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小时,12个演讲,全程无尿点的育儿届的TED大会长什么样
昨天我们讲了童书妈妈读书会年度精华分享会是怎么工作的,今天,我们想讲一讲,在精华分享会上,那些光环环绕的发言人都讲了什么。
Amy老师是幼儿园园长,她是本次活动的新闻官。为了写出演讲的精彩内容,她把每个人的发言录音反复听了三遍。
她很享受这些精神大餐,听的时候,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情绪起起伏伏。下面,请来读读Amy老师带给我们的精华版文字精神大餐。
文字整理:Amy
三川玲
礼物
1996年,美国的电视节目“奥普拉读书会”影响了无数的观众。今天,有这样一个人,她送给自己的一份生日礼物:找99个人跟自己一起读书。
她的这份礼物影响了中国的一群妈妈,这一年她带领着大家一起受着书香气息的滋养,一起探讨着发自灵魂的思考。
她的内心淡定、自信,她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不断地追求着真知,她真诚、真切、真心、真情、真意,她就是2016年童妈读书会的创始人:三川玲。
2016年童妈读书会年度精华分享会上,三川老师也是第一个发言的人。她充满深情地总结分享了自己送给自己的这份珍贵礼物,在自己的演讲中,三川老师总结了办好一个读书会的秘密是什么?
她讲了每个会员的发言时间为什么是6分40秒,她解释了读书会的宗旨为什么是:“不专家、不门派、不尚古、不崇洋”,她给大家分析为什么“你把脑袋里的思想装到别人的脑袋里,那么别人口袋的钱,就应该来到你口袋里。”她说明为什么读书的有效过程是”输入—内化—输出“的过程……。
但所有这些都抵不过三川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办好读书会的真正的秘诀就是”发自心、源自真。“
王超
一起聊聊教育的本质
分享会上第二个出场的是王超,她既是一名9岁孩子的妈妈,又是一名资深幼儿园园长。她将自己多年的智慧与经验浓缩在这短短的15分钟里。
王超和大家一起探讨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她将自己的经验概括在了:取势、明道、优术这三个核心理念中。她阐述了家长自我成长对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家长的自我成长包括了:对教育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对孩子的认知和对人生的认知。
从自我成长中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知道在教育的目标中显性的知识和技能虽然重要,更具有决定性的还是隐性的人格建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指向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穆宏
培养高情感智力的孩子
作为一个男孩的妈妈,穆宏理性、智慧,风趣,穆宏的儿子是一个很能控制自己情绪并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孩子,孩子的情感觉察力和判断力很好,他知道”即使我喜欢一个人,她也可以不喜欢我“,这都源于这个男孩有一个很会培养孩子高情感智力的妈妈-----穆宏。
很风趣的一句话“不让自己的儿子将来去祸害别人家的闺女“表达出了她教育孩子的理性、智慧、担当和责任。她的演讲题目是”培养高情商智力的孩子“。在扎实的心理学知识掌握的基础上,穆宏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育儿实践总结出情商教育的五个关键:命名、识别-----表达-----理解-----共情-----调适。
给自己的情绪命名并识别自己的情绪,是认识情绪的第一步。这会帮孩子慢慢形成自我觉察。在认识情绪的基础上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这里有个原则就是表达的越具体越好。在认识和表达的基础上,教会孩子理解自己和别人的情绪,而经典的优秀说是帮助理解情感和把握人性的很好的方式。
在共情方面,穆宏指出发自内心地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来对待才是真正的共情。在对消极情绪的调试方面,她强调了尽量让孩子把消极的负面情绪和自我分开。
最后穆宏语气深长地用“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任何有意义的事情都不会容易“”每天当我们把孩子送出家门的时候,我们知道他已经具备经受生活脆念和压榨的能力“来结束自己的演讲。
Cindy
因为爱,成为更好的自己
Cindy的分享是一首流动着爱的旋律散文诗,是一曲饱含爱的抒情曲,而她站在那里、她散发出来的气质本身就是一首温润人心的诗。她就是用一种美好温柔的语言娓娓道来,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会和哪些人在爱里相遇、相知,如何“因为爱,成为更好的自己。”
父母、老师、朋友、爱人、孩子、自己、社会上的陌生人都会和我们有爱的链接,从0-100岁,在人生不同的阶段,和我们发生链接的人在发生变化,给我们影响的人也在发生变化,我们在和别人的关系中发展出亲情、友情、爱情。但能伴随我们自己一生、并能赋予我们强大的爱的能力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爱的阻碍“,我们只有发展出了更好的自己,才能更好地爱自己和爱我们周围的人,尤其是给我们的子女爱的能力。Cindy深知,更好的自己是给自己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她深情地奉献给大家自己和自己的女儿建立爱的链接的一些小方法。
曲溪
建立于小飞船间的反馈系统
说到读书会人的惯常思维应该是文科生的天下,然而童妈读书会的组成人员却不尽然,曲溪就是一位典型的理科生,一名航天工程师。她的分享《建立于小飞船间的反馈系统》,视角独特。
飞船飞行至我们预期的轨道需要对控制器、传感器和飞行器做出精密的计算,需要通过公式计算、严格的操控来完成,不能出分毫差错。每个幼儿大脑就像一个小飞船,有自己的复杂的反馈系统,孩子大脑的控制器会受到家庭、同辈和社会的各方面影响,它的接受频道不受公式控制,他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接受方式。
在孩子早期,父母如果能了解孩子的这个控制器的内在系统和接受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将能解决孩子在家庭、同辈、社会影响中的困惑性选择。
这个内在系统和接受规律和真实的飞船飞行一样,需要家长深入那个系统做周密的分析和了解,因为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成人具备理想了解和分析的能力,而这个分析和了解不是以成人成熟的思想为研究依据,却是以孩子大脑这个“小飞船”为中心,任何不合时宜的干扰都会让孩子的“小飞船”系统形成混乱和迷茫。
正是因为曲溪理性的思考、内心的镇定、深入简出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的淡定,使得两个可爱的双胞胎姐妹也平和喜乐,各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芥末湖
向学霸思维的实践者致敬
自称为“大龄儿童、自身愤青”的芥末糊每次在读书会分享都会让大家耳目一新,带着大家于轻松中领悟哲理。她的《向学霸思维的实践者致敬》保持了她的一贯的风格。
罗振宇的20年跨年演讲,宋仲基的学霸加演艺精妙结合,约翰霍特的15年对孩子如何学习的观察,是她的思维的见证:学霸的思维方式;学霸的行动力;以前两者为基础的时间的积累。
芥末糊经历过给孩子择校的焦虑,她原来的逻辑是:孩子只有按照我的安排,进入了我选的学校,孩子才能幸福成功。而忽略了孩子自身。《孩子是如何学习的》让她从意识上发生了转变:不能将自己的焦虑代替孩子自身的发展。人生生而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孩子有天然的自主、自发的精神,我们只要保护好这种精神,不去破坏就足够了。
孩子是有趣的,你要去关注他。最终我们要做的就只有一点,那就是:信任孩子。我们只需去见证孩子成长的奇迹时刻就可以了。
李红艳
跟孩子谈性要解决的5个问题
红艳就职于联合国驻华机构并负责青少年性教育相关工作,她来谈“孩子的性”这个主题再合适不过了。
红艳将《夏山学校》、《孩子挑战》和《超越自卑》三本书中关于“性”的内容做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再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很好的谈了“跟孩子谈性要解决的五个问题”:“孩子自慰怎么办?”“可以等到18岁以后谈性吗?”“堵(赌)还是疏(输)?谈什么?怎么谈?”。
她的几个原则很值得我们借鉴:
1. 消除对性的禁忌感和罪恶感,正确认识自慰和儿童的性游戏,让儿童有探索自己身体的自由,这是最基本的,是孩子的权利。
2. 但性的自由,也不等于放纵。性体现的是爱,能带给人生很大的快乐,但有一点,它意味着你要付出爱,性与爱的结合才带给我们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性的愉悦。
3. 当有自慰情况出现时,家长的态度,红艳结合自己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自己的教育经验,得出了自己的三个关键点:适度的故意的忽视(过度的关注会转化会故意的抗争,因为孩子从内心要保留自己的权利,结果变成了孩子和大人之间的权力之争);孩子对外在的兴趣(让孩子有多种方式获得对自我的满足,积极的正面的解决方式);利用合作的方式去自慰(分清场合,在私密的场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不要用硬物去刺激自己的生殖部位)。
万变不离其宗,只要父母引导孩子在处理人生三大课题(职业、工作、性)时能够学会合作,奉献的意识,就是人要有对他人产生兴趣、并对他人有用,最终找到价值感和归属感,那么困惑我们、让我们抓狂的孩子的“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王晓琳
成长路上小提示
思想透过语言是一个人能散发出熠熠光辉,这句话用来形容王晓琳一点不为过,她的演讲字字珠玑,要做简练概括还真是有难度。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保护项目官员,教育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她呈现给大家一手的、严谨的关于大脑发展的研究数据,帮助大家修正了一些过往的关于大脑的认知误区。
父母的言行为什么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基因是一成不变的吗?人的大脑过了6岁就不再发育成长了吗?晓琳从“道”的层面很好地给予了回答。最新的一个研究发现:童年境遇可以预测人生轨迹。
父母给孩子创造了什么样的童年环境(包括心理环境和身理环境)直接能影响到孩子的未来人生轨迹,故曰: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有问题的养育。另一个研究结果更是让人瞠目:成长环境可以改变基因。
基因被一层物质包裹(小胶带),要想基因发挥作用,需要这层包裹被打开,而打开的方式决定了哪些基因被打开从而发挥作用,这个打开的方式也就是环境的影响。那么作为父母,我们想要孩子的哪些基因的包裹物被打开呢?第三个研究结果:人生经历雕刻大脑。
孩子在出生的时候脑神经元细胞数量就已经和成人相差不多,不断增加的是脑神经元之间的突触链接。影响人生境遇和发展的是由神经链接的发展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把平时不常用的链接修剪掉,同时加强常用的链接。虽然两次比较大的剪枝发生在4-6岁和14-16岁,但小的修剪活动时伴随一生的。
有了道做支撑,说到术的问题就轻松多了,晓琳在术的层面的教育方式上也是金句不断,如: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一场完美的婚姻,第二好的礼物是一场完美的离婚。一个永远不会发脾气的妈妈/爸爸是不真实甚至可怕的,重要的是尊重孩子,承认我们也有顶不住的时候,并且和他们一起成长。来自至少一位抚养人温暖、安全、稳定的支持可以增加孩子的抗逆力……
听了晓琳的演讲,让人感觉不懂科学真是害人又害己,而不懂脑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真是对不住自己的孩子。
这15分钟真让人回味无穷。
打破育儿的藩篱
本专业为新闻学的春怡以一名男宝妈妈的身份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初为人母时的一些刻骨铭心的经历,这些经历打动着在场每个父母的心。
为人父母,谁不担心?谁不忧虑?做父母就是一个从青涩的慌乱、无助到成熟淡定的过程,但不是每个父母都能有这个华丽的转身的。这个过程需要学习、思考、反省、觉察、省悟,这是一个幸福的过程,但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是一个需要时间积淀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勇气的过程。
然而春怡今天站在这里,告诉我们,她从内心《打破了育儿的藩篱》,她平和地告诉我们:养育孩子,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你已经竭尽全力,不要再为难自己。你可以选择坚持,也可以选择放弃。我永远支持你。所以请你也支持你自己!
通过读书,引发思考、 启示、共鸣和乐趣,找到适合自己的答案,最终能够超于焦虑,能够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不强行改变,信任身边的人,当然最重要的是信任我们的孩子。
王乃树
幸福,从一句你好开始
要说老北京人的特点是什么?我们童妈读书会国宝级人物“酒树树”很好地给我们诠释了这些特点:幽默、风趣、好客、随性……,话里到处透着嘎嘣儿脆。拿大家的话说“酒树树”浑身上下都是段子。她就是用这种特点让大家在轻松的笑声中领略了“幸福是什么?”。
幸福可以从一句“你好”开始,幸福可以用一句邀请,让快乐翻N倍,幸福就是用最简单的行动,学习做个幸福的人,幸福就是亲密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联系,可以让我们保持幸福而健康的状态。
幸福就是看着“酒树树”脸上绽放的笑容和欣赏着她的令人捧腹的欢快话语。她通过自己救助过罹患抑郁症的灰鹦鹉和寡助多年的鸵鸟故事向我们展示:看到别人从不幸走向幸福,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当然如果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自己也参与了、付出了,那这种幸福感会更加放大。
2017年,让我们像酒树树那样“拿出你的真善美,收获我们的幸福爱。”
张昱
你的亲子朗读“愉悦”了吗?
听了专业的朗读我们会在心中说:哦,我终于知道专业和非专业区别有多大了。这方面张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播音主持专业毕业后就进入了电台工作,她的生活和工作始终与声音相伴。这次演讲张昱给不是专业的我们带来了一个听觉盛宴,同时张昱分享了她的专业的朗读技巧,让我们也能和她一样把亲子朗读变成一件“愉悦”的事情。
怎么样让每日的亲子朗读更高效?有一样东西,比提高我们的朗读技巧更为重要,那就是在亲子朗读中有意识地提升愉悦感。从仔细打磨故事中的人物语言开始做起。展现出这个人物的独特风貌。就像一只机灵的小猴子说话不会一字一顿,一头憨厚的小象说话时语气肯定不是尖酸刻薄的,一只勇敢的小鸡它要向全世界宣布自己重要的决定时,它的语气里绝对不会有犹豫不决。
阅历和精力的改变会影响到我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和感受,只有不断地去丰富我们的经历和阅历,才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我们周围的人和事物,我们才能更加真实有趣地把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亲子朗读也就会更加有愉悦感。
和孩子一起给喜欢的故事寻找喜欢的音乐和音效,体会故事中的文字情绪,是快乐的、悲伤的、诙谐的还是紧张的?包括故事发生的国度,可以从丰富的声效库中和孩子一起寻找和故事内容搭配的声效,也将是一件愉悦的事情。
另一个愉悦感增加的方式是“动一动身体”,和孩子一起做一做故事中人物的动作,会让大人和小孩在哈哈大笑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孩子对故事中的人物或情节感到害怕时,需要停下来进行开导和安慰,而不是否定孩子的情绪,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朗读技巧。当我们不想读的时候,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那么在提升亲子朗读的愉悦感的过程中,让我们永远不要停下我们的脚步,
白滔滔
幸福教育十问
这是自称为三川背后的男人,他是过去一年童妈读书会唯一的男性,他每次会给每个演讲者做出精彩的点评,很多时候,他的点评反而成了大家最期待的环节,今天大家终于有机会来完整倾听他的一次演讲:《幸福教育十问》。
这十问可谓是深思熟虑、入木三分。人的成长,尤其是思想的成长是需要时间去慢慢发酵的,在不断的变化中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蜕变。这是一个像蝴蝶蜕变一样需要自己一点点破茧而出的过程,然而我们的教育却把这个需要慢慢地、慢慢地一点点自己努力从茧而破的过程给剥夺掉了。
大众的世俗舆论的包裹造成父母的焦虑、老师的疲倦、公正的诟病,剥夺了孩子依照个性自由发展的途径;剥夺了孩子按照自己兴趣和方式学习的权利;剥夺了孩子慢慢成长、欣赏人生路上美好风景的机会;剥夺了做为一个人在社会中需要合作、平等、付出才能获得归属感和成就感的本性;剥夺了他选择自己最突出、最喜欢和最擅长的一面作为安身立命之技的追求;剥夺了孩子用心品味追寻属于自己独特的成功的途径。
在这些残忍的、冠冕堂皇的、被大家所追捧的“剥夺”声中,孩子被造就成了简单机械储存冰冷知识的“移动硬盘”(即使是正版原厂的充其量价值2000元而已);成为了家长虚荣的进阶、保阶的工具;成为了家长迷失自我、以爱为名义的软性暴力的牺牲品。在这些迷失的丛林中,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一点清醒,一起通过阅读、学习、讨论、觉察、内省去寻求自己生命的价值,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把追求幸福的权利交给自己和孩子。
备注:图片来自于摄影官五月、黄芊、小齐、李炯和巍。
Amy园长,卢保英,天使家园儿童之家(地处回龙观龙城花园独栋别墅区)园长。她的教育理念是:和孩子一起成长。长春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北师大学前教育硕士,多年从事中美两国儿童品格教育研究,国内首套系统儿童品格教材编写者,每天最开心的事情是做孩子最知心的朋友。童书妈妈读书会成员。
想回看直播,请按照以下链接:
中国教育报
无需关注或下载,请识别二维码,或者复制链接进行观看:http://cloud.quklive.com/cloud/w/1483599373301982
咿呀呀育儿
微信端直播,不用下载,无需关注,直接点击链接就能回看直播。
直播链接:
https://zhibo.cytxcn.com/Weixin/Zhibo/zhiboInfo/id/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