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嗓儿、大帅归乡记
4月19日,大道君掐指一算,今儿是个日子。
大嗓儿一听,抢着问道:“审磨日(一声)子呀?”
大道君摆摆手:“今儿啊,是你和大帅的还乡日。”
“看来我一夜成名的机会来了?”,大嗓儿立刻精神了起来。
(《戏台》在唐山未演先火,乐池一排排的加座在演出当天被塞得满满当当。)
果不其然,演出当晚,随着“唐山的楚霸王“大嗓儿开场唱落子,此起彼伏的掌声以及欢笑声便绵延不绝地回荡在剧院间。到了老乡相认的段落,大嗓儿和大帅两人甚至联手贡献出了独属于唐山站的笑点。让我们来听听演出这段时观众们清奇的反应吧。
演出第二晚,唐山气温骤降,剧院外飘着冰冷的雨,而一墙之隔的剧院里,气氛却被唐山的乡音点燃,台上的唐山话和台下的唐山笑交相辉映,室内的温度在不知不觉中持续上升。
谢幕时,唐山观众为《戏台》欢呼着,迟迟不走、高声呼喊、挥动双手。角儿们离开后,找不到地方宣泄激动之情的唐山观众甚至将大道君的小卖铺围的水泄不通。
(衍生品售卖现场)
“老乡”们的赞许对于两位演员来说意义非凡。实际上,大嗓儿的扮演者杨立新老师和洪大帅的扮演者刘勇老师都是地道的北京人。像这样的“倒口”对于两位老戏骨来说也许是家常便饭。
然而,如何把家常便饭炒香,炒透,两位老师可没少下功夫。
杨立新老师曾言:“剧本既给了演员空间,也给演员出了难题。比如剧本里有一句”您怎么把京剧唱成唐山落子了“。但是大嗓儿要怎么拐成落子,剧本里没细说,编剧也没提,这就只能演员自己想辙了。好在我之前有这种经验。05年有一次文艺演出,也是一个偶然,为了救场,我就想了一个笑话,这个笑话里前半段唱京剧,后半段拐到二人转,现场效果很好。所以这个方式对于我来说不算新鲜。关键是具体到这个戏,怎么才能从京剧拐到落子,而且还得具有喜剧效果,这就难了。所以当时方案想得挺复杂,也是试了很多回,才有了现在的效果。”
数十年的舞台经验加上反反复复的创新尝试,淬炼成了本剧最大笑点之一——“京剧转落子”,不管《戏台》走到天南海北,面对男女老少,这一在剧中反复铺陈、精心预埋的笑点都一定会在关键时刻炸开了花儿来,屡试不爽。
在剧中,大嗓儿演绎的这段唐山落子也收获了一位粉丝,那就是喜怒无常洪大帅,而洪大帅的扮演者刘勇老师也是将唐山话演绎出了独有的“韵味儿”。
在被问及倒口唐山话是否有难度时,刘勇老师这样说到:“倒口唐山话对我来说比较容易。因为我小时候喜欢相声、曲艺,考的北京市曲剧团,最开始是本着相声去的。所以原来说过相声、演过双簧、评书,语言类的模仿还是比较拿手。另外我从小在北京长大,离唐山很近,小时候经常能听见唐山人的叫卖声,“卖花生米地,卖瓜子地”……从小听到大,后来赵丽蓉老师又更是将唐山话普及了。”
即便是已经做了精心的准备,即便是已经实战过三百零八回,到了演出当天,两位“乡亲”依旧是早早的就来到了唐山大剧院,排戏,走戏,不在话下。
正是《戏台》剧组每一位老师这一次次与自己的较真,才换来一座又一座城市满坑满谷的欢笑声。
大嗓儿是否能在老家一夜成名我们不知道,大帅回乡见过江东父老有没有潸然泪下我们也没瞅见。但大道君敢说,能给乡亲父老们带来欢乐,便是两位老乡送给家乡唐山的无价馈赠了。
(唐山演出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