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人香港|全球青年艺术家群展“全球之歌”1月6日开幕



全球之歌
Global Song
2022.1.6-2022.2.12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香港空间

Tang Contemporary Art, Hong Kong

策展人:陆向怡

Curator:Fiona Lu

艺术家:玛丽昂·巴达雅尔 Marion Bataillard(法国)

亚历桑德罗‧吉安尼 Alessandro Giannì(意大利)

高航 Gao Hang(中国)

郝泽成 Hao Zecheng(中国)

李黛伦 Diren Lee(韩国)

吴晶玉 Jade Ching-yuk Ng(中国香港)

莱安诺·索尔兹伯里 Rhiannon Salisbury(英国)

卢比·斯温尼 Ruby Swinney(南非)

杰西卡·威廉姆斯 Jessica Williams(美国)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荣幸地将于2022年1月6号在香港空间,推出新年大展——年轻艺术家群展“全球之歌”。展览由陆向怡策划,呈现玛丽昂·巴达雅尔(Marion Bataillard)亚历桑德罗‧吉安尼(Alessandro Giannì)、高航(Gao Hang)、郝泽成(Hao Zecheng)、李黛伦(Diren Lee)、吴晶玉(Jade Ching-yuk Ng)、莱安诺·索尔兹伯里(Rhiannon Salisbury)、卢比·斯温尼(Ruby Swinney)、杰西卡·威廉姆斯(Jessica Williams)九位艺术家的三十余件精彩作品。

 



亚历桑德罗‧吉安尼《无题》,布面油画,230 × 250 cm,2021





卢比· 斯温尼《幼儿园》,绢面油画,139 × 170 cm,2019





什么是今天的“已全球化”(globalized)之物?无任何人、地域、种族、国家能独占之物,却牵绊着全球潮流争夺它,附庸着它的“流行权力”。在此种符号和表征意义的全球化终极形态下,也引出了:“是否存在下一步的全球化?”的问题;正如“全球(le Global)/ 在地(le Local)”二元论已经被迫更迭出“离地的(Hors-sol)/地球的(Terrestre)”的讨论(布鲁诺·拉图尔)。在持续加速碎片化和后人类进程的今天,也需要隐喻我们的感官,反思当下,以免对浩瀚的未来和人类情感掌握的失控。

 



吴晶玉《沙漏宇宙》,120 × 90 × 6.2 cm,2021





杰西卡·威廉姆斯《赤红天际》,布面油画 ,122 × 152 cm,2021




隐喻的进一步(也可能是退步,或者更后现代的),是兴咏(Affective Image)。逾是面临纷扰复杂的世界,逾需要定心激昂地内化之,并唱将出来。希望与忧伤稍纵即逝,隐痛与繁华咽风入喉。赫尔曼·巴赫尔(Herman Bahr)接着说:“当自由也从未如此这般死气沉沉时,艺术也加进来,加入这硕大无朋的黑暗系列。”这句话提出了表现主义,时常是用具象绘画来介入人类的灵魂表达。如幽灵般,能“饰演人类”(play the role of human),带着任务潜进“画面”这一人类自身灵魂的灵境(Avatar)中去继续革命,这是可观看的,甚至是可互动的。

 



郝泽成《迷路》,亚麻布面油画,140 × 100 cm,2021




李黛伦《我是花》,布面丙烯,116.8 × 91 cm,2021



在此隔阂时代,艺术家肉身敏感依旧。鲜活上演的当下现实中,同质化信息充斥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面向,但信息却无法阐释当下世界。反之,信息使世界变形,也抹平了真假的界限。此次展览的艺术家,来自全球不同国家,他们从不同的切面反应着当下,用具象绘画捕捉了新的现实。杰西卡·威廉姆斯、李黛伦、莱安诺·索尔兹伯里的绘画如同置身于当代无意识梦境中,通过对梦境和无意识的诠释,尝试揭露和克服自身内部的复杂性。在此种状态中意识剥离出的异度空间,探索了意识和启示性经验的多样性。高航、亚历桑德罗‧吉安尼、吴晶玉则更多关注绘画实践与新媒介、数字化图像相融合,唤起了对绘画形式的创造激情,人物在画面中扮演新的图像神话。玛丽昂·巴达雅尔、郝泽成、卢比·斯温尼则是直接将现实情节捕捉于画面之中,艺术家努力描绘在他们看来真实的事物,这些场景的奇异性和不真实的情绪混合了超现实主义的特征和仿佛自另一个世界的理想化人物和场景。同时,也回应着人与周遭世界的关系,并置了感知与回忆来进行自我认同的时刻。




高航《不谈身份的画像》,布面丙烯,152.4 × 121.9 cm,2021


莱安诺·索尔兹伯里《聪慧的眼神》,绷框画布上丙烯,180 × 120 × 4.5 cm,2020



透过这些全球各地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我们隐约见证到星星点点飘扬着的全球之歌。现实和去地域化并置,流动性和过渡性所形成模糊地带,歌作为一种思想,渗透各种风格和艺术史时空,共振成一部新世纪迷幻曲,这或许是人类世的肉感时刻,不妨用年轻而富有弹性的焦距和声带去感受。

 


陆向怡

2021.12.15







玛丽昂·巴达雅尔《宁静的生活》,木板上蛋彩,150 × 60 cm,2019-2021


 




关于策展人



陆向怡,生于1992年,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部总监。策展方向包括艺术家群体代际研究、性别研究、时尚与虚拟艺术等,尤其关注于中国00后、90后艺术家所带来新兴艺术现象的研究;致力于挖掘年轻艺术力量。策划的展览包括:“低烧的绘画”(2021)、“李尓鹏:控制”(2021)、“郭宇恒个展”(2020),曾入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策计划”(2018)。





关于艺术家



玛丽昂·巴达雅尔(Marion Bataillard)





玛丽昂·巴达雅尔,1983年生于法国南特,2007年在斯特拉斯堡高等装饰艺术学院毕业后,她移居柏林六年,在奥弗涅省和利穆赞省多次居住后,最终回到法国。2015年,她的作品于蒙特鲁日沙龙赢得大奖,自此展露头奖,在东京宫举办展览。2016年,她赢得了马林奖。从那时起,她经常在法国、德国和中国的画廊和艺术机构举办个人展览或参与群展。


作为画家,玛丽昂·巴达雅尔将空间与身体的感官认知放在首位,重拾方法论向古典绘画发起挑战。玛丽昂·巴达雅尔的新作较为侧重世界与城市元素,探究了他者、人际关系与群体等问题。在她的作品中,身体与空间形成的环境尽情舒展,全方位地占据了知觉,以致于分辨“何为实际发生”成为不可能之事。一曲集体舞蹈、一名当街打电话的青年女子、一轮封闭空间里的讨论、一场等待、一次步行——玛丽昂·巴达雅尔为作品题名的方式,堪称未雨绸缪与方言的形而上学程式。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残褪与任何直截了当的象征形式全无干系,却以其构图方式彰显了神秘主义。艺术家摆弄着参照之棱镜,以显而易见的游乐姿态映照艺术史,对统合我们的知识并加以固化全无兴趣。相反,这是一场游戏,是一次感官的奔涌。



个展"rester vivante",法国奥尔良,2020




个展“LA VIE SUR TERRE”,Vivane Zenner画廊,法国梅茨,2020





亚历桑德罗‧吉安尼(Alessandro Giannì)






亚历桑德罗‧吉安尼,1989年生于意大利罗马,2011年毕业于意大利罗马艺术学院。在亚历桑德罗‧吉安尼的作品中,绘画实践与新媒体、互联网和数字文化相融合,探索数字宇宙、平行宇宙和人类梦幻的内省世界之间的联系。在他的研究中,有不同类型的作品,既有传统性质(绘画、素描和雕塑),也有技术性质(人工智能、VR、视频、动画、3D打印)。2019年,他创造了一个名为「Vasari」的人工智能,它能够模仿他的创作和概念过程,并可以帮助他创作草图。2020年,他成为Spaziomensa的创始人之一,这是一个由艺术家运营的空间,旨在促进罗马艺术的发酵。


他曾在意大利及国外的多个机构展出,包括美国大学卡岑艺术中心,华盛顿,美国;意大利驻美国大使官邸“Villa Firenze”,华盛顿特区,美国;MAXXI博物馆,罗马,意大利;MACRO博物馆,罗马,意大利; the House of Arms,罗马,意大利。他是第73届威尼斯电影双年展EGH的艺术总监,该项目由Enrico Ghezzi和Emiliano Montanari共同举办。


他最近的展览包括:“变形:把现实抛在身后”,Postmasters画廊,纽约,美国;“II”,Spaziomensa,罗马,意大利;“Salon Palermo”,Rizzuto画廊,巴勒莫,意大利; Azimut Libera Impresa世博会,  米兰国际展览中心,罗镇,意大利;“Messinscèna”,Numero Cromatico,罗马,意大利;“Questa razza di diavoli non conosce regole!”, Maker Faire – The European Edition,罗马,意大利;“L’apocalisse dell’ora”,AlbumArte,罗马,意大利。




个展“DUE TO THE IMAGE”,Postmasters Gallery,纽约,2021



L’apocalisse dell’ora”,AlbumArte,罗马,2019






高航(Gao Hang)






高航的创作过程和他的习惯爱好有关系,比如单口喜剧。高航喜欢那些挑战普世价值和信仰之类的单口喜剧话题,其核心并不是实践悖论或者争议,而是表演者在观察力、语言和笑声反馈三个客体之间的协调行为,其中包含着残忍的诚实、荒诞和幽默等有力量的质感。


高航近期的作品多关注于电子图像的分辨率,尤其基于近 20 年电子图像的演变。他20 世纪末第一次接触到 3D 建模和渲染,之后的20 年又见证着如此完美惊奇的图像在当代人眼中变成粗糙和荒谬之物。但这所谓的原始和荒谬图像的产生过程,恰巧的共鸣了当代绘画创作的冲动和经验,在如此的绘画行为里,会产生可能是惊喜,是态度的聚变,或是更极端的情绪——作为人类的底层分泌。高航希望他的绘画行为可以模拟一台当代生产机器,但它有极其高的容错率。


他的个展包括:高航!(The Hole 画廊,纽约,美国,2021);稍稍别扭(Waluso 画廊,伦敦,英国,2021);离卓越就差一点(Winter  Street 画廊,休斯顿,美国,2021);21 世纪写实主义(COVA 画廊,埃因霍温,荷兰,2021);表面还是皮肤(Anya Tish 画廊,休斯顿,美国,2019);30 只荧光熊,Project 画廊。休斯顿,美国,2018);那些好的,那些坏的(休斯顿艺术联盟画廊。休斯顿,美国,2018)等。他的作品也展出于英国伦敦Sunny艺术中心,韩国吉坡CICA美术馆,美国芒诺Masur美术馆,美国休斯顿KBR大厦等。




个展“高航!”,The Hole 画廊,纽约,2021




郝泽成(Hao Zecheng)






郝泽成,1993 年生于北京,2018年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UCL)斯莱德美术学院获艺术学硕士,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和伦敦。郝泽成以照片和记忆作为参照文本来描绘那些日常生活中被遗漏的景象。通过绘画,来营造时间,空间,事件相互重叠的意像,并试图让现实,梦境,想象与感知并存于画中,从而记述当艺术家本人面对当代景时的恍惚感。


他近期的展览包括:Liberty Art Prize Shortlisted(伦敦,英国,2019);‘Slade show’(Slade School of Art,伦敦,英国,2018);‘美妙世界’(北京时代美术馆,中国,2018);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深圳,中国,2017);Ikon Gallery Prize Shortlisted(Ikon Gallery,伯明翰,2016);New Art Midland(Waterhall gallery,伯明翰,英国,2016 ‘Affinity’(伯明翰艺术与历史博物馆,伯明翰,英国,2015)等。




作品《personal belongings》参展“美妙世界”,时代美术馆,北京,2018



作品《欢迎来到天堂》展出于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深圳,2017




作品参展‘Slade show’,Slade School of Art,伦敦,2018






 

李黛伦(Diren Lee)







李黛伦,1983年生于韩国,本科毕业于弘益大学纺织艺术专业。李黛伦通过她的作品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并且无法简单地以单一的系列作为解释。通过将新系列与之前的系列进行混合和重建,她建立了一个自己的艺术世界。她创造的内心世界曾疗愈了她的痛苦,如今通过致敬古典神话和东方主义,描绘了她独特的性格和及其象征意义。她所有的作品都是仅仅使用一把画笔完成的,而也表现了她渴望给予角色真实的存在与呼吸的生命力。


通过超越自我意识的梦境,李分析着无意识的故事,并将意识的本质诉诸于画布。她梦中所有的角色都是精神能量的组成部分。这些角色是彼此相互联系的生物,以此作为同一性的体现。此后,她的作品开始以舒适的目光呈现出柔和的色彩,讲述着我们忍受了漫长痛苦后,通过甜蜜美丽的果实战胜自我的故事。她旨在以拥抱和眼神交流来表达舒适和温暖的愿望。


她的个展包括:“转折点”(Doo画廊,韩国,2021);“和我们在一起”(Humax艺室与Open画廊,韩国,2020);“果实”( L画廊,韩国,2019); “那些消失的人”(MIEL画廊,韩国,2018);“消失的事物”,Yeonwoo画廊,韩国;“白日梦”(ARTION画廊,韩国,2017)等。



个展“转折点”,Doo画廊,韩国,2021




作品参展“漫游韩国当代艺术展”,台南美术馆,2021






吴晶玉(Jade Ching-yuk Ng)






吴晶玉,1992年生于中国香港,现工作生活于伦敦。吴晶玉借鉴了生活经验作为主要素材,结合了不同的象征性视觉词汇,从而在当中找到现实和虚拟之间的落差。她利用不同媒介作画,以挑战油彩之外绘画的可能性。她为人际间不断接触和分离当中的敏感性所吸引,因此常常描绘自己与他人之间身体亲密关系的脆弱性。通过重新诠释传统的象征符号,她的作品创造了一种新的、暧昧、晦涩的故事。吴晶玉的作品希望我们关注当今超现实世界中的孤独、亲密和空虚。她富有戏剧性的作品是她的内在自我与外界不断的对话,并从中感受现实与想象之间的摩擦。

 

吴晶玉柔软、细緻的作品体现了她与他人之间身体亲密关係的脆弱性。她希望捕捉人物瞬间的触碰和与此同时的距离感,从而展现孤独、亲密和空虚的概念。通过探索绘画形式的可能性,她利用拼图的方式将自身和他人身体相结合。吴晶玉经常引用旅行经历、古典神话、魔法、宗教仪式和解剖学,并以她自己的解释来拆解已有的象徵意义,她的象徵脱离了图像本身所代表词彙的意思,变成了一个晦涩、暧昧的虚构故事。画框的作用变成现实与图像超现实空间之间的拥抱。现代主义建筑影响了她的建构方式,并为她的构图增添了可能性。她将它们发展成版画、绘画、雕塑绘画以及近期的剪纸和木浮雕。她作品中的戏剧性为观者与她所描绘人物进行对话搭建了舞台,并使其注意到现实与想像摩擦出的边界。

 

吴晶玉2016年获得伦敦大学斯莱德美术学院 (Slade School of Fine Art) 绘画专业本科学位和同年荣获Cass Art Painting Prize。2018年获得皇家艺术学院 (Royal College of Art) 版画专业的硕士学位, 同年荣获Abbey Major Painting Scholarship以唯一一位新晋艺术家的身分驻地罗马的英国学院及获Travers Smith Art Award。她2014年以交流方式工作于耶路撒冷比撒列艺术与设计学院 (Bezalel Academy of Arts and Design)。她的作品曾于多个国际平台上展出及被企鹅兰登书屋收藏,包括伦敦Arusha Gallery、Matt’s Gallery、San Mei Gallery、Cornucopia Gallery、Whitechapel 46、Siegfried Contemporary、 Assembly Point、Horse Hospital、CGP画廊、利兹Canal Mills Armley、耶路撒冷Video Pub、罗马尼亚驻罗马学院。她的作品亦曾被艺术史学家Katy Hessel 和 Kate Mothes撰文。



个展'I is another',Cornucopia Gallery,伦敦,2021



群展“The Artist's Oracle”,White Crypt Project Space,伦敦,2021






莱安诺·索尔兹伯里(Rhiannon Salisbury)






莱安诺·丽贝卡·索尔兹伯里,生于1984年,2016年获切尔西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Turps Banana工作室绘画课程,并获Darbyshire新兴艺术家奖,现生活工作于伦敦。


莱安诺·丽贝卡·索尔兹伯里的作品关注真实与虚构经验的边界,以及意识与无意识思维的模糊界限。其作品在充斥着强烈的情感印记的同时,揭示了社会对女性外表的严厉审查,回应了数字领域无处不在的图像扩散,重新诠释了随处可见的广告,并突出了隐藏在光鲜亮丽表面之下的荒诞不经。


莱安诺近期个展包括:“女性气质”,Delphian画廊,伦敦,2021;“服从惯性”,Delphian画廊,伦敦,2019;Darbyshire新兴艺术家个展,Darbyshire有限公司与Turps Banana工作室,伦敦,2018;“一只老虎佩饰”,Arusha画廊,爱丁堡,2018。部分群展包括:“反社会隔离”,Saatchi画廊与Delphian画廊,2021;“古代神灵”,Arusha画廊,爱丁堡,2018(同时作为策展人);“小既美 XXXVII”,Flowers画廊,伦敦,2019;“终极:女足世界杯的艺术”,J. Hammond项目空间,《OOF》杂志承办,伦敦,2019。取得奖项包括:Darbyshire新兴艺术家奖项;John Hoyland奖学金;墨西哥瓜达拉哈拉驻留和展览项目。





个展“女性气质”,Delphian画廊,伦敦,2021






卢比·斯温尼(Ruby Swinney)






卢比·斯温尼1992年生于南非,2015年毕业于开普敦米切里斯美术学院。卢比·斯温尼的绘画作品主要以丝绸油画和透写纸油画为主。通过充满活力的单色进行表现,她将绘画作为一种媒介:既可以制作不同图像,也可以创造各种世界。她的作品超越性地进入到了平行世界:姿态怪异、模糊和扭曲的人物栖息在不受时间影响的风景之中。其画作以超现实技法和身临其境的场景再现描绘自然环境,展现出人类生存的不稳定状态。通过这样的方式唤起了观者当下内心的不确定,以及我们对自然界的渴望,因为自然界正在不断消逝且变得愈发黑暗和陌生。


她以微妙奇幻的方式,把自己对生态的关注呈现在画作之中。通过将自然呈现为一个恐怖的梦境,她将观众带入可知的人类世界与不可测的自然世界之间的差异之中,让观众体会到其中的种种危险。斯温尼广泛地从照片中描绘出这些超自然图像(而这些照片本身也是一种对于现实的增强),形成自己的作品,从而表达了这种差异的荒诞性。其作品呈半透明,强烈如白炽般美丽,将观者引领至精神和尘世之间的地带。这是因为她灵活运用了宗教肖像画的技巧与要素,例如十字架,圣像光轮,祭坛画构图,升天场面和物理平面以外的存在。她兴趣广泛,延伸到人类行为,意识形式,数字现实和艺术哲学等等。


个人展览:“我们的距离”(Akinci画廊,阿姆斯特丹,2021);“保持静止”(WHATIFTHEWORLD画廊,开普敦,2019);“人性”(Zeitz南非艺术博物馆,开普敦,2018);“鬼火”(WHATIFTHEWORLD画廊,开普敦,2017)。部分群展:“走出油锅,走入森林”(New Normal Projects,伦敦,2021);“Forty Under 40”(Kribe与Whatiftheworld画廊,塔尔巴赫,2021);“除了一切真实”(AKINCI画廊,阿姆斯特丹);“彩虹之外”(Red Bull Hangar-7空间,萨尔茨堡,2020);“聊聊自然”(AKINCI画廊,阿姆斯特丹,开普敦艺术博览会,开普敦国际会议中心,开普敦,2018)等。




个展“人性”,Zeitz南非艺术博物馆,开普敦,2018




个展“我们的距离”,Akinci画廊,阿姆斯特丹,2021






杰西卡·威廉姆斯(Jessica Williams)






杰西卡·威廉姆斯,1983年生于加州洛杉矶,于2008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绘画专业,获艺术硕士学位,在洛杉矶生活和工作。近期举办过“爱的隧道”(蒙特利尔 Project Pangée 画廊,2021年),“两个永恒之间”(蒙特利尔 Project Pangée 画廊,2019年),“火灾季节”(洛杉矶 SADE,2017年)。参加过(不限于)以下群展:“路演”(洛杉矶圣莫尼卡False Cast画廊, 2021年)、“焦虑II”》(洛杉矶HVW8画廊, 2021)、“风会付出代价”(洛杉矶UCLA工作室,2019年)、“放映”(北好莱坞Laemmle,2018)。


杰西卡·威廉姆斯梦境般的绘画旨在探索自我与灵性主题。杰西卡热衷于心理学的记忆与欲望课题。她将自己与缪斯们置于充满象征意味的风景、建筑和室内环境中,创作灵感源于居住地纽约的日常生活与童年记忆。她的作品围绕梦中逻辑展开,色调乃是夜之疆域的映射——多变的深紫色、红色与琥珀调性,纵然唤醒亲昵旧日时光,却称不上和蔼可亲。画作中,旧日幽魂若隐若现,绘画本身以刻不容缓的紧迫性彰显存。



“Tunnel of Love”线上个展,Projet pangee画廊,蒙特利尔,2021




个展“Only Girl In The World”, Young Art,洛杉矶,2015












香 港 | 北 京 | 曼 谷 

HONG KONG | BEIJING | BANGKOK

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10楼

10th Floor, H Queen's, 80 Queen's Road Central, Central, Hong Kong

+852 2682 8289 | info@tangcontemporary.com.hk 
www.tangcontemporary.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