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音乐这么美好的事儿,怎么就拉了仇恨?
文 | Teresa
音乐,是美好的;学习,也是美好的。
那么,怎么会让这么美好的事情,变成了很多家庭产生矛盾,甚至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拉了仇恨的事情呢?!
难道,这么美好的事情,真的只能用令人痛恨的方式来学习吗?到底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让学音乐也变得美好,而不是像《爆裂鼓手》里那样闹得把励志剧拍得像警匪剧一样?
又难道,世界上有两种音乐的学习:
一种音乐的学习,让孩子爱你,和你成为知音,还能终生和音乐做朋友;
另一种音乐学习,能让孩子恨你,和你成为仇敌,终生成为音乐的克星?
让孩子爱你的音乐学习,让孩子知道最好的音乐长什么样,让孩子感受到生命如何与音乐一起流动;
让孩子恨你的音乐学习,让孩子机械地日复一日枯燥地训练,在感知到音乐的博大精深之前,就已经对音乐心生厌恶?
从学钢琴看学音乐,它是魔咒还是福音?
一位朋友曾严厉地警告过:
如果你想让孩子不理你,就给他报一门乐器;如果你想让孩子一辈子不理你,就给他报两门乐器。
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音乐的学习不同于其它,需要不断地在重复和练习中提升技艺,因为就要求学习者有非一般的毅力和决心。
钢琴是乐器之王,更是学声乐、练其它乐器的入门基础。不少室内乐团,中小学的合唱团,把孩子有没有钢琴基础,作为录取的门槛。学钢琴重不重要,答案不言而喻。
我身边有几个一碰钢琴就和它fall in love的例子。学琴的过程很漫长,但如果不以考级为目的,学琴这件事坚持起来还不那么痛苦。
对乐器一见钟情的孩子毕竟算少数。事实上,很多琴童都有一段苦逼的童年时光。回想起自己的学琴史,不少总与大人的巴掌和皮鞭相伴。
如果家里还为你购入一架昂贵的钢琴,那么学琴的道路更是相爱相杀,剧情相当狗血。
学琴本身就是一件枯燥的事。一旦开始,就任重而道远。
身边有家长说,因为儿子学钢琴,母子俩跟仇人一样。等孩子总算考过了钢琴十级,妈妈才算给孩子放羊。只是,这个孩子从此也不怎么弹钢琴了,又学了门别的乐器。
还有个妈妈说,感觉女儿最爱人已经不是自己了,因为是她每天监督女儿弹钢琴。
在音乐学校的琴房里,总能传出孩子的哭闹声,和家长的呵斥声。噙着眼泪弹琴,是学钢琴常有的画面。
这些学钢琴的孩子,学得开心的少,学得辛苦的居多。
小朋友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就有不少同学陆续开始学习乐器。那些没给小朋友报乐器的家长,心里很是着急、焦虑。
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孩子学音乐?
相对于学钢琴的众多孩子而言,将来励志走钢琴专业的算极少数。
家长们大都不指望孩子们将来靠弹钢琴吃饭。然而,很多家长却抱着各种各样的目的,让孩子学琴。
(一) 为了弥补和面子
不少人做梦都想自己弹得一手好钢琴。很多父母,越是自己不会的东西,越是要让自己的孩子替自己实现。
尤其是现在,弹得一手好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若是自家孩子没这本事,当父母的自然就不淡定了。
父母于是就开始连哄带骗,威逼利诱自己的孩子。抱着这种目的,无形中把学琴、练琴变成一门长久的苦差事。
(二) 为了升学加分
家长们相信,一纸钢琴等级证书,就能成为申请学校或加入社团的通行证。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一技之长,以后以“音乐特长生”的身份走录取的捷径,家长们也是用心良苦,需要蓄谋很久。
同事刘凯从四岁就开始学琴,当年曾考过钢琴十级。
回想自己学琴的经历,他说,为了顺利考级,父母不允许他弹考级曲目以外的曲子。
一遍一遍地弹同样的曲目,只为弹得熟练,顺利通过级别考试。
近十年的弹琴时光,目的只是考级,而不是用来享受音乐带给自己和家人的愉悦。在枯燥地重复中,他根本没有享受到弹琴的乐趣。
拿下钢琴十级以后,他十几年没再碰过琴。那双弹钢琴的手,对琴总是敬而远之。
去年,快30岁的他,又重新开始弹琴了。他说,这一次,他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学习弹奏一些自己喜欢的曲目。
(三) 为了磨炼坚毅的品质
一入琴门深似海,很多琴童每天需要练习一两小时。寒暑假时,有的孩子被父母要求每天练习四五个小时。
学琴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黑白琴键上,飞舞的手指,都是经过了千百遍的练习。没有过硬的基本功,就没有飘逸的舞蹈。
很多人表示,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孩子没有机会吃苦,所以也没机会锻炼坚毅的品质。
于是,有的家长想出花样,要通过学钢琴来磨炼孩子的意志。
还有些家长相信,能把琴学好的孩子,读书成绩肯定不会差。因为苦逼的琴童生活,让孩子学会了坚持,有毅力。
他们相信,在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学业上,这种品质一定会帮到孩子。
(四) 为了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越是多动的孩子,越有人建议给他们上钢琴课。美其名曰,学琴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殊不知,好动的孩子在弹琴上吃的苦头是安静孩子的好几倍。
坐不住,纪律不好,肯定要被老师说。被老师说,自然会降低自信心。
上课时间都坐不住的孩子,更别指望他们在课余时间能够静下心来练琴了。
学琴时光,自然是和打骂、呵斥相伴。
(五) 为了家族传统和贵族气质
有一位对音乐颇有研究的语文老师,常常跟我聊音乐谈人生。
有一次他说到了他的姐姐,我们才知道原来他的父母都是南方某著名音乐院校的教授,家学渊源,孩子自然从小必须学钢琴。
他姐姐4岁学钢琴,每天晚饭后关小屋弹三个小时才可以睡觉,公认的“一万小时”的训练,早在十来岁时就完成了,一路音乐学院附小、附中,直到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硕士毕业,姐姐竟然选择放弃钢琴演奏,远嫁台湾,踏踏实实做了家庭主妇。
几年后,父母在电话里提出,女儿应该开始教小外孙学钢琴。她在电话里才说了实话,自己的前二十年一直在完成父母的要求,实现音乐家族的传承,自从嫁到台湾后,从来就没有再弹过一次钢琴,家里也没有钢琴,这一辈子都不想再看见钢琴。
唏嘘之余,我们好奇问老师是怎么逃脱的,他哈哈大笑,说自己从小顽皮,关小屋就跳窗户逃出去玩,家里人实在管不了他,加上已经有姐姐继承了父母的天赋和技能,家人也就不再逼迫他学琴了。
而家住音乐学院,身边的朋友和同学都是音乐世家,他在东串西逛间,竟然了解了很多乐器和音乐的欣赏知识,非常喜欢听音乐,终生与音乐为友。
还有些富足的家庭把钢琴、小提琴作为阶层身份的象征,孩子必须掌握,家里有几套房子就放几架钢琴,甚至买昂贵的三角钢琴,认为学会了钢琴就可以培养孩子的贵族气质,其实把钢琴大师的照片拿出来翻翻,本来是帅哥还是帅哥,不帅还是没啥气质。
如果你是抱着以上的目的让孩子学钢琴或任何其它乐器。我诚意地希望你能冷静冷静,趁孩子对音乐万念俱灰之前,及时刹车。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音乐,怎么去学音乐?
有一次,我听一位颇有名气,自己也出版过转机的音乐电台主持人,讲述他对孩子学音乐的态度。他说:
如果家长根本就没有音乐细胞,从来也不享受自己弹琴和唱歌,希望孩子能够热爱音乐,那基本上是小概率的事情。你想啊,无论是从遗传基因上,还是生活环境里,音乐本身距离这个孩子就很远,想学好真的很费劲!
无独有偶,我的一位颇懂得音乐的朋友,有一次去北欧旅行,住在一位当地朋友的家里。到了周末,他发现几家邻居就很自然地拿着乐器凑在了一起,吹拉弹唱自得其乐一番。而且,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几乎没有一个是吃音乐饭的,而他们的水平之高,又令这位朋友汗颜。问及他们怎么学会的音乐,他们都很奇怪,似乎专门去学乐曲,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我的朋友说:我们学音乐,是把音乐独立于生活之外,而人家呢,音乐根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真的是一个巨大的差距。
基于此,其实,我们也有一些可以让孩子欢喜的音乐学习方式:
(一) 给孩子音乐品味
在正式学习乐器之前,一家人先享受音乐。
家庭中的音乐熏陶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这是很多培训机构难以做到的。
音乐品味,还包括情感的体会和表达。没有人会喜欢听一个面无表情的人冷冰冰地演奏。
曾经有个爸爸问蒋勋,应该给五岁的女儿报钢琴还是小提琴。蒋勋的回答是这样的:“我建议23点才下班的他多抱抱女儿,比较重要。因为一个孩子如果不记得父亲的体温,她将来看画、听音乐都很难被感动。”
艺术,是感情的连接,更是对生命的解读。不论有多精湛的技巧,如果没有情感流露,也只能是空洞无味的。
(二)做温柔坚定的琴童家长
对孩子而言,学钢琴的枯燥,还远比不上父母的专制更可怕。
学琴不但修炼的是孩子,更是在修炼父母。
很多家长因为脑子一热,给孩子报了音乐课。殊不知,学钢琴需要不断地练习。
如果孩子平时连作业都做不完,哪来的时间练琴。平时没练琴的孩子,在钢琴课上更容易被老师批评。不但自信心受损,连对音乐的热情也被浇灭了。
如果你问一个正在学钢琴的孩子:你喜欢练琴吗?孩子大都会回答:不喜欢。
很多父母采取的方法是连哄带劝,实在不听,就只能动手打。很多孩子是一边抹着眼泪,一边练钢琴。
很多琴童长大成人后坦言,不是学钢琴,而是被父母逼着学钢琴,让学钢琴这件事变得痛苦的。
童书妈妈读书会的女神晓琳当年就是一个琴童。当妈以后,她坚决不给两个女儿报钢琴课。
她回想起自己当年弹琴的经历,在父母的要求下练琴多年,一旦被允许不弹,就再也不想弹了。
(三)让音乐有仪式感
读书会有一位达人妈妈Sophia,她的女儿很优秀,在弹琴方面很有造诣。她分享了一个秘诀,让孩子学习钢琴更有动力。
为了让孩子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回报,Sophia每年都会在家里为女儿办家庭音乐会。她还制作了门票,邀请朋友亲属来家里欣赏女儿的钢琴演奏会。
女儿在钢琴演奏会上享受到了音乐带给自己的满足感,更深信音乐能给他人带来快乐。
Sophia坦言,即使是特别热爱音乐,热爱钢琴的孩子,也会想过放弃。而这种音乐的仪式感让女儿更加有动力将弹琴这件事坚持下去。
(四)让音乐成为情感的表达方式
而今,钢琴自动演奏系统已经不是新鲜玩意。
人的手再灵巧,击键的速度再快,也比不上机器那么精准。如果是世界名曲,恐怕没人能比演奏钢琴弹得好。
未来,大多数琴童都不再需要成为琴匠。
人和自弹自奏的钢琴的区别,应该就在于,人是有感情的;在于人能够创造出固定曲目以外的东西来。人类独有的思考和鉴赏力,能为弹奏带来更高的眼界。
有个朋友在儿时学过几年钢琴,当妈以后,她心中对音乐的种子又点燃了。她在女儿三岁时买了一架钢琴。她说,即使女儿不愿意弹了,她可以自己弹。
今年2月,朋友上幼儿园大班的女儿强烈要求学钢琴,理由是几个好朋友都在学。
在父母不催促的情况下,她有时能自己打开琴,享受双手乱弹,让奇怪的旋律在手指间飞舞。有时,她能静静地打开乐谱,一曲曲弹下去。
相信,在不被打扰的那些时刻,她很享受音乐以及音乐带给自己的满足感。
琴童大都是因为当初对音乐表现出一定的热情,才走上乐器学习之路的。愿孩子们的热情,不是被打压殆尽,而是在积极的引导下,越涨越高。
什么时候,我们的孩子,不只是在学习音乐的技巧,那还是在模仿音乐而已;而是在用音乐去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就是找到正确的学习音乐之路了。
-END-
通 往 幸 福 的 家 庭 教 育
长按二维码每天看童书妈妈分享
通过童书妈妈分享好东西
敬 请 联 系
微信 madge1110
QQ 63330426
MAIL ts-mama@qq.com
分享 | 好书 | 好观念 | 好夏令营 | 好亲子行
好设计 | 好玩具 | 好文创 | 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