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孩子有做普通中国人的能力

白滔滔 童书妈妈三川玲 2022-03-28


中国人的优势,在于你是中国人;


中国人的优势,在于你了解普通中国人的行为;


我们来源于此,我们热爱于此,我们尊重于此,我们回报于此,我们也必将受益于此。



前几天,一位在日本定居多年的妈妈,带着6岁的孩子回到北京生活。她搬回来最大的原因,和很多送孩子出国的原因都是一样的:教育。

 

不同的是,她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小的时候能够得到很好的中文教育。

 

这并非是一个个案。

 

2018年,我们前往日本东京,应邀参加教育的交流。我们才知道,原来,在日本的100万华人中,有很多可以拿日本国籍的华人,选择了保留中国国籍——也就是说,他们把自己当作“居住在日本的中国人”。

 

而且,这100万的华人中,学习中文的迫切程度,让我们非常吃惊。


在日本,中文学校被追捧的程度也很令人吃惊。很多家庭都是提前几年排队,去争夺几十、几百比一的很少的名额。

 

无独有偶。

 

很多已经打算去国外留学的家庭,也开始注重孩子的中文学习——比如,童书妈妈的写作课上,就来了很多国际学校的孩子,他们专门来补中文——在孩子去国外读书之前,一定要让孩子掌握好作为母语的中文。

 

虽然去国外留学的年龄,有越来越小的趋势。但是,至少完成小学教育,能够熟练掌握中文的听说读写,让中文成为母语,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选择。

 

并且,绝大多数出国留学的学生,也都是按照“毕业后回国工作”的道路,去规划求学生涯的。

 

学好中文——这,似乎已经越来越成为海外华人家庭,和想送孩子出去的家庭的共识。

 


中国人的优势,在于你是中国人

 


还记得上海的那位吐槽中国的双语学校不靠谱的妈妈吗?

 

“当我以英国优质中学的入学标准考察孩子的水平时,发现她经过双语学校5年半的学习,高大上英文戏剧的滋养,暑假里的欧美澳日游历,仍然只是绣花枕头一包草。”

 

她说的的确是实情。

 

你想啊,就算是最好的双语学校,也是在中国的环境、文化和生活之中存在的——正如那位妈妈的反问:“请问,阳台上的盆栽和茂密的森林是一回事吗?”

 

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学在中国、活在中国的孩子,就算上的是国际学校、双语学校,你非得让孩子去研究希腊雅典波塞顿神庙的柱子,讨论古罗马伯罗奔尼撒战争,分析约翰·斯坦贝克1942年一部背景为二战德军占领挪威的小说,背诵莎士比亚、希腊史诗、狄更斯、彼得潘的大段原版台词,解读Hans Holbein 1533年名画“Ambassadors”《外交官》里的陈设、人物的穿着、物品的象征意义……

 

说实话,咱们的孩子再努力,也只能在同等年龄的英国孩子面前甘拜下风。

 


但是,咱们换一个方式,让英国的孩子,来研究下秦始皇为什么在自己的陵墓中建造了那么多的兵马俑,分析下三国时期赤壁大战中的诸葛亮周瑜曹操三个人的关系,背诵下诗经、离骚、唐诗宋词元曲,分析下鲁迅为什么和《故乡》中的好朋友闰土在长大后不来往了,解读下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清明上河图》中的建筑、桥梁、服饰的演变……

 

我相信,英国的孩子,就算很努力地学习中国文化,也比不上咱们同龄的普通孩子的水平。

 

所以,不是孩子的问题,不是学校的问题,也不是教育的问题;是你想让孩子按照哪个体系、哪个标准去衡量他们的价值和水平的问题。

 


如果,你想让一个中国的孩子,成为拥有一流的西方文化、思维体系下的精英人才,对不起,不是说没有可能,而是难度太大、几率很小。

 

我们生来就是中国人——我们当然可以学习全世界任何一种文化下的先进的思想、科学、技术、艺术……但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这些东西最有可能带来价值的,是在中国。

 

这么多的好东西,可以补充中国、改善中国、帮助中国……在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让中国变得更好,也让自己变得更好。

 


当然了,我们身为中国人,也可以成为希腊哲学的研究专家、法国餐的顶级大厨、意大利歌剧的演员、相扑运动员……但是,同样的道理,不是说不可能,而是难度太大、机率很小。

 

很多在西方国家的华人,都在抱怨处处遇到天花板,自己明明很勤奋、很努力、很负责,但实际上,得到提升、重用的,是那些能力不如我们的西方人。

 

咱们将心比心,其实也能够理解,毕竟人家生在西方、长在西方、吃一样的食物、过一样的节日、看一样的图书和电影长大……总会在感情上更容易沟通、价值观上更趋于一致。

 

所以呢,咱们既然是中国人,你会发现,就算你在国外,你的价值也可以因为你是中国人而得到重视——记得有个在美国用英文说脱口秀的黄西,水平一流,但他脱口秀的内容,还是在讲中国人的故事;美国人爱听他的脱口秀,恰恰是因为他的中国人的身份。

 


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人口,有最大的制造规模,还有需求旺盛的市场……总之啦,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行业,都不会忽视中国的价值的——也就是说,也会因为这个原因,来重视作为中国人的价值。

 

当然了,会有人抬杠,说很多外国的工作,根本不需要中国市场——这个,我们得承认,的确如此——那么,我们就去找找有哪些重视中国价值的工作吧,我想,就算难找一些,也能发挥自己的独特价值,也更容易把工作做得更好吧。

 

更不用说,要回来在中国工作的华人、海归了。

 

不错,在海外求学的经历,会让你学到全世界最好的管理经验、科学技术,同时,还拥有了国际化的视野,以及语言优势。

 

那么,你回来工作,是不是就不需要了解中国、用外国的思维就可以了呢?

 

并不是这样——


你面对的是中国人、要做的是中国的市场,这个时候,你的学识,如果嫁接在中国之上,你就会很容易获得成功;反之,如果你照搬国外的经验,你不仅不能够成功,反而会遇到更多的困难,甚至,你都干不过没有上过大学的县镇企业家。

 


就算你在纯外企工作,也不能整天对着顾客说英文吧——特斯拉够牛逼吧,杭州够国际化吧,一位店员竟然对着顾客飙起了英文,大喊“You two get out!“(你们俩给我滚出去)。

 

你说吧,你生气可以理解,但是,你也是中国人,还对着中国人用英文骂人——这生意还怎么做呢?

 

万科创始人王石在一次论坛上说:在中国投资的跨国企业的一把手,一定要用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至少也是在中国学习生活过的;一定要了解中华文化,否则,肯定发展不起来。

 

我知道有些人不喜欢王石,也会有很多人觉得他的这番言论过于偏激。但是,请看在他在中国创业35年、把万科做到千亿级别公司的份上,听一听,想一想,是不是有一些道理呢?

 


中国人的优势,

在于你了解普通中国人的行为

 

好了,有些人说了,我已经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了解中国文化到底有多重要。


但是,我为什么一定要再去了解“中国的普通人”在想什么、做什么呢?


这到底是为啥呢?

 

 

我们吃了那么多的苦,花了那么多的钱,上了那么好的大学,学了那么多的知识,不就是为了成为社会精英,成为“人上人”,进入象牙塔,早日迈入更高的阶层吗?

 

的确如此。但是,这里面的道理,其实在于你的事业——所依托的不仅仅是精英,甚至也不是白领,而是更为广泛的大众。

 

这些年的城市化进程,让很多人误以为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很成熟的城市文明的时代。但不要忘了,四十年前,我们的城市人口才有多少——而且,四十年前的所谓城市,也基本没有多少城市生活。

 

我的一位社会学老师,曾经戏谑地说:


甭管是国外留学回来的,还是说自己是老北京、老上海的,往上数三代,全都是农民——所以,只要是中国人,都别拿自己是城市人说事儿,也都别瞧不起农村人——咱们都是农村人!

 

这些话有调侃的成分,但却也很实在。

 


甚至到了今天,很多人以为的消费主流人群,其实在中国真正所占的比例会让我们大吃一惊。

 

比如说喝酒,很多人就会想到影视剧里人头马轩尼诗路易十三这些洋酒,或者法国波尔多拉斐红酒。其实呢,以2017年为例子,所有洋酒和红酒全部加起来一共是270多亿,这看起来挺多的。但实际上,白酒的消费则是 5700 亿元,洋酒和红酒加起来也没有占到5%。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喝洋酒、红酒,到了中年之后,财富和地位升高了,更有消费能力了,反而转向了白酒——就像马云年轻的时候穿皮鞋,现在经常穿中式布鞋一样——这真挺有意思的。

 

这里面的道理,如果你琢磨不透,那你就很难在中国做好生意、做大生意。

 


其他的领域,也都有类似很有意思的现象。

 

比如说坐飞机,数据显示,2017年,所有航空公司共搭载乘客5.89亿人次,2018年应该超过6亿人次。但实际上呢,一大半的中国人,10亿左右的人从来都没有坐过飞机。

 

比如出境旅行,现在每年出国旅行的中国人很多,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字显示,2018年全年,入出境旅游总人数2.91亿人次。但实际上呢,中国一共大概有1.4亿个有效护照,就算按照有护照的都出过国,那么,没有护照的从来没有出过国的人,占90%多,达到10~12亿。

 

再比如,2017年我国去日本的人次达到735万,很多人都会买电饭煲和马桶盖(智能坐便器)。好像大家已经对自家的普通马桶不满意了,急切到要马上从万里迢迢的日本背一个马桶盖回来。但实际的情况呢,国家统计局2016年数据显示,可以非常保守地估算,中国至少有超过6亿人口迄今还未使用带有马桶盖的坐便器。

 

6亿人没有用马桶,10亿人没有做过飞机,12亿人没有出过国——那么,他们才是最广泛的、最大量的普通中国人。

 

为什么,这些中国人一年喝掉近6000亿的白酒,仅仅吃火锅一年要花掉4300亿;

 

为什么,单单一个五一假期就有1.6亿出来旅行,每年的春运40天内有近30亿出行的人次;

 

为什么,2018年的双11,仅阿里巴巴就卖出了2135亿的营业额,其中,进口商品排名第一的竟然是猫粮;

 

为什么,结婚一定要买房买车,婚礼要大操大办,去很大的酒店,拍很贵的婚纱照;

 

为什么,会认为买德国车最有面子的,买日本车有点丢脸但仍有面子,买国产车则是没面子但是有脸;

……

 

你回答不了这些问题,你就不了解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想法,你也就没有办法做这些普通中国人的生意。

 


了解普通中国人的生活,

享受普通中国人的幸福

 

就算从个人的角度,身为中国人,也一定要了解、体验、享受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生活。

 

那么,什么是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呢?

 


很简单,就是不用多少金钱就可以享受到的,只有在中国才能享受到的那么一种生活。

 

在小馆子路边摊,烧烤撸串,一碟花生米二两老白干,几句闲话,这是普通人的生活;

 

南方听听评弹,北方听听相声,摇头晃脑跟着哼两句,这是普通人的生活;

 

养一缸金鱼、几株水仙,弄几盆盆景,放几块石头,这是普通人的生活;

 

泡一壶茶,品一品龙井、普洱、单枞、铁观音、茉莉花茶,这是普通人的生活;

 

给孩子讲一讲诸葛亮、鲁智深,有兴致了写几张毛笔字儿,这是普通人的生活;

 

在路边玩儿几局象棋,找朋友下一盘围棋,约朋友打几圈麻将,这是普通人的生活;

……

 

这些普通中国人的生活,是可上可下的。也就是说,无论是农民、工人,还是白领精英,甚至是富豪大老板,都可以享受这种快乐,也都不掉价儿。

 


为什么,我没有把现在很流行、很时尚的生活列为普通人的生活呢?


比如,打高尔夫、滑雪、听歌剧、喝咖啡、品红酒、看演唱会……


这些,还真不是普通中国人可以享受的;这些生活啊,在中国是可上不可下的——也就是说,不是一般人还真玩儿不了。

 

请注意,我并不是说这些生活方式不好——我自己就很喜欢其中的很多方式——而是说这些毕竟是少数——虽然,从绝对人数上来说,每一项生活方式也都有几百万、几千万的人喜欢,可是,别忘了,中国有14亿人,所占比例依然很小。

 

我也不是说,让很多的年轻人,很多的海归,很多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去喝茶下围棋养水仙写书法。

 

而是你得知道,绝大多数中国人所享受的这些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其中的乐趣到底在哪里。

 

而且,最好你也去尝试着去体验其中的一些生活——别站在批判的、审视的、高高在上的角度,就站在你的亲人的角度、同学的角度、朋友的角度,去试着体验一下。

 


然后呢,当你开始享受这种可上可下的普通人的生活的时候,你的幸福的领域也就拓宽了——自然,你的幸福的来源也就多了,你的幸福度也就更高了。

 

这其实很好理解,你完全可以去打完一场高尔夫之后,去大排档吃个烧烤喝个啤酒——甭觉得这样就不够档次了,掉价儿了——而你能够享受夜市的烧烤,不是增加了很多更容易得到的幸福吗?

 

是的啊,幸福度的起点越低,可以享受的幸福越多;幸福度的起点越高,可以享受的幸福越少。

 

如果一个人只能上,不能下,那其实他的生活是很艰难的——


你想啊,他出差从经济舱坐到了头等舱,那以后只有自己买私人飞机才能满足了;旅行从快捷酒店升到星级酒店,以后就只住五星的,再往后就是行政套房和总统套房了;吃的从米饭面条变成了山珍海味,那以后还不得顿顿米其林才会觉得幸福吗……


所以啊,能够享受普通人的生活,其实是多么多么幸福的一种能力啊!

 

综上所述,我们是中国人,就算我们去到了国外,学习了外语,甚至,在国外生活,在全世界工作,也改变了国籍。但是,从人种上来说,我们依然是中国人,我们的价值,也一定是跟我们的中国人的基因相一致的。



拥有做普通中国人的能力,并不是说号召大家都去做普通人,而是说不要脱离作为普通中国人的根本。


我们来源于此,我们热爱于此,我们尊重于此,我们回报于此,我们也必将受益于此。



END
END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摄影者为党永立、刘墨、穆穆、牛山、资深小张等。



作者简介

白滔滔:童书妈妈联合创始人。学机械、转经济,自学写作进入媒体,历经新周刊、南方报业,后创业从事数字出版。著及编著有《我手机》《十三亿》《西方教育三千年》《西方童诗300首》等。喜欢钻研教育思想,开发写作课程,和读书会家长孩子交流。同时,担任北京中致儿童关爱基金会副理事长,致力乡村幼师等项目。他还是每天穿得很酷去接送女儿的爸爸,是女儿小丸子眼中永不断电的故事机。


相关文章链接:(点击可阅读)

生活的真相,我们都不发朋友圈,自己扛

一个75后的人生思考:你在什么时候风光过?

为啥有的人爱996,有的人恨996?

没有思考力,只配过被安排的人生

父母无法选择,如果你爸是苏大强……




 合作/投稿   商业合作/投稿请发送邮件至ts-mama@qq.com

 绘本书单  向微信后台发送“绘本书单”获取各年龄书单

 加入   向微信后台发送“招聘”获取招聘信息

 转载  需转载文章,请在文中留言,并附贵号介绍,我们会联系您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博鳌写作教育论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