关。图源:网络。


  事实上,像黄兵这样对一项技术极为专注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公司内部研发机制。目前美的就将全国的1000多种大米汇集成一份大米地图,不同的米种的分布状况、大概特性如何都清晰地展示。此外,这是美的还专门斥资1000多万元筹建电饭煲的营养评价实验室,专门用于科学地评价米饭的口感、营养成分、水分等各种参数。

 

  袁利群又从财务数据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电饭煲公司用于每年买米做饭的费用是110万元,大概相当于180吨的米。而为让IH智能电饭煲适合不同的米种,美的取了东北的珍珠米,泰国的香米、小米、糙米等9种不断地进行测试,以确保电饭煲能够根据不同的米种选择不同的烹调模式。

 

佛山制造还需更多“黄兵”出现

 

  讲到这里,美的电饭煲的故事暂告一段落,但讨论并未结束。


  正如黄兵,为了研究出媲美日本的鼎釜电饭煲,他两年内用了两吨米不断地做饭,耗费了6000—7000张板材,练就只用鼻子一闻就能判断出米饭品质好坏的惊人技能……这背后正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体现。

 

  实际上,“电饭煲”热点话题的背后,直指的是佛山制造、中国制造急需“工匠精神”这一不争的事实。




1“工匠精神”成“两会”热词


  关于“工匠精神”的话题从没停止过,今年该词更被写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全国两会的一大热词。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出现“工匠精神”四个字。

 

  对佛山而言,工匠精神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目前,佛山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攻坚阶段,这呼唤着“工匠精神”的出现。事实上,在今年1月19日佛山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发布的全会报告中就已经提出,佛山要打造以“工匠情怀”为内涵的“人才特区”,即实施开放型人才战略,以户籍制度、人才评价体系和分配制度等改革为突破口,打造佛山引才引智的政策品牌。


2佛山不需要理论,“干”就对了


  这一次,搭上“工匠精神”的“大热”,佛山能做的、该做的、要做的,应该有很多。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委书记、佛山市市长鲁毅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广东团分组审议上发言称:“总理在报告中说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认为这句话非常重要,像佛山这样的工业城市,一定要高度重视。”

 

  对于佛山该如何培育工匠精神?鲁毅认为,其关键在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他建议提升技术工人待遇,让更多优秀学生到职业技术学院接受教育,学习生产线上的操作技能,成为精益求精的工匠,同时要考虑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学历体制,使生产环节的职业技能教育也可以由专科升格为本科。

 

  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认为:“佛山的根基是制造业,对佛山而言,当前稀缺的是有经验、有技术的‘工匠’型人才。我到日本去交流,当地的企业很尊重一位专门做螺帽的老工人,他做了一辈子的螺帽,而这个螺帽制作的火候是需要这样有工匠精神的人去把握的。”在他看来,“佛山不需要太多的理论,需要的是精湛的工艺。”

 

  在黄兵这样一位专注于技术的理工男眼中,他则认为工匠精神是企业里面最基本的要素。“首要是专业,只有专业才能把产品做好,才能赢得客户的口碑,其次是给用户创造价值,最后就是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

 

  当然,对于工匠精神理解,官员、学者专家、企业家们都各有重点,然而,从如今佛山的情况来看,寻找发掘佛山制造更多的“黄兵”或许是当前的重中之中。

 

欲知更多,戳标题:

让日本人买佛山电饭煲,美的副总裁在“两会”上说他们是这样干的!


评论功能已开通,等待你的高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