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澳大利亚社区图书馆:让孩子从baby的时候就开始养成阅读的习惯

2016-10-19 朱晓琳 童书妈妈三川玲

这是童书妈妈第499篇原创分享


文/图  朱晓琳

 

别的国家有咖啡馆文化,在我看来,澳大利亚多如咖啡馆的社区图书馆文化别有一番味道,让我对这个被称作“羊背上的国家”刮目相看。


图书馆作为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图书馆的投入如何往往能体现这个国家的软实力。在澳洲,上万人的大学也好,小到几十人的小学校也罢,都有自己的图书馆。而社区图书馆的设计和服务丝毫不逊于许多大型图书馆


买上一杯香浓的咖啡,泡在图书馆,被书海包围,不管是看自己本学科的教科书还是乱七八糟的小说杂志,或者用免费wifi上网冲浪,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放松。


澳大利亚的社区图书馆就是我的咖啡馆。


澳洲有全民阅读的习惯。在澳大利亚每个Council(相当于国内的区政府,但相对小一些)都管理着几家社区图书馆,图书馆运营的所有经费来自区政府。


用悉尼举例,看看澳大利亚社区图书馆的普及程度吧。


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目前人口约480万,有38个行政区,一般每个行政区下面有四个这样的社区图书馆,每家馆藏书大约50万册。我算了一下平均3万人就可以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这个还没有包括悉尼所有大学和中小学的图书馆。让我不由感叹,悉尼人民好幸福呀!


通过以前在悉尼居住的感受和此行的观察,我总结出社区图书馆的几大好处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孩子是图书馆的花朵

与时俱进的网上图书馆

如同便利店的贴心服务

融合各个民族的"文化大熔炉"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些社区图书馆面积都不太大,一般在200-300平米之间。但是肯定都有以下几个区域:成人图书借阅区,儿童图书借阅游乐区,多媒体借阅区(CD和DVD),此外还有讨论区、讲座室、安静阅读区和自习室


图书馆里可谓动静结合。我看到儿童区孩子们在嬉戏玩耍,讨论区有三五个年青人围坐在桌前,热烈地讨论着问题。而到了安静阅读区则是静悄悄的,无人喧哗。


我们去参观的Hornsby社区图书馆大门


图书馆通常设立在交通便利的火车站和购物中心附近。所以就像有的人逛街累了要去咖啡馆小憩一样,你完全可以去图书馆休息一下,免费读书看报。


办理借书卡也不费吹灰之力,只需要提供居住在附近的租房合同,或银行邮寄给本人的信件,显示居住地址在本区,就可免费办到借书卡。没有押金,没有年费,一张借书卡在同一个区管辖内的几个图书馆都通用。


我们去的Hornsby图书馆,一张图书卡能借20本书籍,一次可借阅四周,还可以续借两次。除了图书,甚至音像产品、玩具都能借。


图书借阅办理区

 

图书馆还经常举办各种活动,比如针对新移民提高英语的短期班,教妈妈如何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的讲座,许多作者的新书读者见面会都选择在社区图书馆举行。


这次在Hornsby图书馆还看到每周一次的报税讲座,每月一次的读书会,教55岁以上的老人如何实用电脑。感觉就是讲座内容实用、接地气。这些活动基本都是免费的,老师也都是热心的志愿者来担当。


密密麻麻的告示栏介绍图书馆举办的各种活动

 

澳洲学校一个半月的悠长假期,炎炎夏日,艳阳高照,小学生们该如何清凉度过呢?


除了宅在家里和出游之外,参加社区图书馆有声有色的儿童免费活动,也是避暑的首选。通过参与各种有趣的活动,孩子们也更加热爱图书馆了。


我此行正值假期,就看到图书馆近期将组织有关青蛙的趣味生物学讲座、魔术师表演、故事会等活动。


中文的活动告示


孩子是图书馆的花朵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只有2000多万人口。所以孩子在哪里都备受重视。从小小的社区图书馆也可以感受到。


儿童区的图书很漂亮,从婴儿图书到小学的图书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并且儿童区的书架都不超过1.4米,颜色绚丽,一进去就让人有阅读的欲望。孩子们可以在垫子上躺着、趴着读书,每周还有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教歌曲讲故事,每到那个时候都是座无虚席。


对于新移民的小朋友来说,这也是一个学习语言的好途径。很多家长会把孩子放在游乐区,有各种玩具供孩子们玩耍,如果有需要,图书馆还会有相关的工作人员帮忙照看孩子。图书馆的宗旨是让孩子从baby的时候就开始养成阅读的习惯。


舒适的儿童图书区


阅读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澳大利亚很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通过阅读进行自我学习。


据当地朋友介绍,小学一年级起,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让孩子们去学校图书馆借书。而老师会根据孩子借阅图书的多少打分,这个分数要记入每学期的成绩里。因而他们的人均图书阅读量是远远多于中国的。而中国每天如山一样重的作业剥夺了孩子的阅读时间。


舒适的儿童图书区

 

与时俱进的网上图书馆


澳洲社区图书馆的吸引人之处还在于它与时俱进的电子图书馆(elibrary)。


上Hornsby图书馆的网站看看,信息丰富,排列清晰。图书馆的网站和区政府的网站是打通的。直接点击区政府选项,就可以看到区政府的架构和具体办事流程。比如有去哪里看病的信息,甚至宠物丢了该怎么办,都可以在网站上找到处置方法。


电子图书馆可以下载电子书和音乐,有小说、传记,甚至有专门的中文电子书目录,虽然图书种类并不丰富,但是在一个英语国家的社区图书馆可以借阅到中文的电子书,也是让我惊叹不已!


据图书管理员介绍,最受欢迎的是免费音乐下载功能,音乐可都是正版的哟!有流行的,古典的,摇滚,乡村,中国的,印度的等很多不同种类的音乐。每周可以免费下载三个音乐。可以省不少买CD的钱了。


如同便利店的贴心服务


社区图书馆的管理完全实现电子化,借书还书都不需要人工操作,直接自助扫描条码就可以完成。


此外,属于同一个区的各社区图书馆之间都是统一管理、信息共享,读者可以自己上网续借,也可以到离家最近的图书馆还书。如果在自家附近的图书馆没有找到想看的书,还可以上网查找,预订调阅服务,很快就能收到取书通知。


澳洲社区图书馆藏书量多,书品也丰富。尽管这样,也有遇到找不到所需书本的情况,这怎么办呢?


对于居民多次寻找未果的书籍,图书馆工作人员会给你Request for Purchase“书籍购买要求”的表格,专职人员会对这本书做调查,评估其阅读价值进行购买。是不是很人性化呢?




除此之外,图书馆的各种设施都十分的人性化,很多人直接坐在地毯上就开始阅读,更多的人是选择形态各异但都很舒适的沙发来读书,阳光明媚的午后,捧着一本喜欢的书,你可以坐在落地窗前静静地阅读,随便你怎么舒服怎么坐,不会受打扰。


澳大利亚的社区图书馆都由区政府运营,而且所有的服务都是免费的,每年政府要投入大量资金采购图书,雇佣服务人员,组织各种活动等等,当涉及到电子书籍的时候还会涉及到版权的购买。


版权贵,人工成本高,运营图书馆的费用相信不菲。不惜巨资的文化投入,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国民。在我看来,澳大利亚国民普遍素质较高,在公共场合彬彬有礼,且乐于助人。

 

融合各个民族的"文化大熔炉"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悉尼的移民就来自上百个国家。在欧洲各国本地居民和外来移民冲突不断的今天,澳洲的各个民族却相对和谐相处。


我认为遍布城市乡村的社区图书馆可谓一个秘密武器。它的服务成功地实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达成了文化与价值共融,造就了澳大利亚社区图书馆“多元文化大熔炉”的美誉。


澳大利亚虽然是以英裔为主组成的移民国家,但是政府倡导多元民族文化政策,各地图书馆都备有除英文以外的多种语言的书报杂志和供读者借用的音像磁带。


所以进了社区图书馆就像进了一个小联合国。黑发、金发、棕发的各式面孔,男女老幼,操着各种口音的英语来借阅,管理员都一视同仁,热情接待。


年轻人阅读讨论区


因为每个地区居住的人口文化背景都不尽相同。因此,每家社区图书馆的图书都是有针对性的。比如在亚洲人聚集的社区,图书馆就有比较多的亚洲书籍。


我以前居住的Aurburn地区,华人和阿拉伯人都不少,图书馆提供了中文和阿拉伯语等多国语言的图书、报纸、期刊、论文,其中包括很多中文读物,包括一些关于港台影星的八卦杂志。我还借过金庸的小说。


当年艰苦的悉尼求学生活中,我居住在的Auburn社区图书馆真是一个心灵休憩的港湾。


初期语言不好时参加过图书馆组织的免费语言培训班,学习累了就借几本金庸小说消遣一下。后来找兼职工作时,就天天去图书馆翻阅各种报纸的求职栏目。甚至大学专业要求的课外阅读书在社区图书馆也可以借到!


澳大利亚一般图书动辄一百多人民币,发行量小的专业书籍价格更是翻倍。所以社区图书馆让当时囊中羞涩的我这个穷学生真省了不少银子。


社区图书馆就像一个地区温暖的家,为周围居民营造了一种归属感。体现了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特色,同时支持居民“活到老,学到老。”


如果各国的移民天天都感觉生活在一个温馨的家里,可以看到自己熟悉的文字的图书报刊,参加为新移民准备的各种活动,他们怎么可能心怀不满而出去闹事呢?



当飞机从北京降落在悉尼机场时,对比首都机场高大现代的航站楼,悉尼机场显得寒酸破旧,那一刻真以为北京已经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城市了。但是参观完Hornsby的这家社区图书馆,我又觉得北京和悉尼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这里浓郁的图书馆文化与中国图书馆的匮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北京这样的首都,图书馆的数量也是屈指可数的,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阅读需求。各地政府都在竞相建桥修路,但是很少听说为社区图书馆加大投入。


在北京,我所知道的图书馆仅有国家图书馆和首都图书馆。但是他们都太高大上了,去一次路途遥远,来回路上就需要三个小时。并且据说借书手续繁琐,借书周期短。顿时没有了去借书的兴致。


一个好的图书馆,不能仅仅停留在图书数量多少的层面上,所有书都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有何意义?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阅读是人生成长的源泉!一个图书资源匮乏,没有阅读习惯的国家,如何才有发展的持久动力?


-END-




朱晓琳 留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获大众传媒硕士学位。儿童母婴书籍翻译家,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新浪微博认证阅读推广人。新浪微博:考拉Eric妈妈。








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

新生代家庭教育资源真诚分享

孩子最宝贵的是时间

所以真诚的选择很重要


合作请联系ts-mama@qq.com



童书妈妈出版三川玲是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