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人首尔|“碎片与尘光”青年艺术家群展6月4日开幕



碎片与尘光
Fragment with Dusty Light
2022.6.4 - 7.10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首尔空间
Tang Contemporary Art Seoul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2022年6月4日在首尔空间,呈现艺术家群展“碎片与尘光,展出 陈彧君李青罗德尔·塔帕雅(Rodel Tapaya)玛丽昂·巴达雅尔(Marion Bataillard)尼亚姆(Niam)、秦琦伍伟 七位艺术家的精彩作品。

 





陈彧君《502房间 No.170418》,布面丙烯、木板,147 × 121 cm,2017





我试图爱物质

我在镜子上贴了一个标语:

你不能恨物质和爱形式
I was trying to love matter.
I taped a sign over the mirror:
You cannot hate matter and love form.

 

——露易丝·格丽克 (Louise Glück)
《古代碎片 Archaic Fragment》

 

 


单纯生活化用语是局限的,如格丽克的诗中,碎片化的记录代替了往日的永恒,无论是物质或者形式,成为了片段的标语或者无序的口号,在不同的语境和循环中,风景变得完全不同。




尼亚姆《二度光线》,布面丙烯,120 × 120 cm,2022





李青《在云端》,古董木窗、油彩、亚麻画布、有机玻璃 ,193 × 90 × 6.5 cm,2022




此次群展中几位艺术家的作品,于生活,与自我,草蛇灰线般捕捉痕迹,在不同物质触感和形式话语中呈现了近乎偏执的美感。艺术家将这些碎片的图像、质感重组,无论是李青作品中对世俗景观的编辑处理,罗德尔·塔帕雅杂糅的神话、生活、文本的张力,陈彧君隐秘与延绵的生活化的视角,还是秦琦对绘画规则想象的重构,伍伟对传统文化质感的移植赋予新的感性意义、尼亚姆场景与色彩的先验性再造,玛丽昂·巴达雅尔对城市趣味敏感精致的描述,都在碎片化这个循环中有了新的视觉纽带,物质与形式的条件被无尽的数字记录所支持,在无秩序的规则之外建立视觉与叙事的法则。





罗德尔·塔帕雅《挽救》,布面丙烯,193 × 152.4 cm,2021





秦琦《民乐》,纸上油画,77 × 107.5 cm,2021





玛丽昂·巴达雅尔《整体性》,木板上蛋彩,170 × 100 cm,2019-2021




在展览的作品中,碎片的捕捉与描述如同剩余价值再定义,显得熠熠生辉,这种光亮是和光同尘的智慧,碎片离散和延伸在充满魅力诱惑的视觉中,被吸引、被理解。循环中观看的尽头亦是观看,风景的尽头亦是风景。我们在胶着中成为最努力观看的人,如捕捉风景的人也与审视的人更迭渗透着边界,这些作品成为不可定义连接的锚地,使我们的观看有世俗之外的停泊。

 



伍伟《突出的形》,木板上纸张,185 × 155 cm,2022








关于艺术家




陈彧君






陈彧君1976年出生于福建莆田,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1999年至2014年先后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与油画系,现生活并工作于上海。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陈彧君的创作致力于展现内在自我与外部影响之间的冲突。他试图检视当代亚洲国家中的个体在多元文化立场下所必须面对的身份认同的困境。凭借图像与符号、情感与观念的协调与互涉,他围绕着“乡土想象”等概念的空间诸面相进行探索,从而观照后全球化景观的模糊性。陈彧君对于绘画、拼贴以及装置等各种形式的媒介运用自如。他认为生活中所接触的既有材料都可能成为艺术创作的中介,而这些来源于日常的元素消弭了陌生感与距离感。陈彧君将他的绘画和拼贴嵌入装置之内,邀请观者亲身把握作品尺度及其思维模式,并体验作品边界的流动性。


陈彧君近期个展包括:“内生风景“(誌屋,北京,2021)、“生长:面壁与破壁”(广东美术馆,2021)、“生长”(龙美术馆,上海,2021)、“每个自己”(阿拉里奥画廊,首尔,2020)、“陈彧君”(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19)、“来自金顶的反光”(仁庐,上海,2018)、“故土不乡愁”(阿拉里奥画廊 & BANK,2017)、“第二道门”(柯恩画廊,上海,2015)等。与陈彧凡的双人展包括:“木兰溪/渡”(A+ Contemporary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台北,2018)、木兰溪/厝”(佩塔提科瓦美术馆,佩塔提科瓦,2017)、“白色”(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16)等。


陈彧君的作品曾在格罗宁根美术馆、威尼斯威内托科技艺术馆、印度尼西亚国家美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时代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寺上美术馆、关渡美术馆、OCAT上海馆、红专厂当代艺术馆、关山月美术馆等知名机构展出,并参与第二届安仁双年展(2019)、第八届深圳雕塑双年展(2014)、第二届成都双年展(2005)等重要展览。

 

他的作品被阿拉里奥美术馆(首尔)、布鲁克林美术馆(纽约)、DSL收藏(巴黎)、何香凝美术馆(深圳)、龙美术馆(上海)、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洛杉矶)、M+希克藏品(香港)、白兔收藏 / 白兔美术馆(悉尼)、余徳耀美术馆(上海)等公共机构和私人收藏。。




个展“生长”,龙美术馆,上海,2021


陈彧君《相似物系列》,龙美术馆,上海,2014



陈彧君&陈彧凡《木兰溪-厝》,佩塔提科瓦美术馆,以色列佩塔提科瓦,2017



陈彧君《亚洲地图系列》,莱比锡棉厂艺术区国际双年展,德国莱比锡,2013



个展“陈彧君”,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19




陈彧君&潘娜潘·尤蔓妮“延时”,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18







李  青





李青1981年出生于浙江湖州,200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杭州、上海。曾在上海Prada基金会荣宅,坪山美术馆,浙江美术馆,西班牙马德里Tomás y Valiente艺术中心(CEART),首尔阿拉里奥美术馆,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澳门东方基金会,上海歌德开放空间等机构举办过精彩的个展。同时参加过许多著名艺术机构的群展,如上海双年展,布拉格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特别邀请展,光州双年展特展,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LACMA),福冈亚洲美术馆,巴西圣保罗当代美术馆(MAC USP),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首尔市立美术馆,印尼国家美术馆等。


李青的作品被众多艺术机构及基金会纳入收藏,例如意大利Prada基金会,西班牙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博物馆 (IV AM),美国迈阿密鲁贝尔美术馆,德意志银行,挪威Kistefos美术馆,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香港K11艺术基金会,巴黎Bredin Prat基金会,上海复星基金会,上海CC基金会,阿拉里奥美术馆(首尔/济州),浙江美术馆等。此外,李青曾入选2017年法国Jean-François Prat大奖,是该艺术奖项成立至今首位入选的亚洲艺术家。





个展“灯塔与摇篮”,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1

个展“后窗”展览现场,Prada基金会荣宅,上海,2019 - 2020



个展“自我修养”展览现场,浙江美术馆,杭州,2019

个展“陈列与重现”展览现场,坪山美术馆 ,深圳,2020 - 2021



个展“重影”展览现场,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2009



“里尔3000:黄金国——天堂的孩子”展览现场,图尔宽美术馆(MUba),里尔,2019



“往来之迹:余德耀基金中国当代艺术精选”展览现场,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LACMA),洛杉矶,2021 - 2022


“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特别邀请展:历史之路——威尼斯双年展与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威尼斯军械库,威尼斯,2013


“重新发电——第九届上海双年展”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 2012



“转折点——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展览现场,龙美术馆,上海,2018


“Copyleft:中国挪用艺术”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5



李青入选“Jean-Francois Prat奖”,Bredin Prat,巴黎,2017。李青是该艺术奖项成立至今,首位入选的亚洲艺术家。








罗德尔·塔帕雅(Rodel Tapaya)







罗德尔·塔帕雅出生于1980年,是菲律宾80后艺术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目前东南亚最活跃的艺术家之一。在2001年获诺基亚艺术奖(Nokia Art Awards)特等奖。后赴美国纽约的帕森斯设计学院和芬兰的赫尔辛基大学努力攻读素描和油画课程。2011年,他获得了由新加坡艺术博物馆和新加坡APB基金会共同颁发的杰出艺术成就奖;2012年获得菲律宾文化中心艺术家奖。


罗德尔·塔帕雅的作品核心源于他的记忆和历史的框架内不断融合民间叙事和当代现实。利用各种媒体 - 从大型布面油画到探索玻璃下绘画、传统工艺品、立体模型和绘画,通过民间故事和对前殖民历史研究他重新观察这个世界,创造出具有他特色的异想天开的蒙太奇。


其部分个展包括:“随机数”,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21;“神话与真理:罗德尔·塔帕雅新作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18;“城市迷宫”,阿亚拉博物馆,马尼拉,菲律宾,2018;“罗德尔·塔帕雅:来自菲律宾的新艺术”,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堪培拉,澳大利亚,2017;“罗德尔·塔帕雅”,辛德尔芬根市美术馆,德国,2016;“伦敦当代艺术学院馆外展:香港人”,都爹利会馆,香港,2014;“Bato-Balani”,雅典耀美术馆,奎松市,菲律宾, 2014;“仙境”, Art Hongkong,香港,2012;“棱镜与平行”,BenCab博物馆,碧瑶市,菲律宾,2012;“舌之花”,巴尔加斯美术馆,奎松市,菲律宾等。


其部分群展包括:“日月星辰在南国”,何香凝美术馆,深圳(2020);“地缘间的回音”,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20);“涅槃:热带重生”,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2018;“第十五届亚洲艺术节”,宁波美术馆,宁波,中国;“未知领域”,Hilger BrotKunsthalle美术馆,维也纳,奥地利;“激情与前进:菲律宾艺术”,新南威尔士美术馆,悉尼,澳大利亚;“第二十届悉尼双年展”,悉尼,澳大利亚,2016;“Bisa: Potent Presences”,马尼拉大都会博物馆,菲律宾,2011;“很久很久很久以前-菲律宾艺术百年之旅”,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2009等。


他的作品得到众多国际美术馆及机构收藏,包括悉尼新南威尔士美术馆、澳洲国家美术馆、东京森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菲律宾Bencab博物馆、菲律宾雅典耀美术馆、菲律宾Pinto美术馆以及菲律宾中央银行等。



个展“罗德尔·塔帕雅”现场,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堪培拉,2017




《Adda  Manok  Mo,  Pedro?》展出于“第20届悉尼双年展”现场,悉尼,2016



《Baston ni Kabunian, Bilang Pero di Mabilang》展出于“光州双年展”现场,光州,2014



“日月星辰在南国”展览现场,何香凝美术馆,深圳,2020



《未知领域》,奥地利Hilger BrotKunsthalle美术馆现场,维也纳,2017


“神话与真理:罗德尔·塔帕雅新作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18






玛丽昂·巴达雅尔(Marion Bataillard)






玛丽昂·巴达雅尔1983年生于法国南特,2007年在斯特拉斯堡高等装饰艺术学院毕业后,她移居柏林六年,在奥弗涅省和利穆赞省多次居住后,最终回到法国。2015年,她的作品于蒙特鲁日沙龙赢得大奖,自此展露头奖,在东京宫举办展览。2016年,她赢得了马林奖。从那时起,她经常在法国、德国和中国的画廊和艺术机构举办个人展览或参与群展。


作为画家,玛丽昂·巴达雅尔将空间与身体的感官认知放在首位,重拾方法论向古典绘画发起挑战。玛丽昂·巴达雅尔的新作较为侧重世界与城市元素,探究了他者、人际关系与群体等问题。在她的作品中,身体与空间形成的环境尽情舒展,全方位地占据了知觉,以致于分辨“何为实际发生”成为不可能之事。一曲集体舞蹈、一名当街打电话的青年女子、一轮封闭空间里的讨论、一场等待、一次步行——玛丽昂·巴达雅尔为作品题名的方式,堪称未雨绸缪与方言的形而上学程式。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残褪与任何直截了当的象征形式全无干系,却以其构图方式彰显了神秘主义。艺术家摆弄着参照之棱镜,以显而易见的游乐姿态映照艺术史,对统合我们的知识并加以固化全无兴趣。相反,这是一场游戏,是一次感官的奔涌。





作品展出于“全球之歌”,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22



个展"rester vivante",法国奥尔良,2020




个展“LA VIE SUR TERRE”,Vivane Zenner画廊,法国梅茨,2020







尼亚姆(Niam)







尼亚姆是一位知名泰国艺术家 ,1978年生于泰国北榄,现生活工作于北榄。他作品往往引人入胜,以复杂的丙烯画见长,其作品质感常常让人联想到组合精妙的油画。

Niam拥有哲学和美术双学位,但身为色盲的他大部分创作技法都是自学的。他的作品展现出一种介于抽象原则与写实肖像之间的多重视野,启发观众自由探索自我的潜意识。

 

他最近的个展包括“anima”(Joyman画廊,曼谷,2022),“大海记得我们”(SAC艺术中心,曼谷,2020), “一个叫地球的地方”(SAC艺术中心,曼谷,2017),“失败的猫”(SAC艺术中心,曼谷,2016),“Minimon”(盛泰乐,曼谷,2016), “月球上的动物世界”(Chamchuri画廊,曼谷,2013)等。群展包括“孟加拉国第十四届亚洲艺术双年展” (孟加拉国 Shilpakala 学院,孟加拉国,2010),“跨宇宙” (SAC 艺术中心,曼谷,2014)等。




 个展“大海记得我们”,SAC艺术中心,曼谷,2020




个展“失败的猫”,SAC艺术中心,曼谷,2016



个展“一个叫地球的地方”,SAC艺术中心,曼谷,2017







秦  琦








秦琦1975年生于陕西,1999年进入鲁迅美院油画系,2002年硕士毕业并留校任教。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沈阳。作为7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秦琦的画具有同时代艺术家的一些典型特征:以自我表达为核心,以自我经验为出发点,建立起一种融合现实性、想象性及虚构性的视觉表现体系。秦琦的独特不仅在于他多变的风格,更在于他在其中一直坚持并逐渐成熟的寓言性探索——逐渐放弃对现实事物的直接使用,而转入对事物中具有自我特征和典型性的一面进行捕捉。


秦琦的独特不仅在于他多变的风格,更在于他在其中一直坚持并逐渐成熟的寓言性探索。以大尺幅、超写实的语言方式,将社会历史的叙事和多种图像碎片化地设置在不同的场景之下,呈现出混杂、曲折的语境。而在碎片化之间有着纪实与虚构、移植与混合的视觉修辞,构成了作品中荒诞不经的意味,由此产生了一种不可理喻迷局和悬疑,以及各种可能发生的想象空间。


秦琦主要个展有:《日月星辰在南国》(何香凝美术馆,深圳,2020);《夜来香》(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19),《秦琦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17),《秦琦个展》(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2014),《椅子也可以救人:秦琦个展》(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1)等。


他的作品也展出于布拉格双年展(2009)、广州三年展(2008)、南京三年展(2008)、成都双年展(2001)、圣保罗当代美术馆、智利当代美术馆、首尔美术馆、中国国家会议中心、上海美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武汉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寺上美术馆、炎黄艺术馆、刘海粟美术馆、深圳美术馆等。





双个展“日月星辰在南国”,何香凝美术馆,深圳,2020



个展"秦琦",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17



个展“夜来香”,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19


作品《带刺的画笔》展出于“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2021




个展“椅子也可以救人:秦琦个展”研讨会现场,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1








伍  伟






伍伟1981年生于中国河南省郑州,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获硕士学位,现居北京。伍伟的作品中充斥着触感欲望,涉及文明、野蛮、神话的议题,在材料与空间中寻找新的感受和可能。


伍伟于2015年获第六届报喜鸟新锐艺术人物空间类大奖,2012年获第三届新星星艺术节艺术场大奖,曾在奥地利维也纳、德国柏林参与国际艺术驻留。作品曾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曼谷)、伊普斯威奇美术馆(英国)、市原湖畔美术馆(日本)、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浙江美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白盒子艺术馆(北京)、蓝顶美术馆(成都)、银川当代美术馆、深圳云美术馆、上海花厅计划、列奥纳多·皮尔斯坦美术馆(美国费城)、UBC大学亚洲中心(加拿大温哥华)、户尔空间(德国柏林)、候鸟空间(德国柏林)、GlogauAir 艺术中心(德国柏林)、FLUC当代艺术空间(奥地利维也纳)、Gallery SP(韩国首尔)等多家艺术机构展出,公共收藏包括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白盒子艺术馆、今日美术馆、Bing3艺术基金、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等机构。




作品《退化的形》,银川当代美术馆,银川,2021

作品展出于“身体视觉”,深圳云美术馆,深圳,2021


个人项目“祟祟”,展出于“云卷云舒-现代中国美术展·纸”,市原湖畔美术馆,日本,2020



作品《生灵》,展出于“民间的力量”,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2015



作品《最腻的房间》,展出于“厦门肉食公司”项目,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6




作品《忤合》展出于UABB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2019


个展“无阻”,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0












北 京 | 香 港 | 曼 谷 | 首 尔
BEIJING | HONG KONG | BANGKOK | SEOUL
韩国首尔市江南区狎鸥亭路75街6号B2, 06011
B2, 6, Apgujeong-ro 75-gil, Gangnam-gu, Seoul, Republic of Korea, 06011
T: +82 2 3445 8889 | info@tangcontemporary.co.kr
www.tangcontemporary.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