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紫 | 不完美的提丰:伍伟个展“无阻”中的艺术

杨紫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2024-09-02
伍伟个展“无阻”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0.12.19 - 2021.1.31 ©伍伟工作室

 


不完美的提丰
伍伟个展“无阻”中的艺术


杨紫


2012年,伍伟做了两件作品。一件叫《163本书》。他把一堆书摞成一人高,让人想起他在老家郑州开的书店,书脊挨墙,边缘朝外,书页剪成得细碎的地方,像皮毛,拼成一张摊开的虎皮。书页泛黄,与虎的毛色相近;涂上的黑横纹,像印字的墨渗出来。另一件是《增减》。一叠正方形的白纸,规规矩矩码成立方,一个角翘起,还是龇出的毛。书化成了抽象的形,虎化成了抽象的力。


左:《163本书》,170 x 110 x 25 cm,书籍,2012 / 右:《增减》,40 x 40 x 42 cm,纸,2012

 

后者肯定比前者接近格林伯格的“完美”(1),却肯定算不得他要的“完美”。在格林伯格那儿,“艺术将自然中拒绝精简化的东西压缩进统一性之中”(2)。这“统一性”,与现代文明中稀松平常的破碎和繁扰相对。在现代主义艺术中,它表现出的形式是纯净,是视觉可以感知的均匀密度,是“满幅”的、去掉了“戏剧性”的“装饰性”(3)。这样才“完美”。《增减》中的虎毛是破坏这种品质的祸首。按这个逻辑讲,《163本书》比《增减》琐碎、具体,《增减》是《163本书》“进化”来的高阶版本。下一步,删除纸上龇出的毛,就好了。



《白泽图》,110 x 79 x 70 cm,纸,2016

 

可伍伟压根没想过“完美”。“减”的时候,他还在念叨着“增”。《白泽图》(2016)是《增减》的放大版,压在黑铁板上,长出几十只黑眼珠。伍伟还跑到河南打虎亭汉墓去,打通关系,把缩小版的《增减》放到布满石刻图像和彩色壁画的墓穴间,给三四个观众展了一个下午。后来,在柏林,纸上了墙,贴满一面,木头、金属、亚克力的零件点缀着通红的战幕——作品以《山海经》里会钓鳌的巨人族“龙伯”命名,他们也是些不安分的家伙。


伍伟把缩小版的《增减》放到河南打虎亭汉墓布满石刻图像和彩色壁画的墓穴间,给三四个观众展了一个下午。


《龙伯》 ,纸张、金属、木、亚克力,尺寸可变,2019。伍伟个展“龙伯”现场,柏林,2019。


2020年伍伟的个展叫“无阻”——这次,他作品的形式的确没有受到现代主义既有框架的限制。他找来一辆报废的桑塔纳轿车,掏空车体,挖出零件,上漆、抛光,在安安合适之处黏贴他标志性的纸皮毛。陈列在展示台上,车像一头被屠宰、肢解的兽,精心装点后,准备奉上祭台。车的一些部件是对称的,比如发动机罩或者前挡泥板,经受冲压,现出几何状的孔洞和线条,与古代的鼎纹神似——鼎本来是中国古人烹煮和盛贮肉类的青铜器具,是祭祀礼器。作品叫“提丰”。那却是一位希腊神话里的巨人神,他曾与宙斯挑战,壮烈地失败了。赫西俄德在《神谱》里这样描绘那惨烈的场景:

 

宙斯征服提丰之后,把他打成残废扔下天空,大地因之叫苦呻吟。这个被雷电重伤的统治者失败后,在阴暗多石的山谷里发射出火焰。可怕的热气灼烧着一大片土地,使之熔化,就像人工加热使锡在开口的钳锅里熔化一样,或如铁——万物中最坚硬的东西在山谷中被白热的火焰熔化,被赫淮斯特斯的火力熔化在地下一般。这时,甚至大地也被灼热的火焰熔化了。(4)
 

个展“无阻”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0


《提丰》串联时空本无关的故事场景——车祸、屠宰、祭祀、战场,把这些虚实意象增添到创作之中。得益于形式的暧昧特质,作品能涵盖许多故事,却不将哪一个从头到尾讲完。它留下许多给人解释的余地。甚至,我们也可以换一种眼光,如同《增减》抛掉《163本书》中的故事那样,换一种眼光看作品,如同我们不曾知晓那些故事,我们只隐约会意到些许情绪:残酷的、虔敬的、暴戾的、纯真的、庄严的、炽热的、令观众屏气凝神的。伍伟学着卡尔·安德烈那样,在想象的展厅地面上画正方形的格子,以这些格子为基础,规划出盛放《提丰》的展台。展台在质感层面与金属、皮毛、纸张互相激烈对冲,又提供了极为理性的,近于“完美”的尺度。

个展“无阻”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0


质疑形式的“完美”,伍伟,一位在《艺术与文化》发表半个世纪后才开始创作的中国艺术家,不可能是第一个。(5) 格林伯格所秉持的现代主义遭受挑战,背后是“完美”所饱含的西方宗教迷狂式的审美经验在遭受挑战。1967年,在批判极简主义时,迈克尔·弗雷德提出“物性”概念,指向现代主义绘画想要击溃的、创作基底的实际物理特性。他觉得,一旦这特性现身,艺术变得具体而滞缓,不再是瞬间能击中人心的抽象的了。从布莱希特到阿尔托及相关的前卫戏剧,还有1960年代的偶发艺术、行为艺术,弗雷德意识到,回归到物体本身、看似毫无内容的极简艺术,在追求成为一种新的“剧场艺术”。(6) 后来,在德·迪弗德等人的叙述中,“剧场性”变褒义了。世俗化的艺术被接受了,艺术的品质不再非得像柏拉图提出的“理念”那样,“完美”地、不可辩驳地、看不见摸不着地居于作品本身之中了。艺术的品质也融合于艺术同环境、同观者的关系之中了,也融合于稀松平常的破碎和繁扰之中了。或者如格罗伊斯对格林伯格的理解(7),“高雅”的前卫艺术本身就孕育了这种俗世状态。



个展“无阻”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0


从弗雷德着重论述的现代主义或极简主义艺术中,伍伟拿取的是结果,并非其中的教条。这倒不是说他没有系统学习过相应的艺术知识(8),而是说,这类艺术凭借自身的魅力,嫁接于他原有的生命经验中。八月的一个早上,我和伍伟来到郑州街头,等待出发去开封的当儿,干看了会儿焦急又喧嚷的车流。这是他成长的中原,他说,这片土地曾经比现在“带劲”(9) 得多。现在,这里人口众多,娑婆世界,满是挣扎和疲倦;历史旧书记载的神秘幻化、出奇制胜,延续下来,能刺激现代生活的乏味和麻木。对伍伟来说,完美的尺度是诱人的,其雄浑之处,与这尘世间的刺痛感相似相通。“戏剧性”和“装饰性”没必要矛盾。伍伟贪心,可取之处,他想兼得。


个展“无阻”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0



注释: 

(1)  在收录于《艺术与文化》的《“美国式”绘画》一文中论述马克·罗斯科的绘画时,使用了“完美”一词。而格林伯格论述罗斯科时又提及了其他艺术家对罗斯科的影响。原文为:“罗斯科像受益于史蒂尔那样受益于纽曼这一事实,丝毫也无损于他的卓然独立和独一无二,也无损于他的完美”。

(2)《20世纪艺术批评》,沈语冰,第159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3) 格林伯格叙述中的“装饰性”与我们日常所提及的有所区别,这个概念的提出是针对于西方传统绘画中对戏剧性效果——例如“在墙上挖一个幻觉的盒子版的洞穴”——的强调。他所叙述的装饰性必须为自身的手段所超越,才能达到统一性。

(4)《工作与时日》,(古希腊)赫西俄德,第51页,商务印书馆出版。

(5)《艺术与文化》是格林伯格在20世纪40年代、50年代发表于《党派评论》《评论》《艺术》等期刊的艺评文章的结集。

(6)参考并摘录于张晓剑所著《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围绕极简艺术的批评案例研究》。该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弗雷德与艺术本真性思想研究”(13CZX087)的阶段性成果,部分内容曾发布于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观念之道:2018国际雕塑研讨会”。

(7)  格罗伊斯在《评格林伯格<艺术与文化>》一文中论述这样一个观点:“格林伯格把庸俗艺术重塑为现代性的唯一真正的审美表现,是过去时代辉煌艺术的真正继承者。格林伯格通过使前卫艺术简化为这种艺术可分析的、可批评的解释者角色,从而重新定义了前卫艺术。下一步只能是把这种分析方法从传统艺术转移到它合法的继承者——也就是庸俗艺术上。绝非偶然的是,他对待大众庸俗文化的关键态度常常被指责为有精英意识,以及反映出处于统治地位资产阶级那种反民主的、傲慢的态度。”

(8)伍伟在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攻读硕士学位时,系统研究了现代主义及之后的西方艺术。在柏林驻留和游历时,这部分艺术史亦是他的重点考察对象。

(9) 在河南方言中,“带劲”既指“能引发人兴致的”,也指“有力量的”。




杨紫


独立策展人。他于2020年获选为首届“希克中国艺术研究资助计划”研究学人,并担任画廊周北京评委;2019年担任年度华宇青年奖初选评委;他曾入围2017 Hyundai Blue Prize年度艺术大奖。

 

杨紫曾任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及公共项目总监,编纂王音、刘韡、徐震、曾梵志等知名艺术家画册,并策划多场展览及公共项目活动,挑战着策展既有的框架和合作模式,策划了“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2017”“Pity Party”“敢当:当代神石注疏”“韶华”“金汤”等群展,赵半狄、谢南星、卜镝、张允菡、杨露子、尉洪磊、朱昶全等艺术家个展。

 

杨紫具有近十年的艺术评论写作及策展经验,2011年,任《艺术界LEAP》杂志编辑,并为《艺术界LEAP》《艺术论坛》中文网和《艺术新闻中文版》等杂志撰写文章,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伍伟


出生于1981年,中国河南省郑州。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获硕士学位,现居北京。伍伟的作品中充斥着触感欲望,涉及文明、野蛮、神话的议题,在材料与空间中寻找新的感受和可能。

伍伟于2015年获第六届报喜鸟新锐艺术人物空间类大奖,2012年获第三届新星星艺术节艺术场大奖,曾在奥地利维也纳、德国柏林参与国际艺术驻留。作品曾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曼谷)、伊普斯威奇美术馆(英国)、市原湖畔美术馆(日本)、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浙江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蓝顶美术馆(成都)、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白盒子艺术馆(北京)、列奥纳多·皮尔斯坦美术馆(美国 费城)、UBC大学亚洲中心(加拿大温哥华)、户尔空间(德国柏林)、候鸟空间(德国柏林)、GlogauAir 艺术中心(德国柏林)、FLUC当代艺术空间(奥地利维也纳)等多家艺术机构展出,公共收藏包括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白盒子艺术馆、今日美术馆、Bing3艺术基金、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等机构。




伍伟:无阻
2020.12.19 - 2021.1.31
策展人:杨紫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北京第一空间






北 京 | 香 港 | 曼 谷 

BEIJING | HONG KONG | BANGKOK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B01&D06,100015

B01&D06, 798 Art District, No.2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100015

T: +86(10)59789610 |  F: +86(10)59789379

info@tangcontemporary.com | www.tangcontemporary.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